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禹城市耕地养分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贝尔  黄标  张晓光  赵永存  孙维侠  胡文友  杨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75-21177,21190
[目的]为了解禹城市区域耕地养分现状和变化情况,掌握中低产田改造结果,进一步提升土地生产力,稳定粮食产量。[方法]比较了山东省禹城市1980和2008年耕地养分的时空变化。[结果]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的含量均提高1倍以上,而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的含量也得到较大提高。空间上,2008年各种土壤养分缺乏区面积均大面积下降,1980年盐渍化土壤大面积分布情况得到极大改善,仅1%左右的面积存在轻度盐渍化威胁。[结论]近30年的中低产田改造和盐碱地治理,禹城市耕地土壤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刘开  孙笑梅  王俊忠  闫军营  黄达  袁天佑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17-12319,12366
河南省中低产田面积较大,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4.8%。要保证河南省粮食的持续增产和安全供给,除了靠扩大面积外,根本出路在于改造中低产田,发展高标准粮田,提高粮食单产。干旱灌溉型和瘠薄培肥型是河南省中低产田的2个主要类型区,两者共占近60%。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干旱灌溉型和瘠薄培肥型的基本特征和改造措施,以期为河南省的中低产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分析云南省中低产田现状和中低产田改造后植烟土壤环境状况入手,提出中低产田改造后土壤地力恢复的综合治理对策,达到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合肥市中低产田现状及改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合肥市中低产田现状,总结了其中低产田改造措施,分析目前合肥市在改造中低产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改造合肥市中低产田、实现科技增粮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扬中市耕地中低产田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扬中市2005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治理的实践,总结分析了全市农田耕地质量的现状和中低产田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围绕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低产田改造治理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低产田改造面临的形式,提出了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寿县中低产田分布现状及改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凤桂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36-137
本文简述了寿县中低产田的分布及现状,提出中低产田改良对策,旨在促进寿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探索适合本县中低产田改造的最佳方法。同时,为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对于实现山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山西省中低产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山西省中低产田的类型,并对山西省中低产田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针对山西省中低产田改造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坡中低产田(地)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云南省大坡乡中低产田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找出了大坡中低产田的障碍性因素,为大坡中低产田合理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盛茂  刘鸿章  梁栋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114-115,129
在测土配方施肥地力评价工作中,通过对信宜市中低产田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改良对策,为中低产田改造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适合赣南中低产田区种植的耐早衰高产早、晚稻品种。[方法]在双季稻产量常年低于12 000 kg/hm2的中低产田区,于2011、2012年选择市场主推早、晚稻品种各8~10个,早稻以欣荣优2045、晚稻以天优998为对照,重复3次,研究各品种产量表现、生育后期光合速率、叶片SPAD值下降率和根系干重下降率及子粒灌浆充实度情况,筛选出高产稳产、后期耐早衰品种。[结果]早稻品种五优157、荣优1506与晚稻品种五优308、欣荣优2660的2年产量表现较高且稳定,较对照分别增产3.0%、2.8%和6.3%、3.2%,其生育后期光合速率下降率、上三叶SPAD值下降率、根系干重下降率都明显低于对照,子粒灌浆充实度明显高于对照。[结论]早稻品种五优157、荣优1506与晚稻品种五优308、欣荣优2660可在赣南中低产田区推广种植,从中任选1个早稻品种和1个晚稻品种进行双季稻品种搭配种植,可实现15 000 kg/hm2的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2.
解宗方  张伟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10):1539-1542,1551
[目的]根据河南省情和生产实际,探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技术路径。[方法]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现状与动态进行整体分析。[结果]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呈现上升态势。2010年粮食总产5437万t是1978年粮食总产2097.40万t的2.5倍。粮食总产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单产的提高。[结论]该研究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粮食增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河南郑州周边地区玉米田的4种暗色丝孢真菌.[方法]从郑州市周边玉米田分时期采集典型土样24份.结果]分离鉴定出4种暗色丝孢菌,分别是腐质霉、穗状平脐蠕孢、黑细基格孢和葡萄穗霉,对其进行了详尽的形态描述,并讨论了他们与近似种的关系,所研究玻片标本与活菌种,均保存于河南农业大学菌物学标本室.[结论]为该地区玉米病害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金银花施肥管理技术。[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复合肥为对照,观测有机无机肥料不同配施量对金银花产量与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单施复合肥相比较,无论在水稻田或在山地,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均能够提高金银花单产以及金银花产品的绿原酸含量和木犀草苷含量。但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总施肥量超过一定量时,金银花单产难以有效提高;同时,施用过量肥料会降低绿原酸含量。[结论]金银花产量与品质的相关性不仅与施肥量有关,还与金银花的立地条件、生长状况有关,增加施肥量对高产水田金银花品质提升所起的作用明显大于低产的山地金银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洛单248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及群体生理指标进行研究,为提高其单产和总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5个种植密度分别为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4次重复。[结果]在6.0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群体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合理,具有"前快、中稳、后衰慢"的特点,且群体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叶片光合的进行,后期干物重增长最为迅速;通过产量分析得出,洛单248在豫西获得理论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为64 306.3株/hm2。[结论]洛单248在豫西种植的最佳密度为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小麦品种中育12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对中育12号,豫麦49和周麦18小麦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育12号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结论]中育12小麦品种广泛适应于河南省种植,其产量水平在该区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农田施用沼肥对玉米产量及农田径流水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沼肥和化肥对比试验,通过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肥料配方对土壤地表径流氮、磷及硝酸盐流失的影响。[结果]利用沼渣施底肥、沼液追肥,可明显增加玉米产量,且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增产7.64%~10.34%。[结论]农田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减少了土壤总磷、总氮及硝酸盐氮随地表径流和侧渗迁移的流失量,改善了入库水的水质。沼气生态工程改变了水源林区居民传统的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山林植被,改善了辽宁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及产量差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测算现有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下的中国粮食生产能力,以2012—2016年最新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为基础,构建测度模型,估算中国(不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耕地粮食的育种生产能力,测算中国耕地粮食产量差(增产潜力)及生产能力开发程度,并分析省际差异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现有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是8.46×10~8 t,实际粮食产量是5.48×10~8 t,差值达2.98×10~8 t,占粮食实际产量的54.38%,耕地生产能力开发率为0.63,说明中国耕地粮食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2)中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和潜力较大的省市自治区是:黑龙江省、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吉林省、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湖南省、四川省、辽宁省、湖北省、云南省和江西省,应作为未来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的重点对象,可通过土地整治和栽培技术等手段,提高耕地质量。3)同时,开发耕地生产潜力需因地制宜,实现提高粮食产量和保护生态的平衡。在江西省、福建省和浙江省,建议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在河北省,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节水保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需协调农业-能源-水资源关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云南省,可以利用气候优势,在缓坡丘陵区种植茶树、花卉,发展特色农业;在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不建议过度开发粮食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麦新品种平安7号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方法]根据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区试试验汇总资料和2008—2009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汇总资料,利用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适应度、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Cosolin)对平安7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平安7号表现出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空间。[结论]该研究为平安7号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喜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01-8402
[目的]了解新育成品种的推广利用价值。[方法]以豫麦49为对照,对河南省2005-2006年度高肥冬水组14个区试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郑农17和用99343较对照增产极显著,其穗粒数高4.2粒,千粒重高3.8g,抗倒、抗病性强,稳产性好,适合在河南省高水肥田推广;郑366较对照增产,产量结构合理,植株较矮,抗倒、抗病性较好,稳产性较好,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周麦19较对照增产,稳产性较高,综合抗病性一般,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许农5号产量最高,但稳产性较差,适宜在豫西地区推广种植。其他品种均以高产与稳产不协调,不宜推广种植。[结论]郑农17和周99343丰产性和稳产性最好,郑366和周麦19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