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致病菌种类与特征,以从安徽岳西、陕西户县和重庆黔江等猕猴桃主产区收集到的溃疡病感染枝条和树皮为材料,采用平板划线、梯度稀释和BPA培养法分离病原物,采用烟草过敏性反应和猕猴桃健康叶片接种观察其致病性,结合特异引物扩增的16S-23S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种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收集的溃疡病感染枝条和树皮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0株分离物;所有分离物均可使烟草叶片产生过敏反应,猕猴桃叶片接种显示同一菌株对不同品种及不同菌株对同一品种的致病力均存在差异。对特异扩增得到的280bp 16S-23SrDNA-ITS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0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其DNA片段大小和序列均与丁香假单孢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ae)完全一致。据此可以确定,试验分离所得的菌株均为丁香假单孢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2.
以永兴冰糖橙春稍叶片和秋稍叶片上的溃疡病斑为材料,通过不同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春稍叶片上的新病斑比秋稍叶片上的老病斑易于分离得到纯的病原菌,以春稍病斑为材料,用稀释法分离细菌的过程较简单,且经PCR和活体接种鉴定后证明分离得到的细菌为柑橘溃疡病菌,可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永兴冰糖橙春稍叶片和秋稍叶片上的溃疡病斑为材料,通过不同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春稍叶片上的新病斑比秋稍叶片上的老病斑易于分离得到纯的病原菌,以春稍病斑为材料,用稀释法分离细菌的过程较简单,且经PCR和活体接种鉴定后证明分离得到的细菌为柑橘溃疡病菌,可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广西区内南宁、崇左、钦州、梧州、玉林、河池等市的桉树溃疡病进行病害调查、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采用病原菌形态特征结合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为防治桉树溃疡病提供病原学基础。结果表明,引起广西桉树溃疡病的病原菌分别是桉壳囊孢菌(Cytospora eucalypticola)、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occum parvum)和一种新的桉树溃疡病致病菌——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山东临沂地区草莓叶枯病的致病菌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对山东省临沭县草莓种植园的草莓叶枯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致病性回接试验,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分离出一株草莓叶枯致病菌CM1,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棒状拟盘多毛孢菌(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该菌株可导致草莓叶片出现黑褐色病斑,后期产生墨水状黏稠小黑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条件:温度25℃,pH为6,蔗糖作为碳源,氮源为牛肉膏或蛋白胨。该试验首次报道了山东临沂地区棒状拟盘多毛孢菌对草莓叶片的致病能力,为今后草莓叶枯病的病原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重庆巫溪烟区烟草赤星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重庆市巫溪烟区烟草赤星病病原菌的种类,从重庆市巫溪县通城烟站不同田块采集烟草赤星病典型病斑,分离病原菌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优势致病菌株Tb-wx-1,被证明是烟草赤星病病原菌,经对致病菌株的r DNA-ITS区序列进行测序,确定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这是首次在重庆烟区发现细极链格孢引起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7.
对广东省中山地区近年来新发生的春羽(Philodendron selloum)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致病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致病菌CF-1株与GenBank中10株迪基氏菌(Dickeya spp.)(其中包括7株菊迪基氏菌(D.chrysanthemi)、1株达旦迪基氏菌(D.dadantii)、1株万年青迪基氏菌(D.dieffen-bachiae)和1株玉米迪基氏菌(D.zeae))和2株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的序列相似性超过99%,经系统发育树分析,该病菌与菊迪基氏菌(D.chrysanthemi)在同一分支上,因此将引起春羽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菊迪基氏菌(Dickeya chrysanthemi).分离获得的另外1株致病菌ZSC-2株为次要病原菌,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相似文献   

8.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的木薯叶片上分离纯化病原菌,对纯化的病原菌进行菌落形态、致病性及生化特性的测定,并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子鉴定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木薯致病菌为黄单胞菌(Xanthomonas sp.)。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石河子垦区奶牛子宫炎主要致病菌感染情况,本研究采集石河子垦区4个集约化奶牛场的103头患有子宫炎的奶牛,分离病原菌及鉴定。【方法】利用子宫内取样器(专利号:ZL201420335941.6)采集患病奶牛子宫内粘膜或粘液样本206份,通过显微镜检查、细菌培养及分离、生化鉴定等方法进行病原学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分离出8种病原菌共408株,其中葡萄球菌198株(占48.53%)、链球菌109株(占25.49%)、大肠杆菌85株(占20.83%)。从感染数据看,石河子垦区奶牛子宫炎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石河子垦区集约化奶牛场子宫炎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通过对该地区的奶牛子宫炎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为石河子垦区奶牛子宫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福建省福州市茶树炭疽病病原菌种类,为茶树炭疽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形态学结合基于谷氨酰胺合成酶(GS)、β-微管蛋白(β-TUB2)、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和核糖体DNA大亚基(LSU)等4个基因序列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从福州市几个茶园不同茶树品种炭疽病典型病叶上分离获得的茶树炭疽病病原菌(FFB、FJG、FRG、FSX和FFA)进行鉴定,并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菌株的致病性.[结果]5株供试病原菌均能通过伤口侵染茶树叶片,且病症相似,为茶树炭疽病致病菌.5株病原菌分离物形态特征相似,基于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其形态学特征,将5株供试菌株鉴定为Colletotrichum siamense.[结论]C.siamense为茶树炭疽病弱致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染茶树.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人为活动造成茶树叶片损伤,以减少茶树发生炭疽病.  相似文献   

11.
根腐病、炭疽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会造成黄精产量减少、品质下降。本研究从多花黄精根际及块茎中分离得到37株菌株,并接种于无菌组培苗进行致病鉴定,从中筛选出12株致病菌。结合菌株致病特征和菌落形态,从12株致病菌中选择7株致病菌进行进一步观察。通过测定rDNA-ITS、TEF-1α基因序列,鉴定出这7株致病菌中2株为尖孢镰刀菌、2株为腐皮镰刀菌、1株为芬芳镰刀菌、1株为卵形孢球托霉、1株为裂褶菌。其中,叶片上尖孢镰刀菌QB-ed-1致病力最强,尖孢镰刀菌E-rz-7次之;块茎中尖孢镰刀菌QB-ed-1致病力最强,芬芳镰刀菌E-ed-2次之。菌株QB-ed-1对黄精叶片和块茎都有较强的致病力。本研究提供了一种主动筛选多花黄精致病真菌的方法,可在病害发生前预先筛选可能的致病菌,为黄精病害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陈小飞  王兰  舒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10-11011,11023
[目的]明确新疆和田地区骏枣果实疮痂病的病原菌。[方法]从新疆和田地区枣园病果上分离患病组织,然后对其进行分离、提纯、致病性测定、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病果上共分离到2株细菌菌株,该2株细菌在NA培养基上均形成灰白色圆形菌落,菌落具光泽,略隆起。显微镜下细菌菌体短杆状,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阴性。经柯赫氏法则证明均为骏枣疮痂病的致病菌,16SrD—NA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鉴定将致病菌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结论]为今后疮痂病病原菌的系统研究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江西蓝莓产区的病害调查过程中,发现一种由镰孢菌侵染的叶部新病害,主要引起叶片枯萎,进行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将为病原学及该病害综合防控提供前期基础。病原菌的分离采用二步分离法,组织分离之后采取单孢分离。致病菌的确定依据柯赫氏法则。病原菌的鉴定方法依靠表型特征鉴定,同时辅助ITS和TEF-1α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引致江西地区蓝莓叶枯病的致病菌为JX03Aa,经表型鉴定与分子鉴定表明该病菌为亚细亚镰孢菌(Fusarium asiaticum)。江西地区发生的蓝莓叶枯病由亚细亚镰孢菌侵染所致,蓝莓是亚细亚镰孢菌的新记录寄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效筛选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的新方法对湘西地区感染溃疡病的猕猴桃植株进行快速病菌分离与鉴定。【方法】以一年生猕猴桃枝条对不同糖浓度和氮浓度基质耐受情况为依据和柯赫氏法则来验证高效筛选病原菌方案的可行性与提取经筛选得到猕猴桃溃疡病病菌的DNA并扩增16Sr DNA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本实验得到一高碳氮比(C∶N=10∶1)的筛选培养基,其对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筛选效率优于目前已报道的筛选基质;经筛选获得溃疡病致病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与目前已报道的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亲缘关系较远,有区别于以往的文献报道。【结论】以高碳氮比(C/N)的菌种选择压力用于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菌的筛选是高效的。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菌可能出现新的变异。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鸡源益生菌对鸡肠道病原菌的影响,从健康的土鸡肠道内分离并鉴定出6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以从腹泻病鸡肠道内分离并鉴定的3株病原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抑菌法挑选出1株抑菌活性强的乳酸菌;将这株乳酸菌和丁酸梭菌用比浊法测定48 h内的生长曲线和pH值变化曲线;采用体外模拟肠道的方式,将2株益生菌分别与3株致病菌做体外拮抗试验。结果显示,乳酸菌R5和R6的抑菌能力最强,选取R5与丁酸梭菌D2研究其体外对致病菌的拮抗性能。体外拮抗研究表明,在72 h内乳酸菌R5可将病原菌完全杀灭,而丁酸梭菌对3种致病菌也均有显著抑菌作用。发现乳酸菌和丁酸梭菌在体外拮抗作用中均有显著的抑菌作用,而乳酸菌R5的抑菌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可为益生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柠檬自交后代抗柑橘溃疡病的离体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柠檬自交后代对柑橘溃疡病的抗性,以柠檬鲜叶为材料,通过注射法和针刺法接种不同浓度溃疡病菌菌液,对114株柠檬自交后代群体进行离体鉴定,并以感病材料冰糖橙、抗病材料枸橼C-05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柠檬自交后代对溃疡病抗性存在个体间差异;其中,注射接种法中表现为抗10~4和10~5 CFU/m L病原菌的植株有24株,针刺接种法中表现为抗108 CFU/m L病原菌的植株有11株;其中,有6株柠檬自交后代在2种鉴定方法中均被认定为抗病株。综合2种鉴定方法,114株柠檬自交后代中有29株对溃疡病表现出抗10~4 CFU/m L病原菌。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田间诊断及综合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对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菌落形态特征及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rDNA-ITS)对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采用活体接种病原菌和病斑长度测量的方法检测了5种蓝莓品种的抗病性。从病枝分离得到疑似病原菌菌株15株(JA1~JA8、JB1~JB7),菌株JA4和JB2均可导致蓝莓枝干溃疡病。rDNA-ITS序列分析和菌落形态学鉴定发现,JA4为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JB2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接种试验表明,布里吉塔、蓝丰和蓝美人对枝干溃疡病的抗性没有显著差异。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均可以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拟茎点霉菌在春天条件适宜情况下可由花芽侵入,而葡萄座腔菌必须从伤口侵染,两种病原菌也可以产生复合侵染。蓝莓品种布里吉塔、蓝美人和蓝丰等品种抗性强;夏普蓝易受病原菌侵染,抗病性差。  相似文献   

18.
从河池市石漠化地区采集发病的核桃树根部,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致病菌,并从健康核桃根部土壤中用平板对峙法及混菌平板法筛选拮抗菌,然后根据菌落形态、形态学特性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发病部位筛选到1株致病菌ML-1,经回染试验证实为根腐病病原菌;从土壤中筛选到1株对此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拮抗菌ML-11,拮抗作用明显;利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ML-1为木贼镰刀菌,ML-11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广西南宁沃柑溃疡病病原菌种类,筛选田间能抑制该病害的药效,为当地沃柑溃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培养,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通过形态学、16S rDNA序列分析与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选用14种药剂,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不同药剂对沃柑溃疡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选取室内毒力测定具有一定抑菌效果的药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确定广西南宁沃柑溃疡病病原为柑桔黄单胞柑桔亚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系A菌系.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供试的14种药剂中只有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6%噻霉酮涂抹剂、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5种药剂对柑橘溃疡病病原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在500、1000、2000、4000和8000倍稀释浓度下,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77.4%、75.2%、64.7%、63.0%和58.3%,有效中浓度(EC50)较低,为49.09 mg/L;2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抑菌率为73.5%、67.4%、64.5%、61.5%和51.2%,EC50较高,为81.47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1.6%噻霉酮涂抹剂对沃柑溃疡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3.45%和71.07%.[结论]从广西南宁分离出的沃柑溃疡病病原菌为强致病性柑桔黄单胞柑桔亚种A菌系,田间可选择2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20.
对前期分离纯化得到的9株根际内生菌进行皿内拮抗活性试验,筛选出对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的抑制效果明显的JDG6、JDG16、JDG23菌株,其菌株抑菌圈平均直径分别为13.0 mm、14.5 mm、12.5 mm,JDG16抑制效果最好。对3个菌株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滤液稀释100倍时,菌株JDG6,JDG16 JDG23均表现出较强的拮抗活性,可降低了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入侵植株体内的机率,抑制致病菌在植株体内的扩展,减轻病菌对植株的危害,为猕猴桃溃疡病生防菌株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