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2012年开始,辽宁省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我地区实施。项目中推广了网箱保苗技术、参礁改造技术、虾、参混养技术等技术措施。对虾与海参混养技术。每年完成面积66.7hm~2,对虾产值1 000多万元,增加效益100多万元。1对虾的养殖1.1虾苗选择虾苗选择黄海1号、2号抗病毒虾苗。1.2放苗时间和密度规格1cm,投放密度7.5万~15万尾/hm~2。  相似文献   

2.
<正>珠海斗门区曾是广东养殖罗氏沼虾的主产区,2000年后逐渐转向养殖南美白对虾,近年来南美白对虾歉产面积扩大,养殖户又渐渐重视养殖罗氏沼虾。然而十多年来罗氏沼虾的养殖环境和养殖方法都在变化,为此笔者组织养殖户前往肇庆参观学习,从中得到了启发。肇庆罗氏沼虾养殖集中在高要,面积约5万亩,是广东最大的养殖区。肇庆近年来摸索和推广"种茜养虾"的方法,平均每亩投苗2万尾~3万尾,  相似文献   

3.
<正>对虾白斑综合症(WSS)生物防控技术通过试验和应用,已成为成熟的技术。在此,与广大养虾朋友交流、分享。1.草鱼生物防控技术(1)草鱼的使用方法1适合盐度8‰以下养殖区。2适合对虾苗种密度3万尾/亩~15万尾/亩,根据养殖条件和管理措施而定。封闭式养殖模式:传统凡纳滨对虾(土苗和二代苗)放苗密度3万尾/亩~4万尾/亩,生长快的品种2.0万尾/亩~2.5万尾/亩。高位池养殖模式:小于2亩的池塘,传统虾苗小于15万尾/亩,生长快品种小  相似文献   

4.
4.成虾养殖(1)养殖模式的选择。在养殖模式上采用主养和混养的模式。主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温棚养殖罗氏沼虾,面积2.5亩;另一种采用池塘养殖罗氏沼虾,面积100亩(表2)。混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主养南美白对虾混养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投放密度除呈祥水产养殖合作社4.1万尾/亩外,其余为2万尾/亩,面积1 375亩;另一种采用主养黄颡鱼混养罗氏沼虾,黄颡鱼投放密度为1.1万尾/亩,面积22亩(表3)。  相似文献   

5.
<正> 1989年斗门县池塘混养罗氏沼虾面积达450.5亩,收获成虾33922公斤。1990年3~5月新环虾苗繁殖场育出罗氏沼虾种苗710万尾,供应本县养殖面积达510亩。目前长势良好,8月上旬可陆续上市。罗氏沼虾在池塘里养殖4~6个月后,成虾亩产一般可达100~130公斤,高产可达180公斤。1989年斗门县农民利用池塘20.24亩养殖罗氏沼虾投放苗种24.2万尾,经157天饲养,  相似文献   

6.
李荣友 《河北渔业》2002,(2):44-44,40
<正> 我场于2001年6月5日至10月5日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试验,养殖面积6.4hm~2,总产虾17184kg,平均单产179kg/667m~2,获总纯效益32.54万元,平均效益3389.6元/667m~2,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试验条件1.1 试验池塘10口,面积6.4hm~2(96亩),其中0.53hm~2的池塘6口,0.8hm~2的池塘4口。  相似文献   

7.
在3口面积各为0.3 hm^2、深度2.0 m的长方形池塘(1#、2#、3#)中放入体长0.7~0.8 cm的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无特定病原种虾,密度为3.0×10~5尾/hm^2;养殖30 d时,2#、3#池塘分别混养质量3~4 g/尾的鲫鱼450、900尾,1#池塘不混养作对照组。经过近110 d的培育,1#、2#、3#池塘"南太湖2号"种虾的平均体质量分别达18.36、18.95、22.6 g,收获量分别达931.5、898.4、842.95 kg,饵料系数分别为1.36、1.53和1.71。试验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种虾培育池塘混养合理密度的鲫鱼,虽然影响种虾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增大,但培育出的种虾个体较大,饱满度较高,作为亲本可以为后期育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池塘面积1067m^2,放规格0.6cm虾苗6万尾。放苗时水体盐度降到2‰。经132d养殖,产商品虾1089.1kg,平均规格12.8cm,回捕率90.8%,饵料系数1.25,利润40555元,投入产出比1:2.64。  相似文献   

9.
丁锋  冯奇飞  姜强 《水产科技情报》2022,49(6):359-362, 368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在上海市金山区开展了凡纳滨对虾淡水土池三级养殖模式试验。试验将虾苗至成虾的养殖周期分为虾苗暂养(一级养殖)、幼虾培育(二级养殖)、成虾养殖(三级养殖)3个阶段,每年进行2茬养殖。3个阶段养殖池塘数量的比例为1∶3∶3,面积比为1∶80∶300,养殖密度分别为1.1万尾/hm2、98万尾/hm2、44万尾/hm2,养殖时长分别为20~25 d、30~42 d、35~60 d,两茬养殖间隔为30~35 d。试验结果显示,在无尾水净化设施设备的情况下,所有试验塘水质均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幼虾驯养(一级养殖)成活率为73.2%,幼虾培育(二级养殖)成活率为(88.4±4.5)%,成虾养殖(三级养殖)成活率为(57.7±5.1)%;单茬养殖单位产量为(3 427±230)kg/hm2,两茬合计单位产量为(6 855±452)kg/hm2,高于当地传统养殖模式的平均水平。结果表明,三级养殖模式具有产量高、发病率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可作为凡纳滨对虾的一种健康生态养殖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克氏原螯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课题组在南昌市民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3号池塘(面积268×667m2),采用牛粪培育水质、种草、微生态制剂调水等综合生态养殖技术开展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试验,投放规格为4.6g/尾的自育虾苗10400kg(226万尾),结果共捕获商品虾63754.6kg(158.2万尾),平均规格达到40克,成活率为70%,平均亩产237.9kg;实现产值138.85万元,利润64.3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8637。  相似文献   

11.
克氏原螯虾项目组在江苏盱眙县明祖陵镇锡丰龙虾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克氏原螯虾池塘规模化苗种生产试验,试验池面积共130×667m2,为已养殖克氏原螯虾3年的池塘,秋季减小捕捞强度,留足亲本,同时向池中补充平均规格35g/尾野生亲本计750kg,翌年4月初开始捕捞出售,9月底结束,共计出售克氏原螯虾29860kg,1579.99万尾,平均667m2产229.7kg,12.1万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将单口面积1.33~2.33hm~2、环境相似的6口罗氏沼虾养殖池塘分为2组,3口池塘投喂蛋白质水平为35.4%的饲料,且每日适量泼洒糖蜜(试验组),3口池塘投喂蛋白质水平为41.9%的饲料,不泼洒糖蜜(对照组),常规管理。养殖期间,每隔15d取水样检测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156d的饲养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罗氏沼虾的产量分别为6600kg/hm~2和6427.5kg/hm~2,降低饲料中的蛋白水平结合泼洒糖蜜不影响罗氏沼虾的生长(P0.05),养殖效益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池塘水中氨氮较对照组低54.0%,亚硝态氮低21.0%,泼洒糖蜜显著降低了池塘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池塘经济效益,在我镇推广“一塘双季养蟹育虾轮养技术”,获净利3500~4000元/0.067hm~2以上,比单一养蟹或育虾单位效益增加30%以上,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池塘条件 池塘应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面积0.66hm~2~2hm~2,池底干坦,在池塘中间或四周开挖一条宽5~8m、深1.2~1.5m的养殖沟,既可进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省无棣县濒临渤海,海岸线长102 km,滩涂6.5万hm~2(98万亩),-10 m等深线浅海面积10万hm~2,海水养殖可利用面积广阔。目前已开发对虾养殖面积3.1万hm~2(47万亩)。由于受环境污染和病害的影响,无棣县对虾养殖由繁荣跌入萧条。为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我们进行了缢虾与日本对虾无公害生态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及技术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四川省成都市目前水稻种植面积为18.0万hm~2,其中有宜渔稻田3.33万hm~2以上,成都历来都有稻田养鱼的习惯,起步较早,曾经是渔业重要的生产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受技术、观念等影响,成都市稻田养鱼发展一直相对平缓甚至滞后,2014年全市有稻田养殖面积仅354.0 hm~2,2016年发展到了3 713.3 hm~2,全市实现稻田综合种养增收1.4亿元,目前主要养殖模式有"稻-鳖-虾"、"稻-虾"、  相似文献   

16.
池塘养殖罗氏沼虾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场从1981年起引进罗氏沼虾,进行池塘养殖,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基本掌握了罗氏沼虾的池塘养殖技术。每亩平均单产在60~80公斤,最高可达130公斤。罗氏沼虾的利润已占池塘总产值的50%左右,经济效益比较高。自1983年起罗氏沼虾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后,每年生产虾苗100~150万尾.1990年计划生产1000万尾左右,已初步形成系列化养殖罗氏沼虾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整淡水养殖品种,增加淡水养殖经济效益,1999年6~9月,我们在任丘市李广村渔场,一口面积为0.1hm~2的池塘中利用白洋淀纯淡水进行基围虾养殖取得成功,获得了每0.067hm~2产虾80kg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8.
<正>罗氏沼虾是目前世界上养殖面积最大的三大虾种之一。全国养殖面积曾高达40 000 hm~2,里下河地区养殖面积近20 000 hm~2,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养殖品种。江苏地区养殖罗氏沼虾主要采用在五月中下旬水温稳定在20℃以上后放苗,也有采用在池塘中修建小温棚,在3—4月放苗,5月水温稳定后撤去温棚,提升水位大塘养殖。罗氏沼虾环境适应能力强,投喂大量饲料后,水质变差,水色变得很浓,养殖后期常常爆发蓝藻。10月以后虾全部上市后,池塘常常闲置较长时间,而且在饲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养殖密度对罗氏沼虾生长、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习林  周梦颖  鞠波  过正乾  蒋飞  苏建  丁福江 《水产学报》2016,40(12):1874-1882
通过比较4个养殖密度(7.50×104、12.75×104、42.00×104、97.50×104尾/hm~2)条件下罗氏沼虾的生长、存活、性别分化、性腺发育等指标,研究养殖密度对罗氏沼虾生长、性别分化和早期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密度范围内,养殖密度显著影响罗氏沼虾的生长、规格整齐度、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随着实验时间延长,密度对生长的抑制效应越明显;7.50×104尾/hm~2组罗氏沼虾体质量增速加速度与97.50×104尾/hm~2组的倍数由养殖10 d时的2.3上升到80 d时的3.4;低密度组罗氏沼虾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比高密度组早约10 d,但规格显著大于高密度组;7.50×104尾/hm~2组雌虾初始平均体长(4.158±0.592)cm比97.50×104尾/hm~2组大1.09 cm;养殖密度对性别比没有影响,但对雌虾成活率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养殖密度显著影响罗氏沼虾生长和性腺发育,合适的养殖密度是预防罗氏沼虾性早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崔武 《齐鲁渔业》2010,(12):21-21
<正>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庆丰村村民徐建明在本村生态精养南美白对虾,多年来积极探索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0.47 hm~2(7亩)池塘产成品虾3 850 kg,规格达70尾/kg,平均每667 m~2产量达550 kg,平均售价28元/kg,实现总收入10.78万元,扣除总成本4.1万元,纯收入6.68万元,每667 m~2净收入0.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