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火鸡、鸭、鹅等禽类都可感染,雏鸡易发,死亡率也高。饲养管理不善,往往引起该病发生.常与某些病并发或继发。积聚在肠道的大肠杆菌可引起肠管充血.细菌产生的毒索破坏肠壁,进入血液.造成一系列的感染。粪便污染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大肠杆菌随粪便排出,粪便干燥后随尘土飘散在空气中,通过呼吸道侵入健康禽体;被病禽粪便污染的饲料、用具等也可以成为导致该病的发生重要因素;禽蛋污染也是一个传播方式.禽蛋通过泄殖腔时,被含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肠道分泌物污染.蛋在窝里停留也可以污染.病原体可以进入蛋内.降低孵化率和雏禽的质量。鸭蹼刺伤常使鸭群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2.
生态营养学理论与环保型饲料生产技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畜牧业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通常所指的畜牧业污染主要包括畜禽类尿污染和臭气的排出,以及畜产品中有毒有害哦质的残留。导致畜牧业污染的根源在于饲料。本文从营养生理角度,在综述动物营养及饲料科学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在不影响畜禽生产性能的前提下,采用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配制日粮,既可降低氮的排泄;又节约了蛋白质资源;饲料中通过添加植酸酶等酶制剂,可以减少粪中405左右磷的排泄;微量元素螯合物和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可大大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减少甚至最终杜绝抗生素在饲料中的添加;文章最后提出生态环保型饲料应具备的条件,并从原料选购、配方设计、添加剂的使用和加工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生产生态环保型饲料的措施和步骤。  相似文献   

3.
肉鸡消化不良的直观特征是在粪便中残留饲料小颗粒,如残留多量玉米时,粪便呈黄色。由于消化不良,就意味着肉鸡肠道不能充分吸收饲料营养成分,使饲料转化率降低,肉鸡生长缓慢,色素沉着减少;有时会引起腹泻或继发其它疾病。1引起肉鸡消化不良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满红 《中国动物保健》2009,11(12):89-89,91
一、搞好环境卫生。地面潮湿最适宜病原菌的生存和繁殖。因此,鹅舍地面必须保持干燥,运动场要排水良好。不能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及时清除发霉的垫草,防止曲霉菌病。及时处理粪便(最好将粪便堆沤,杀死病原微生物),其中往往带有大量的虫卵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容易污染环境,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5.
畜禽粪便中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威胁,为各种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阻碍了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益生素作为一种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广泛使用于畜禽饲料中,可改善畜禽肠道微生物菌群,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粪污排放。文章就畜禽粪便污染物的种类和益生素在减少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及其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从源头上减少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雏鹅病毒性肝炎是5~20日龄雏鹅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鹅或带毒鹅从粪便中排毒,污染饲料、饮水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本病常发生于5~20日龄的雏鹅,成鹅不易感染。饲养管理不善,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鹅舍潮湿,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由于本病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养鹅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雏鹅病毒性肝炎是雏鹅的一种急性病毒传染病,病鹅或带毒鹅从粪便中排毒,污染饲料、饮水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饲养管理不当,缺乏维生素及矿物质,育雏舍潮湿、低温和饲养密度过大等,均可加速本病的发生。其特点是不凝集红细胞,临床具有特殊的肝脏肿大的病理变化,病程短,死亡率高,对养鹅业造成很大的戚胁。  相似文献   

8.
1发病原因 雏鹅消化不良是胃肠黏膜表层发炎的消化道疾病,是雏鹅发生糊肛最常见原因之一。刚出壳的雏鹅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健全,如果这时候用高蛋白饲料开食,或吃的过饱,就会引起消化不良,而发生糊肛现象。病雏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嗉囊膨胀,排出的粪便干,有时腹泻,渴欲增加,粪便中带有未消化的饲料。雏鹅由于长途运输,或在运输过程中天气炎热,开水过迟,雏鹅脱水而引起血液浓缩,导致肾脏苍白、肿大,尿酸盐沉积。如果此时雏鹅补充水分,  相似文献   

9.
1病原体污染传播疾病 鸭、鹅的许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由病原体污染空气、饮水、饲料和土壤等造成。空气虽不适于任何病原体的生存,但可作为病原体在一定时间内暂时存留的环境。所有引起呼吸道症状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禽流感、禽结核病、隐孢子虫病、大肠杆菌病、曲霉菌病、鹅流行性感冒、衣原体病、鸭疫巴氏杆菌病等,主要通过空气中带菌、带毒的飞沫和尘埃传播。如果饲料、饲草、饮水以及鸭、鹅的饲养场地和孵化场所受到污染,如鸭瘟、小鹅瘟、鸭病毒性肝炎、鸭(鹅)球虫、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等病原体,就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染给易感鸭、鹅,引起致病。还有许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是通过污染的土壤传播的,污染土壤的病原体主要来自病鸭、鹅尸体、粪便和畜禽废弃物,由于这些尸体、粪便和废弃物中含有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一旦处理不当,可在土壤中长期存在和繁殖,以保持和扩大传染源。如肉毒梭菌、属腐物寄生菌、形成芽胞后可以长期生活在土壤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也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球虫卵囊对恶劣的外界环境条件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可存活4~9个月。这些土壤中的病原体通过鸭、鹅的消化道摄入或其他传染途径,就会致病。生物性污染物除了病原体以外,还包括其他一些害虫,如鸭、鹅采食被蚜虫和蝶类的幼虫寄生的青草或蔬菜,会发生口腔炎、肠炎,并引起神经麻痹。还有一些储存时间长或变质的饲料中含有大量的粉螨,鸭、鹅食后常引起下痢。  相似文献   

10.
集约化、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每年畜禽粪便生产量约为19亿吨,是工业废弃物(固体)排放量的2.4倍。可见养殖业污染已成为影响发展的重大污染源。一.污染来源1.对环境污染(1)土壤养分富集化———氮、磷、铜、锌等含量超标。(2)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生长过盛及腐烂产生的有害物质(水质悬浮物、大肠杆菌、蛔虫卵、氮、磷等)。(3)空气污染———恶臭的气味(粪便、饲料发酵、畜禽呼吸),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吲哚、氨气等有害气体。(4)粪便污染———含氮、磷、致病菌及畜禽代谢的有害物质,为传播疾病的病原微生…  相似文献   

11.
1 流行新特点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污染水源饲料以及母畜的乳头和皮肤,当仔猪吃奶、舐舔或饮食时经消化道感染。大肠杆菌是家畜肠道的常在菌,广泛存在于被粪便污染的地面、饮水、饲料和用具中,仔猪随着吃奶、喂食经消化道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家禽》2006,28(2):61-61
家禽业中危害食品的沙门氏菌的传播经常与饲料污染联系在一起。禽产品中沙门氏菌的发生仍被认为是由饲料引起的。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环境中存在种种沙门氏菌源,在饲料的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易被交叉污染。由于沙门氏菌在饲料储存条件下能存活数月,对于家禽生产来说,沙门氏菌仍然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控制禽饲料沙门氏菌污染需要加强饲料加工、销售过程的监督和引进有效的干预和截断沙门氏菌污染的技术。采用有代表性的抽检方法来控制沙门氏菌污染,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饲料业的发展,饲料霉菌中毒已成为危害畜禽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由于霉菌污染粮食和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随着畜禽业的发展,饲料霉变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减少霉菌污染,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饲料的污染因素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以及饲料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饲料的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饲料安全和卫生直接关系到饲喂动物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如1998年的英国疯牛病风波.1999年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事件”等都是由于饲料污染所致。此外,有些饲料企业由于原料配置不合理,导致重金属及有害物质残留、卫生指标超标,也会造成饲料污染、畜禽中毒、畜禽产品污染等事故。本文对内源性或外源性污染的饲料如何在畜禽养殖中利用试作简述。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一旦发霉,其饲用价值就会降低,发霉严重的饲料还会造成畜禽霉菌中毒症,甚至会引起死亡,因此,对饲料中霉菌及其毒素测定很有必要。笔者于2003年7月底采集天津地区饲料样品93例,全部进行了霉菌数检测和含水量测定,部分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测定。在所采的93例料样中100%的饲料被霉菌污染;有一例样品霉变严重;22例料样中有黄曲霉,1例黄曲霉毒素B1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06,27(13):43-43
在畜禽养殖时,来自饲料方面的种种污染,往往是导致养殖损失和失败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使用饲料时,要严防以下六种污染。虫害、鼠害污染。虫害可造成饲料营养损失,或在饲料中留下毒素。在温度适宜、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螨类对饲料危害较大。鼠害不仅会造成饲料损失,还会造成饲料污染,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7.
降低畜禽粪便污染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饲料控制 1.1合理调制日粮合理调制饲料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粒径大小适中的颗粒料,因增加了饲料与消化道的接触面积和适口性,可提高畜禽的采食量和消化率。一般认为,猪饲料颗粒度在700-800μm时,饲料的转化率最佳。饲料的膨化处理和颗粒化处理能使随粪便排出的干物质减少1/3。  相似文献   

18.
安全的畜产品来自安全的饲料.没有安全的饲料就没有安全的畜产品。有试验表明,污染霉菌的饲料,脂肪含量减少;霉菌繁殖的玉米,其代谢能下降5%~25%;同样,饲料的蛋白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下降。霉菌除破坏饲料的营养价值之外,  相似文献   

19.
在实际生产中,造成饲料污染的原因有多种.本文就控制饲料原料污染、防止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防止饲料销售过程中的污染、防止饲料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以及防止饲料霉变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您的生产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司红丽  吴达  王建华 《中国家禽》2002,24(12):39-41
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相当广泛,种类繁多,而且产生的霉菌孢子容易随空气流通而传播,因此饲料很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霉菌孢子污染.在规模化饲料生产中,霉菌对饲料造成的损失,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经霉菌污染的饲料不仅会降低饲料的生物效价,营养成分损失,甚至引起动物中毒,间接影响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