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4年聊城大学园林专业获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加大园林专业的建设和改革力度,定位园林专业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求创新"的园林专业培养规格,创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三个学段、三个方向、四年实践、一年创新"的"3341"适应园林行业建设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了专业竞争力,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国专业排名显示,学校园林专业连续五年(2012—2016)达到B+,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园林综合实习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园林综合实习模式及创新点,以期为园林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91-292
伴随着我国园林行业的蓬勃发展,企业对园林专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高校培养的园林专业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分析了企业对园林专业人才实际需求的特点,通过借鉴企业的工作模式,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改革思考,以期对相关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教育与实践对接为出发点,为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园林专业的技术人才,通过分析高职园林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相应职业岗位和园林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结合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例,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高职园林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上的创新思路及主要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通过实践得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顺应社会需要和人才需求的。  相似文献   

5.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着我国高校"双一流""新农科"建设进程,是新时期高等院校育人的目标.该文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角度着手,分析了沈阳工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科研、产业、教学融合发展现状,并以园林专业为例,提出"科教+产教"双融合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以促进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向创新应用型人才转换,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师带徒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展国家级现代学徒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试点,为培养与岗位对接的园林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创新构建了"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建设校企课程结构,打造专兼师资队伍,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多学期·分段式"顶岗实习模式的必要性,认为该模式满足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需要,满足了实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园林企业生产的特殊性的需要。在园林专业"双线四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建议尝试构建实施"四阶段顶岗实习,四层次能力提升"的顶岗实习模式,实现顶岗实习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进而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建设,培养适应园林行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基于真实项目体验的《植物造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造景设计"作为园林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仅少数农林高校近年开设,但其传统教学普遍存在"四轻四重"的问题。笔者基于对园林专业"项目驱动式体验教学"的多年探索与实践,分别从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基于真实项目体验的教学模式特征"、"课程设计"、"模式构架"、"项目模块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景观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及其"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对"二元制"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重点对该模式目标和思路、特色和创新、应用效果进行了全面概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以期提高畜牧兽医类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畜牧兽医人才。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校对园林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认识不同、缺少规范的园林学科指导方案的现状,从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与目标、课程体系模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模块构建3方面探讨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需求,以长春大学园林专业为研究对象,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以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由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条件体系和评价体系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地方院校园林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构建,改革原有"先理论、后实践"的单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民族学生的特点,改革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激发民族学生对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兴趣,培养民族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70+12286
针对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改革,并采用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多种形式的实验室开放式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微生物实验人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民族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现状,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对Linux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研究,在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可以较好地适应社会对Linux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培养食用菌生产岗位的优秀人才,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在工学结合原则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与探索,并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设计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研究围绕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需求,结合农业标准化课程的特点,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引入微课教学方法,拓展创新实践项目,改革考核评价方式,进而构建了一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农林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农林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需要遵循的原则,并从纵横两个维度提出了构建农林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十字"型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作物学通论》是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而推出的综合型作物学课程。根据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的要求,对《作物学通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进行了系列改革。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达到了改善教学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胡兰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516-11517,11528
结合食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分析了目前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新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实践与校企合作,构建"7+1、四大体系、四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提高我国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食品工程教育接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