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筛选具有遗传优势的西藏玉米地方品种,以西藏6份地方品种自交系为母本,5份杂交种为父本,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技术组配的30份杂交组合的F1代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亲本一般配合力和杂交组合F1代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DF125、DF128可作为选配优良品种的亲本;特殊配合力较高的杂交组合F1代DF220×兆和A79可作为高产杂交组合组配高产品种,DF125×五谷703,DF128×吉单12,DF125×五谷214,DF135×吉单17,DF174×吉单12可组配中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利用自育骨干自交系绥系607(黑龙江早熟骨干自交系合344后代)与早熟热带种质3498(外引78599种质)进行杂交选系。杂交后,针对黑龙江省主要病害,通过人工接种丝黑穗病菌与大斑病菌选择抗病株系,在世代S0至S3增加试验密度压力选择耐密植株;在世代S4时进行配合力跟踪测试,确保目标基因不流失;最后在决选时结合适中株高、穗位高与较早成熟期,最终育成熟期早、配合力高、抗病性强和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玉米自交系绥系709。用其组配的杂交种熟期早、抗逆性强、品质优,成为黑龙江省玉米育种中重要的早熟种质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四川省常用的10个骨干自交系的育种潜势,为未来改良与利用这些骨干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10个骨干自交系的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714、RP125以及R08具有较高单株产量GCA,育种利用价值较大;具有较高单株产量SCA的组合分别是714×723、R08×723、CD30F×RP125,可以运用上述组配方式进行自交系改良与杂交种组配。结论和讨论: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在玉米育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指导自交系改良、构建杂优模式与组配杂交种。  相似文献   

4.
6份CIMMYT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内不同玉米(Zea mays L.)杂种优势群的5份代表自交系与来自CIMMYT的6份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3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6个自交系7个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总配合力。结果表明,CIMBL98、GEMS13两份自交系性状综合表现较优,是组配强优势组合的优良自交系,CIMBL98×340、GEMS13×昌7-2是较好的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10份CIMMYT玉米自交系在农艺、产量性状方面的配合力,为绵阳骨干自交系的改良与玉米杂交种选育提供指导。[方法]以绵阳农科院自育系绵714、绵723及外引系18599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30个杂交组合,对10份CIMMYT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10份CIMMYT玉米自交系中,CML522、CLYN492具有较高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其效应值分别为8.313 5、4.831 9。CML522、CLYN492与18599、绵723组配也表现出较好的特殊配合力,其中18599×CLYN492的产量水平超过对照11.34%,绵723×CML522的产量水平超过对照5.19%。[结论]CIMMYT玉米自交系CML522、CLYN492在产量性状方面表现出较好的一般配合力,具有较好的育种利用潜力,可作为未来高产杂交种的选配模式。  相似文献   

6.
7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7个玉米自交系12个杂交组合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沈136、G3两个玉米自交系是配合力较高的自交系,可以作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沈136×G3、A1-6×G1是表现较优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7.
从国外引入的玉米材料经遗传改良形成稳定的5个优良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与国内5大系统6个骨干系组配30个杂交组合,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遗传改良系综合性状较优,与国内种质旅大红骨、塘四平头两大类群杂种优势明显,性状互补,可构成优势模式对,所配组合中丹8415×J5918的杂种优势值、特殊配合力、总配合力值均较高,是一个高产组合。这说明对外来种质进行遗传改良是拓宽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Iodent种质与我国玉米主要种质类群的杂种优势关系,为改良我国早熟类玉米种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份Iodent自交系与4份我国玉米主要种质类群的骨干自交系PH4CV、铁C8605-2、昌7-2和S122采用NCⅡ设计组配80份杂交组合,进行2年田间试验,在成熟期收获中间行中间位置10株果穗进行室内考种,分析Iodent自交系与4份主要种质类群骨干自交系的杂种优势关系。【结果】2017-2018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综合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效应表现较大的群体为I112、I125、I126和I128。玉米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SCA)效应表现最大的组合为S122×I132,效应值为14.10;位列第2-5位的组合依次为PH4CV×I120(8.23)、S122×I123(7.38)、铁C8605-2×I127(7.15)和S122×I126(7.06);而组合铁C8605-2×I123的SCA效应值最小,为-12.12。以所配组合单株产量SCA效应值为依据进行分类,选择数值最小的SCA作为划分类群的依据,结果显示I112、I119、I130属于Lancaster类群,I123、I125、I126、I133属于塘四平头类群,I128、I131、I132、I134属于Reid类群,I114、I117、I118、I120、I121、I122、I124、I127、I129属于旅大红骨类群。Iodent种质自交系在我国早熟玉米区主要杂种优势利用途径有旅大红骨群×I132、Lancaster群×I120、Reid群×I118和塘四平头群×I127等。【结论】Iodent种质自交系与Lancaster、国内Reid、塘四平头和旅大红骨四大类群自交系杂交时单株产量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其中与旅大红骨类群杂种优势最强。  相似文献   

9.
CIMMYT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从CIMMYT引进玉米种质资源132份,其中地方种质50份、杂交种21份、基因改良圃中间材料34份、自交系27份。经过两年种植鉴定,大部分材料的株高及雌雄花协调性基本和引种地一致,这些种质材料具有适应广西玉米两季种植模式、生育期适中、茎秆粗壮及籽粒品质优等特点。其中,黄粒CML285表现特优,适应广西气候,产量高,一般配合力高;白粒CML268也表现很好,产量高,穗部性状遗传力高。利用CML204改良玉米自交系南60-1获得"改良南60-1",其籽粒品质明显提高,且与CML268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对引进的自交系、特别是白粒自交系直接和广西的骨干系组配,获得了较强的杂交优势组合。对引进的地方种质、杂交种及基因圃中间材料进行人工套袋自交,获得了168份趋于稳定的高代材料,大部分高代材料的产量、长势及雌雄花协调性表现很好;采用广西骨干系进行测配,获得600多个组合。此外,将部分材料和广西自交系杂交,可明显改善广西玉米籽粒品质。因此,引进的玉米种质材料丰富了广西玉米种质资源,拓宽了玉米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利于加快我区玉米新品种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玉米新自交系的育种潜力,以13份新自交系、8份骨干系和5份标准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农艺性状鉴定和SSR分子标记分析,研究自交系间的遗传差异;按Griffing方法Ⅳ组配210个杂交组合,分析产量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显示,新自交系K351和K311自身性状优良;以遗传相似系数0.696为阈值,用类平均法(UPGMA)将26份自交系划分为8个类群,即常见5大类群和3个新类群,其中K115等10个新自交系被划分到3个新类群。K61等6个新自交系产量一般配合力(GCA)达极显著(P<0.01)正效应,高于多数骨干自交系;在四川双流和云南宣威试点,比对照显著(P<0.05)增产的组合分别有18个和3个,其中K61×K143和21-ES×K61在2个试点均显著(P<0.05)增产,分别平均增产33.16%和22.81%。综上,新自交系K61、K143和K115产量GCA最高,自身农艺性状较好,其中K61和K115种质新颖,是理想的高产育种亲本;K311、K962和K365产量GCA较高,自身性状良好,具有高产育种潜力,但植株偏高,有待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抗螟性差异,采用田间自然感螟法,于2010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478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16份农家种资源、216份自交系和46份杂交种中共筛选出高抗材料86份、抗螟材料85份、中抗材料167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18.0%、17.8%和34.9%;其余140份为感螟和高感材料,占29.3%。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抗螟性差异,采用田间自然感螟法,于2010~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478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16份农家种资源、216份自交系和46份杂交种中共筛选出高抗材料86份、抗螟材料85份、中抗材料167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18.0%、17.8%和34.9%;其余140份为感螟和高感材料,占29.3%。  相似文献   

13.
玉米引入热带种质对空秆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一批热带、亚热带玉米育种材料与沈阳地区常用自交系5003、Mo17^H4和丹340等进行杂交再回交,将其后代进行测交,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热带、亚热带种质都能改善自交系空秆率;种质来源不同,对改善自交系空秆率的效果不同;同一组合内由于热带血缘所占比例不同,空秆率的改良效果不同;选择遗传基础广泛的低纬度地区群体材料,对改善自交系空秆率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玉米的农艺性状可通过优良基因的导入得到有效改良,但外源基因转化的成功依赖于受体材料具备良好的组织培养特性.为了获得转化试验中的优良受体材料,对24份优良玉米自交系的组织培养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8红、18白、4380/陕综5、8103、3189/4380和先早17等6个材料除有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外,它们的绿苗分化率也相当高,超过了50%,是理想的遗传转化受体材料.京24、吉853、黄野四、F272、C123、A632、8539、8160、66478及187等10个材料虽有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但不能分化形成完整植株,不适于作为转基因研究的受体.  相似文献   

15.
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构建与有效利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分析山东省与国内玉米育种骨干种质的基本关系以及玉米生产中出现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当前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中所利用的基本杂种优势模式和杂种优势群,结合"九五"国家玉米育种协作攻关项目的研究进展,探讨并提出了通过筛选、鉴定、扩增、改良、创新和有效利用优良基因以构建新的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构建新的玉米育种核心种质是解决我国玉米育种基本材料遗传基础狭窄的关键性措施,是实现玉米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铁单系列玉米杂交种对种质资源利用与创新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前身为铁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杂交玉米育种研究工作起始于1970年,30年来,经过几代育种者的辛勤劳动,有十几个杂交种通过辽宁省或国家审定,并且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我省乃至全国的玉米育种和生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截止至2001年,  相似文献   

17.
广适稳产型玉米种质改良与杂交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先锋种质LD6006和Lancaster种质(Mo17),及热带种质峰绿5系和8759系,2000-1118系,并单1号父本H02-68系,定性改良选育出广适、稳产自交系H07-20和H07-21系。用H07-20×H07-21组配的杂交组合再分别在代表不同生态条件的绛县、曲沃、寿阳、太原进行种植观察,在4个地区比先玉335增产5.1%~7.7%,比郑单958增产7.94%~10.36%。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28,自引:12,他引:128  
 根据5个玉米杂种优势群和9个亚群的划分结果,总结探索出我国玉米杂交优势利用的10种主体模式、16种子模式,其中改良Reid群×四平头杂种优势群、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Mo17亚群×四平头群和Mo17亚群×自330亚群4种子模式利用最多,且均有很大潜力;改良Reid群×Suwan亚群,改良Reid群×综合品种选亚群和改良Reid群×自330亚群3种子模式有明显发展趋势。对各子模式组合的主要表现、应用地区及其主要性状的改良进行了评析,并对模式的运用、改良和创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吉林省中部地区,分析了20个玉米热带系与8个温带系间的160个温热组合的生育期、产量、植株形态特征和穗部性状.结果表明,玉米热带系与合344、四-287等早熟温带系组合的后代,其光敏感性降低明显,尤其是熟期比较早的自交系,反之作用较小;在产量方面,温热组合有一定的增产潜力,相对来说旅大红骨同这批热带系的杂交优势最强,Lancaster最弱;在穗部性状、植株形态性状方面,温热组合的穗部性状与对照差别明显,不同温带系在组合中的作用有较大差异,9046能延长稳长,吉V022能增加穗行数,Mo17能增加行粒数,四-287能减小秃尖、增加百粒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种质耐盐性鉴定体系筛选和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壤盆栽耐盐性鉴定方式,探讨玉米种质的耐盐性鉴定技术体系,对184份玉米种质进行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NaCl占土壤干重3‰的盐处理浓度为玉米耐盐性鉴定的适宜浓度,鲜重、干重耐盐系数和苗情可以作为玉米耐盐性的鉴定指标。综合3种指标的鉴定结果,将184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高耐、耐盐、中耐、敏感和高感5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