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板栗和锥栗是壳斗科栗属中的两个不同物种,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食植物。研究它们的染色体组型,对于研究栗属的起源、系统发育,分类以及杂交育种都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有关锥栗的染色体组型尚未见到报道。  相似文献   

2.
木瓜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松杰 《湖北农业科学》2011,(20):4116-4120
木瓜属(Chaenomeles Lindl.)植物有5种,为落叶乔木或灌木,是中国特有的资源植物.从木瓜属植物的本草考证与药理作用、种属分类、品种名称的演化、资源调查与资源分布、种质资源创新与品种选育以及分子技术水平的种质研究等方面,综述了中国木瓜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旨在进一步推动木瓜属植物种质资源的...  相似文献   

3.
植物种质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开展作物育种以及提高生物工程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关键。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主要的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加强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研究,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文中综述了全球及中国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现状与利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世界各国对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措施的分析,得出我国种质资源保存的对策,即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信息网络建设和国家立法与政策保护3方面。  相似文献   

4.
桃变种种质资源对桃育种以及起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促进变种桃的育种及栽培工作,通过对从桃变种历史、种质保存、起源演化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变种桃的种质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5.
栗属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而其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一直以来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从同工酶和DNA分子标记等分子生物技术方面,对分布于亚洲、欧洲以及美洲的栗属植物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栗属植物遗传多样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报道内容为大田、园艺作物,观赏、药用植物,林用植物、草类植物及其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植物遗传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诸如,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保存、评价、利用、创新,信息学、管理学等;起源、演化、分类等系统学;基因发掘、鉴定、克隆、基因文库建立、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全基因组开发的SNP标记,对中国原产苹果属植物种内和种间的亲缘关系和群体遗传结构解析,为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以及系统分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27份15种中国原产苹果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SLAF-seq),基于获得的SLAF标签,利用BWA软件将其通过比对定位到参考基因组上并获得多态性SLAF标签;利用GATK和SAMtools两种方法在多态性SLAF中开发多态性单核苷酸(SNP),筛选两种方法共同得到的SNP作为开发的SNP标记数据集。根据完整度>0.94、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0.05过滤筛选获得多态性的SNP。基于筛选多态性SNP,使用MEGA7的NJ(neighbor-joining)算法,构建苹果属不同种的系统进化树。利用Admixture软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假设样品的分群数(K)为1—15进行聚类,根据交叉验证错误率确定最佳K值,解析苹果属不同种间和种内的遗传结构。【结果】通过SLAF-seq技术对427份苹果属植物种质进行测序,最终获得586 454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463 612个。经过序列比对分析和筛选得到46 460个SNP位点,基于这些SNP位点构建苹果属植物不同种的系统发生树并分析群体结构。系统发育分析将15种苹果属植物分成4个类群,群体遗传结构在K=5和K=14为两个分群关键点。综合两种分析方法的结果,15种苹果属植物可分为4个基本的类群,分别为山荆子类群,新疆野苹果和少数中国苹果类群,变叶海棠、花叶海棠、陇东海棠、山楂海棠、滇池海棠和沧江海棠类群,4个苹果属植物栽培种中国苹果、八棱海棠、花红和楸子类群。中国苹果的部分种质中有新疆野苹果和山荆子的基因背景,但其中还有一部分种质可以独立代表类群基因库,其基因库中并没有新疆野苹果的参与,而与山荆子、花红、楸子和八棱海棠密切相关。【结论】利用SLAF技术快速发掘覆盖全基因组的46 460个多态性SNP标记可有效地对中国原产苹果属植物种内和种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结构进行研究,为苹果属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遗传多样性、系统分类和起源演化提供参考。15种苹果属植物分为4个基本类群,苹果属植物野生种和栽培种分类群明显,中国苹果与其他栽培种的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正>普洱市地处中国西南部,湿润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造就了境内生物资源多样性特点,森林覆盖率64.9%,是山茶科植物分布区系的中心地带。古茶树资源是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再生性、替代性和遗传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它们在研究茶树起源、演化,进行种质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普洱市古茶树具有野生型到栽培型的各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全基因组开发的SNP标记,对中国原产苹果属植物种内和种间的亲缘关系和群体遗传结构解析,为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以及系统分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27份15种中国原产苹果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SLAF-seq),基于获得的SLAF标签,利用BWA软件将其通过比对定位到参考基因组上并获得多态性SLAF标签;利用GATK和SAMtools两种方法在多态性SLAF中开发多态性单核苷酸(SNP),筛选两种方法共同得到的SNP作为开发的SNP标记数据集。根据完整度0.94、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0.05过滤筛选获得多态性的SNP。基于筛选多态性SNP,使用MEGA7的NJ(neighbor-joining)算法,构建苹果属不同种的系统进化树。利用Admixture软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假设样品的分群数(K)为1—15进行聚类,根据交叉验证错误率确定最佳K值,解析苹果属不同种间和种内的遗传结构。【结果】通过SLAF-seq技术对427份苹果属植物种质进行测序,最终获得586 454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463 612个。经过序列比对分析和筛选得到46 460个SNP位点,基于这些SNP位点构建苹果属植物不同种的系统发生树并分析群体结构。系统发育分析将15种苹果属植物分成4个类群,群体遗传结构在K=5和K=14为两个分群关键点。综合两种分析方法的结果,15种苹果属植物可分为4个基本的类群,分别为山荆子类群,新疆野苹果和少数中国苹果类群,变叶海棠、花叶海棠、陇东海棠、山楂海棠、滇池海棠和沧江海棠类群,4个苹果属植物栽培种中国苹果、八棱海棠、花红和楸子类群。中国苹果的部分种质中有新疆野苹果和山荆子的基因背景,但其中还有一部分种质可以独立代表类群基因库,其基因库中并没有新疆野苹果的参与,而与山荆子、花红、楸子和八棱海棠密切相关。【结论】利用SLAF技术快速发掘覆盖全基因组的46 460个多态性SNP标记可有效地对中国原产苹果属植物种内和种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结构进行研究,为苹果属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遗传多样性、系统分类和起源演化提供参考。15种苹果属植物分为4个基本类群,苹果属植物野生种和栽培种分类群明显,中国苹果与其他栽培种的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利用荧光SSR分子标记评估中国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中国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群体遗传结构的特点,为栗属植物的资源改良、种质创新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不同产区的12个板栗品种对330个SSR分子标记进行筛选,获得高质量的12对SSR引物。随后在高分辨率的毛细管电泳上对栗属4个种的96份资源进行位点信息检测。用Power Marker 3.25、GenAlEx 6.51、FigTree v1.4.3和Structure 2.3.3对全部资源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相关分析。【结果】对96份资源进行检测,共获得129个等位变异,每个标记平均有10.750个位点变异。位点多样性(GD)变幅为0.656(CmSI0396)—0.877(CmSI0930),平均为0.800;观察杂合度(Ho)变幅为0.329(CmSI0742)—0.769(CmSI0702),平均为0.615;期望杂合度(He)变幅为0.489(CmSI0742)—0.789(CmSI0922),平均为0.672;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586(CmSI0396)—0.868(CmSI0930),平均为0.774。从不同栗属植物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来看,茅栗种群的观察位点数(Na)、有效等位变异(N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板栗种群,最低是日本栗种群。从两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可知,栗属植物种间的遗传分化值在0.077—0.180,整体种群间存在中等以上程度的分化,板栗种群、锥栗种群与日本栗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值分别为0.165和0.180,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分化。同时,栗属植物种群的基因流(Nm)为1.580>1,也说明种群间存在较频繁的基因交流,由此降低了由基因遗传漂变所引起的各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占总变异量的73%,种群间的变异占27%。UPGMA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较一致,各资源的遗传背景存在明显的种间界限,部分资源在世代遗传中继承了不同祖先种的遗传信息。例如,资源65、71和82号为混合类型资源,包含有茅栗和日本栗的遗传背景,而现在的两种间存在地理隔离。在相同生态区域的栗属植物种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没有形成完全的生殖隔离。48号资源‘广东矮生’同时含有板栗和茅栗的遗传背景,在地理分布上该资源原生地正处于板栗和茅栗资源的重叠生态区。【结论】筛选的12对SSR引物能够准确地评估中国栗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综合聚类分析可确定栗属植物的类群划分与种间信息高度一致且种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