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子河流域鱼类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9月对太子河流域39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并运用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鱼类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共采集到7目35种鱼类,鲤形目为优势种类,各采样点鱼类个体数量平均值为164.97尾,香农维纳指数平均值为2.56,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2,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1.38。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氮、河宽和溶解氧,太子河流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2012年9月对太子河流域39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和水体环境因子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并运用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太子河流域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1种,以双翅目、蜉蝣目为主,各采样点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0.64×10~3ind/m~2,平均生物量为20.03g/m~2,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14和0.52。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太子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水体环境因子是总氮、流量和氨氮。综合分析得出:太子河流域受到了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3.
2011年4月在辽宁省太子河流域上、中和下游三个地区的38个采样点采用常规方法调查了着生藻类群落组成和水环境因子,运用着生藻类香浓维纳指数、丰富度指数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辽宁省太子河流域着生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共鉴定出着生藻类101种;平均密度为9.10×10~6 cells/m~2,平均香浓维纳指数为2.92;平均丰富度指数为2.90。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该流域春季着生藻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是电导率、水深、河宽和总氮含量。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辽宁省太子河流域着生藻香浓维纳指数、丰富度指数相对较高,水体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4.
曹龙智  郭伟  王帅帅  谭璐  赵继伟  马冰 《水产科技情报》2019,46(4):230-237, 240
为了解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济南段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14年8月对该区域的23个采样点位进行了调查,运用浮游动物香农威纳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对该区域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类44种,黄河流域济南段采样点的物种数为30种,物种密度平均值为4.86个/L,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63,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5;淮河流域济南段采样点的物种数为30种,物种密度平均值为6.67个/L,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61,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6。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总氮、总磷是影响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综合分析得出结论,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济南段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较低,水体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济南地区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8月对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划分浮游植物功能群以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8种,各点位种类平均值为21.36种,物种密度平均值为1.49×107 cells/L,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55,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58。全流域共划分出浮游植物功能群12类,MP类物种数占主要优势,其中舟形藻属优势明显。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总氮和总磷是影响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小清河流域水体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6.
2018年5月(春季)和2019年5月(春季)调查研究了对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理化特征,并利用香农威纳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两年中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在小清河流域共鉴定出32和54种浮游植物;物种密度平均值分别为7.06×107和1.42×107cell/L;香农威纳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78和2.27;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75和0.59。全流域共划分出浮游植物功能群16类,2018年9类,2019年16类,代表性功能群为分别为Lo和MP。典范对应分析显示,2018年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是溶解氧;2019年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是总氮。综合分析认为,小清河流域水体质量一般,水体污染程度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济南地区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春季(5月)和秋季(11月)对济南地区水域24个采样点位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两季节共鉴定出浮游动物50种,春季浮游动物共计4类46种,以枝角类为主,平均密度为3 421.67ind./L;秋季浮游动物共4类34种,以轮虫为主,平均密度为1 686.67ind./L。春季浮游动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89,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6,秋季浮游动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92,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4,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总硬度和电导率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秋季总氮和氨氮及总碱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济南地区水域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8.
于2018年春季对济南地区10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采集到鱼类5目36种,主要以鲤形目为主,各采样点位鱼类群落物种的物种数平均值为8.20种,密度平均值为49.20尾,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46,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3。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高锰酸钾指数和透明度。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济南2018年春季水体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北运河水系秋季浮游植物功能群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北京地区北运河水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秋季(10月)对流经北京的北运河水系的45个采样点位进行了调查,运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划分及典范对应分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评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0种,各采样点物种平均密度为503. 56 ind./L,香农威纳指数(H')平均值为2. 65,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 69;全流域共划分出浮游植物功能群16类,以J物种数最多,MP密度最高。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溶解氧和高锰酸钾指数是影响北运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北运河水系水体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0.
于2014年和2015年秋季对济南地区23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两年调查中采集到鱼类分别为5目25种和6目28种,各采样点鱼类个体数量平均值为45.61尾和66.48尾,香农威纳指数分别为1.45和1.81,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72和0.74。典范对应分析表明,2014年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和总氮;2015年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济南地区地表水系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丰水期(5月)和枯水期(8月)对济南地区24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和水环境理化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利用多样性指数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采集到鱼类5目33种和5目28种,其中丰水期采集到鱼类1209尾,枯水期采集到鱼类1 616尾。各采样点鱼类个体数量平均值分别为50.54尾和67.42尾,香农威纳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2.13和1.89,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0.77和0.75。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丰水期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枯水期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地区水体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2.
五里湖人工基质上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五里湖人工基质上着生藻类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了解五里湖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生态特征并丰富该湖水生生物研究。2012年5月使用载玻片作为人工基质,采用挂片收集法对五里湖着生藻类建群模式进行为期4周的研究,同步测定水体理化指标用以分析建群过程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建群过程共鉴定出藻类5门35属51种,以硅藻门为优势种类,共12属26种,占总数的51.0%;第一优势种为瞳孔舟形藻(Navicula pupula),优势度Y=0.439;群落密度变化范围为4.96~23 870.63个/mm2,平均值为(10 682.47±8 365.09)个/mm~2;生物量变化范围为9.30×10~(-6)~7.10×10~(-2)mg/mm~2,平均值为(3.16±2.50)×10~(-2)mg/mm~2;两者的第1次峰值均出现在第11天。群落香农-威纳指数(H)变幅1.54~2.57、平均值2.14±0.29,均匀度指数(J)变幅0.49~1、平均值0.69±0.11,丰富度指数(D)变幅1.24~2.52、平均值1.91±0.32。多样性指数评价并结合水质分析显示,研究水域处于中度富营养水平,总体为中度污染。根据藻类群落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五里湖着生藻类群落发展过程也可划分为延迟期、指数生长期、成熟衰退期和再次生长期等4个阶段;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水体理化指标中TP、TN、SD、NH_4~+-N为群落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济南地区小清河流域内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于2015年春季(5月)对小清河流域13个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理化因子特征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流域内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分析底栖动物群结构特征、分布范围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采集到底栖动物23种,密度平均值为1.19×10~3 ind·m~(-2),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14,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5。依据食性将底栖动物划分为刮食者、撕食者、收集者、滤食者和捕食者,其中刮食者占绝对优势。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春季影响小清河流域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小清河流域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水体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北运河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9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对北运河水系的17个点位进行了调查.运用香农威纳指数进行水体评价.结果表明:春季、夏季和秋季采集到物种分别为75种、75种和56种,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21.88个/L、295.34个/L和57.47个/L,生物量平均值为0.36 mg/L、1.10 mg/L和1.12 mg/L,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05、1.46和1.70,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53、0.46和0.67.整体分析来看,北运河水体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济南中部地区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秋季对济南中部地区水域12个采样点位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类29种,平均密度为3051.66ind./L。应用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济南中部地区浮游动物进行评价,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00,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9。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济南中部地区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济南南部山区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夏季对济南南部山区13个采样点位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类25种,平均密度为426.15ind./L。应用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济南南部山区水体浮游动物进行评价,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89,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6。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济南南部山区水体为α-中污型。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和2015年夏季(8月)在济南市区及周边县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4个采样点,野外调查济南地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113种,其中2014年6门89种,密度以蓝藻门为主,平均密度为2.17×10~6cells/L;2015年游植物共6门85种,密度以蓝藻门为主,平均密度为2.83×10~6cells/L。2014年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49,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57,2015年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37,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0。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p H和电导率分别是2014和2015年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认为,济南地区水体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8.
浑河流域硅藻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辽宁省浑河流域60个采样点位的着生硅藻进行调查研究,并利用硅藻香农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及硅藻商对浑河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浑河流域共鉴定出硅藻种类20属167种,以羽纹纲中的菱形藻属、脆杆藻属、舟形藻属为主。硅藻细胞密度115.40~61 231.19ind./cm2,平均值为8 981.56ind./cm2。硅藻香农维纳指数范围0.29~1.61,均匀度指数范围在0.012~0.341,硅藻商值范围为0~2.70。浑河流域着生硅藻香农维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相对较低。通过综合评价认为浑河流域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需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9.
于2015年丰水期(5月)和枯水期(11月)对济南地区26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采集到底栖动物33种和35种,各采样点物种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76×10~3个/m~2和0.73×10~3个/m~2,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71.67 g/m~2和242.65 g/m~2,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44和1.52,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2和0.76。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丰水期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枯水期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水温。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济南地区底栖动物群落香农-威纳指数较低,水体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20.
天津大沽口冬季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2004年12月份天津大沽口9个站点的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16属30种,其中硅藻14属28种,甲藻和蓝藻均为1属1种,硅藻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占绝对优势。优势种为刚毛根管藻、短角弯角藻、卡氏角毛藻,夜光藻。调查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5.28×104cell/m3~31.20×104cell/m3,平均值为12.94×104cell/m3。在潮水的作用下,浮游植物数量的高值区分布在5号站位附近,低值区在3、4号站位。调查区内浮游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为0.84;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30;物种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14;单纯度(C)平均值为0.36。调查海域内除5号测站单纯度稍高,均匀度、多样性偏低外,大部分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处于较完整、稳定的状态。经分析,这种稳定状态是潮水造成的,是暂时的现象。与历史资料对比,该区域的浮游植物现存量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赤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增多,优势种也发生了改变,这可能与目前该海域营养盐较为丰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