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传统村落的重要标志,传统村落文化在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中,政策文本和产业支撑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法理困境与政策缺失、物质保护与文化缺失、外来关注与内生缺失的问题。从发展人类学的视角审视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改善、参与、赋权和可持续,这4个核心理念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活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可通过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生存载体、构建传统村落文化的参与机制、厘清传统村落文化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促进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活化的持续性,实现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活化,最终达到传统村落文化与乡村系统发展之间的协同与共荣。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根本。传统村落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通过对四川省青川县国家级传统村落河坝村的调研发现,传统村落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保护传统村落就要保护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但目前传统村落存在缺乏产业支撑、交通不便以及传统建筑毁坏严重等现实问题,这些将会影响传统村落河坝村的保护与发展进程。根据这些问题,从村民、村委、政府、学者、开发商角度探索传统村落因地制宜的保护与活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现实要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日渐深入,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这一主题在社会各界均得到了大力重视,相关文献研究成果也更加丰富。为了更好地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以及文化传承,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以玉树地区实际情况为例,研究玉树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情况。玉树虽然在传统村落保护以及文化传承上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共享生态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做好旅游业的适度开发以及发展、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修改维护、强化古民居建筑空间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遗产,是乡村文脉、民俗风情延续的关键载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不仅激发传统村落的新活力,同时也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前,福建各地积极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在复兴文脉、旅游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效。但部分传统村落仍面临保护主体匮乏、产业发展单一、文化创新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对福建省传统村落活化现状进行解读,进而提出对传统村落活化的策略,以期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现存的大部分传统古村落正面临着空心化、老龄化、保护和开发矛盾冲突、村落文化消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村落文化,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根性文化。基于遗产活化利用视角下,认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应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多方参与、互惠共生,乡土传承、文化真实等原则,提出村落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性保护和传承等路径。从遗产活化利用视角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不失为有效的路径,为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借鉴和思考,助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着手,实现村落文化的全方位保护和延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南粤古驿道沿线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粤古驿道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沿线分布着大量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是延续村落物质空间,使村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必然途径.以从化古驿道沿线的钱岗古村为例,在分析钱岗古村保护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制约村落发展的因素,提出构建村落与古驿道整体性保护与活化框架、深挖村落传统文化、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传统村落的复兴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振兴传统村落、实现活化保护的重要途经。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传统村落旅游者的基本特点,分析其旅游偏好与需求,提出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民宿,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加强宣传,从而打造知名的传统村落旅游品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丹阳市柳茹村为例,从村庄文脉、传统格局、民俗文化等层面对柳茹村的现状问题和村庄特色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认为,加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解决村企联合问题是传统村落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浙江湖州地区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研究国内乡村振兴示范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耦合机制,探索其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结构组织、耦合机理及机制规律,为欠发展传统村落的振兴提供经验、方法、路径的借鉴。研究发现:(1)湖州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呈现多样性、组织性、创新性耦合的机制特征;(2)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指数是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耦合机制的重要测度指标,但耦合协调度指数反映更客观;(3)2010—2019年湖州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趋势进展明显,两者的发展指数、耦合度指数及协调度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基本从濒临失调与勉强协调发展到良好协调与优质协调,已经步入村落文化活化与乡村产业结构更新高耦合阶段,其耦合发展模式具有可挖掘性、可激活性、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村民进行日常生产及生活等行为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村落内乡土记忆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城乡规划学、地理学及社会学等不同学科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内涵及价值、类型及特征、功能及其转换、空间转型及机制、活化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多视角研究,初步形成了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研究思路与框架,丰富了传统村落研究体系,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从既有研究成果看,集成构建研究理论框架、完善研究内容体系、加强保护利用方式与模式研究等是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未来研究亟待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从宏观层面把握传统村落的研究态势,从而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本文以CiteSpace 软件为工具,利用传统村落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发现:①在“双核心”学者合作网络的推动下,研究成果数量增长愈发迅速; ②研究机构主要位于南方的师范院校和地理学研究机构,且机构之间合作网络联系不够紧密;③研究热点主要从物质层面的建筑、人居环境保护逐渐过渡到旅游开发、非遗保护以及乡村振兴等层面,研究范式也越来越多。最后,基于我国传统村落研究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未来传统村落研究可以将现代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强调了研究学科的交叉性和系统性,并认为未来应重视传统村落活化、振兴、发展的模式及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徽州传统村落现状发展模式可分为自然资源型、企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型、文化带动型、混合产业型等。应遵循原真性、整体性、动态性、时序性等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提出综合的建设发展路径。通过确定保护发展原则、保护遗产资源、挖掘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空间、完善产业结构、编制聚集区规划、各个保护主体良性互动等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徽州传统村落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国家建立《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来,我国传统村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在此基础上,探究传统村落的活化与发展模式成了学界的重要议题。在促进乡村多功能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产业融合成了传统村落活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广东省湛江市调丰村作为典型的粤西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农业资源,但村落发展滞后,亟须产业激活。本研究通过对调丰村实地考察,基于对案例地的现状分析,探讨其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以此提出对传统村落活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活化引导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以徽文化核心区124个中国传统村落为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构建研究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类型并提出引导策略。结果表明:传统村落活化包括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机制等方面;徽文化核心区传统村落整体活化水平一般且地域差异显著;传统村落活化可划分为宜居协调、产业发展、社会发展、文化特色、管理有效五大类型。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产业融合、营造村落共同体、促进资源转化和加强组织协同等方面提出传统村落活化分类引导策略,可为其他区域有关研究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村落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灵魂。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离不开文化范畴;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及文化自决是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文化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通过对湘西土家族传统村落—耳洞村的调研,分析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巨大困境的根本原因,从文化自信视域角度提出湘西土家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乡土建筑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村落的乡土建筑反映了乡土文化的特征。笔者以湖州荻港村的乡土建筑为研究对象,从村落历史文化、空间布局、建筑形态、构筑体系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对古旧乡土建筑与新乡土建筑的建造方式与处理手法等进行解析,归纳、抽取其地域乡土建筑特征,以期为地域传统村落的乡土建筑系统研究以及保护与更新太湖流域传统村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梅山地区传统村落对地域环境的适应性,采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从主体适应性视角出发,以安化县大安村为例,研究传统村落对地域环境的复杂适应性。结果表明,人地系统、人居系统、人业系统和人文系统四大系统的协调适应使得大安村独具地域特色,但由于村落主体与外界环境的交换作用,大安村呈现出复杂的适应性特征,建议从提升村民自然适应能力、推进居住系统适应性改造、振兴梅山文化和重视产业经济活化利用效能等四个方面作为适应性调适策略,以期为梅山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和发展提供经验及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的民居建筑研究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黄毛坪村为案例,通过分析其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与变迁,探讨了文化内涵、民俗习惯及建筑地域特色等方面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冲击,从而提出了从旅游结合发展、政府介入引导、苗族博物馆建设、建造技术传承、文化主体意识提升等方面的保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村落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我国传统村落研究历史发展分为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分析了我国传统村落研究进展,认为我国学术界对传统村落的研究趋势主要表现为从有形建筑向无形文化方向发展,从物质遗产保护向文化传承转变,从旅游开发向可持续发展保护理念转变。探讨了我国传统村落研究发展方向,强调要加强理论研究,丰富研究方法,加强对少数民族和偏远地区传统村落的调查研究,拓展传统村落保护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是传统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象符号,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居环境改善是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徽州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且各有特色,但各村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却各不相同。为了解徽州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基于相关文献资料和专家建议,对传统村落进行分类,而后筛选出6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其保护和发展方式,并基于此提出保护发展建议,同时也对不同类型传统村落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