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樟子松是森林的主要物种之一,大力发展樟子松,不仅可以加快造林绿化速度,并且对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增强保护的功能,为进一步建设后备森林资源,促进林业资源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樟子松是森林的主要物种之一,大力发展樟子松,不仅可以加快造林绿化速度,并且对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增强保护的功能,为进一步建设后备森林资源,促进林业资源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是森林的主要物种之一,大力发展樟子松,不仅可以加快造林绿化速度,并且对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增强保护的功能,为进一步建设后备森林资源,促进林业资源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促进林业发展和国际林木种子贸易工作,遵照《国际种子检验规程》有关规定,对樟子松、长白落叶松两树种种子样品的净度、发芽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其分析结果表明:(1)两树种种子样品的净度和发芽率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为分级线取正、修匀为宜。(2)建议标准与1987年国家标准相比:两树种净度提高1%;而发芽率,樟子松相差0%~5%,长白落叶松相差—1%~—5%。(3)两树种种子净度、发芽率的等级和Y值亦遵从正态分布,可用Y值对其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5.
根据黑龙江省22个市县病害调查的结果,选择与病害密切相关的9项气象因子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黑龙江省樟子松枯梢病危险等级划分为重发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4级。经证实,等级的划分与病害调查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樟子松人工林立地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樟子松人工林立地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条件是樟子松生长的首要条件;土壤条件是樟子松高产稳产的先决条件。通过对气侯、土壤、海拔和樟子松生长等因子进行综合生态分类,把全省划分成6个立地类型:(1)辽东中山丘陵立地类型;(2)辽东半岛沿海丘陵立地类型;(3)中南部低丘平原立地类型;(4)辽西北风沙地立地类型;(5)西部低山丘陵立地类型;(6)辽西走廊沿海丘陵平原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7.
天然红松树木生长特征与林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树木生长规律和群落结构、动态过程的研究,提出了应用树木生长模型研究林分垂直结构与树木生长动态之间相互关系的新方法。预测了红松树木生长和形态的时空模式以及树木不同发育阶段影响生长主要因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天然红松生长和形态特征的形成是与其林隙更新途径密切相关的。在树龄160a以前主要为高生长时期,受林隙形成的垂直层次上的生境控制;树龄在160a以后为径生长时期,林木达到上层林冠,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顶端开始结实,主干开始分叉,叶面积增大,形态呈平顶状。此阶段林木生长主要依赖于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8.
融水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全国杉木优良种源区。本文介绍了优良林分的选择方法,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优良杉木林分的特征,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不同林型沙地土壤肥力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林沙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养分及微生物状况等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樟子松纯林与不同类型樟子松混交林土壤肥力的差异。选择土壤含水率、体积质量、最大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总量共11个指标,对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混交林土壤肥力均优于纯林。  相似文献   

10.
滇中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的方法及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林分中的ⅠⅡⅢ级木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来评价林分的速生丰产,用木材纹理倾斜度来评价林分木材的经济价值,调查林分的环境因子,数量化以后,通过电子计算机来估算林分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和木材纹理倾斜度的表型理论值,进而估算林分的遗传理论值,以此来建立标准地内ⅠⅡⅢ级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及木材纹理倾斜度的理论值的综合预报公式。用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和木材纹理倾斜度的综合选择指数的大小来评价林分的优劣。在平均水平偏高的基础上,再提高0.5个标准差,作为滇中地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的标准,用此标准反馈,选出优良林分,改造成采种母树林,中选率为23.1%,基本上满足了生产上采种、用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以塞罕坝机械林场境内的25a生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标准地调查法对其进行每木检尺,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人工修枝可以促进樟子松人工林胸径的生长,但不影响其树高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叶栖真菌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真菌学、森林病理学与群落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樟子松叶栖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获樟子松叶栖真菌26种。叶栖真菌在小龄针叶上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少于老龄针叶。上冠层的真菌种类最多,其次是下冠层,中冠层的真菌种类最少。兼性寄生性真菌在老龄针叶上的种类和数量均多于小龄针叶,并为老龄针叶的习居菌,而且随冠层的降低还有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合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红松接穗。[方法]以来自丹东、宽城、茅荆坝的红松作接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樟子松作砧木,用髓心形成层法嫁接,并以草+膜、草+棉、布+膜和膜+棉4种防寒方式进行过冬,比较接穗成活率、生长量和保存率。[结果]无论是主枝嫁接还是侧枝嫁接,均以丹东的红松接穗成活率最高(85%),生长量达13.8 cm;除了茅荆坝的接穗外,其他2个地区的接穗成活率均是主枝大于侧枝;过冬保存率以草+膜的方式最高。[结论]丹东的红松接穗适合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嫁接,且以主枝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较高;在4种防寒方式中,以草+膜的方式保存率最好。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初始期及强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樟子松林分质量,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研究樟子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初始期及强度。结果表明:在林木出现竞争影响生长时,一般在14~15 a,胸径达到8 cm左右时,进行间伐,能起到调整密度,改善林分生长环境,保持良好林分结构,缩短培育周期,提高生产力的目的。间伐强度采伐株数16%~25%,每公顷保留株数1 350~1 500株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刘晓兰 《安徽农学通报》2014,(1):118-119,121
通过对塞罕坝不同海拔高度的樟子松人工林取样调查,探讨了不同环境下林木胸径、树高的生长规律,并根据不同地区林分木材生产情况分析了塞罕坝地区不同海拔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坝下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好于坝上地区,经济效益也高于坝上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林龄樟子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对比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文中对章古台不同林龄樟子松固沙林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林龄增长,其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pH值表现为下降趋势 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非根际土壤有机质提高的幅度以中龄林阶段最高,近熟林阶段次之,在幼龄林阶段最小;在幼龄林时,根际土壤的CEC值与非根际土壤相近,而在中龄林和近熟林阶段均小于非根际土壤;在幼龄林时根际土壤中盐分积累的程度最高,随林龄增长根际土壤中盐分积累程度逐渐下降;在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全N、速效N、速效K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速效P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 随林龄增长,樟子松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占总菌数的百分比下降;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根际土壤中酶的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下沙地樟子松脱落酸变化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水分是限制沙地樟子松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采用根系渗透胁迫法(PEG处理)和盆栽干旱处理,以幼苗根素及叶片中脱落酸(ABA)含量的累积作幼苗对干旱胁迫响应的指示剂。模拟沙地樟子松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在干旱胁迫下,根部和叶片ABA可迅速积累,但叶片ABA累积较根部滞后;同时测定干旱胁迫下气孔导度,蒸腾速度,净光合速率,认为ABA增加可降低气孔导度,并伴随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下降,1%土壤水量可能是沙地樟子松幼苗干旱胁迫的临界值,低于此临界值,幼苗生长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8.
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最适温度25℃;最佳pH=5;最佳C源为蔗糖;最佳N源为蛋白胨;全光最适其生长,并能产生分子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病原菌分生孢子在25-32℃下、2%葡萄糖中、100%相对湿度下,孢子萌发率最高。但随湿度降低,萌发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对樟子松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霉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调节物质,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以贮藏时间不同的樟子松种子为材料,在光照恒温箱内对种子进行发芽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樟子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赤霉素浸种催芽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丙二醛含量提高,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降低;赤霉素浓度不同对樟子松种子萌发的作用不同,浸种浓度为200mg/L时种子平均发芽率、发芽势最高.赤霉素处理樟子松种子作用大小与种子贮藏时间长短相关,其对1986采集的旧种子作用明显大干2010年采集的新种子.研究表明赤霉素对樟子松种子的膜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并且在研究浓度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增加其对细胞膜的修复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枯梢病的侵染规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樟子松枯梢病、健组织病菌的分离、孢子萌发和接种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引起该病的松壳色二孢[Diplodia pinea(Dem.)Kickx]可在历年病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越冬,又可在健康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潜代侵染。其潜伏侵染带菌率:健康樟子松越冬各部位比当年生各部位潜伏带菌率高,分别为20%-70%和6%-30%,其中以针叶、梢、枝和每年4,5月份、9,10月份潜伏带菌率最高。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历年病树上病菌子实体飞散出来的分生孢子,借风和雨水淋洗传播,种子上不带菌。病菌可直接侵入当年嫩梢和嫩针叶,也可通过伤口、气孔侵入针叶、芽、梢和枝。潜伏期7-14d,繁殖期23-28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