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林安  夏斌  娄全胜  张美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30-14333
应用中国遥感卫星获取的广州市区2002年11月份的Landsat 7 ETM+数据,对广州市热岛效应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热岛效应主要分布在工业密集、能耗大、热源强度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采用先进的遥感手段.能够大面积同步和动态地监测地面热场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利用长株潭融城区的TM图像,对于热红外波段遥感图像相对亮温进行提取.并且采用密度分割的方法得到了长株潭3地面热场等级图,取得了很好的模拟效果.结果显示了长株潭融城区的热岛分布及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鞍山市城区热岛效应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钢铁工业城市鞍山市为研究样区,利用2001和2006年两个年度的TM卫星影像数据,利用相对亮温作为衡量指标,对其城市热岛状况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了数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鞍山市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与其城市建城区的轮廓相一致,主要集中在灵山工业区、鞍钢集团、铁东区、立山区南部,其中西部区的热岛强度明显要高于东部区,极强热岛仅出现在鞍钢集团内部。不同年度的热岛变化表明,热岛面积在增加,5a净增7421.33hm2;但热岛强度却在减弱,其中极强和强热岛面积在减少,而中等热岛和弱热岛面积在增加。另外,整个研究区域内绿岛面积出现了大幅度的减少,5a面积减少达11.67%。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贵阳市热环境的发展和变化,采用贵阳市1995年、2001年和2007年TM/ETM+遥感影像,进行亮度温度反演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热力场变化与下垫面变化的关系及12年来贵阳市热力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2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展和工业的发展,高温区分布急剧扩大,低温区逐步缩小,原本呈零散分布的低;.1A.则大部分...  相似文献   

5.
彭燕梅  杨云源  何萍  徐成东  马如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521-13524,13530
城市化强烈的改变着地表覆被和地表热环境,形成了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使用3期LandsatTM5第6波段数据和适时气象资料,在Erdas的Modeler模块下建立单窗算法模型反演地表温度,并结合气象年鉴等资料研究近20年来楚雄市城市热岛效应特征。1989年1月,城郊建筑区均温相差0.50℃。1999年12月,城郊建筑区均温相差1.10℃,新城区建筑温度比老城区高0.70℃。2007年3月,城郊建筑均温相差1.35℃,新城建筑区温度比老城区高0.10℃。1989~2007年,楚雄市城市热岛强度逐渐增大,新老城区温度差异逐渐缩小,城郊温度差异逐渐增大,老城区温度逐渐升高;城市高温区由原来的城区普遍高温变为老城区西边部分和工业区两大部分;楚雄市城市高温区受人类活动、地形和工业发展影响比较明显;低温区由原来的城区零星分布变为沿龙川江分布,水体、绿地对城市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西宁市主城区1987、2001年和2013年3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反演出了不同时期的地表温度,并对地表温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相应时期的热岛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西宁市城区的热岛效应呈先减弱后增强的态势,热岛区分布逐渐集中,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未利用地、主城区中商业区、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线路周围;热岛效应的范围在扩展,其分布与建成区的扩展范围在空间上基本相吻合,但是强度有小幅减弱;热岛效应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地表温度下降约1.23℃;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的均温最高,而水体及有植被覆盖区域均温较低;绿色植被和水体有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而因建成区的扩大有大规模的不透水面是热岛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气候和天气因素也对热岛效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Landsat影像的南京地区热岛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桂容  蔡哲  徐永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050-6052
以南京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Landsat TM的热红外波段作数据,通过单窗算法反演出地表温度,进而分析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差异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热岛效应。结果表明,在南京人口密集的城区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而水体和林地的温度比较低,两者地表温度差异达10℃以上。地表比辐射率与地表真实温度有密切关系,表明地表覆盖类型在地表热量分布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表现为城市比周围非城市地区的地表和大气温度要高的热岛效应作为这些环境问题中的典型代表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该文利用绵阳地区2005年和2011年Landsat ETM+热红外波段数据,运用单窗算法地表温度反演得到绵阳地区地面温度分布图,从反演的结果可以看出绵阳城区地表温度明显高于郊区,市中心温度最高,城区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地表温度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城市热岛效应尤为明显.利用遥感影像和GIS技术定量反演了2003年和2007年地面亮温以及植被指数NDVI,研究城市热场分布的空间格局以及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2003年与2007年合肥市建成区均存在着显著的热岛效应,2个时相的热岛分布特征相似, 2007年建成区热岛现象有减缓趋势,其中高温区与次高温区的面积都分别减少1.8和52.1 km2,较低温区面积增加了142.61 km2;2007年植被覆盖显著增加,高植被区面积(NDVI>0.4)比2003年增加了35.56 km2,无植被覆盖的面积较2003年减少了116.57 km2,地面亮温与植被覆盖存在着负相关.城市扩张,工业区建设是热岛效应的主要驱动力,加大绿化力度,增加植被覆盖是缓解热岛效应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昆明市安宁县和玉溪市易门县为研究区,选用MODIS数据作为数据源,ARCGIS和ENVI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平台,采用绝对亮温、相对亮温和植被指数3个因子作为林火判断条件,提高林火判别的精度,为森林火灾的早期探测与发现、火灾扑救和损失评估业务在云南省的运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安庆市气温变化若干特征及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安庆市气温变化的若干特征及城市热岛效应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安庆市以及周边气象台站和城郊区域自动站的气温资料,统计分析安庆站气温年变化特征以及区域一致性,使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安庆站年平均气温进行突变检验,分析热岛效应对安庆站气温的影响。[结果]受站址迁移及城市建设影响,自1977年至2009年,安庆站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1990年中期以后,上升更为显著;Mann-Kendall检验表明,安庆站气温在1993年前后存在明显突变,受城市化影响,安庆站平均气温较郊区高0.8℃,最低气温增温更为显著;城市热岛效应春季最强,夏秋季次之,冬季最弱。[结论]了解了城市化发展对安庆市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立群  朱月霞  顾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21-18823
[目的]对安庆市气温变化的若干特征及城市热岛效应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安庆市以及周边气象台站和城郊区域自动站的气温资料,统计分析安庆站气温年变化特征以及区域一致性,使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安庆站年平均气温进行突变检验,分析热岛效应对安庆站气温的影响。[结果]受站址迁移及城市建设影响,自1977年至2009年,安庆站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1990年中期以后,上升更为显著;Mann-Kendall检验表明,安庆站气温在1993年前后存在明显突变,受城市化影响,安庆站平均气温较郊区高0.8℃,最低气温增温更为显著;城市热岛效应春季最强,夏秋季次之,冬季最弱。[结论]了解了城市化发展对安庆市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苑跃  赵晓莉  刘庆  王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91-1593
利用宜宾站及其周围5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年气温观测资料,研究了城市热岛效应对宜宾站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宜宾城市热岛效应一直呈增强趋势;热岛效应对最低气温的影响较大,对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小,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热岛增温夜间比白天明显,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增温趋势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弱;与20世纪60年代比较,在其后的近40年间,气温各要素02:00、08:00、14:00、20:00气温、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平均增温0.483 2、0.168 0、0.001 4、0.209 8、0.215 4、-0.013 4、0.333 2℃;不同区域背景对城市气候有一定影响,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各气象站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的南京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小艳  杨沈斌  申双和  王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76-10778
利用基于影像的反演算法,对南京市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分析了南京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①南京存在明显热岛效应,市区热岛强度普遍高于郊区1~3级;②自1988年以来,南京城市热岛效应面积增长明显,并出现向城南扩张的趋势;③南京热岛强度空间分布不均匀,新城区成为新的强热岛中心。  相似文献   

15.
探讨合肥市绿地景观结构特点及其降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38-15841
以我国中东部城市合肥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区域为研究范围,根据城市气候调查和小气候观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城市绿地案观结构、城市热岛的特点以及二者关系。对热岛强度和影响城市温度的温室气体CO2等的观测表明,合肥的热岛强度和热岛中心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争季热岛中心位于市中心,夏季热岛中心分裂为3个,分别位于绿化程度低的地区。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出现两个峰值,分别为8:00、16:00。接着分析合肥市中部、东部、西部和北部等温线。最后与城市园林研究的特点相结合,研究绿地景观的降温效应,对合肥市城市绿地生态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城市热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27-10529
首先利用MODIS数据在像元尺度上获取地表温度反演中所需大气参数一大气水分含量,再利用LandsatTM影像采用Jimenez-Munoz和Sobrino的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反演地表温度,通过地面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具有较高的精度。用该方法对北京城市热岛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北京城市热岛效应十分明显,地表植被覆盖度低是城市热岛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合肥城市热岛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雅丽  邓斌  杨书运  严平  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88-5089
利用合肥历史气候资料分析城市热岛的年、季、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6年中2003年城市热岛(ΔTu-r)日平均值最大,达到1.08℃;ΔTu-r季平均值冬季最大,为0.55℃,夏季最小,仅为0.30℃;年际变化1970~1990年间ΔTu-r较小,1991~2005年ΔTu-r平均为0.54℃,热岛效应明显增强;年代变化以90年代为最大,70年代最小。近36年年平均ΔTu-r明显上升,市区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0℃,郊区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15℃;合肥年平均气温明显存在以12年为周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城市热岛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志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06-607,614
对国内外城市热岛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城市热岛产生的原因与危害、城市热岛遥感卫星信息源现状及信息处理方法和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化关系研究,指出了目前数据源、陆地表面温度反演精度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地学关系研究等问题,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