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山育林是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有效措施,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优点。通过实施封山育林使林分植被种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森林病虫害减轻,林分质量提高。近年来,甘肃省山丹县龙首山林区通过对具备封育条件的荒山荒地实施了封育,有效地加快了林区植被恢复速度。实践表明,封山育林对治理山丹县北部荒漠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农牧业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彪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44-46
调查分析洱海东岸临水面山石灰岩山地特殊的立地条件、植被条件和植物群落演替规律,认为封山育林可合理利用石灰岩山地各种小生境,是洱海东岸石灰岩地区恢复植被、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并就封育类型、封育方式、封育年限、育林措施、封禁措施及封育成效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文登市封山育林取得显著效果封山育林就是通过在有自然下种条件的荒山、疏林、残林地上在一定时间内人为地封禁人畜活动,靠天然更新育林养草,恢复植被,发展林草资源。几年来,文登市在适合封育的2,8万公顷山丘荒坡、疏残林地上,实施综合封育技术,取得了投资少、成...  相似文献   

4.
封山育林是恢复发展植被、扩大林地面积的重要途径。建国以来,我区在“普遍护林,大力造林”方针指导下,广泛开展了封山育林工作。50年代到60年代初,封育面积累计达到4300万亩。60年代中期后的“十年浩劫”曾使封育工作一度中断,并使部分封育成果遭到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相似文献   

5.
秦皇岛地区自建国以来,在积极造林的同时,大力封山育林,使森林植被迅速得到恢复。在全市有林面积21万hm~2中.封育成林面积7.3万hm~2.占全市有林面积的34.7%.封山育林借助  相似文献   

6.
桐庐县定向封山育林技术措施及成效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庐县采取分阶段规划,稳步推进定向封山育林,采用人工造林、无林地封育、伐针留阔人工促进、定株抚育间伐封育类型4种主要模式进行定向封育。经过20多年的定向封育,林分质量得到改善,林分的活立木株数比人工造林(补植)增加近50%,针叶林封育可使蓄积量增长33.7%。同时封山育林有利于形成丰富多样的森林植被类型,改善林分结构,增加地表的有机质,从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北京九龙山封育植被群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北京市九龙山封育植被的调查 ,并与 1984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对本地区主要植被类型 (群丛 )及其变化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指出该地区植被演替规律和趋势。说明九龙山地区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 ,植物群落发生了明显变化。封山育林是一项恢复森林植被 ,形成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封山育林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进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新的封山育林技术规程拓展了封山育林的范围,进一步丰富了封山育林的内容.原先封育对象只有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现在叉增加了官林地以及低质、低效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的封育改造,扩大了封山育林的作业范畴。澄清了以前关于封山育林模棱两可的一些观念,使林区封山育林有了更好的操作性。使林业生产中一切管护措施都从封山育林中找到了理论依据。有利于林业生产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 4.2 岩溶山地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治理模式4.2.1 模式适宜条件 主要适宜于石山和白云质砂石山。岩石裸露率在70%以上,土壤极少,土层极薄,一般不超过2~3 cm,以砂粒、石粒为主,植被恢复艰难的地区,但周围地区基本具备封育的条件。4.2.2技术思路 因本区域的立地条件差,土层薄,基本不具备人工造林的条件,主要采取全面封禁的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宝鸡市的封山育林工作经历了普遍开展——重点进行——恢复发展并按工程进行管理的三个阶段。50年代初期,宝鸡市各地的封山育林发展较快,对恢复森林植被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同天然林接壤的疏林、灌丛,通过封育,开始由逆向演替转为顺向演替,出现了不少团、块状杨桦、栎类次生林,部分在70年代就开始了择伐利用。进入60年代中期,重点在国有林区和部分乡镇林场继续开展封山育林,使植被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