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池塘养殖水体不同水层水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池塘养殖水体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在上海市标准化养殖池塘里进行了水质参数监测和分析,研究了池塘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水层的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一年中池塘水质呈季节性变化,氨氮均值在9—11月最高,在5月份最低;溶氧均值在9—11月最低,在12月至次年3月最高;pH无明显季节性变化。不同水质参数日变化研究发现,一天中氨氮值在6:00左右最高,在17:00左右最低;溶氧最高值出现在15:00—17:00,最低值在5:00左右;pH在1:00最低,14:00左右最高。养鱼池塘水体有较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水层的氨氮、溶氧、pH均有差异。一天中氨氮与溶氧总体呈负相关性(t<0.05),溶氧值升高时氨氮值下降。  相似文献   

2.
对虾海水高密度养殖后期水质因子的昼夜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7月5~6日,对广东汕尾红海湾对虾养殖场养殖87~88d的海水高密度半封闭养殖虾池水质进行每4h监测分析,旨在了解养殖后期昼夜水质变化状况,为合理和即时调控养殖后期水质提供相关理论数据。结果显示,24h内水质指标除化学需氧量(COD)和无机氮(DIN)基本稳定外,其他因子均有较大波动。其中氨氮(NH4+-N)在3:00达到高峰,5:00落至低谷,9:00又达到高峰;亚硝酸盐氮(NO2--N)的变化却相反,在3:00落至低谷,5:00达到高峰,9:00又落至低谷;pH和溶解氧(DO)均在5:00降至最低,13:00上升到最高。结果表明,3:00~9:00是虾池水质变动的关键时期,应留意水质变化,适时采取合理增氧措施并投洒相应水质调节剂以提高ρ(DO),减少NH4+-N和NO2--N产生及降低其毒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贵州绥阳养殖池塘水体环境因子的背景、季节变化规律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池塘,在夏、秋季分别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从夏季到秋季pH值的最大变化值为0.14。夏季DO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2.84 mg/L和0.88 mg/L;秋季DO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2.56 mg/L和1.28 mg/L,沙质泥池塘的DO季节变化最大。夏、秋季,池塘COD最大值分别为29.00 mg/L和26.42 mg/L。夏季池塘TN和NH4+最大值分别为18.60 mg/L和1.84 mg/L;秋季池塘TN和NH4+最大值分别为18.40 mg/L和1.78 mg/L。NO2-与NO3-的最大变化值分别为0.005 mg/L和0.004 mg/L。结果显示有池塘存在有机质和氮素污染。水体的pH与TN、NH4+极显著负相关,TN与NH4+极显著正相关。COD、NO3-随季节发生极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控制某一环境因子的手段来调控水质,构建浮床植物系统是优化水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对水稻-扣蟹综合种养模式和扣蟹传统池塘养殖两种模式进行水质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各采样水体pH值、DO值等指标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水体中总氮、总磷等指标数据也达到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和《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等相关国家、地方标准的要求。底质营养盐的含量远高于水体。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探明降雨对仿刺参养殖池塘海水理化参数的影响,作者选择辽东湾滨海养殖池塘,连续监测雨前雨后池塘表、中、底层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DO)、pH、氧化还原电位(ORP)等理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降雨后池塘海水出现盐度分层现象,表层盐度中层底层;各层海水温度显著降低,出现波动;雨后1h,各层海水DO显著降低,出现短暂缺氧现象。雨后1h各层海水pH显著降低,pH  相似文献   

6.
工厂化流水养鲍系统水质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粤东工厂化杂色鲍(HaliotisdiverscolorReeve)养殖场的进水管、养鲍池、排水渠分别取水样,测定水中pH、DO、DIN及DIP的质量浓度C(X)。进水为自然海水经沉淀、过滤。池中水温为26 9~29 0℃,幼鲍养殖密度2500~3000ind/m2;成鲍放养密度为120笼/池,40个/笼,体重12g。观察实验共进行6天。结果显示,水质有一定程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时间变化。出水口水体DIP质量浓度、DIN质量浓度及COD质量浓度比进水水体明显增高,平均分别增高1.6、1.4和0.6倍,出水口水体DIP质量浓度20%观测值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出水水体C(DO)和pH略有降低,平均分别降低0.31mg/L和0.16。不同水质因子进、出水的变化程度依次是C(DIP)>C(DIN)>C(COD)>C(DO)>pH,C(DO)和pH的降低与C(DIP)、C(DIN)和C(COD)的增高有密切联系。连续注水的幼鲍池中C(DO)和pH从进水段、中段到出水段呈逐渐降低趋势,停止注水则段间差异消失。24h水质变化显示,池中C(DO)与pH在8∶00~16∶00高于20∶00~4∶00,C(COD)以午夜较高、20:00次之。这与杂色鲍昼伏夜动的生活习性有关,C(DO)和pH的时间变化还与水温的波动有关。从总体看,该流水体系中,水质基本满足我国相关水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桂林地区池塘生态养蟹的可行性,随机选取3个池塘,分析池塘上、下层水和水源水的水质以及河蟹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河蟹生长期第1次和第4次蜕壳时,池塘水的pH显著高于水源水(P<0.05);第1次和第3次蜕壳时,上层水的pH显著高于下层水(P<0.05)。第1、第2次和第4次蜕壳时,池塘水的溶氧量(DO)显著高于水源水(P<0.05);第1次和第4次蜕壳时,上层水的溶氧量显著高于下层水(P<0.05)。池塘水的总氮含量与水源水差异不显著(P>0.05),上、下层水的总氮(TN)含量差异也不显著(P>0.05)。在河蟹4次蜕壳过程中,池塘水总磷含量显著低于水源水(P<0.05);第1次和第2次蜕壳时,下层水总磷含量显著高于上层水(P<0.05)。桂林地区养蟹的水源水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除氨氮和总氮含量偏高外,其它水质指标基本适合河蟹的生长。除氨氮和总氮含量偏高外,池塘生态养蟹废水的水质指标基本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一级标准。成蟹的平均体质量,雄蟹为(195.46±5.73) g,雌蟹为(153.25±4.89) g,基本上达到了“雄四雌三”的优质蟹标准。雄蟹成活率为(23.40±2.10) %,雌蟹为(25.20±1.98) %。  相似文献   

8.
为了重盐碱地池塘养殖选择合理的水质调控措施,对砂壤土和砂质土池塘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水体理化因子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砂质土池塘pH、NO^2- -N、含盐量均高于砂壤土池塘;砂壤土池塘的DO和总碱度高于砂质土池塘。砂壤土池塘水体环境及养殖收益均好于砂质土池塘。  相似文献   

9.
漳泽水库水环境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漳泽水库水环境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依据历史资料和现场监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漳泽水库水环境要素年际分布的差异性较大,外源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影响漳泽水库水质的首要原因。近10年来,漳泽水库水环境要素年际间均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但月度变化差异较大;水质指标(BOD5、CODMn和DO)含量月度最高值出现在枯水期的2、3月份;7月份,DO和NH3-N处于最低值。TP在枯水期含量最低,平水期最高,丰水期则居中。温度、降雨量、蓄水量等因子的季节变化对水环境要素年内变化的影响比较显著。水温分层特性增强了水环境要素在垂向的分异性。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漳泽水库水环境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依据历史资料和现场监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漳泽水库水环境要素年际分布的差异性较大,外源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影响漳泽水库水质的首要原因。近10年来,漳泽水库水环境要素年际间均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但月度变化差异较大;水质指标(BOD5、CODMn和DO)含量月度最高值出现在枯水期的2、3月份;7月份,DO和NH3-N处于最低值。TP在枯水期含量最低,平水期最高,丰水期则居中。温度、降雨量、蓄水量等因子的季节变化对水环境要素年内变化的影响比较显著。水温分层特性增强了水环境要素在垂向的分异性。  相似文献   

11.
底充式增氧对改善池塘水质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养殖池塘中进行了底充式增氧对池塘水质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增氧2~3h能减小或消除池塘温度和溶解氧(DO)跃层,显著提高池塘底层水体的ρ(DO)(P〈0.05)。在上午8:00~11:00这段时间开增氧机的效果最佳;试验池塘的氨氮(NH4+-N)和亚硝酸盐(NO2--N)的质量浓度为对照池塘的72.5%~74.1%和2.6%~2.7%,能促进池塘氧化反应,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改善池塘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进行了重盐碱地池塘高密度养殖淡水鲳对水质和底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体pH平均值为8.40,加注新的黄河水显著降低了水体pH值;低DO出现在高温季节的8月份;COD_(Mn)平均值为15.78 mg/L,呈逐渐上升趋势;8月份水体铵态氮含量较高,9月份亚硝酸态氮含量较高;磷酸盐含量先逐渐下降,后逐渐升高并在8月份达到顶峰,然后迅速下降。底泥中TN和TP先下降,后逐渐上升,且TP变幅较大;全盐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加注新水可降低底泥全盐量。试验池塘鱼类每667m~2净产量为111.38 kg,纯利润4893.10元,产出投入比为1.79。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两口海参养殖池塘的水质变化情况,对水温进行了全年监测,在4-9月份对pH、NH4+-N、NO2--N、TN、TP和COD进行定期监测。结果表明:池塘底层水温全年在-0.8~30.9℃之间变化,最低温出现在1月份,温度为-0.8℃,最高温出现在7月末,温度为30.9℃。pH在8.13~8.57之间变化,波动较小,池塘间差异不明显(P0.05);NH4+-N在0.090~0.309 mg/L之间变化,NO2--N变化范围为0.017~0.049mg/L,两池塘差异显著(P0.05);TN变化范围为2.749~5.880mg/L,TP为0.049~0.129mg/L,两池塘间差异不显著(P0.05);COD变化范围为7.28~8.40mg/L,非常稳定,池塘间差异不显著(P0.05)。监测期间水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他水质指标有波动,但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质整体保持在比较适宜的范围,海参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4.
鱼类浮头的起因及预测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下层水温温差引起夏秋季时高产鱼池水质较浓,上下层水体所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同.光合作用强度也强弱不一,加上大量有机物质分解耗氧过多。容易导致池塘上下层水体溶氧量不均。傍晚,在天气闷热、无风、下雷阵雨等异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急剧下降.上下层水体产生温差。当上层水的密度比下层水大时.上  相似文献   

15.
高位虾池养殖过程主要理化因子的变化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湛江东海岛2口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虾池水体主要理化因子在养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并用营养状态质量法对该养殖场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养殖过程水体中DO、pH、温度和盐度波动较小、变化平缓,而COD、DOC、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含量随养殖过程而上升.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复杂,但叶绿素a与营养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养殖中后期,表征富营养化的NQI值大幅度升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集污和排污时长对底排污池塘水质特征及排污效果的影响,通过设计集污24、48、72、120、240 h共5个时间梯度,分析评价出污口第1、2、3、5、10、15 min和0~15 min混合水样的水质特征。结果显示:底排污池塘水体中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硫化物和总磷含量分别在养殖中后期(7月21日~9月28日)、养殖后期(8月25日~9月28日)显著低于对照池塘。底排污池塘水体中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总氮、总磷、硫化物、浊度分别在集污72、240 h后显著升高。以《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评价,底排污系统集污24~72 h后排出水体综合污染指数达到二级标准,集污120~240 h后排出水体综合污染指数劣于二级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化学需氧量。研究结果表明:底排污系统间隔1~3 d后排污10 min,可有效改善池塘养殖水体水质环境,但应避免直接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盐碱池塘水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叶轮+底增的复合增氧方式和传统叶轮单一增氧方式下盐碱池塘水体pH的变化趋势,以探讨复合增氧方式对盐碱池塘水体pH的影响。试验包括室内和野外试验两部分,室内试验为通气量和叶绿素a浓度交互作用下对室内普通水体pH的影响,野外试验为复合增氧和传统叶轮单一增氧方式对盐碱池塘水体pH、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显示,通气可以显著降低水体pH值(P<0.05),且降低值(ΔpH)随通气量增大而增大。野外试验结果显示,开机时,不同天气条件下复合增氧池塘pH均显著低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复合增氧池塘DO和CO2浓度均显著高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不开机时阴天和雨天条件下两者差异亦显著(P<0.05)。整个养殖期复合增氧池塘DO显著高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而pH值下降及CO2浓度上升较明显,且均在第45天后低于和高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复合增氧与单一叶轮增氧方式下叶绿素a浓度与水体pH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13和0.738。以上结果表明,复合增氧方式能够增加水-气接触面积,有效提高盐碱池塘水体DO和CO2浓度,降低池塘水体pH值。  相似文献   

18.
为简便而有效地研究池塘水体中叶绿素a(Chl.a)含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复杂关系,建立通径分析方法将各因子与Chl.a的相互影响关系清晰化。利用上海地区38批次淡水鱼养殖池塘水质监测数据,通过通径分析筛选出影响Chl.a含量变化的关键因子。结果显示:影响Chl.a含量变化的关键因子是高锰酸盐指数(CODMn)、活性磷(PO_4~--P)、透明度(SD)和溶解氧(DO);CODMn和PO_4~--P是影响养殖水体中Chl.a含量的主导因子,它们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426和0.325,占所有关键因子决定值的89.6%;利用关键因子对Chl.a建立多元回归线性方程:Chl.a=60.17+9.90 CODMn+100.30(PO_4~--P)-1.74 SD-4.82 DO(R=0.784),并通过检验。  相似文献   

19.
为评估池塘养殖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对水质的影响,2007年12月~2009年2月对福建省南部某日本鳗鲡养殖场的6口池塘主要水质因子进行周年调查。结果表明,水温变化在20.73~31.97℃,季节性变化小,适宜日本鳗鲡生长的时间长;水体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30cm,浮游植物数量及抑藻剂的使用对透明度影响较大;溶解氧、pH值等全年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氨氮是主要的无机氮形式,全年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其含量变化与水温变化趋势一致;亚硝酸氮含量大部分季节较低(<0.06mg/L);硝酸盐含量全年最高不超过0.2mg/L,其含量变化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活性磷浓度仅冬季较低,其他季节均较高,可能是池塘中藻类常年旺盛生长的原因;高锰酸钾指数较高且季节变化不明显。控制养殖密度及合理使用水质处理剂对于池塘水质保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蛋白分离器对循环水养殖水质理化因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5个关键水质理化因子,研究蛋白分离器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使用蛋白分离器后,水体的pH值维持在8.0~8.3,养殖水体中氨氮最高达到0.917mg/L,亚硝酸盐最高达到0.324mg/L,DO含量在3.775~6.300mg/L,COD含量峰值为14.27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