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湿地调查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该研究基于 Landsat TM 遥感数据,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山东省盐碱类湿地信息提取和分类。研究显示,滩涂湿地为第一大盐碱类湿地类型,所占面积比例为 33.8%;第二大盐碱类湿地类型为盐田,所占面积比例为20.3%;其次是重盐碱化湿地,占 18.5%。山东省盐碱类湿地以天然湿地为主,占盐碱类湿地总面积的 60.1%。天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价值远远高于人工湿地,而天然湿地数量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仍在继续,保护有限的天然湿地资源,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湿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拥有河流、沼泽、湖泊、库塘等多种类型的湿地。本文开展了基于RS与GIS技术的湿地动态监测体系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湿地分类系统的建立、湿地信息提取、湿地信息分析方法等。湿地动态监测体系的研究能够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湿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若尔盖高原为调查研究区,湿地资源(沼泽、泥炭)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地貌区划、湿地资源分类系统、图象处理与机助解译分类、目视解译景观综合分析判读、遥感制图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完成了研究区1:10万湿地资源现状调查,建立了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较系统寺确定了采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开为地资源宏观调查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寒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50-6052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对遥感卫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不同年份涨渡湖天然湿地面积数据。根据所得数据,研究分析涨渡湖天然湿地近20年来的面积变化原因,讨论了影响湿地面积变化与演替的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保护生态环境,优化湖泊湿地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城市园林绿化调查中GIS数据提取与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以遥感图片、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城市绿被提取的一系列流程;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操作的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以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明确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对于保护和管理红树林湿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野外实地调查与不同季相红树林、滩涂和米草光谱特征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Landsat TM/OLI RS影像,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得到1990、1997、2005、2010和2017年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空间分布数据,并结合动态度、空间叠置分析、质心迁移等方法分析红树林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990—2017年,红树林面积整体呈大幅度增加,仅在1997—2005年间呈现小面积减少,其中在2010—2017年间面积增加最为剧烈,动态度为32.78%。相对于其他土地覆盖类型,米草和滩涂与红树林的面积转化最大,其中1997—2005年共有4.70 hm2红树林转出为米草和滩涂,而2010—2017年间共有178.60 hm2滩涂和米草转入为红树林。1990—2017年,红树林与米草质心均向海迁移,且彼此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红树林面积时空变化的驱动力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自然环境变化、外来植被入侵和养殖业发展对红树林的存在与繁衍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而人工造林工程与入侵植被治理对其具有积极作用,且作用大于前者。继续实施和深入研究红树林人工造林工程、米草治理方法和建立健全红树林生态系统监测体系是保护和管理红树林湿地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RS和GIS技术对黄河三角洲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新生湿地面积及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92~2004年黄河三角洲年均造陆面积126.88 hm~2,2004~2014年年均造陆面积63.42 hm~2,造陆速度有变缓的趋势。新生湿地以低盖度植被为主,1992、2004和2014年低盖度植被面积占比分别为69.14%、70.98%和87.89%,呈增加趋势。1992~2004和2004~2014年湿地净造陆面积中低盖度植被面积占比分别为92.97%和96.36%,2004~2014年新生湿地植被覆盖度下降明显,显示了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趋于退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和RS的林业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基于GIS和RS技术的林业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探讨了系统开发的集成框架、系统功能和数据存储方案,研究了该系统所涉及的GIS和RS的集成方法、时态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动态监测及空间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基于RS与GIS的北京近30年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S图像处理和GIS信息提取和分析功能,确定北京市区域湿地的景观分类系统,获取北京湿地景观数据。同时,基于Fragstats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选取景观面积指数、斑块数及斑块密度、斑块聚集度、景观形状指数、斑块分维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等空间结构指标,从景观水平上研究了1978—2005年近30年来北京湿地景观分布格局特征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面积呈现显著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由1978年的68491.63hm2减少到2005年的31416.31hm2,减少了54.0%;2)1978—2005年,北京湿地斑块趋向于不规则化,破碎程度急剧增加,导致湿地易消退、湿地功能难以发挥;3)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北京湿地类型多样性指数值在1.2以上,与均匀度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二者均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王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75-13377
以丰都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流失方程,对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并分析研究区土壤侵蚀与主要影响因子间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丰都县的土壤侵蚀强度等级以轻度为主,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均有发生,但所占百分比不大。同时,在数量、空间分布及土地利用方式上对不同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宋宏利  张晓楠  李俊付  王雨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71-6472,6475
以黄骅湿地为例,通过对湿地信息源分类和解译标志的建立,利用GIS和RS技术进行湿地信息提取,以实现湿地类型分布和湿地面积的调查。结果表明,黄骅湿地总面积10 138.6 hm2,其中河流湿地650.1 hm2,库塘湿地3 436.5 hm2,沼泽湿地1 737.2 hm2,沿海滩涂湿地247.5 hm2,虾池2 422.9 hm2,盐田1 644.4 hm2,湿地人工化程度严重,应加强措施对天然湿地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GIS的森林资源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RS数据和GIS技术进行白云山森林资源调查,结果表明,用计算机自动分类法可把广东省的主要树种分出来,其分类总精度达94.4%,各镇(林场)地类,林分面积与二类调查数据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通县湿地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湿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建议要加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在道县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县湿地资源的特点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完善法制、健全体系,科学规划、严格执法等湿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3年和2003年二期LandsatTM影像为信息源,在RS和G IS技术支持下,对乐清湾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选取斑块密度、斑块分维数、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指标,对乐清湾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生态效应指数模型研究各类景观的转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3年间,该研究区的湿地景观格局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较大变化,滩涂和耕作用地景观面积减小,建设用地景观面积大幅增加,湿地景观向非湿地景观转化趋势明显;湿地景观整体趋于破碎化,景观连通性下降;优势景观的优势地位下降,景观的均匀度上升。近10 a来乐清湾湿地景观类型的转化导致该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恶化,乐清湾湿地是急需采取保护性措施的重点区域,该研究结果为区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R S与 G I S互相结合应用,在包头市复合生态环境系统调查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省时,省力,节约经费,在较短的时间内查清该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为该地区今后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性数据与依据,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与GIS的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调控措施。该文基于1988、1998和2007年的遥感影像,以生态环境的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为指导,构建了多层次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东江流域各县市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构建了生态安全动态度模型,分析了东江流域各县市1988~2007年间生态安全变化的趋势和程度。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东江流域各县市的生态安全状况,可为流域生态安全的管理和保护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和GIS的扎龙湿地丹顶鹤生境时空的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5年、2000年和2004年扎龙湿地的Landsat TM影像为遥感数据源,采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生境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建立生境适宜性(HSI)评价模型,完成对丹顶鹤生境适宜性评价;利用FRAGSTATS分析景观格局的组成、各类型斑块特征和景观格局指数,并利用质心迁移模型对生境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性区域在整个研究区域中占绝对的优势,比例为65.18%、59.92%和62.44%,主要分布在核心区,构成区域的控制性生态景观;次适宜区域的平均斑块分布数较大,不适宜区域最小;适宜区域的破碎度和分离度最小,连接度较高,具有很好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不适宜区域的破碎度最大;适宜性区域的质心坐标的转变方向为东北部→西南部→东北部,一般适宜区域的质心坐标的转变方向为东北部→西南部→西北部.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与GIS地震灾害后森林植被重建的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分析地震灾害对森林植被造成的破坏,指出森林植被灾后重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分析RS与GIS技术在地震灾害后森林植被重建中林区道路选址与区划、森林植被受害状况统计、生产恢复条件调查、林地适宜性评价与树种选择、森林植被空间优化配置及恢复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期为灾后森林植被的重建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