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花生区组间杂交新品种花育3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育31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生物技术部分子育种组利用不亲和野生种育成的国内外首个大粒型的花生属区组间杂种品种。在山东省两年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341.65kg/666.6m^2,籽仁产量248.97kg/666.6m^2,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8.16%和9.26%。生产试验荚果产量331.05kg/666.6m^2,籽仁产量243.68kg/666.6m^2,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7.19%和11.78%。2009年3月23日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低脂肪高产出口型花生新品种花育17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花育17号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鲁花9号作母本,79266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低脂肪出口型花生新品种。经检测,脂肪含量44.6%,比一般大花生低5个百分点,内在和外观品质符合普通型传统出口大花生标准。在山东省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3961.5kg/hm^2,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2.5%;全国北方区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3766.9kg/hm^2,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4.8%。1999年和2001年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获国家科技攻关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  相似文献   

3.
豫花14号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所选育,199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早熟、优质白沙型抗病花生新品种。在河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中,荚果和籽仁产量分别达到2960.6-3322.5kg/hm^2和2241.8-2423.9kg/hm^2,籽仁比对照增产10%以上,高产示范中荚果产量达到6750kg/hm^2。其生育期110d左右,适合于夏直播。高抗青枯病,且品质优异,蛋白质含量28.94%,亚油酸含量高达42.58%,荚果美观,籽仁色泽鲜艳、光亮。  相似文献   

4.
《花生学报》2006,35(3):27-27
中花12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唐92918”作母本,“ICGV86699”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花生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油2006001。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荚果产量4180kg/hm^2,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2.20%。其中:2003年荚果产量3820kg/hm^2,比中花4号增产5.71%,极显著;2004年荚果产量4340kg/hm^2,比中花4号减产0.58%,不显著。该品种适于湖北省花生非青枯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大花生新品种丰花1号在春夏播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佃文  杨善伟  韩琴  李友树  张娟 《花生学报》2003,32(Z1):238-240
丰花1号经3年夏播试验,荚果产量比对照品种鲁花11号增产24.6%,籽仁增产22.85%;三年春播试验荚果比对照增产18.75%,籽仁增产20.23%.春播高产田荚果产量达到605.4kg/666.7m2,夏播高产达到518kg/666.7m2.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的需要,以中花10号为母本,与自选品系漯河紫皮杂交,用一粒传法结合南繁加代选育出高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漯花10号。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其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的结果:两年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645. 5 kg/hm^2,比对照增产2. 32%,籽仁产量3513. 0 kg/hm^2,比对照增产6. 73%;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125. 15 kg/hm^2,比对照增产7. 96%,籽仁产量3118. 5 kg/hm^2,比对照增产12. 48%。  相似文献   

7.
《花生学报》2003,32(1)
花育 1 9号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 792 66优良株系为母本 ,莱农 1 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 ,后代采用系谱法进行选择而育成的普通型早熟出口大花生新品种。 2 0 0 2年 4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质性状 :该品种属普通型大花生品种 ,荚果普通型 ,籽仁椭圆形 ,内种皮金黄色 ,符合普通型传统出口大花生标准。 2 0 0 2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济南 )测试 ,脂肪含量 52 .99% ;蛋白质含量 2 8.6% ;油酸 /亚油酸比值 1 .97,均比对照鲁花 9号高。产量表现 :在全国北方片两年品种区试中 ,平均单产荚果 443 1kg/hm2 ,比对照…  相似文献   

8.
抗病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绥粳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绥粳8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利用系谱法经过多年选择培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07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通过。具有抗病、优质、高产等特点,预备试验平均产量8214.7kg/hm^2,比对照垦稻10号平均增产11.5%,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016.1kg/hm^2,平均比对照增产12.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160.2kg/hm^2,平均比对照龙稻3号增产12.0%。  相似文献   

9.
79266 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利用鲁花1 号作母本,混巨5 号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花生品种。1988~1990 年在全国(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荚果和籽仁比对照分别增产2280% 和1711% ,居参试品种之首。该品种具有苗期长势强,光合性能好,干物质积累多,单株结实率高,果柄短,结果集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花生新品种豫花15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豫花15号由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于1986年以徐7506-57为母本,P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连续参加了河南、安徽、北京及全国的花生试验,并分别通过了河南、安徽、北京及国家审定。该品种脂肪含量达到55.46%,高抗叶斑病、耐涝性强,在试验中平均单产4500kg/hm2左右,比对照豫花1号、鲁花9号增产均在10%以上,在高产示范中单产已突破7500kg/hm2,目前该品种已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11.
麦油两熟制一体化高产栽培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宽幅麦套种花生套期和密度对麦套花生产量作用显著 ,套期效应大于密度穴数 ,高产麦套花生必须适期套种。麦套花生最适套期为麦收前 5 3天 ( 2 8/ 4) ,适期过后 ,套期每推迟 1天 ,花生约减产 14.6kg/hm2 ;适期套种时 ,麦套花生适宜的公顷穴数为 7995 0 ,夏直播花生适宜的公顷穴数为 8715 0。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加工型花生新品种龙花16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花163是由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用高抗青枯病品种粤油256,采用250Gy^60Co-γ射线照射干种子,经多代选择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稳产、品质较优、适应性广、抗性较强、加工属性好等特点。2007年12月龙花163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13.
广东花生抗青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穗临 《花生学报》2005,34(2):30-32
广东70%~80%的花生种植在轮作周期较短的瘦瘠旱坡地上,青枯病危害较重,严重威胁花生生产。在调查品种与发病关系中,发现花生抗青枯病力在类型间和品种间有明显差异,因此,应以品种抗病性鉴定和选育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利用国内外花生品种资源鉴定筛选出抗原材料并通过各种育种途径,选育出高产抗青枯病的花生品种投入生产,减轻青枯病危害,提高花生单产和总产。  相似文献   

14.
花生青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全球20多个国家均有发生,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及品质。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对我国有关花生青枯病的研究报道进行总结,描述了花生青枯病的发生与分布、病原菌种及其危害症状以及传播流行规律等,对花生青枯病的防治方法及抗性育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花生青枯病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花生青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花生品种对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抗性,为品种选育及田间病害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田间病圃鉴定法鉴定了花生不同品种对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花生品种中有6个品种对花生褐斑病的相对抗病指数在0.6以上,花育23、日花1号和四粒红属于高抗病类型,其中花育23相对抗病指数最高为0.87;鲁花8号、青花7号和冀花4号属于抗病类型。13个花生品种中只有2个花生品种对花生网斑病的相对抗病指数在0.6以上,其中花育36属于高抗类型,相对抗病指数为0.81;农大056属于抗病类型,其余花生为敏感性,但是每个花生品种对花生叶斑病的综合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豫花37号是以高产、广适性品种海花1号为母本,以高油酸小果开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在分离世代综合运用近红外品质检测、异地生态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珍珠豆优质高油酸花生新品种。2012年和2013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型优质花生区试,两年9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达到4583.55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普通油酸品种)增产2.68%;2014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花生生产试验,6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5084.4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10.84%;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夏直播生育期116 d左右。本研究进一步对豫花37的遗传背景和控制油酸含量的两对主效基因的突变类型进行了分析,对后续高油酸品种选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湛红2号是湛江市农科院以(湛油30×翁源竹丝)F5为母本、CS4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红衣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出仁率高、种衣鲜红、油酸含量和油亚比(O/L)值高、高抗锈病和叶斑病、抗倒、耐旱和耐涝性均较强,高感青枯病等特色.该品种2005-2006年参加全国(南方区)花生品比试验,干荚果产量分别为4130.55kg/hm2和3561.6kg/hm2,分别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5.25%和3.47%;2007-2008年参加广东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干荚果平均产量分别是4211.10kg/hm2、3923.85kg/hm2,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9.14%和6.11%,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主茎高48.2~53.1cm,分枝长50.1~56.4cm,总分枝数7.2~8.7条,单株果数17.6~18.0个,百果重114.1~157.2g,出仁率67.3%~70.3%,油酸含量为54.4%、油亚比为2.15.该品种于2009年7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09年8月通过全国(南方区)品种鉴定.湛红2号作为高品质多用途的特色花生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在广东省及南方其他花生产区无青枯病田作春秋两季种植.  相似文献   

18.
国产硫酸钾镁肥对花生产量、品质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配施硫酸钾镁肥对花生产量、品质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钾镁肥有利于提高花生产量,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配施硫酸钾镁与配施硫酸钾、氯化钾相比,产量分别提高12.7%和11.7%,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022元/hm2和485元/hm2。  相似文献   

19.
花生施用氰氨化钙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氰氯化钙能明显增加花生分枝数,改善营养生长状况,增加双仁果数,提高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最终提高花生产量。每公顷施用氰氮化钙75kg,较对照单株分枝增加3.6条,单株结果数增加2.2个,百果重增加21g,百仁重增加11.9g,出仁率提高2.8%,产量提高24.7%,公顷纯收益增加464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