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汤永玲  陶军德  徐金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94-17296
以200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选取14个与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评价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软件对阿城区15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优先度进行了评价与排序,分析发现影响阿城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有整理后产出收益、整理可行性的客观条件和居民主观意愿因素3个主成分。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南方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离散分布规律,以江西省鹰潭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鹰潭市1996年、2009年和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农村居民点离散度指数,采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探究鹰潭市近二十年农村居民点离散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6—2009年和2009—2018年农村居民点面积年平均增长量分别为183.35、204.14hm~2/a,鹰潭市农村居民点规模仍处于增长阶段,但聚集程度降低,破碎化程度上升。2)1996、2009和2018年,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离散度均值分别为0.41、0.42和0.45,农村居民点离散度级别为Ⅰ级的乡镇分别占乡镇总数的41.18%、35.29%和26.47%,级别为Ⅱ级的乡镇分别占乡镇总数的35.29%、44.12%和50.00%,级别为Ⅲ级的乡镇均占乡镇总数的23.53%。乡镇农村居民点离散度整体上升,区域农村居民点离散度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3)1996—2018年,地形位指数和人口密度对农村居民点离散度的影响先增大后减小,到城镇和公路距离对农村居民点离散度的影响先减小后增大,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地形位指数、到公路距离和人口密度为农村居民点离散度主导因素,到城镇距离、到河流距离、地均GDP为农村居民点离散度重要因素,各主导因素在不同时期能增强其他影响因子对农村居民点离散度的解释力。本研究可为南方丘陵区农村居民点规划统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延军  李淑杰  程辉  李月芬  周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41-6942,6951
以伊通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为研究对象,从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需求度、可行性和自然条件3方面选取相关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平均分类法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与整理的时序。结果表明:伊通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区域分异明显,伊通镇与新兴乡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迫切程度较高,应在近期的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加以重点考虑,其他乡镇应放在中远期安排。  相似文献   

4.
杨春  杨海娟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65-17467,17472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宝鸡市千阳县为例,论述了千阳县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特点,对11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预测、分级,并对千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事关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计。以宁乡县为例,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针对2006~2013年宁乡县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因素。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应当在组织、制度和资金等方面大胆创新,因地制宜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伊通满族自治县为例,选取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经济因素、整理迫切度、整理可行度等10个指标来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各乡镇综合分值,再根据综合分值的大小,将整理时序划分为三个时期.结果表明:伊通满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整理潜力较大且各乡镇整理潜力存在差异.将综合分值区间为[60,100]的乡镇划分为近期,其整理潜力较大;[50,60]的划分为中期,其整理潜力一般;[0,50]的划分为远期,其整理潜力较差.  相似文献   

7.
基于星座聚类方法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济南市历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自然条件、经济可行性、整理潜力、整理迫切度、村民接受度等12个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星座聚类方法,划分3个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优先等级区.结果表明,一级整理区分布在郭店镇、唐王镇、华山镇、孙村街道和巨野河街道,整理潜力为876.04 hm2,占全区居民点整理潜力的28.18%;二级整理区分布在遥墙镇、董家镇、港沟镇、仲宫镇和柳埠镇,整理潜力最大,为1 844.22 hm2;三级整理区分布在王舍人镇、彩石镇和西营镇,整理潜力为387.94 hm2,整理潜力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规划及合理安排整理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甘肃省临潭县为研究区,在定量测算了整理潜力的基础上,选取与县城、建制镇、聚居区、县级以上公路和河流的距离及引力值、坡度等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因素,构建区位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的区位条件,并根据区位条件提出了不同的整理模式.结果表明:临潭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较大,理论潜力为718.06hm2,可实现潜力为361.49hm2;临潭县中部居民点的区位条件整体优于东部和西部乡镇居民点,各行政村内部居民点区位条件相应存在较大差异,且零散分布的居民点区位条件远劣于集中分布的居民点;临潭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可选择城镇转化型、迁村并点型、内部挖潜型和保留原貌型四种模式;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可诊断出不同行政村整理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耕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积极作用。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可以为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笔者首先分析易县农村居民点现状,指出不仅存在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严重超标现象,而且布局零散,配套建设滞后,表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并以易县27个乡镇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单元,从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3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共8个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易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进行整理潜力评价分级。将易县农居点整理潜力分为3级,并对不同整理区域提出相应的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土地利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状况、规划导向作用的不同,客观上将形成差异化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区域。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以各镇(街)为评价单元,综合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内部土地闲置率法、城镇体系规划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各镇(街)农村居民点整理对区级目标达成的重要性,同时从自然适宜度、经济发展度、社会接受度、规划导向度4个方面选取8个指标,评价各镇(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基于重要性、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叠置分析,划分出优先保障区、重点规划区、逐步推进区、控制发展区4个类型区,并针对不同分区的特征从空间布局、整理方式、政策导向、"增减挂钩"指标分配等方面提出差异化的统筹协调建议。  相似文献   

11.
蒋明成  谢川  张莉  夏建国  欧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37-14041,14048
遵循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指标选取一般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拟定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lphi法筛选指标,最终建立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ArcGIS地统计插值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地整理前后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土地整理前后生态安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安全等级提高,土地整理前项目区92.62%生态安全等级为Ⅱ级,7.38%为Ⅲ级,土地整理后生态安全等级全处于Ⅱ级;研究区生态安全等级提高幅度不大,土地整理前最低分值非常接近Ⅱ级与Ⅲ级的阀值,土地整理后分值靠近Ⅱ级的下限;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该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优先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主成分分析与两维图论聚类分析有机结合,确立了土地整理优先度的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宁波市鄞州区土地整理的评价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现状,指出我国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中的主要矛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其应对措施,并指出土地整理是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方法,强调只有做到在保证经济建设必须用地的同时,实现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望都县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是指因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土壤、微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生态环境因子变化带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的变化。土地整理能够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结果直接影响有效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同时对区域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评价和分析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北省望都县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将耕地质量指标、植被防护指标、土地利用指标中的7个指标分别定量,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本次评价中耕地质量指标、植被防护指标、土地利用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4、0.623、0.137,建立生态效益评价模型,得到耕地质量指标、植被防护指标、土地利用指标的量化评价结果。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能够客观、有效地反映土地整理项目生态效益,提出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生态效益的对策和建议,为土地整理实践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分别以农地和林地两种用地情况占主要因子,通过分析各区的土地利用特点,为研究区农业区划及土地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敏  於忠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11-13114
基于长丰县土地整治规划实践,充分考虑土地整理的现实性和其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性,分析制图规程,结合土地整治的实际效用,利用统筹的方法,将相同要素进行整合评价,对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图件的编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土地整治潜力规划图有待改进,其图例可以再整合,整合后的图例在潜力规划图中应用起来更方便,很好地解决了土地整治规划图件的读图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1):179-181
土地整治活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用地结构布局、改善人居环境、破解建设用地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河南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对土地整治活动提出新的要求,该研究在重新审视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以生产、生活、生态多重功能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构建了3种土地整治模式——农业土地整治模式、新农村建设整治模式、生态型整治模式,并根据各模式内涵提出土地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外土地整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以德国、荷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外土地整理的发展以及土地法律制度的建设情况,总结德国、荷兰土地整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土地整理提出以下建议:土地整理要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土地整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及农村产业融合,夯实现代农业,推动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8.
笔者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整治现状,认为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土地经营者参与不够,现代农业市场需求与土地整治目标不一致,土地整治工程内容和设计标准不高,并且未实质性触及土地权属调整。鉴于此,笔者建议以土地整治为抓手,使土地整治工程走出困境,主张建立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设主体的土地整治管理体系,加大土地整治工程的单位面积投资力度,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目标,强化土地权属调整。研究旨在通过农村土地整治措施建立现代农业园区,为周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高安市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入手,构建由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和生态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成对比较法等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综合效益评价。该研究对土地整理效益的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整理项目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旨在构建完整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及在实施土地整理中确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奠定基础。分别采用了因果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目标、土地整理潜力以及影响因素等分析入手,以重庆市为例,构建了省级层次的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废弃土地复垦、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