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文  李金锦 《乡村科技》2023,(19):73-75
针对江苏省宿迁市水稻种植中存在的氮肥过量施加,导致氮肥利用率下降、氮肥淋失量增加、水稻产量下降等问题,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有机肥替代尿素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以期探寻出水稻种植生产中最佳有机肥替代比例,促进区域水稻种植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较常规尿素施加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尿素处理均可显著提升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产量,在处理5即在当地常规尿素施用量为基础上,75%有机肥替代尿素处理下水稻各项指标表现最优,水稻地上部植株吸氮量、氮素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及产量分别为256.73 kg/hm2、33.28%、18.59 kg/kg、71.61 kg/kg、278.67万穗/hm2、108.85粒/穗、24.65 g、74.83%及9 834.26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水稻科学施肥体系,进行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中氮肥对增加水稻产量起关键性作用,氮是水稻产量的最大限制因子,其次是磷,最后是钾;配方施肥处理水稻产量11 366.7 kg/h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3 335.0 kg/hm2,增产率41.5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基肥施45%配方肥(18-12-15)525 kg/hm2,分蘖肥施尿素112.5 kg/hm2,穗肥施尿素75 kg/hm2、氯化钾60 kg/hm2,总施肥量为纯N 181.5 kg/hm2、P2O563 kg/hm2、K2O 114.75 kg/hm2,氮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分别占52%、29%、19%(接近5∶3∶2),磷肥一次性基施,钾肥基肥、穗粒肥分别占69%、31%(接近7∶3),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5.07%、22.4...  相似文献   

3.
龚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23,(10):130-133+138
为探究有机肥替代无机肥对水稻的影响,开展了水稻有机肥替代无机肥的相关试验。结果表明,4 500kg/hm2有机肥代替常规施肥20%无机肥料施用量下,与常规施肥处理(1)相比产量增加了104.4kg/hm2,增产1.12%,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经济系数提高。因此,施用4 500 kg/hm2有机肥料代替20%的无机肥料能够有效保证水稻产量,继续增加替代量水稻产量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氮肥用量对水稻油菜轮作作物产量、氮素吸收、经济效益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探讨氮素利用与施氮量的关系,确定作物系统氮肥投入阈值,达到高产和环境友好双赢的目的,为重庆地区稻油轮作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2019年在重庆市典型水稻油菜轮作区,设置5个氮肥用量(0, 75, 150, 225, 300 kg/h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氮肥用量对重庆地区水稻油菜轮作作物产量、氮素利用、土壤矿质氮空间分布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提高重庆地区水稻油菜轮作的作物产量和氮素积累量,其中施氮量对产量促进作用以油菜季300 kg/hm2和水稻季225 kg/hm2最佳,分别提高125.75%和37.74%;对氮素积累量促进作用皆以300 kg/hm2最佳,分别提高187.29%和111.66%.油菜季氮肥偏生产力(PFPN)、氮肥农学利用率(AEN)、氮肥表观利用率(REN)及水稻季PFPN和AE...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秸秆还田比例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于2019—2021年生长季在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试验设6个处理:CK为不施肥,S0为常规施肥,S1(常规施肥+秸秆还田5 t/hm2)、S2(常规施肥+秸秆还田10 t/hm2)、S3(常规施肥+秸秆还田15 t/hm2)、S4(常规施肥+秸秆还田20 t/hm2)。结果表明:2019—2021年秸秆还田均以S3处理产量最高,分别比S0处理增加20.16%、8.66%、14.40%,2019年产量增幅最高。造成产量差异的原因是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进而显著提高产量。秸秆还田与水稻籽粒产量的拟合分析表明,在籽粒产量最高处秸秆还田量为15.43 t/hm2。秸秆还田均能提高年份间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收获指数,在2019年,氮肥偏生产力以S3处理最高,而氮素收获指数以S4处理最高,分别比S0增加42.81%和24.30%;在2020年以S3处理最高,分别比S0增加55.98%和22.61%;在2021年以S3处理最高,分别比S0增加21.75%和15.88%。秸秆还田增加了年份间氮素生理利用率,均以S3处理最高,比S0处理分别增加72.97%、76.14%和52.98%,且年份和秸秆还田处理这2个因素对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效率有极显著的提高。因此,综合水稻产量、秸秆还田拟合结果以及氮素利用率,秸秆还田量以S3处理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改善农田生态,实现耕地用地养分平衡,达到培肥土壤、提升稻田土壤的质量、增加土地生产力的目的,2022年晚造开展水稻施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配方施肥、有机肥+90%配方施肥、有机肥+85%配方施肥、有机肥+80%配方施肥的不同施用量对比试验,对水稻生育期的表现、产量性状、土壤养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在施用纯N 177 kg/hm2、P2O535.7 kg/hm2、K2O141.8 kg/hm2的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4 500 kg/hm2,能有效提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使产量提高1 323 kg/hm2,增产23%,此施肥方案对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提升耕地质量、促进水稻增产、提高品质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优势以及适合的侧深施肥量,本研究以水稻品种两优688为试验材料,以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和常规水稻机插秧人工施肥为2种施肥方式,其中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处理中设计3个施肥量(480、384和288 kg/hm2),分别测定水稻的生育进程、株高、穗长、茎蘖动态、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适当延缓了水稻植株的生育进程,增加了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等产量指标,产量增幅为18.60%;同步侧深施肥量为384 kg/hm2时的水稻产量最高,较施肥量480和288 kg/hm2处理分别增加11.50%和29.62%。表明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可以协调水稻生长、提高产量,为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及减肥增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对红菜薹产量的差异,探讨氮磷、氮钾和磷钾不同的施肥处理及其相互作用,采用响应面分析法,通过施磷量、施氮量和施钾量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试验,建立了红菜薹产量非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响应面分析表明,回归模型显著,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均达到显著水平,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的二次项也达到显著水平,氮肥与钾肥、磷肥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从F值判断,3个因素对红菜薹产量影响力大小为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经过统计分析,红菜薹最高收益施肥组合为氮肥260.97 kg/hm2N,磷肥105.04 kg/hm2 P2O5,钾肥11.02 kg/hm2 K2O,最高红菜薹收益为20 581.7元/hm2。该研究将为红菜薹优质环保高产的大田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麦秸全量还田下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案,以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了不施氮对照(CK)、施氮量[常量施氮(300 kg/hm2),A1,减量20%施氮(240 kg/hm2),A2]和氮肥运筹(基蘖氮肥∶穗氮肥=6∶4,B1,基蘖氮肥∶穗氮肥=7∶3,B2)处理,分析了麦秸全量还田下减氮施肥及不同氮肥运筹对粳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A1水平下粳稻分蘖中期、拔节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值高于A2水平;提高基蘖氮肥比例有利于粳稻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A2水平下粳稻平均产量较A1水平仅降低110.08 kg/hm2,差异不显著;A1和A2水平下B2处理粳稻产量均高于B1处理,但差异不显著。A1水平下分蘖中期、拔节期以及分蘖中期至拔...  相似文献   

10.
吴雯 《农技服务》2023,(9):24-27
为科学指导施肥、实现化肥零增长,探清安顺市水稻化肥利用率,设置常规肥区、缺氮区、缺磷区、缺钾区4个处理的水稻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常规肥区有效穗数、穗粒数、实粒数最高,分别为25.01万穗/667m2、165.43粒、150.23粒,水稻籽粒净产量、秸秆折合产量常规肥区最高,分别为543 kg/667m2、460 kg/667m2,显著高于其余处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增产效果显著。安顺市水稻化肥利用率表现为氮肥利用率43.56%,磷肥利用率14.36%,钾肥利用率20.29%。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哈密巴里坤地区测土配方施肥落实情况及取得的效果,本研究以测土配方推荐施肥量(N 276 kg/hm2、P2O5 207 kg/hm2、K2O 78 kg/hm2)为参考,在哈密巴里坤地区石人子乡布置氮肥减施和增施4个处理:N0PK、N1PK、N2PK、N3PK (氮肥各施0、193、276、359 kg/hm2)。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千粒重和穗粒数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276 kg/hm2处理响应最为显著;不同施氮处理对氮、磷、钾元素积累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小麦氮素积累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与磷钾积累量产生互作效应;氮肥利用率与农学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施氮276 kg/hm2时肥料利用率和农学效率达到最大,为25.30%和5.38 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滴灌春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合理减氮养分运筹,为春小麦拔节至开花的氮肥施用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新春43号为供试材料,调研213户农户氮肥施入量390 kg/hm2的基础上,按照氮肥减量20%、30%和40%设置3个施氮水平(312、270和234 kg/hm2)及拔节至开花运筹比例(7∶3、5∶5、6∶4),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运筹调控拔节至开花期的氮肥追施比例对滴灌春小麦的影响。【结果】N1条件下,产量以R3最高,较R1、R2增产7.4%、3.7%,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较R1分别增加13.9%、17.5%、26.2%、10.3%,较R2分别增加7.7%、3.6%、10.6%和2.6%;花前、花后同化物转运量差异性不显著,叶面积指数也表现为R3>R2>R1。N2条件下,产量与N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砂姜黑土区缓释氮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方法】 以北青340为供试玉米品种,设置对照(C0)、缓释氮70 kg/hm2(C70)、140 kg/hm2(C140)、210 kg/hm2(C210)、280 kg/hm2(C280)5个水平。【结果】 随缓释氮施用量的增加,抽雄开花后器官干物质量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规律;产量因素与器官干物质量相关性有差异,与R3茎+鞘、R6茎+鞘之和干物质量负相关,其它正相关,产量性状与器官干物质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结论】 缓释氮210 kg/hm2可作为砂姜黑土区夏玉米氮素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地区氮素运筹方式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特征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施氮量、施氮时期及比例,为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新春6号和宁2038为材料,采用小区栽培试验开展研究。设置4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104.5 kg/hm2)、N2(207.0 kg/hm2)和N3(310.5 kg/hm2),每个施氮水平下设置4个施氮时期:R1 (100%基肥)、R2 (60%基肥+40%拔节肥)、(R3 40%基肥+40%拔节肥+20%孕穗肥)和R4 (20%基肥+40%拔节肥+20%孕穗肥+20%灌浆肥)。【结果】两品种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的转运量、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的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以N3R4处理最大,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均以N3R3处理最大,新春6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N3R4处理最大,宁2038以N3R3处理最大。在施氮量相同时,R3处理的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最大;在施氮时期及比例相同的条件下,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以N3最高,但与N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在施氮量为310.5 kg/hm2、施氮时期及比例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4∶4∶2和基肥∶拔节肥∶孕穗肥∶灌浆肥=2∶4∶2∶2时,两品种均可获得较高产量,新春6号达1.21~1.26 g/株(折合产量8 511.78~8 930.72 kg/hm2),宁2038达1.09~1.12 g/株(折合产量8 190.62~8 362.59 kg/hm2)。  相似文献   

15.
探究秸秆全量还田增施氮肥对旱改水田水稻生长的影响,旨在找到合理的氮肥施用量,为旱改水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支持。试验前茬水稻秸秆机械粉碎全量还田后减量施用缓释复合肥600 kg/hm2(常规用量750 kg/hm2)和增施不等量尿素,设置4个尿素增施梯度分别为75、150、225、300 kg/hm2,以不增施尿素为对照,肥料和秸秆同时翻入土中,后期无追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叶面积也增加,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增加后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增施氮肥能够提高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垩白度降低。以增施225 kg/hm2尿素最佳,有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肥料不同用量处理对雪茄烟品种楚雪26号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雪茄烟叶的产量,增产效果顺序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钾肥料合理施用可以优化烟叶等级结构,增加茄衣和茄套的产量,提高产值;通过一元二次回归拟合发现,烟叶最大产量时的施氮量为138.75 kg/hm2、施磷量为71.85 kg/hm2、施钾量为361.65 kg/hm2。综合考虑产量、产值、养分吸收等指标,氮肥推荐施用量为130~140 kg/hm2、磷肥推荐施用量为60~70 kg/hm2、钾肥推荐施用量为340~360 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减氮调控对滴灌春小麦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为提高新疆滴灌春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裂区设计,施氮量为主区,品种为副区;新春31号和新春6号为材料,设置全生育期所施用的氮肥用量:0 kg/hm2(N0,不施氮)、225 kg/hm2(N1)、250kg/hm2(N2)、275 kg/hm2(N3)、300 kg/hm2(N4),5个不同施氮量,N4为常规施氮处理。【结果】 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中,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2个品种小麦的叶面积指数(LAI)均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且趋势都是先增后减;SPAD值发生的变化也为先升高后降低;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先增后降,而胞间CO2浓度(Ci)先降后增,与PnTrGs的趋势相反;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与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在开花期均出现最大值且变化趋势都先增后减;2个品种小麦的产量变化趋势先增后减,穗数和每穗粒数随氮肥使用量的增加呈不断增加趋势,但千粒重却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新春31号在N3处理下产量最高,新春6号在N2处理下产量最高;经通径分析,产量三因素中穗数、穗粒数对产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大。【结论】 新春31号的最佳施氮量为275 kg/hm2,新春6号的最佳施氮量为250 kg/h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测土配方高效施肥技术对无锡市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区水稻产量为9 000 kg/hm2,较常规施肥区提高2.21%;在氮、磷、钾三要素中,以氮素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最为明显;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可以通过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提高水稻产量;配方施肥区水稻氮肥利用率为39.67%、磷肥利用率为6.94%、钾肥利用率为35.28%,较常规施肥区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16.45、0.84、13.82百分点。由此说明,水稻测土配方高效施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水稻产量,还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新疆南疆水稻群体生长及产量特征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密植与优化氮素优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新稻36号品种,设置主区为4种施氮量(纯氮0、120、240和360 kg/hm2,以N0、N1、N2和N3表示),副区为5种栽插密度(13.89×104、16.67×104、20.83×104、27.78×104和41.67×104穴/hm2,以D1、D2、D3、D4和D5表示)的裂区田间试验,分析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与米质特征。【结果】 (1)适当增加栽插密度和施氮量有利于提高水稻群体茎蘖数,以N2D4的最终茎蘖数最大,达412.80×104个/hm2;(2)南疆水稻群体干物质快速增长期在拔节前后至灌浆中后期,且随施氮量增加有延长趋势,其最终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N3>N2>N1>N0。密度过高不利于群体干物质积累,其最终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D4>D5>D3>D2>D1;(3)N2和D1的穗粒数最大,施氮量过高,对提高结实率、粒重和分蘖成穗率不利。随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和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N2D4的有效穗数和产量最大,分别达399.08×104穗/hm2和13.61 t/hm2,其次是N3D4,为371.46×104穗/hm2和12.94 t/hm2;(4)密度对米质影响不大,增施氮肥利于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增加,提高品质。【结论】 施氮量240~360 kg/hm2、栽插密度27.78×104穴/hm2(30 cm×12 cm)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哈密市滴灌棉田合理施氮量,为区域精准施肥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新陆早25号棉花为供试材料,通过设置4个氮肥水平:0、193、276、359 kg/hm2,分别记作N0、N1、N2、N3处理,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棉花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棉花生殖器官及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均呈上升趋势,且茎、叶氮素积累量逐渐向生殖器官转移。与N0处理比,各施氮处理棉花吐絮期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均值提高10%(P>0.05),而N2处理地上部分整株累积吸氮量较N0与N3处理显著增加41.5%与22.5%(P<0.05)。相较于其他处理,N2处理棉花单株结铃数及单铃重均达到最大,产量高达6 321.30 kg/hm2,但与N1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N2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