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于1995年开始对野生鸿雁、绿头鸭进行驯养,分别得到家养繁殖后代且后代横交、正反回交都能繁殖。之后,为了提高繁殖率又分别用家养繁殖后代的鸿雁同其家化亲缘种家鹅、家繁后代绿头鸭同其家化亲缘种家鸭进行了杂交。于1998年分别得到杂交后代,且后代横交、正反回交也都能繁殖。当时命名为鹅雁和绿鸭,至今这两个名称未被普及,故此本文依然叫杂交雁和杂交鸭。经过见2001年5月25日的新华社《黑龙江省培育成功飞禽新品种—鹅雁》。2007年又分别进行了科学鉴定,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鸿雁的驯养繁殖与杂交利用研究》(黑科垦鉴字【2007】第003号)、《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绿头鸭的驯养繁殖与杂交利用研究》(黑科垦鉴字【2007】第004号)、《垦区鸿雁和绿头鸭的驯养与繁殖及杂交利用研究通过专家鉴定》(《农垦日报》)。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特克塞尔羊、欧拉藏羊、小尾寒羊杂交后代横交固定效果,选择(特×藏×寒)F_2杂交母羊15只与F_2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Ⅰ组(横交组合■F_2×♀F_2)、F_3杂交母羊(♀F_2×■特)15只与F_2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Ⅱ组(横交组合■F_2×♀F_3)、F_2杂交母羊15只与F_3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Ⅲ组(横交组合■F_3×♀F_2)、小尾寒羊母羊15只与小尾寒羊公羊本交作为对照组(小尾寒羊×小尾寒羊)进行横交固定试验,并对横交母羊产羔率和横交后代羔羊体重、体尺、产肉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试验Ⅲ组羔羊成活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6月龄羔羊的平均体重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和Ⅱ组(P<0.05);6月龄羔羊的胸宽、胸深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和Ⅱ组(P<0.05);6月龄羔羊屠宰后的屠宰率、净肉重、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P<0.05)和小尾寒羊组(P<0.05)。说明3种横交组合以■F_3×♀F_2组合效果最佳,其次为■F_2×♀F_3组合和■F2×♀F2组合。  相似文献   

3.
以小尾寒羊和湖羊及寒哈F1羊、湖哈F1羊、横交F2羊共计296只,用Fec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湖(寒)哈杂交F1及横交F2羊群中存在3种基因型:BB型、B+型、++型。杂交F1代166只含等位基因B频率为0.58,含等位基因+频率为0.42;横交F2代检测64只含等位基因B频率为0.41,含等位基因+频率为0.59。对FecB基因在4个不同类型绵羊中分布差异的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小尾寒羊、湖羊与湖(寒)哈杂交F1及横交F2两个类型绵羊相互之间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湖羊与小尾寒羊之间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湖(寒)哈杂交及横交F2羊基因型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含FecB基因羊与哈萨克母羊杂交后,FecB基因显性效果好,遗传性能较为稳定。对F1羊跟踪调查,41只母羊产羔率为159%(64/41),繁殖成活率为146%(60/41),其中BB基因型1只产羔2只,产羔率为200%;B+基因型29只产羔50只,产羔率为172%;++基因型11只产羔12只,产羔率为109%;B+基因型与野生型(++)相比较提高了63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进一步说明FecB基因是高繁殖率主效基因,可有效提高F1羊产羔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FecB基因对杜寒杂交母羊产羔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羊横交固定母羊群体为研究对象,检测不同横交固定代次母羊的FecB基因,测定并比较不同FecB基因型母羊的产羔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指标。[结果] 在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三代、四代群体中均检测出BB型、B+型、++型3种基因型,横交固定代数越高,群体中纯合型BB基因型频率越高。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三代BB型母羊的平均产羔数显著(P<0.05)高于相应横交固定代次的B+型母羊,并且随着群体中BB基因型频率的增加,母羊平均产羔数呈升高趋势。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母羊的平均产羔率低于小尾寒羊母羊,而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的平均产羔率高于小尾寒羊母羊以及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母羊。后代初生生产性能方面,B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的初生重显著(P<0.05)低于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二者的初生体高、体长、胸围差异不显著(P>0.05);后代断奶生产性能方面,B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的断奶重、体长、胸围与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差异不显著(P>0.05),体高显著(P<0.05)低于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结论] FecB基因对杜寒杂交母羊产羔性能影响显著,在多羔母羊选择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选择成年小尾寒羊分别与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特克塞尔成年种公羊杂交,测定母羊繁殖性能、杂交后代羔羊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等,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肉羊规模化生产的肉羊品种及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6.
以杜洛克、巴克夏为父本,采用陆川猪、莱芜猪、湘西黑猪及圩猪为母本,进行黑猪杂交组合试验,对其杂交组合当胎繁殖性能及后代繁殖性能、生长肥育及屠宰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个地方品种杂交当胎的产仔数与其杂交父本杜洛克及巴克夏无关,而仅与其本身繁殖性能相关;地方猪种杂交繁育时,较纯繁产仔数有所降低;4个杂交组合繁殖性能杂种优势明显,在其父本一致的情况下,其繁殖性能受母本影响较大,即母本繁殖性能高,则其后代繁殖性能也高。杂交后代出现毛色分离现象,即一致性较差,尤其是杂交后代进行横交时,由于其遗传性能不稳定,毛色分离更加突出;杂种猪胴体及肉质性状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引进纯种杜泊公羊与小尾寒羊母羊进行杂交实验,杂交后代的羔羊和小尾寒羊的羔羊进行比较。通过对其母羊繁殖性能、生长发育性能和育肥羊屠宰性能的测定,结果发现,杜杂后代的产羔性能比小尾寒羊性能低,但是产羔成活率明显比小尾寒羊高,羔羊在6月龄和12月龄的生长性能均高于小尾寒羊,其屠宰结果表明,杜杂后代肉用性能明显优于小尾寒羊。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让豫西脂尾羊与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的小尾寒羊杂交,同时保留其产肉率高、爬坡能力强的优良特性。从而改进其总体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既继承了小尾寒羊的优良特性,又继承了脂尾羊的优良特性,该杂交模式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2003年,青海省黄南州从山东引进小尾寒羊,与当地欧拉型藏羊杂交,并对杂种羊的产肉性能和生产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杂种羊的繁殖性能和产肉性能都得到了提高,说明山东小尾寒羊与当地欧拉型藏羊杂交后代能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0.
2008年至2018年,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权凯教授在河南绿源肉羊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肉羊品种改良试验,以杜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先后经过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群体扩繁三个阶段培育成黄淮肉羊新品种,该新品种具有肉质性能好,繁殖力强,屠宰率高,耐粗饲等优点,适合产业化推广和普及.该文对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公羊的体质量、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让豫西脂尾羊与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的小尾寒羊杂交,同时保留其产肉率高,爬坡能力强的优良特性。从而改进其总体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既继承了小尾寒羊的优良特性,又继承了脂导羊的优良特性,该杂交模式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通过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母羊杂交,对自群繁育后代早期增重、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自群繁育后代3月龄公、母羊体重、日增重和6月龄体重较小尾寒羊都明显提高,自群繁育后代3月龄、6月龄和成年胸宽和胸围均显著大于小尾寒羊;自群繁育后代下半年各月份自然发情比例高于上半年,胎均产羔数为1.63。结果表明,自群繁育后代早期增重显著好于小尾寒羊,肉用体型较小尾寒羊显著改善,繁殖产羔率较无角陶赛特有所提高,发情呈现一定季节性。  相似文献   

13.
各地     
正河南肉羊新品种"黄淮肉羊"诞生近日,从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获悉,黄淮地区首个多胎肉羊新品种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并颁发证书,这标志着河南省培育的首个肉羊新品种——"黄淮肉羊"正式诞生。据了解,"黄淮肉羊"以杜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和小尾寒羊杂交羊为母本,经历了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群体扩繁三个阶段培育而成。该新品种具有繁殖率高、生长速度快、耐粗饲、肉质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母羊杂交,对自群繁育后代(以下简称“自繁后代”)早期增重、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自繁后代3月龄公、母羊体重、日增重和6月龄体重较小尾寒羊都明显提高,自繁后代3月龄、6月龄和成年羊胸宽和胸围均显著大于小尾寒羊;自繁后代下半年各月份自然发情比例高于上半年,胎均产羔数为1.63。结果表明:自繁后代早期增重显著好于小尾寒羊,肉用体型较小尾寒羊显著改善,繁殖产羔率较无角陶赛特有所提高,发情呈现一定季节性。  相似文献   

15.
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MPR-IB)基因为小尾寒羊及其与波德代羊、白萨福克羊、无角陶赛特羊杂交后代多胎性能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基因分别在11个绵羊群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和低代杂种后代在BMPR-IB基因编码序列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Q249R突变,小尾寒羊AA、AB和BB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32 3,0.225 8和0.741 9,B等位基因频率为0.854 8,A等位基因频率为0.145 2。小尾寒羊杂种后代群体中B等位基因频率随杂交代数的增加而降低,而A等位基因频率却随杂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BMPR-IB基因是影响小尾寒羊及其低代杂种后代高繁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可以用于对绵羊产羔数的辅助选择,并进行横交固定培育多胎新品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开展了陕北白绒山羊与本地白绒山羊杂交的横交固定及后代选育试验。通过对体重和产绒量的跟踪测定,同时选育后代与基础代及不同组合间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横交选育后代羊只比基础代的羊只更显出优势,陕本杂种二、三代绒山羊横交选育的横交父本以F3总体效果最佳,组合形式以♂F3×♀F3最佳,♂F3×♀F2、次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特藏寒杂交绵羊横交后代的生产性能,选用特藏寒杂交羊、特克赛尔羊、萨福克羊、陶赛特母羊各15只,分成4组,进行本交配种.通过对4组母羊产羔率、羔羊成活率、羔羊体重、体尺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特藏寒母羊的繁殖率为153%,分别比特克赛尔组、萨福克组提高了4.79%、9.29%,差异显著(P<0. 05);比陶赛特组提...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夏洛莱羊个体出肉率高、生长快、肉质好的特性,吸收小尾寒羊繁殖率高、适应性好的特性,以小尾寒羊为母本,以夏洛莱羊为父本,进行级进杂交以期培育出高代次肉用种群应用于肉羊生产,按此技术路线通过几年的杂交试验,已育成一大批F1、F2代种群,现就对夏×夏小杂后代母羊产羔数和繁殖率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延春 《猪业科学》2001,18(3):58-59
利用夏洛莱羊个体出肉率高、生长快、肉质好的特性,吸收小尾寒羊繁殖率高、适应性好的特性,以小尾寒羊为母本,以夏洛莱羊为父本,进行级进杂交以期培育出高代次肉用种群。按此技术路线通过几年的杂交试验,已育成一大批F1F2代种群。现就夏×夏小杂后代母羊产羔数和繁殖率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小尾寒羊的生长性能、繁殖率、肉用品质,营养需要量及杂交利用等方面,回顾了自上世纪90年代后的研究进展与生产现状,浅析了小尾寒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