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河北省冬麦北移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Northing of Winter Wheat" in Hebei,DSSNWWH ) ,为提高农业系统决策的科学性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方法。[方法]介绍了河北省冬麦北移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开发流程、运行向导以及输入输出方式,并对该系统的相关预测结果进行了实际验证。[结果]该研究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在以往气象数据或当地气象预报的基础上,对某一冬小麦品种在河北省北部某一地区能否安全越冬及其生长发育状况进行预测,并给出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用户可根据预测结果来判断该品种在这一地区能否种植[结论]该研究建立的DSSNWWH可有效地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为冬小麦的北移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冬麦北移决策支持系统(DSSNWWH)是辅助用户对"冬麦北移"进行决策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是根据"冬麦北移"工作需要建立的。其主要功能是对小麦越冬死亡率、物候期出现时间、群体动态变化、同化物分配状况以及最终产量等几方面进行模拟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来判断某一冬小麦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及某一区域适宜种植的品种,同时提出相应的栽培管理建议,从而达到对"冬麦北移"进行辅助性决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冬麦北移种植中品种筛选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1年在辽宁省引种试种冬小麦。经过6年的试验研究,认为品种筛选是冬麦北移种植初期的一项核心内容。对品种的要求应该是抗寒、耐旱、早熟及高产。品种来源应该是南种北引与北种南引相结合以及对引进品种的改良。筛选方法是通过多年多点试种鉴定,在高胁迫环境下,对引进品种的抗寒性进行再选择。  相似文献   

4.
经过1997—2002年对引黄灌区冬麦北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面积已达7.18万亩,冬麦在纯春麦区大面积种植获得了成功,平均单产达376.9kg,较之春麦增产39.3kg,增长11.6%,正常年份单产在400kg以上,冬麦栽培及套复种技术体系基本成熟,利用冬麦的提前成熟收获充分挖掘了套复种粮、油、饲、菜等作物的增产潜力,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邹立坤  蓝岚  冯丽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291-1293,1312
[目的]研究模拟模型技术在冬麦北移中的应用。[方法]在搜集河北省北部9个代表县多年气象资料和布置多点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小麦的抗寒生理特性,建立其抗寒性模型。[结果]运行模型预测小麦越冬状况,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决策出河北省冬麦北移安全北界为北纬41°以南的坝下地区。[结论]为研究小麦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环境、栽培技术对其发育的影响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化与冬麦北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气候变暖友冬小麦的北移创造了条件,本文分析了冬麦北移的可行性和战略意义,综述了冬麦北移对品种的要求以及北移后冬小麦生长发育规律、产量构成特点,同时提出冬麦北移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冬麦北移植中品种筛选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1年在辽宁省引种试种小麦。经过6年的试验研究,认为品种筛选是冬麦北移种植初期的一项核心内容。对品种的要求应该是抗寒、耐早、早熟及高产。品种来源应该是南种北引与北种南引相结合以及对引种品种的改良。筛选方法是通过多年多点试种鉴定,在高胁迫环境下,对引种品种的抗寒性进行再选择。  相似文献   

8.
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北移区(武威)和原种植区(清水)两地生长发育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麦北移河西后生育期表现为冬前生长期延长,越冬期延长,拔节至抽穗期缩短,抽穗至成熟期也缩短.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冬麦北移河西后,株高降低,单株成穗数增多,并且主穗与分蘖穗的差异缩小,千粒重提高,主穗穗粒数减少,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等均明显提高.若加强北移区小麦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粒重,产量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冬麦北移地区提高冬小麦越冬存活率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辽宁冬麦北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总结了辽宁省冬麦北移的成就。建国以来,辽宁省有3次大规模的冬麦北移,将冬小麦种植边界从大连南部北移至沈阳铁岭一带大约500公里。第三次冬麦北移是从1991年开始的,8年间共筛选出8个冬小麦品种,1998年种植面积 8 000hm~2。冬麦北移的技术特点是:因地制宜进行冬麦北移,选用合适的品种,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旱种小麦要特别强调镇压保墒。  相似文献   

11.
冬麦北移高产栽培攻关获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冬麦北移的原因分析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
宁夏引黄灌区冬麦北移与种植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冬麦的引进和种植区的北移,促进了宁夏引黄灌区纯春麦区的耕作改制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合冬麦的生长,优良的冬麦品种在这里表现高产、优产。冬麦不但可比春麦增产20%-30%,而且可提早成熟20天左右。从而实现了宁夏“一年两熟细粮”制或“一年多熟”制。新的种植制度能充分利用宁夏的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本项研究已取得亩产“超吨粮”或“冬麦亩产500kg,蔬菜收入1000元”的结果。新的耕作制可比传统耕作制的单位面积纯收入增加42%-80%,该项研究还通过冬、春麦的正、反交途径,培育出了一大批优异的冬麦品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模拟模型技术在冬麦北移中的应用。[方法]在搜集河北省北部9个代表县多年气象资料和布置多点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小麦的抗寒生理特性,建立其抗寒性模型。[结果]运行模型预测小麦越冬状况,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决策出河北省冬麦北移安全北界为北纬41°以南的坝下地区。[结论]为研究小麦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环境、栽培技术对其发育的影响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实施冬麦北移战略,引进冬麦生产技术,经过各级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目前在中宁县大面积示范种植后,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笔者就近年来开展试验、示范种植的有关情况及冬麦北移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和分析。1 近年来中宁县冬麦北移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1998年9月在自治区农业厅、区各部委及区农技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家口地区位于东经113°50'~116°30',北纬39°31'~42°10',气候特点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长而寒冷、夏短而炎热,年平均气温7.6℃,最低温-25℃.历史上曾多次试种冬小麦都不能正常越冬.近年来,随着强冬性小麦品种的培育成功以及大气温度变暖,我区经过三年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多点试种研究都取得了成功,越冬返青率96%,产量420kg/667m2,为冬小麦北界北移提供了技术保证,为我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复种指数、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依据.现将试验研究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宁夏自治区冬小麦北移东扩中 ,研究彭阳县冬小麦栽培的适宜密度 ,在彭阳县进行了 15 0万、30 0万、4 5 0万、6 0 0万、75 0万、90 0万粒 / hm2 6个播量试验 ,结果表明冬小麦适宜播量为 6 0 0万粒 / hm2 ,其产量最高 ,为 2 0 89.5 kg/ hm2。  相似文献   

18.
冬麦北移幼穗分化与植株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京核一号为材料在冬春麦区进行分期种植,观察研究了冬春麦区两地不同播期,小麦生育及器官建成的过程。结果表明:冬麦北移后表观苗期营养生长期短,株高降低主茎分化叶数少,分蘖少,分蘖弱。返青至拨节穗分化时间短,穗粒数受限制,但抽穗到成熟灌浆时间长,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有利粒重提高。研究结果为冬麦北移制定合理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划定冬麦北移气候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排除相关系数与相似系数均具有对称性的弊端,遵循气候影响有主有次的非等同性规律,本文利用灰色关联理论,着眼于不同地点之间的相互影响,划定了冬麦北移气候区。灰色关联度兼有相关和相似的内涵,同时突破相关和相似的对称性的约束。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气候关联性规律,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对引进和自育的 6个品种在宁南山区冬小麦北移区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冬小麦品种彭选 4号、西峰 2 2、兰天 7号综合性状好 ,比对照品种吕旱 2 4 6 3分别增产 12 8.2 3%、12 5 .2 3%、117.71% ,是宁南山区冬小麦北移区的适宜品种 ;泰 91- 2 4综合性状较好 ,比对照品种增产 2 2 .5 2 % ,属次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