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沧州对虾综合试验站,2011年在海水大面积池塘对虾养殖中,开展了以"对虾病害生物防控"为内容的试验示范和生物防控病害养殖效果调查。现将试验示范和调查实例情况做以下报告。1对虾病害生物防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2.
<正>1基本情况沧州临港海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承担了"对虾健康养殖与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项目,项目开展了多种对虾健康养殖模式的试验,对虾与贝类混养就是其中之一。试验模式以养虾为主,套养贝类,同时套养少量鱼、蟹调控生态环境。试验规模:共计2个池塘,总面积1.2hm2,其中1号池0.67hm2,2号池0.53hm2。试验模式:1号池日本对虾混养縊蛏、毛蚶,搭配梭子蟹和少量美国红鱼;2号池中国对虾混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提高刺参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探索地区优势品种养殖模式。2017年辽宁葫芦岛水产推广站利用刺参池塘在池塘的处理、苗种的选择、日常的管理、病害的防治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刺参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养殖对比试验"。试验得知中国对虾在28以上盐度的海水中生长速度、成活率比南美白对虾高,该品种为本地区刺参池塘混养对虾的首选品种,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日趋严重,养殖效益不稳定,以桃拉病毒病、红体病和白斑病等为主的对虾流行病的暴发已经成为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制约因素。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防控是近年来国家虾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连云港市对虾综合试验站根据国家虾产业体系的有关要求,吸取别人的经验[1,2],在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多项生物防控南美白对虾病害试验[3,5-7],本文主要介绍内容是在南美白对虾混养池塘内投放不同规格的黄金鲫苗种,对池塘的养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对虾是河北省沿海地区海水及淡水养殖的主要种类,其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采取池塘单养或池塘鱼虾混养模式,南美白对虾采取海水或淡水池塘单养模式。为掌握河北省2012年对虾养殖病害发生与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采取现场调查与书面调查相结合、现场诊断与实验室诊断相结合、虾病监测与防治工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了全省对虾养殖病害专项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东港市现有海水养殖池塘近6万亩,其中海参养殖面积1万多亩。目前,海参养殖多以单养为主,为了充分利用池塘的空间和饵料、提高生态效益、增加经济效益,2013年,东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利用海参养殖池塘进行了斑节对虾与海参混养试验,斑节对虾亩放苗4000尾,对海参养殖无不良影响。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对虾和缢蛏都是优良的海水养殖品种,虾蛏混养是一种高产、高效的养殖技术,它通过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优化池塘条件,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实行池塘虾蛏混养是当前海水养殖的一种重要养殖模式。我镇发展虾蛏混养已有多年的历史,但由于资金缺乏,技术水平较低,加上多年的养殖虾池老化,养殖成活率低,病害时有发生,致使部分养殖户减产亏损,制约了虾蛏混养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中南部海水池塘长期养殖日本对虾、中国对虾,但由于养殖方法单一粗放、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害四处传播,疾病频繁发生。自1997年对虾爆发病毒性疾病后,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造成养殖弱潮,后来为了减少养殖的盲目性、风险性,提高池塘综合效益,探索更多更好的养殖方法及品种,从业者把池塘养殖从单养模式改为混养模式。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盘锦地区海水池塘养殖效益,并重新开展中国对虾的养殖生产,2007年我们在盘锦市大洼县二界沟镇的1800亩海水池塘中,进行了中国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合养殖模式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混养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19年,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虾蟹类岗位联合唐山试验站,根据唐山沿海海水池塘的不同水层及底泥特性,充分考虑养殖动物之间的生态依存关系,在唐山市曹妃甸区祥盛水产养殖场试验示范了四种池塘多品种生态混养,示范面积48hm^2,并开展了中国对虾与河鲀混养养殖对比试验,养殖面积13.33hm^2。虾鲀混养是河北省沿海地区对虾池塘主要的养殖模式之一。本试验在虾鲀混养的基础上混养了海蜇、硬壳蛤、日本对虾、梭子蟹等养殖品种,不仅模拟了生态环境,合理利用了养殖空间,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对虾养殖池塘混养牡蛎对底质有机负荷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8个海水池塘陆基围隔进行对虾池塘不同密度混养牡蛎试验,利用N、S、P综合相对污染指数对不同密度混养牡蛎对虾池塘底质养殖负荷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混养牡蛎虾池底质中N、S、P营养指标随养殖进程呈上升趋势,到实验结束时,不同密度梯度牡蛎混养围隔底质污染程度不同,根据N、S、P综合相对污染指数评估养殖负荷,各围隔呈低谷状排列:Ⅱ组(98.14)>Ⅲ组(60.64)>Ⅳ组(33.05)>Ⅴ组(29.68)<Ⅵ组(126.85);不同密度处理中,位于谷底的Ⅴ组为最佳放养密度点,对于养殖密度为4.5×106尾/hm2的对虾池塘,混养牡蛎最佳生物量为1003.2g/m3,转换为生产规模,则混养牡蛎最佳生物量为1.01×104kg/hm2。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宏基因组技术比较斑节对虾单独养殖、斑节对虾与海蜇混养、斑节对虾与海蜇和菲律宾蛤仔混养3种养殖模式池塘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试验结果显示,皮氏罗尔斯通氏菌为最主要的致病菌,斑节对虾养殖池塘沉积物中致病菌的丰度相比于对照组沉积物均明显下降。与非海水养殖池塘对照沉积物相比,斑节对虾养殖池塘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中硝酸盐还原生成氨氮的相关基因以及硫酸盐还原产生硫化氢的相关基因含量更高,而亚硝酸盐和氨氮利用基因含量较低。3种斑节对虾养殖模式中,斑节对虾单独养殖和斑节对虾与海蜇和菲律宾蛤仔混养池塘沉积物中硝酸盐和硫酸盐还原基因丰度均高于斑节对虾与海蜇混养模式。此外,斑节对虾养殖池塘沉积物中,一些特定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由包括交替单胞菌、拟杆菌、着色菌、黄杆菌、脱硫杆菌和脱硫弧菌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完成。探明不同斑节对虾养殖池塘微生物群落中潜在的人类致病菌情况以及氮、硫等基本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于优化养殖技术、控制疾病暴发同时提高养殖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池养黑鲷常见寄生虫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鲷隶属海洋鲷科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舟山市开展池塘养殖黑鲷已有近十年历史,主要采用与对虾、贝类等混养方式。我们在多年的水产养殖病害诊疗中发现寄生虫病是黑鲷池塘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对虾海水池塘养殖作为沿海地市海洋渔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养殖品种的增多和养殖容纳量的不断提升,加之整个渔业水质等环境条件的不断复杂化,对虾疾病一直是限制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索适宜的生物防控因子,比如能够摄食病弱虾的鱼类、蟹类品种等,既能做到科学防控病害的发生,又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在对虾养殖业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海水池塘刺参生态混养对虾可有效防控刺参池塘生物敌害,并充分利用对虾残饵、排泄物,全程不投喂人工饲料,实现养殖水体时间、空间等资源的充分利用,达到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效果。刺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传统刺参单一品种的池塘养殖存在敌害生物侵扰、大量天然饵料难以被充分利用、夏眠期池塘闲置水体资源浪费等问题。近年来,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江苏沿海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逐年扩大,由于病害日趋流行,单养南美白对虾风险逐年加大。为了有效应对病害,海安县滨海新区自2010年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鲻鱼高位池混养试验与示范,该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鲻鱼的食性,当南美白对虾出现病害时,鲻鱼能在第一时间将病死虾吃掉,从而切断南美白对虾红体病以及白斑综合征的粪-口传播途径,提高养殖成功率,经过3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1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17.
石鲽鱼属冷水性底栖、肉食性经济鱼类,也是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以其肉质细嫩、口感佳、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市场畅销等诸多优点被广大养殖户所钟爱。我国石鲽鱼养殖一直局限在北方黄、渤海沿岸。2007年11月份,我们从山东青岛引进1万多千克石鲽鱼苗与对虾进行生态混养,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其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虾海水池塘养殖作为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养殖品种的增多和养殖容纳量的不断提升,加之整个渔业水质等环境条件的不断复杂化,对虾疾病一直是限制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索适宜的生物防控因子,比如能够摄食病弱虾的鱼类、蟹类品种等,既能做到科学防控病害的发生,又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在对虾养殖业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9.
黄青  黄鑫 《齐鲁渔业》2018,(2):23-24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对虾疾病频繁发生,靠单养对虾一品种,难以阻挡病害入侵,因此开展海水混养,抵御病害,提高养殖效益,势在必行。2016年笔者在山东省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进行了日本对虾、梭子蟹和黑鲷海水池塘混养试验,利用黑鲷摄食病死虾,  相似文献   

20.
石鲽鱼与对虾生态混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鲽鱼属冷水性底栖、肉食性经济鱼类,也是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以其肉质细嫩、口感佳、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市场畅销等诸多优点被广大养殖户所钟爱。我国石鲽鱼养殖一直局限在北方黄、渤海沿岸。2007年11月份,从山东青岛引进石鲽鱼苗1万多千克与对虾进行生态混养,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其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