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冀中南地区小麦-玉米周年种植节水生产新途径。[方法]试验设玉米灌浆后期不浇水,在小麦播前10、20 d浇水3个处理,不浇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一水两用"技术对玉米产量及小麦播前耕层墒情及0~200 cm土层储水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小麦播前10、20 d浇水对玉米穗粒数影响不大,但能明显提高千粒重和产量,增产率分别达5.9%和8.4%;耕层含水量分别平均增加11.0%、6.4%;0~200 cm土壤储水量分别增加771.0、663.5 m~3/hm~2。小麦播前20 d浇水对夏玉米增产效果较好,而小麦播前10 d浇水对提高土壤墒情及增加0~200 cm土壤储水量效果较好,从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采用小麦播前10 d浇水技术意义更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夏玉米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深松免耕播种对土壤性状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一年两熟区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玉米深松免耕播种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深松免耕播种后,土壤耕层10~40 cm土壤容重较对照田下降了1.77%,0~100 cm土壤含水量较对照高7.53%左右;能够改善玉米根系生长的土壤条件,根系粗壮,促进了夏玉米生长发育,较对照增产10.9%。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保水剂对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含水量、储水量,以及作物的耗水特征、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提高了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0~100 cm的土壤含水量、储水量,促进了干物质的积累,降低了玉米的耗水量,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各处理中,覆盖保水剂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储水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而耗水量最低。在播种-拔节期、拔节-开花期,覆盖保水剂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而在开花-花后30 d、花后30 d-收获,覆盖保水剂显著大于秸秆覆盖和CK,与保水剂处理差异不显著。最终,覆盖保水剂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CK增产23.34%,水分利用效率增加8.53 kg/(mm·hm2)。  相似文献   

4.
麦套玉米适宜套种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使玉米栽培充分利用土壤含水量、获取较多的光能和热能,达到高产。[方法]试验测定了玉米不同播期与小麦共生期间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不同播期麦套玉米对小麦、玉米产量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情况。[结果]试验表明,麦套玉米不同时间套种浇水,从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面来看,5月21日前后浇水有利于小麦根系的吸收和小麦产量的提高;从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方面来看,在麦收时玉米3叶展开期左右,即5月26日前后套种浇水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并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结论]麦套玉米在5月21日~5月26日播种浇水为宜,既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又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生育特性、灌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郑单958为供试材料,在6月3~19日,每隔4 d设置1个播期处理,共设置了5个播种时期,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籽粒灌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玉米出苗至开花期生育进程加快,灌浆前期(开花至乳线下降50%)差别不显著,灌浆后期(乳线下降50%~100%)显著缩短,全生育天数由最长的122 d依次缩短到111 d。郑单958在兖州区夏直播生育期长达117 d左右,6月7~15日播种到9月30日收获,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仍大于30%,而受上下茬小麦成熟与播种时间的限制,玉米夏直播时间不可能提前到6月7日前、收获时间不可能延后到9月30日后,因此郑单958在本区不适宜机械化籽粒直收。筛选夏直播生育期在100 d左右、后期脱水快、9月底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于30%的新品种,是满足当前生产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耕地进行不同时间和深度的深松,研究其对玉米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深松能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使其提早成熟,增加0~10cm土层及玉米生育中后期20~25cm土层含水量,建议推广秋季深松,深度40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7.
玉米和毛苕子间种轮作对土壤水分及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玉米与绿肥作物间种轮作后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对玉米与毛苕子的间种轮作模式进行试验以明确间种绿肥作物并翻压绿肥对土壤水分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25日3个模式0~20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在14.9%~17.5%;20~60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在18.5%~23.0%;7月27 日 0~60 cm 土层以模式一土壤平均含水量最低,为14.1%,模式二的为14.8%,模式三的最高,为16.2%;9月25日,0~60 cm 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达到了25%左右.模式一和模式二0~30 cm 土层的土壤硬度均小于不种绿肥的模式三.说明玉米、绿肥作物间种并翻压绿肥能够很好地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升土壤自身的蓄水保墒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胶东半岛小麦-玉米周年产量与耕层理化性状的影响,为该区域土壤培肥及小麦-玉米均衡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小麦和玉米秸秆均不还田(CK)、小麦秸秆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W1M0)、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还田(W0M1)、小麦和玉米秸秆均还田(W1M1)。结果秸秆还田处理尤其是W1M1处理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幅达14.22%与33.25%;显著提高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与CK相比,W1M0处理通过提高穗粒数显著提高夏玉米籽粒产量;W0M1则对冬小麦的增产效应更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粒数的提高;各秸秆还田处理均提高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以W1M1处理最优,增产幅度达18.51%。[结论]在胶东半岛地区,双季秸秆还田模式能够协同提高耕层土壤质量与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  相似文献   

9.
夏玉米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与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关系密切。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耕层土壤水分含量要求不同。通过多年大田调查,定点测定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和观察玉米生长发育进程,总结出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所需适宜的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标准。实践证明:夏玉米播种出苗和“大喇叭口”期的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大。淮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因子变幅大,特别是当降雨量的大小和时空分布与夏玉米各生育阶段的需要不相吻合时,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影响夏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3 a定位试验,采用实地测产、水分平衡等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与产量性状,以及土壤储水量、作物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降低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以及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增加小麦千粒重以及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玉米周年产量较秸秆不还田处理增加1.1%,其中,小麦季减产3.3%,玉米季增产4.8%;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季和玉米季各时期0~200 cm土体储水量均跃秸秆不还田处理,其中,小麦收获期至玉米播种期土壤储水量增加明显,增幅为4.6%;秸秆还田处理有利于减少小麦季和玉米季的作物耗水量,提高周年水分利用效率,但不利于小麦季作物水分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袁嫚嫚  邬刚  陶宇  孙义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31-3432,3467
[目的]为了探讨玉米专用配方肥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根据区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采用磷钾肥衡量监控技术原理,通过不同农户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大配方、小调整和农户习惯处理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农民习惯处理相比,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平均产量分别增加4.0%和19.7%,平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36.9%和57.5%。[结论]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可以达到增产、节本、增效的目的,而小调整处理的效果优于大配方处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试验接种串珠镰刀菌,利用建立的玉米抗苗枯病鉴定指标体系,进行玉米苗枯病抗性鉴定,从47份玉米自交系和21份玉米杂交(种)组合中分别筛选出了2份高抗自交系和3份高抗杂交种,15份抗病自交系和7份抗病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玉米粗缩病俗称玉米矮化病,是一种病毒病,是通过昆虫刺吸带毒的小麦或其它禾本科杂草,获毒后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从而传播病害,造成病害大发生。玉米粗缩病主要发生在春播玉米上,一般田块发病率3%~15%,高发田块达80%以上,由于病株不结实,造成减产,发病严重地块造成绝收,2005年在  相似文献   

14.
以8个早熟高淀粉玉米自交系和8个同型普通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4组配,得到28个高淀粉玉米和28个普通玉米杂交组合.经遗传分析,除株高、穗位高外,高淀粉玉米的形态发育与普通玉米相近,从而说明在黑龙江省选育高淀粉玉米种质及杂交种是现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Maize models     
Huckell BB 《Science (New York, N.Y.)》1992,257(5076):1571-1572
  相似文献   

16.
耐酸玉米自交系指标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苗期筛选结果,选择耐酸程度不同的10个玉米自交系,采用土培方法,对它们的耐酸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将苗期干重、叶色耐酸指数和酸胁迫下生长受害症状作为筛选指标;全生育期试验与苗期筛选的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刘有军  王汉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94-6395,6412
为了利用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及其与普通玉米杂交的杂种优势效应来改善普通玉米籽粒的品质。通过花期观察,筛选出与高油115花期相遇的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富农99-8、豫玉22、农大108和9905-1,分析它们与高油115杂交后杂交当代籽粒的含油量、赖氨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高油115杂交后,普通玉米的平均含油量增加了1.35%,郑单958增加最多,为2.34%;籽粒赖氨酸平均含量提高了0.036%,郑单958提高最多,为0.05%;蛋白质含量也普遍提高。郑单958×高油115是甘肃省遗传效应"三利用"的最佳组合。用高油玉米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能有效提高杂交当代籽粒的含油量、赖氨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开发优质蛋白玉米调整玉米种植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单产不断提高 ,普通玉米供大于求 ,价格下跌 ,农民生产玉米效益下降 ,甚至亏本 ,谷贱伤农 ,加上有的地区政府部门简单号召压缩玉米种植面积 ,农民不知道种什么好了。多年来 ,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气候和土质条件已经形成了适应玉米生产的优势 ,被称之为世界黄金玉米带 ,让农民放弃这个优势再去开辟新的门路 ,盲目扩大其它作物种植面积 ,受各方面条件限制 ,将会产生什么后果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既保持玉米生产的优势 ,又解决普通玉米过剩这一矛盾 ,使玉米种植业向高层次迈进 ,开发优质…  相似文献   

19.
绿肥与秸秆混合还土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进干秸秆还土见效慢的不足,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贵州省黔西县进行了绿肥与秸秆混合还土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垄作、规范化种植的基础上绿肥与秸秆混合施用玉米增产效果明显,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比对照土壤略有增加,土壤pH、有效磷略有增加。综合考虑,初步认为绿肥与秸秆混合施用是比单一秸秆还土更好的秸秆还土技术。  相似文献   

20.
感染玉米粗缩病毒后玉米植株的超微结构病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接种后感染玉米粗缩病毒 (MRDV)的玉米植株的叶片及侧根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受侵染的玉米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有所减少 ,细胞质丰富 ,细胞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液泡膜发生明显内陷 ,随着病情的严重液泡膜内陷加剧 ,呈极度松弛状态 ,局部破裂 ;叶绿体被膜破裂 ,轻者成为一松弛的单膜结构 ,严重者被膜完全消失 ,叶绿体中的片层膜系统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淀粉粒。线粒体及细胞核形态异常 ,随着病害的加重 ,线粒体逐渐肿大 ,基粒缩小 ,膜破裂 ,类囊物流入细胞中 ,细胞膜破裂。在玉米植株的根部细胞中观察到了大量的病毒粒体 ,这些粒体大多集中在细胞壁处形成病毒质体。感病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核、质膜及胞间联丝中均未见病毒状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