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肥力水平土壤水稻减量施氮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金华市不同肥力水平土壤上进行减少化学氮肥用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力水平土壤氮肥减少15%、减少25%及增施商品有机肥对单季晚稻产量和土壤后续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区,氮肥用量可比习惯施肥量减少15%,增施商品有机肥后,氮肥用量可比习惯施肥量减少25%,且产量增加显著。在中低肥力区,氮肥用量比习惯施肥量减少15%时,略有减产,但差异不显著。无论在高肥力区或中低肥力区,氮肥用量比习惯施肥量减25%时,减产显著。减量施氮试验一年对土壤后续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薏农种植密度2.780万穴/hm2为对照,并采用4个不同密度,即2.085、2.780、3.126和4.169万穴/hm2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种植密度对薏苡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从各试验处理结果看,在栽培中,以窝行距30 cm×80 cm,即4.169万穴/hm2为最好,产量比对照增产37.36%;其次是窝行距60 cm×80 cm,即2.085万穴/hm2,产量比对照增产16.45%。[结论]试验考察了种植密度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薏苡高效、高产、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蔚县春玉米合理施肥量,采用田间试验法,在蔚县代王城镇大水门头村等选择不同肥力水平的10个点进行春玉米"3414+1"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均影响春玉米产量,高肥力土壤氮肥对产量的影响较钾、磷肥大,中肥力土壤钾肥对产量的影响较氮、磷肥大,低肥力土壤磷肥对产量的影响较氮、钾肥影响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分析,春玉米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一元二次回归关系。根据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提出蔚县不同肥力地块春玉米最高产量施肥量和经济最佳产量施肥量的推荐范围。  相似文献   

4.
当前河北省施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目前农田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施肥水平与地区或地块分配不够合理.目前的施肥状况有一种倾向,越是高产区、高肥力地块,土壤肥料投入量越大,而中低产田土壤的肥料投人却严重不足.从近年的试验结果看出,高产区的产量水平已大致处于一定稳定阶段,提高施肥量,增产幅度很小,甚至减产,出现了化肥报酬递减率现象.而在中低产田、肥力比较低的地块及偏远的瘠薄土壤,施肥量明显偏低,这些土壤的增产潜力非常巨大,不容忽视.试验资料表明,中低肥力土壤施肥,其肥效比高产土壤高出50%~100%.高肥力土壤应通过调节施肥结构来使施肥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春玉米生产中的合理施肥量,采用田间试验法,在蔚县选择不同肥力水平的10个点进行春玉米"3414+1"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与春玉米产量之间均有极显著的一元二次回归关系;春玉米最高产量和经济最佳产量时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因土壤肥力不同而异。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提出了蔚县不同肥力地块春玉米最高产量施肥量及经济最佳产量施肥量推荐范围;肥效利用率钾肥氮肥磷肥,且中高肥力土壤中钾养分对产量的限制较大,因此应适当增施钾肥,稳定氮磷肥,根据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进行分类指导、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6.
刘涛  贾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77-16179
[目的]研究玉米的水肥搭配,以充分发挥肥力的增产作用,提高玉米产量。[方法]采用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进而研究不同肥水结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平均产量为471.7kg/亩,变化范围为437.6~496.5kg/亩。土壤含水量为14.5%时,肥效与水效主次效应的转换阈值为16.3kg/亩,施肥量超过16.3kg/亩时,水效〉肥效;施肥量小于16.3kg/亩时,水效〈肥效。施肥量为18.0kg/亩时,肥效与水效主次效应的转换阈值为15.4%,当土壤含水量〉15.4%时,水效〈肥效;土壤含水量〈15.4%时,水效〉肥效。水肥产量效应方程为报酬递减函数,当产量超过最大值后,随土壤含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大产量反而降低,理论上当土壤含水量为23.0%,施肥量为35.0kg/亩时,产量达到最大值549.0kg/亩。[结论]水肥存在明显的耦合效应,综合考虑水肥效应才能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
水稻精确施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93-16194,16202
[目的]为水稻主产区确定合理氮肥用量及其运筹技术。[方法]以水稻产量调查结果为依据,粗略划定高、中、低3个肥力水平,进行精确施氮对比试验,根据斯坦福公式计算精确施氮区氮肥用量。[结果]建立了通州水稻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目标产量氮肥施用指标体系。[结论]目标产量与实际产量基本吻合,理论需肥量与实际施肥量相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坡耕地的整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天池3号玉米为材料,研究了护坡拦蓄保水区和自然降水区(对照)不同种植模式和肥力配比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在不施肥条件下,护坡拦蓄保水区玉米单作、玉米+马铃薯间作,玉米千粒重平均为328.13、06.8 g,对照区玉米千粒重为283.12、92.4 g;在施肥条件下,对玉米千粒重影响不大。不施肥、低肥、高肥、特高肥条件下,护坡拦蓄保水区的玉米单作产量比对照增加61.6%、24.3%、10.5%和9.3%;玉米+马铃薯间作的玉米产量比对照增加47.0%、15.0%、10.2%和8.7%。单作时N∶P=1∶1肥力配比的增产效果优于2∶1的肥力配比,间作时2∶1的氮磷配比略优于1∶1的氮磷配比。[结论]护坡拦蓄保水措施能提高玉米产量,增产效果随施肥水平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求不同肥力土壤上,苎麻最高产量磷肥的施用量。[方法]在确定氮肥、钾肥用量的基础上,将苎麻磷肥用量设4个处理,进行小区试验。把不同肥力的各个小区的苎麻产量(y)和磷肥施肥量(x)经计算机拟合,两者之间呈现二次曲线相关,得回归方程。通过计算,获得苎麻最高产量磷肥的施用量。[结果]苎麻的产量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磷肥用量超过一定量后反而减少;苎麻产量和磷肥施肥量两者之间呈现二次曲线相关,且相关性达到0.01显著水平。[结论]在高、中、低肥力土壤条件下,苎麻最高产量的磷肥施用量分别为57.00、81.6、67.59 kg/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干旱山区不同肥力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氮磷钾优化配比试验,探讨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构建干旱山区土壤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施肥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玉米籽粒产量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率在25.3~87.7%之间,其中高肥力地块籽粒单产以N2P2K2处理最高,达到714.1㎏/667m2,较基础地理力增产87.7%,其次为N2P1K1处理,单产达到695.6㎏/667m2;中肥力地块籽粒产量以N2P2K1最高,为644.6㎏/667m2,其次为N2P2K2处理,为630.3㎏/667m2;不同肥力地块玉米籽粒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成三元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浚单29不同肥力水平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研究在高产田与一般田2种肥力水平下浚单29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相关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2种肥力水平下通过种植密度变化影响穗部性状来影响产量,相同密度,一般田肥力水平下,密度对穗部性状影响大于高产田对穗部性状影响。[结论]在一般田肥力水平下,浚单29最适宜密度为6.75万株/hm2,高产田肥力水平下,浚单29最适宜密度为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不同肥力水平的红黄泥田上,氮、磷、钾3因素4水平的15个处理对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得出最大产量施肥量和最佳经济施肥量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肥力水平田施氮量越高,水稻株高、有效穗、穗粒数、实粒数占优势,理论产量越高,高肥力水平红黄泥田最佳施肥量N=12.89千克,P2O5=2.39千克,K2O=10.91千克,最佳产量为580.9千克;中肥力水平红黄泥田最佳施肥量N=13.806千克,P2O5=2.316千克,K2O=6.926千克,最佳产量为520.7千克;低肥力水平红黄泥田最佳施肥量N=16.643千克,P2O5=2.95千克,K2O=6.328千克,最佳产量为479.5千克。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量对油菜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春油菜(甘蓝型)合理施肥,在大田生产条件下,选取中(A)、低(B)、高(C)3种肥力水平的地块,采用5个不同的氮磷钾施肥量组合,研究不同施肥量下油菜的产量及氮磷钾肥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各点各处理产量结果中,基础地力水平高的地块虽然氮磷钾施肥量较低,但三者达到最佳的配比后产量最高,达到4 917.1kg·hm-2;A点油菜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5.4%、12.6%和41.3%;B点分别为19.0%、7.1%和20.2%;C点分别为37.1%、16.2%和49.0%。油菜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平均分别为27.2%、12.0%和36.8%。  相似文献   

14.
探明毕节市七星关区玉米种植中氮、磷、钾肥施用量与玉米产量形成的关系,为毕节市七星关区玉米种植的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盛农三号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土壤肥力地块开展玉米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考察不同土壤肥力地块不同施肥处理玉米的生育表现和产量水平,并建立玉米产量回归模型,分析试验地块玉米的理论最大产量和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1)不同肥力地块缺素施肥处理的玉米植株长势较差;氮肥施用2水平及3水平的所有处理,其玉米植株长势正常,其余特征无明显差别,且生长发育阶段基本同步。2)不同肥力地块缺素处理的玉米产量均较低,且低于相应的非缺素处理,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氮肥>钾肥>磷肥。3)高、中、低肥力地块玉米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519.630 0+15.081 0N-0.694 0N2-0.717 0P-0.717 0P2+9.640 4K-0.589 0K2+0.369 2NP+0.207 5NK+0.700 2PK、y=468.760 0+16.222 0N-0.910 0N2+5.117 7P-0.975 0P2+9.393 8K-0.72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了不同供水条件下土壤水分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方法]以冬小麦品种长旱58为试材,设肥力和水分2因子高、中、低3水平9个处理组合,通过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养分和水分条件下作物的产量响应。利用2006年9月~2007年7月的气象资料研究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期耗水量。[结果]各生育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百分比以孕穗灌浆期最大,达45.6%,其次为拔节期,约21.5%,越冬期最小,约8.4%。底墒对旱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施肥量过量会影响农田水分循环过程,使得高产农田的产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波动。[结论]提高作物土壤耗水量和土壤底墒利用率是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施秉县玉米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建立玉米施肥指标体系与施肥模式,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效益.[方法]分别在施秉县旱作土中、低肥力水平进行了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施秉县旱作土区中等肥力水平最佳施肥量N 198.6 kg/hm2,P2O5 146.7 kg/hm2,K2O 191.1 kg/hm2,最佳产量为7 755.6 kg/hm2;低等肥力水平最佳施肥量N 194.3 kg/hm2,P2O5125.4 kg/hm2,K2O 191.9 kg/hm2,最佳产量为7 432.5 kg/hm2.[结论]加强对施秉县中、低肥力水平的旱作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能大幅度地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丹参"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山阳县中等肥力地块,以N2P2K2处理,丹参产量最高为256.45 kg/667m2,比对照增产11.06%,增产明显,为当地丹参最佳施肥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冀西北春谷子“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冀西北春谷子生产上合理的施肥量,指导该区谷子生产合理施肥,采用田间试验法,在蔚县选择代王城镇大水门头村等肥力水平不同的10个试验点进行了春谷子“3414+1”肥料效应试验,并建立了肥料施用量与谷子产量在高肥力水平时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以及在高、中、低肥力水平时的一元二次回归模型;明确了蔚县不同肥力地块春谷子最高产量施肥量和经济最佳产量施肥量的范围。结果表明:春谷子最高产量时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高肥力土壤195~225、60~90、75~105 kg/hm2,中肥力土壤150~180、60~90、60~75 kg/hm2,低肥力土壤150~165、45~75、60~75 kg/hm2;经济最佳产量时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高肥力土壤150~180、45~75、60~90 kg/hm2,中肥力土壤135~150、45~75、45~60 kg/hm2,低肥力土壤135~150、45~75、0~45 kg/hm2。  相似文献   

19.
栽培密度和基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武育粳3号为试材,设计行距(h)、株距(z)、施肥量(f)3个影响因素和各因素下5个水平的正交试验,收获时测定了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千粒重。[结果]处理组合为h2z3f5时产量最高,达1 090.36g/m2。处理组合为h2z2f4千粒重最大,为30.08 g。行距在45 cm产量平均值最高;株距25 cm时产量平均值最高;施肥量(基肥)600.0kg/hm2时产量平均值最高。行距、株距、施肥量均在在中间水平时获得最大千粒重值。[结论]各因素对于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施肥量>株距>行距;对于千粒重的影响依次为:施肥量>行距>株距。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指导未来小麦生产和品种选育及推广。[方法]以山东省内若干年代25个主推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旨在表明高、低肥力条件下品种产量的演变规律,明确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肥力条件下产量提高趋势相同,各年代高肥产量较低肥产量增产程度不同;土壤肥力对穗粒数、穗数、50及60年代小麦产量无明显差异,对其他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肥力与品种互作对穗数影响较大;不同肥力下产量构成因素间呈正相关性,表现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土壤肥力对穗长、小穗数有明显影响。[结论]维持较高的地力条件,可促进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