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明室内叉角厉蝽对粘虫幼虫的捕食潜力,为叉角厉蝽应用于田间防治粘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透明塑料盒为测试容器,在室内设不同密度(3、6、9、12和15头/盒)的3、4和5龄粘虫幼虫供叉角厉蝽成虫(1头/盒)取食,统计叉角厉蝽成虫的捕食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固定粘虫幼虫密度(50头/盒),设不同密度(1、2、3、4和5头/盒)的叉角厉蝽成虫,研究捕食者自身密度对捕食量的影响.等比例(天敌:猎物=1:10)增加叉角厉蝽成虫和粘虫幼虫,研究干扰反应对捕食量的影响.[结果]叉角厉蝽成虫对3、4和5龄粘虫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在室内条件下,叉角厉蝽成虫对4和5龄粘虫幼虫的理论最大取食量分别为10.09和3.55头,明显低于对3龄粘虫幼虫的理论最大取食量(78.74头).叉角厉蝽成虫对3、4和5龄粘虫幼虫的搜寻效应方程分别为S=0.9009/(1+0.0114N)、S=0.7291/(1+0.0723N)和S=0.9322/(1+0.2626N),在相同虫龄内,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捕食者密度对搜寻效应的影响及干扰反应的拟合结果分别为E=0.4254P-0.551和A=8.3413P-0.127,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加,叉角厉蝽的平均捕食量都会逐渐减少,叉角厉蝽成虫与粘虫幼虫等比例增加时,叉角厉蝽也会产生种间干扰.[结论]叉角厉蝽成虫对3龄粘虫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潜力,因此选择粘虫幼虫3龄时释放叉角厉蝽成虫为宜,但在田间实际释放时需考虑叉角厉蝽自身密度及种间干扰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叉角厉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为叉角厉蝽应用于田间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不同恒温条件下,开展叉角厉蝽成虫对不同密度的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捕食作用分析,并用功能反应模型进行拟合。【结果】在20.0~35.0℃内,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每日捕食量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叉角厉蝽的功能反应均可用Holling-Ⅱ型和Holling-Ⅲ型模型进行拟合。在试验设定范围内Holling-Ⅱ型模型拟合得出,叉角厉蝽的每日最大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5.0℃时为最大,对1龄、2龄幼虫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76.19头和370.30头。Holling-Ⅲ型模型拟合得出,35.0℃时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最大捕食量均为最大,分别为156.13头和79.04头。在试验设定的猎物密度和温度范围内,随着密度和温度范围的提高叉角厉蝽的捕食量也逐步增加。【结论】Holling-Ⅲ型模型的拟合结果更准确,叉角厉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具有显著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 (Wolff)]是许多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在其取食的过程中,唾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叉角厉蝽唾液腺的转录组特征,深入地研究唾液腺中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检测成虫和三龄若虫唾液腺差异基因表达谱,并采用聚类及功能注释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唾液腺unigenes序列26 022条,平均长度1365 bp。通过同源序列比对搜索,14 057条unigenes注释至Nr、Nt、Pfam、Swiss-prot、GO、KOG和KEGG数据库。差异基因数字表达谱分析发现3 437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成虫和三龄若虫唾液腺相比有1 871条unigenes上调,1 566条unigenes下调,同时鉴定了3个组织蛋白酶B (Cathepsin B)和3个神经内分泌蛋白7b2 (Neuroendocrine protein 7b2)基因。结论本研究丰富了半翅目昆虫唾液腺的分子生物学数据,为后续唾液分泌相关的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从卵到成虫发育历期及繁殖能力,比较叉角厉蝽各虫态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叉角厉蝽的扩繁及生防潜能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室内条件下,以云南元江采集并在室内扩繁6代以上的叉角厉蝽为研究对象,在培养皿中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测定叉角厉蝽生长发育指标(卵孵化率、若虫存活率、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在饲养盒中雌雄虫配对共培养测定其成虫繁殖力特征。运用显微照相系统比较叉角厉蝽各虫态的主要形态特征。【结果】叉角厉蝽从卵到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为29.00±1.41 d,卵历期为8.00±0.21 d,若虫期为19.76±0.12 d,1~5龄若虫平均发育历期为3.24~5.38 d,卵孵化率为92.91%,若虫存活率为80.21%,雌、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35.40±1.96和37.40±2.65 d;叉角厉蝽雌成虫交配后,一生平均产卵次数为4.73±2.01次,最多9次,最少2次,平均产卵前期为7.87±2.75 d,产卵期持续14.33±5.13 d,雌成虫与雄成虫交配单次平均产卵量为59.46±15.77粒,未交配雌成虫单次平均产卵量为29.34±15.31粒且为无效卵,最终无法孵化。叉角厉蝽卵为矮杯形或圆筒形,具卵盖,边缘有10~12根刺状精孔突,有金属光泽;1~5龄若虫体色红黑相间,若虫触角4节。1龄若虫触角第2和第3节末端有明显白色环,喙暗红色,接近体长,无翅芽;2龄若虫头部前段扁平突出,触角节间环变为红色,喙黑色;3龄若虫触角第2和第3节末端红色环明显,喙长为体长的一半;4龄若虫喙长为体长的一半,胸部刻点明显,出现翅芽,并延伸至胸部末端;5龄若虫喙暗红色,短于体长一半,中足和后足胫节中部出现白斑,翅芽延伸至腹部第3节;成虫体色黄褐与黑褐混杂相间,密布刻点,触角5节,喙黄褐色,最后一节黑色,喙长短于体长的一半,前胸背板侧角呈剑叉状突出,雄虫腹部近三角形,雌虫腹部卵圆形。【结论】明确了叉角厉蝽的发育历期和繁殖能力,证实叉角厉蝽无孤雌生殖现象。农业生产中可以喙的颜色、长度及翅芽发育作为叉角厉蝽主要形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5.
6.
为明确若虫密度对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种群增长的影响,探究其室内最佳饲养密度.在温度(26±1)℃、光周期(L16∶D8)、湿度(70±5)%条件下,研究了叉角厉蝽在不同若虫饲养密度下的发育历期、若虫存活率和成虫获得率、畸形率、雌雄性比.结果 表明,饲养密度对叉角厉蝽的发...  相似文献   

7.
叉角厉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叉角厉蝽是一种多食性的优势天敌,为系统评估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和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种内干扰反应。结果表明: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和5龄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方程,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和5龄捕食功能反应方程分别为N_a=1.1592N/(1+0.0194N),N_a=0.61065N/(1+0.0124N),N_a=0.7757N/(1+0.0529N);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和5龄捕食功能反应方程分别为N_a=0.9082N/(1+0.01771N),N_a=0.4657N/(1+0.01304N),N_a=0.93188N/(1+0.1765N)。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龄幼虫的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叉角厉蝽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作用率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关系为E=0.3982P~(-0.3409)。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天敌昆虫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 (Wolff)]不同发育阶段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预测其功能,为深入了解肠道细菌对叉角厉蝽生长发育和营养获取方式的影响及开发新的害虫生物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叉角厉蝽1龄、2龄、5龄若虫和7日龄雌、雄成虫,分别提取其肠道细菌基因组DNA。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对肠道细菌16S rRNA序列全长进行测序,统计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分析肠道细菌群落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并采用PICRUSt预测肠道细菌功能。【结果】从叉角厉蝽15个肠道样品中共得到202401条有效序列,聚类为222个OTUs,其中共有OTUs为5个。共注释到19门32纲62目103科154属188种细菌,优势门、纲、目、科、属、种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2.22%)、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72.21%)、肠杆菌目(Enterobacterales,72.11%)、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49.39%)、西地西菌属(Cedecea,49.24%)和奈...  相似文献   

9.
红彩真猎蝽对斜纹夜蛾和烟青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红彩真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和烟青虫2龄幼虫的捕食作用和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红彩真猎蝽雌成虫的捕食量随着斜纹夜蛾和烟青虫幼虫的密度增加而增大,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方程,红彩真猎蝽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捕食量符合Na=0.4665Nt/(1+0.0036 Nt),对烟青虫2龄幼虫的捕食量符合Na=0.4275Nt/(1+0.0041Nt)。红彩真猎蝽的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捕食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的关系符合Hassell模型,红彩真猎蝽的捕食量与害虫密度正相关,寻找效应与害虫密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华微刺盲蝽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捕食功能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中华微刺盲蝽(Campylomma chinensis Schuh)4龄、5龄若虫和成虫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4龄若虫的功能反应都属于Holling Ⅱ型。并探讨了影响4龄若虫和5龄若虫及成虫捕食作用差别不大的重要因素;建议研究田间影响中华微刺盲蝽种群数量的人为和自然因素,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该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几种天敌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几种主要捕食性天敌捕食斜纹夜蛾1-2龄幼虫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雌成蛛、拟水狼蛛雌成蛛和叉角厉蝽2龄若虫对斜纹夜蛾1-2龄幼虫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12次、26.00头和10.11头。在斜纹夜蛾幼虫的6个龄期中,最适合于叉角厉蝽雌成虫捕食的龄期为4龄,其理论最大捕食量高达10.59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东亚小花蝽作为天敌在农林业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从捕食功能反应和人工种群建立两方面综述了东亚小花蝽的研究进展.[结果]东亚小花蝽取食的猎物种类多样,具有明显的取食偏好和猎物驯化反应,其捕食功能反应绝大多数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饲料和产卵基质的选择是东亚...  相似文献   

13.
泽蛙对烟青虫幼虫捕食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泽蛙对烟青虫幼虫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泽蛙对烟青虫幼虫的捕食量与烟青虫幼虫的密度呈线性关系,泽蛙对烟青虫幼虫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为进一步利用泽蛙控制烟青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茶园害虫捕食性天敌--厉蝽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茶园害虫天敌——厉蝽(Cantheconidea concinna Walker)的生物学特性、捕食行为和控制效能,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该虫在闽东一年发生多代,7~8月为发生高峰期;若虫有刺吸茶树汁液的习性;3龄若虫才开始对害虫有捕食能力,日均捕食量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多,而随猎物幼虫龄期的增大而减少;捕食茶尺蠖时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多,以3龄厉蝽最明显,而捕食时相互间的干扰作用,以5龄若虫时最为明显;在益害比4:40时,控制效能达34.17%。  相似文献   

15.
烟盲蝽对斜纹夜蛾捕食功能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严格的室内试验,测定了烟盲蝽雌虫、雌成虫和5龄若虫对斜纹夜蛾卵、1龄卵虫和2龄幼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烟盲蝽对猎物的功能反应的HollingⅡ型。烟盲蝽2种虫态对猎物捕食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雌成虫〉5龄若虫〉雄成虫。烟盲蝽雌成虫对猎物1龄幼虫的捕食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个体间相互干扰对捕食效应有一定影响。随着捕食者和猎物密度的增加,干扰作用增强,雌成虫对1龄幼虫的捕食作用率显著下降,用H  相似文献   

16.
环斑猛猎蝽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环斑猛猎蝽的捕食能力,研究了环斑猛猎蝽雌成虫对玉米螟的捕食作用及温度、空间异质性、捕食者密度和猎物密度等对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斑猛猎蝽雌成虫对玉米螟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温度对环斑猛猎蝽的捕食效能影响显著,攻击率(a)、处置时间(Th)和捕食能力(a/Th)与温度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空间异质性对环斑猛猎蝽捕食作用有很大的影响,捕食者在捕食过程中,叶片数越多,即环境阻力越大,捕食作用率越低;环斑猛猎蝽的种内有较强的干扰作用,随着捕食者和猎物两者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的作用愈明显,寻找效应值也相应的降低,搜索常数Q为0.8945,干扰系数m为1.0384,E=0.8945P-1.0384。  相似文献   

17.
枸杞林内捕食性蝽类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种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发现在枸杞林内捕食性蝽类共有4种,分别是食虫齿爪育蝽Deraeocoris punctulatus Pallen、异须微刺盲蝽Campylommadiversicornis Reuter、蒙新原花蝽Anthocori spilosus Jakovlev、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 Linnae-us,它们都捕食枸杞蚜Aphis Jsp.Gossypii、枸杞木虱ParatriozasinicaYangetLi等小型昆虫。其中食虫齿爪育蝽D.punctulatus Fallen数量最多,最常见。这种天敌喜欢潮湿阴凉的环境,室内测定每日能捕食枸杞木虱15头。测定其捕食枸杞木虱的功能反应,数学模型为:Nα=0.6327Nt/1 0.3428Nt。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温度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各虫态捕食桃蚜(Myzus persicae)能力的影响,设定18、23、28、33℃四个温度处理,测定不同虫态(龄)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在不同猎物密度条件下对桃蚜的捕食量,并分析其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在18—33℃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量逐渐增加。在33℃条件下,异色瓢虫的捕食能力(a∕Th)最强,理论最大捕食量(1∕Th)最高。同一温度下,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能力、理论最大捕食量均表现为4龄幼虫>成虫> 3龄幼虫> 2龄幼虫> 1龄幼虫。4龄异色瓢虫幼虫在4个温度处理下对桃蚜的理论最大捕食量(1∕Th)分别为90.909、 200.000、 333.333、 500.000头。各虫态异色瓢虫对猎物的寻找效应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能力、日最大捕食量和寻找效应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1龄幼虫的控制潜能,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雄成虫和雌成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并采用HollingⅡ模型和Hassell-Varley模型分别拟合计算东亚小花蝽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干扰反应。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最强,其瞬时攻击率与处理单头猎物时间的比值为19.692,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9.231头,且处理单头猎物时间最短,为0.052 d;东亚小花蝽雄成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中等,其瞬时攻击率与处理单头猎物时间的比值为16.610,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6.949头,处理单头猎物时间为0.059 d;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最弱,其瞬时攻击率与处理单头猎物时间的比值为13.211,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3.103头,处理单头猎物时间也最长,为0.076 d。东亚小花蝽的日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与搜寻效应呈负相关;其对猎物的捕食作用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分摊竞争强度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环斑猛猎蝽(Sphedanolestes impressicollis Stal.)对烟田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若虫的捕食潜力,为田间应用环斑猛猎蝽防控烟蚜提供参考。【方法】实验室条件下,在培养皿中设置1头饥饿24 h的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与不同密度梯度的1~4龄烟蚜若虫,统计环斑猛猎蝽的捕食量并通过GrapPad Prism 8.0、DPS等软件进行生物学统计分析,明确环斑猛猎蝽对烟蚜若虫的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以不同密度的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与烟蚜4龄若虫在不同温度梯度及空间格局条件下,通过控制单一变量法并构建线性回归方程,明确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种内干扰对捕食率的影响以及自身密度、温度、空间格局对捕食量的影响,评估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对烟蚜4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结果】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对烟蚜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II模型,其种内干扰及自身密度对捕食量的影响分别符合Hassell模型和Watt模型。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对1~4龄烟蚜若虫中的3龄和4龄若虫捕食具有偏好性,对4龄若虫的捕食量最大,最大日捕食量为55.7头,其次为3龄烟蚜(55.3头)。在空间一定和烟蚜若虫定量条件下,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个体间存在种内干扰,干扰系数为1.31,并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干扰增强,平均捕食量下降。在不同空间且烟蚜若虫密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空间的增大,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对猎物的捕食量减少。在16~32℃的温度梯度下,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对烟蚜若虫的捕食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32℃下的日捕食量最大,达23头。【结论】环斑猛猎蝽在烟田中具有防治烟蚜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