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兰考泡桐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结合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兰考泡桐花的挥发性香成分,共鉴定出6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酯10种、醛9种、酮4种、酚2种、烃36种、醇5种、酰胺化合物1种。3种方法鉴定出的共有组分主要有1-辛烯-3-醇、1,4二-甲氧基苯、(Z)-3,7二-甲基-1,3,7-辛三烯、苯甲酸甲酯、2-羟基苯甲酸甲酯、1-甲氧基-4-(1-丙烯基)苯等10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柞树木醋液的基本参数,所得木醋液为黑褐色且带有烟焦味,pH值4.06,有机酸含量(以醋酸计)5.20%,密度(20℃)1.0260g/cm^3,木炭粉吸附法精制得率90.7%。采用分配法将柞树木醋液系统地划分为酸性物、酚类物和中性物,并利用GC—MS联用仪对酚类物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酚类物中的主要组分是苯酚3.60%、2-甲基苯酚1.20%、1,2,3-三甲氧基苯12.82%、2,6-二甲氧基苯酚34.41%和4,6-二(1,1-二甲基乙基)-2-甲基-苯酚35.97%。该分析对柞树木醋液产品品质基准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分离花梨木叶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联用仪对花梨木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环己甲酸乙烯酯(5.10%)、三十烷(3.76%)、5,6,7,7a-四氢-4,4,7d-三甲基-2(4H)-苯呋喃酮(3.44%)、二十八烷(3.08%)、十六酸(2.35%)、二十四烷(2.26%)、榄香素(2.25%)、二十烷(2.17%)。  相似文献   

4.
柞树木醋液酚类物质的组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柞树木醋液的基本参数,所得木醋液为黑褐色且带有烟焦味,pH值4.06,有机酸含量(以醋酸计)5.20%,密度(20℃)1.026 0 g/cm3,木炭粉吸附法精制得率90.7%.采用分配法将柞树木醋液系统地划分为酸性物、酚类物和中性物,并利用GC-MS联用仪对酚类物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酚类物中的主要组分是苯酚3.60%、2-甲基苯酚1.20%、1,2,3-三甲氧基苯12.82%、2,6-二甲氧基苯酚34.41%和4,6-二(1,1-二甲基乙基)-2-甲基-苯酚35.97%.该分析对柞树木醋液产品品质基准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尾巨桉树皮高品位资源化利用的Py-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研究尾巨桉树皮高品位资源化利用的前景.结果表明:尾巨桉树皮热裂解产物主要成分为乙酸(17.66%)、1,6-内醚-β-D-吡喃葡萄糖(16.53%)、二氧化碳(15.75%)、丁烷(10.22%)、1-羟基-2-丙酮(10.19%)、1-丙醇(9.73%)等;而树皮苯-醇抽提物热裂解产物的主要成分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7.14%)、n-十六酸(6.89%)、8-丙氧基-雪松烷(6.65%)、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5.81%)、2,6-二甲氧基-苯酚(5.79%)、麦角甾-4,6,22-三烯-3α-醇(5.68%)、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5.03%)、(E)-2-甲氧基-4-(1-丙烯基)-苯酚(4.90%)、二氧化碳(4.32%)、豆甾烷-3,5-二烯(3.35%)、2,3,5,6-四氟苯甲醚(3.13%)、2-甲氧基-苯酚(3.09%)等.  相似文献   

6.
破布叶叶片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破布叶叶片中的挥发油,得油率为0.63 %,采用GC-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首次鉴定出1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9.99 %。破布叶叶片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烃类和脂肪酸类物质,主要有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18.12 %)、二十八烷(11.77 %)、十六烷酸(11.29 %)、二十五烷(10.32 %)、二十七烷(8.61 %)、2,3-二氢苯并呋喃(6.29 %)、四十四烷(5.99 %)和三十六烷(5.51 %)。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分离花梨木叶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联用仪对花梨木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环己甲酸乙烯酯(5.10%)、三十烷(3.76%)、5,6,7,7a-四氢-4,4,7a-三甲基-2(4H) -苯呋喃酮(3.44%)、二十八烷(3.08%)、十六酸(2.35%)、二十四烷(2.26%)、榄香素(2.25%)、二十烷(2.17%).  相似文献   

8.
为了综合开发利用油茶资源,对油茶叶提取物的组分进行了制备和鉴定。将经过大孔树脂和柱分离纯化收集的组分II、III和VIII等油茶叶提取物3个组分进行了HPLC制备,得到了8个纯度较高的化合物,通过薄层显色、高清晰质谱和NMR,鉴定了其中4个化合物为:二氢白藜芦醇(1)、槲皮素(3)、槲皮素-3-鼠李糖苷(6)、1-(3′,5′-二甲氧基)苯基2-[4″-O-β-D-吡喃葡萄糖基(6→1)-O-α-L-吡喃鼠李糖基]苯乙烷(8),其中槲皮素和槲皮素-3-鼠李糖苷是油茶中最常见的2个黄酮类物质,1-(3′,5′-二甲氧基)苯基2-[4′′-O-β-D-吡喃葡萄糖基(6→1)-O-α-L-吡喃鼠李糖基]苯乙烷为第2次报道,但提取率远高于首次报道,二氢白藜芦醇在山茶属植物中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_2法和微波法提取了香茅草精油,并对精油提取率、理化性质和精油组成进行了比较。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方法得到的精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香茅草精油的提取率分别为水蒸气蒸馏法(3. 53±0. 08%),超临界CO_2(4. 32±0. 06%),微波法(4. 20±0. 08%),超临界CO_2不仅精油得率高,得到的精油色泽较浅,透明水蒸汽提取法得到的精油共分离鉴定出39种组分,超临界CO_2萃取法得到的精油共分离鉴定出44种组分,微波萃取法共分离鉴定出36种组分。三种提取方法所得精油的共同组分有α-蒎烯、芳樟醇、橙花醛、香叶醇、香叶醛、β-石竹烯等16种组分,且共有组分间含量差异显著(p0. 05)。三种精油样品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柠檬醛(橙花醛和香叶醛),其次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香叶醇。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是一种更适合提取香茅草精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萃取赖百当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压力28MPa、温度40℃、反应时间3h及CO2流量30L/h的条件下,对岩蔷薇(Cistus labdaniferus L.)的枝叶进行萃取,得到赖百当(Labdanum)萃取物。并以苯为溶剂,采用索氏抽提法制备赖百当浸膏;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赖百当精油。对不同提取工艺得到的赖百当产品的得率及质量进行了分析比较,超临界CO2萃取法产品得率最高,为6.6%(苯萃取法为4.8%,水蒸气蒸馏法为0.8%),且品质优于苯萃取法产品。用GC-MS分别对超临界CO2萃取物和水蒸气蒸馏精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共鉴定出31种化合物,其中超临界CO2萃取物中31种,水蒸气蒸馏精油中26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吸附采集竹醋液烟熏气的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并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竹醋液烟熏气成分,鉴定出愈创木酚11.36%、苯酚10.6%、4-乙基苯酚8.23%、2-甲氧基-4-甲基苯酚7.08%、4-乙基-2-甲氧基苯酚6.6%、2-乙基苯酚5.65%、糠醛5.51%、5-甲基糖醛1.47%、乙酸1.42%、3-甲基-1-戊烯-3-醇1.42%、2,3-二甲基甲苯1.35%、2-糠酸甲酯1.35%、苯甲酸甲酯1.11%、2-甲基-2-环戊烯-1-酮1.44%、2,3-二甲基-2-环戊烯-1-酮1.31%、2-环戊烯-1-酮1.02%等74种化合物。竹醋液烟熏气的所有成分是竹醋液化学成分的特征性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水溶性腰果酚醛树脂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腰果油部分替代苯酚制备腰果酚醛树脂胶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腰果油在总酚中的质量分数大于20%时,固形物从反应产物中析出,其量随腰果油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腰果酚醛树脂胶的拉伸强度和稳定性与反应温度密切相关。最佳反应条件为:总酚与甲醛的质量比为1∶1.2,腰果油在总酚中的质量分数为20%,混合催化剂用量为0.7%,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60 min。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综合利用油茶饼粕,分析了油茶饼粕的基本组成,采用苯酚为液化剂,硫酸为催化剂,对油茶饼粕进行了液化实验。结果显示油茶饼粕中糖类、粗纤维和粗蛋白质的总质量分数约为75%,能够有效进行液化。研究了反应温度、苯酚与油茶饼粕的质量比(液比)、催化剂的用量及液化时间对液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得出较佳的液化工艺条件为:硫酸用量4%,液化时间1.5 h,液化温度140℃,液比值4,此时液化残渣率16.25%。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油茶饼粕及其液化残渣和产物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苯酚与油茶饼粕组分发生了明显酚化反应和醚化反应,形成了更多的活性官能团。油茶饼粕中蛋白质结构遭到破坏,蛋白质也发生了液化反应。  相似文献   

14.
应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多花红千层(Callistemon speciosus)叶提取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离鉴定,采用GC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挥发油得率为1.34%;分离出2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1种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0.303%,其主要成分是1,8-桉叶素(31.987%)、α-松油醇(14.059%)、3-硝基乙醇(13.264%)、瓜菊醇酮(9.246%)、松油醇-4(6.038%)等。  相似文献   

15.
三种方法制备的岩桂叶精油(浸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浸提、超临界CO_2萃取从岩桂叶中提取得含黄樟油素的精油(浸膏),产品得率分别为2.09%、3.14%和3.75%,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得其黄樟油素GC含量依次为94.9%、36.1%和15.9%.采用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对气相色谱法进行了确证,测得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的精油中分子质量在30 ~ 550u范围的物质,除黄樟油素外,还含有α - 柠檬烯、芳樟醇、2 - 甲基 - 3 - (2 - 丙烯基)苯酚.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是制备岩桂叶精油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萃取法提取薄荷油的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SD)法和超临界CO2萃取(SCDE)法从薄荷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SD法提取薄荷油的出油率为1.15%,SCDE法提取薄荷油的出油率为2.43%.GC-MS分析表明,SD法提取的薄荷油中含44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7%以上,其中薄荷醇相对含量为69.4%;SCDE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含38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2%以上,其中薄荷醇相对含量为61.8%.  相似文献   

17.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 obtained from Grindelia robusta aerial parts from central Italy was analyzed by GC and GC/MS and 45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Borneol (15.2%), alpha pinene (10.3%), trans-pinocarveol (7.0%), bornyl acetate (4.5%), limonene (4.3%) were the main components.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DPPH and 5-lipoxygenase tests.  相似文献   

18.
Lauraceae plants are ordinary economic species in Southern China. Some components of essential oil can be extracted from their trunk root, bark, leaf and seedcase. Camphor tree (Cinnamomum camphora) is a rare economic species with fine grain, stable wood properties, and good resistance to fungi and ants. Some of components of the oil with bioactive are good materials for cosmetic and medication industry. Camphor is not only us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ellulose nitrate film as a plasticiz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