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全 《农家致富》2007,(23):16-16
骡鸭又称半番鸭,是用栖鸭属公番鸭与河鸭属母家鸭杂交产生的后代,骡鸭克服纯番鸭公母体形悬殊大、牛长周期长缺陷,表现出较强的杂交优势。具有耐粗易养、生长快、体形大、肉质好等特点,市场养殖发展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2.
骡鸭是用栖鸭属的公番鸭与河鸭属的母鸭杂交所产生的后代,俗称半番鸭或土番鸭.由于双亲血缘较远,其后代是不能繁殖的,类似于公马与母驴杂交后所产的马骡,故称为骡鸭.其特点是生长快、肉质好、瘦肉多、耐粗饲、饲料利用率高、抗病力强,60日龄体重可达3公斤以上,是较为优秀的肉用型鸭.  相似文献   

3.
通过饲养试验与屠宰试验探讨骡鸭和番鸭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差异,确定最佳饲养品种.结果表明,骡鸭、母番鸭、公番鸭的上市日龄分别为8周龄、10周龄和12周龄,上市体重分别达3.67、2.44和5.06 kg;它们增重速度最快阶段分别在4~6周龄、6~8周龄和5~6周龄;全程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4.80、34.10和59.70 g;全程成活率分别为89.61%、75.77%和82.61%.骡鸭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分别是92.20%、84.19%和70.52%,均显著高于番鸭(P<0.05);骡鸭腹脂率为1.52%,显著低于番鸭(P<0.05).骡鸭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且具屠宰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骡鸭又称为半番鸭,是公番鸭和母河鸭的后代。种属间杂交,使骡鸭表现出了较强的杂交优势,其食性杂、耐粗饲,采食量少、抗病力强、瘦肉率在80%以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当今世界上优秀的肉用鸭之一。在用途上,骡鸭除了适于加工酱鸭、盐水鸭、板鸭等熟食品外,还是生产肥肝的理想品种。养殖方式上,骡鸭可水养、旱养、水旱结合养,也可放牧、圈养或圈  相似文献   

5.
骡鸭是用血缘较远的两种鸭进行杂交而获得的后代,主要是以番鸭与各地方品种杂交生产的鸭,以其显著的优势得到养殖户与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正> 骡鸭是用栖鸭属的公番鸭与河鸭属的母家鸭(樱桃谷鸭、金定鸭、高邮鸭、北京鸭等)杂交产生的后代,属间杂种。它食性杂、耐粗饲、采食量少、抗病力强,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肉用型鸭,瘦肉率达82%~85%。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具有抗癌之王的硒元素和抗衰老剂维生素E,经常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研究过度摄食的骡鸭(母本为普通鸭,番鸭为父本两个亲本杂交--骡鸭)肝脏脂质代谢、胴体组成、产品质量与遗传参数的相关性。其亲本包括普通鸭和番鸭的遗传效应,番鸭比普通鸭有更高的遗传决定论。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都是遗传代谢指标,尤其是过度摄食其遗传力会上升。胴体组成性状呈线性高度遗传,其值介于肝重的0.15,胴体重0.21,腹部脂肪重的0.25,到胸肌重的0.32。脂肪肝(普通鸭和番鸭的肝熔化率分别为0.19和0.08)的产量遗传率比胸肌(亲本的烹煮损失在0.02到0.05间)的高。幸运的是,加工处理主要面对的问题是肝脏较肉类有更高的熔化率。肉质评价标准(如纹理和烹饪损失)通常依赖于低遗传率的pH和pH下降速度。这项研究表明,普通鸭和番鸭的肉质和过度摄食能力的基因决定论并不相似,与育肥相关的性状、肌肉的发育和体重遗传值,普通鸭比番鸭高2~4倍,这些都与不同的选择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5,(13)
<正>鸭又称半番鸭,是由番鸭与家鸭杂交产生的后代,是受市场欢迎的优质肉用型鸭。生产骡鸭的两个亲本血缘较远,属于属间杂交,自然交配比较困难。番鸭与家鸭的配种比例为1∶5,且受精率低于40%,在生产上没有实际应用价值。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公母配比可达1∶20以上,公鸭的利用率提高4倍;受精率可以达到75%以上,比自然交配高出1倍。人工授精减少公鸭的饲养量,节约繁殖成本,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番鸭属鸟纲、雁形目、栖鸭属,又名瘤头鸭,俗称“红头鸭”、“木鸭”、“麝香鸭”,现社会上流传的“肉鸳鸯”就是番鸭。经驯化番鸭体态较家鸭健壮肥大,体躯长宽略扁,与地面呈水平状态。头部喙的基部和眼睛周围有红色或赤黑色肉皮瘤,公鸭皮瘤比母鸭发达。番鸭羽毛颜色有纯黑、纯白和黑白杂色等,国内番鸭(木鸭)大多是纯黑羽,法国进口巴巴里番鸭大多是纯白羽。番鸭两性差异大,体型和体重大小差异显著,番鸭性成熟期一般公鸭30周~32周龄,母鸭28周~30周龄,年产蛋80枚~120枚,蛋重70克~80克,孵化期35天。成年…  相似文献   

10.
肉鸳鸯属鸟纲、雁形目、栖鸭属,学名番鸭,又名瘤头鸭、麝香鸭。该鸭原产于南美、中美热带地区森林里,家养时间比较早,我国南方已引种饲养多年。肉鸳鸯耐粗饲,耗料少,饲料报酬高,可圈养或放养,大多采用放牧结合舍饲补料方法饲养。  相似文献   

11.
瘤头鸭     
《中国畜禽种业》2008,4(10):25-25
瘤头鸭原产于中南美洲。我国称为番鸭或洋鸭,国外称火鸡鸭、蛮鸭、巴西鸭。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鸟纲,雁形目,鸭科,栖鸭属,与一般家鸭同科不同属。  相似文献   

12.
骡鸭肥肝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农业学报》1998,10(1):40-44
本研究测定了用番鸭作父本和北京鸭作母本的杂优骡鸭的产肝性能,结果表明:骡鸭填饲21d后肥肝重为490.00±115.60g,差异显著(P<0.05),料肝比25.45∶1。通过不同饲养管理方式比较试验,采用笼养以浸玉米填饲育肥21d后肥肝重为568.35±87.55g,料肝比24.34∶1。  相似文献   

13.
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从番鸭肝“白点病”患鸭的肝脾匀浆中分离到7个病毒分离株。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外壳直径75nm,内核直径50nm;病毒核酸型为RNA;不凝集鸡、鸭、兔、豚鼠红细胞,与禽呼肠孤病毒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对番鸭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可致感染细胞圆缩、融合,出现多核细胞和巨细胞,胞浆内有近核包涵体;试验感染1日龄敏感雏番鸭死亡率达100%,临床及病理变化与自然感染发病的番鸭基本一致,并可回收到该病毒。结果表明,目前国内流行的番鸭肝“白点病”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4.
杂交骡鸭生产性能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结果表明:杂交骡鸭(番鸭♂×北京鸭♀)60日龄平均体重、耗料增重比、产肉效率最高,分别为2859.5g、2.55∶1和158.9分,与其它组合比,差异极显著(P<0.01);且屠宰性能指标较高,是一个最佳杂交组合。该组合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已达到国内肉鸭先进水平,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番鸭细小病毒病与小鹅瘟、雏鸭肝炎、新鸭疫病、鸭瘟、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巴氏杆菌病、鸭副伤寒以及鸭白肌病等番鸭常见病的区别,以供番鸭细小病毒病的鉴别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16.
番鸭又名瘤头鸭,俗称“红头鸭”、“木鸭”、“麝香鸭”。体态较家鸭健壮肥大,体躯长宽略扁,头部的喙的基部和眼睛周围有红色或赤黑色肉皮瘤,公鸭皮瘤比母鸭发达,番鸭羽毛颜色有纯黑、纯白和黑白杂色等,国内番鸭大多纯黑羽,进口番鸭大多纯白羽。番鸭两性差异大,体型和体重大小差异显著,番鸭性成熟期一般公鸭30-32周龄,母鸭28-30周龄,年产蛋80~120枚,蛋重70-80克,孵化期35天。成年公番鸭体重3-5公斤,母番鸭1.8-2.25公斤。[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正>鸭"白点病"是由鸭疱疹病毒III型引起番鸭和半番鸭的一种病毒性禽类传染病,鸭子一般多在35日龄以内发病,发病率为30-90%,死亡率一般在65%-85%以上,因此又叫鸭新病。应激条件下、环境卫生差的场易发,且在应激和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其死亡率高可高达90%,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又一大敌。一、病原有关该病的病原还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番鸭"花肝病"病原是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的一个新种。他们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接种病料后,在胞浆内看到大量球形、无囊  相似文献   

18.
番鸭又名瘤头鸭、洋鸭,公鸭在繁殖季节散发出麝香气味,所以也叫麝香鸭。番鸭原产于南美和中美洲地区,是著名的肉用鸭。我国饲养番鸭已有200多年历史,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苏、浙江、安徽、河南  相似文献   

19.
鸭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鸭,出雏后10天的幼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1个月的幼鸭,该病致死率低的10%—20%,高的可达80%,是养鸭业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成年鸭常成为带菌者。2013年1月8日,我县城东街道永洋村,有一养殖户饲养的300只12日龄的黑番鸭发生了一种以呆立、拉稀、食欲减退、病鸭眼睑水肿为临床特征的疫病,造成近百羽雏番鸭先后发病、死亡,死亡率达33%。现将诊治情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可同时鉴别检测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根据基因库中鸭Ⅰ型肝炎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和鸭圆环病毒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三重RT-PCR扩增条件优化、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建立了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三重RT-PCR方法。使用该方法对同一样品中的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02bp(鸭Ⅰ型肝炎病毒),351bp(鸭圆环病毒)和474bp(番鸭细小病毒)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对小鸭温病毒、鸭副粘病毒、鸭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检测全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pg的鸭Ⅰ型肝炎病毒RNA、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DNA。建立的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及番鸭细小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定量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及番鸭细小病毒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