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异常、抗病耐病品种匮乏等原因,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呈现出加重发生的趋势,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实现棉花生产提质增效、保持可持续发展,初步分析了阿拉尔垦区2018―2020年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病特点和原因,摸索总结出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为害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6月24日至7月10日,对新疆棉区枯、黄萎病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考察。近年来两病在新疆为害日趋严重,南北疆均有因枯萎为害、大片绝产的严重病田。1995年仅莎车县因枯萎绝产棉田近万亩,枯、黄萎病有成为新疆棉花高产主要障碍的趋势。为此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防治意见和建议:(1)新疆黄萎病菌致病力复杂多变,可能存在新的生理型或小种,急需进行深入研究。(2)枯、黄萎病流行规律与内地不完全相同,此项研究不可忽视。(3)从内地引进抗病品种,是当前防治两病的捷径,但要重视检疫。(4)新疆棉花育种力量薄弱,设备简陋,需加大对育种各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江西棉花》2009,31(4):63-64
根据棉花枯、黄萎病在我国棉区的发生状况和防治研究结果,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应该贯彻保护无病区,消灭零星病区,控制轻病区和改造重病区的技术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由于种子、病株残体、田间耕作、雨水交叉传播病菌,土壤带菌量逐年增加,导致棉花枯、黄萎病(简称“两萎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并暴发,表现为“发病早(苗期子叶开始)、发病广(新老棉田普遍发生)、发病重(缺苗断垄,成片枯死)和混合发生(两萎病发生在同一棉株上)”的四大特点。当前,“两萎病”已是棉花生产的巨大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5.
在棉花枯黄萎重病圃上连续种植抗病品种,其枯萎病指对皮棉产量的影响,当病指x平均为13.34,皮棉产量y平均为903.75kkg/hm2时,回归方程y=1329.6-31.95X,回归系数为-31.95,t测验极显著。相关系数r=-0.89,极显著。决定系数r2=0.79,相关密切。黄萎病指与皮棉产量,当病指x平均为34.41,皮棉产量y为903.75kg/hm2时,回归方程y=1042.95-4.061x,回归系数-4.061,t测验不显著,相关系数r=-0.12,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棉花枯萎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棉花枯萎病不同时期症状的描述及发病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保护无病区、消灭零星病区、控制轻病区和改造重病区"的棉花枯萎病防治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棉花黄萎病对棉花单株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萎病重病田环境条件下,以耐黄萎病品种鲁棉研21和中棉所63为材料,于2014年和2015年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对标记不同发病程度的单株跟踪调查黄萎病发生情况,分析不同生育时期的黄萎病发生严重度对单株籽棉产量以及对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棉花黄萎病发生严重度与单株籽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1~4级病株籽棉产量分别比健康植株减产18.9%,26.8%,43.1%和68.5%;随着发病级别的增加,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显著降低,黄萎病对断裂比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长度整齐度指数的影响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异。综上所述,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危害不仅造成大幅度减产,而且对纤维品质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棉花生长后期剖秆调查黄萎病方法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萎病菌侵染棉花后会造成植株维管束颜色加深、变黑。因此,除在棉花黄萎病发生期,通过对罹病棉株叶部出现的病害症状进行调查外,剖杆调查维管束是否变黑以及变黑的程度,也是鉴别棉花黄萎病及病害调查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调查方法在以往的抗病鉴定、抗病育种、病害综合防治等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后期剖秆调查结果与黄萎病发生期外部症状调查的结果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全面种植,棉田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都明显减少,棉花主要病害的发生种类和程度随着农田生态及气候条件的变化呈现较大变化。黄萎病和枯萎病已成为棉田主要病害,严重地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据报道全世界棉花病害有多种中国已发现了余种其中严重危害的有种。  相似文献   

10.
以中棉所49为供试品种,在新疆阿克苏棉花黄萎病重病地进行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防治黄萎病试验,并分析了其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可使病情指数较未处理区显著降低,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40%;在黄萎病发生高峰期,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不显著。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较对照,籽棉产量略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对纤维品质也无显著影响。因此,枯草芽孢杆菌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滴灌可以用于棉花黄萎病的防治,但应在发病高峰前施用。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是棉花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达18 khm2以上,占可耕种面积的70%以上,棉花枯黄萎病是当地棉花的致灾性病害,俗称病害中的“癌症”,一旦发生,无药可治,损失巨大。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快,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下同)作为亭湖区棉花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2.
豫北地区棉花烂铃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安阳县一般年份棉花的烂铃率在10%~15%左右,严重年份可达到30%以上,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治,是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花品质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多年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从实用、实效出发,将棉花生产中预防棉花烂铃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防治棉枯黄萎病的健身栽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扬 《江西棉花》2007,29(4):42-43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简称"两萎病"),属植物检疫性病害之一.它是棉花病害中致病性强,危害损失较重,也是限制老棉区重病田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由于自从推广杂交棉或抗虫杂交棉以来,农业推广单位放松了思想警觉,忽视对棉花"两萎病"的检疫制度,频繁引调种子(特别在病疫区引调),致使带病种子迅速传播蔓延,特别是长期连作的老棉田,"两萎病"已上升为棉花高产稳定的主要限制因子,严重影响棉花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中棉所49为供试棉花品种,在新疆阿克苏试验基地开展了“棉萎克”滴灌防治黄萎病效果试验,并分析了其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棉萎克”滴灌处理较未处理对照显著降低了病情指数,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在50%左右。高剂量“棉萎克”处理(每隔10 d滴灌1次,连续4次,每次667 m2用量150 g)较未处理对照增产籽棉13.5%,对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因此,棉田黄萎病发病初期可用“棉萎克”滴灌防治,尤其适于新疆膜下滴灌棉田,以实现节本增产。  相似文献   

15.
棉花苗期病害及其如何防治一直以来都是鲁西地区困扰棉农的难题。通过对鲁西地区棉花苗期病害发生特点的分析,从种子处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三个方面提出了温汤浸种、药液浸种、药剂拌种、种衣剂应用、精选良种适期播种、深耕冬灌精细整地、及时中耕提高地温和喷药防病等防治技术,为广大棉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枯萎病是棉花一种常见的病害,病原为真菌,名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主要危害棉花的维管束等部位。中国是1934年从美国引进棉种时传入的,目前已传遍全国各产棉区,成为棉花主要病害之一。枯萎病具有毁灭性,一旦发生很难根治,发病轻者其发育迟缓,结铃较少,吐絮不畅,纤维品质和产量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17.
棉花土传病害的主要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土传病害是指主要由土壤病菌所致的病害.如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和立枯病等.它是植物病害防治的一大难题.近几年来,此类病害发生比较突出,给棉花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指导棉农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控措施,笔者对棉花土传病害的各项防控技术进行了调查和归纳,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棉花早衰是指棉花生长后期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叶片过早衰老、脱落,秋桃结铃少,棉铃瘦小、不充实,纤维变短、拉力下降,严重影响棉花产量的提高.引起棉花纤维品质变劣,造成棉花产量下降,经济收入减少,棉田经济效益下降,棉农减收.由于棉花的早衰可造成减产1成~3成.  相似文献   

19.
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  董礼华 《杂粮作物》2009,29(2):141-142
玉米螟俗名玉米钻心虫,是全球性大害虫,食性杂,为害植物达200种以上,尤以玉米为最重。一般为害较轻年份,产量损失5%~10%,为害较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20%,玉米螟不仅为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条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因此,我们对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积极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将玉米螟的危害和玉米产量受到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0.
全蚀病是小麦的毁灭性病害,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全蚀病使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下降而严重减产,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收。据河南省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小麦全蚀病发病面积约36.7万h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