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栎黄枯叶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昆虫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办法,研究了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ahnou gigantina Yang)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在延安地区每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越冬期持续8~9个月,第二年5月中下旬卵孵化,7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结茧化蛹,蛹期9~20天;成虫始见于8月下旬,终见于9月底。成虫羽化主要在16:00~22:00,交尾高峰期为4:00左右。雌虫寿命6.12d,雄虫寿命5.89d。  相似文献   

2.
黄芪根瘤象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发生于甘肃省黄芪种植区域的黄芪根瘤象(Sitona ophthalmicus Desbrocher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报道。通过室内观测详细描述该虫的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该虫的越冬虫态、生活习性、产卵和为害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黄芪根瘤象1年发生1代,产卵盛期出现在5月、幼虫为害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化蛹盛期出现在7月下旬、羽化盛期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后开始越冬。并且产卵成虫为越冬成虫,越冬虫态为成虫和幼虫。  相似文献   

3.
广西稻田粘虫越冬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广西稻田粘虫越冬虫态及虫源基数,为全国粘虫综合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4~2015年,在广西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玉林、百色、贺州、河池等地稻田选取多个调查点,记录调查田块发现的粘虫虫态及数量,计算虫口密度.[结果]广西稻田粘虫越冬虫态有老熟幼虫和蛹,多在稻桩或稻草堆内越冬.一般虫口密度为0.30~1.10头/m2,2014年和2015年均以桂林市全州县的虫口密度最高,分别达1.98和5.30头/m2;广西粘虫越冬虫口密度表现为东部较西部高,北部较南部高.[结论]广西粘虫分布较广,一般以老熟幼虫和蛹在稻桩或稻草堆内越冬.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区黑纹粉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南京地区黑纹粉蝶各虫态形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方法]通过生境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黑纹粉蝶卵的孵化情况,幼虫的取食行为及幼虫的历期,幼虫的危害特点,化蛹的部位,成虫的习性等。[结果]生境调查和室内饲养表明,黑纹粉蝶在南京地区1年2~3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中越冬,成虫3月下旬始见,幼虫共5龄。在室内饲养的条件下,卵期为4~5 d,幼虫期为12~15 d,蛹期约为9 d,世代重叠严重。其寄主为油菜、白菜、甘蓝、芥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幼虫以花蕾,叶片为食。[结论]黑纹粉蝶的取食量在3龄幼虫期加大,应在该阶段加强对黑纹粉蝶的危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枫毒蛾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方法研究了枫毒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防治对策。[结果]枫毒蛾在南京1年发生3代,幼虫取食枫香树叶,幼虫共6龄,活泼,喜光,但不群聚生活,蛹为裸蛹,分布在地表1~2 m的树叶背面,成虫趋光性较强,羽化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中下旬。[结论]为枫毒蛾的防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广西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主要种类及其年生活史和习性,为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3月~2016年12月,在广西澳洲坚果主产区果园设置定点标准地对木蠹蛾类害虫进行调查,并于每年3月上旬~4月上旬在澳洲坚果树上采集越冬代幼虫作为第1代虫源,在实验室内对第1代虫源进行饲养,以获得第2、第3代害虫,观察各虫态生活习性,结合野外调查,绘制年生活史.[结果]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Swinboe)和相思拟木蠹蛾(A.baibarana Matsumura)在广西一年发生1代,前者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5 d,成虫见于4月初~6月初,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后者以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4月上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约20 d,成虫出现在4月下旬~6月下旬,幼虫5月上旬开始孵化.咖啡豹蠹蛾(Zeuzers coffeae Niether)在广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0 d,第1代成虫出现于4月上旬~6月上旬,第2代成虫出现于8月中旬~10月上旬,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第2代幼虫于8月底开始孵化.[结论]荔枝拟木蠹蛾、相思拟木蠹蛾和咖啡豹蠹蛾是广西澳洲坚果树的主要蛀干类害虫,其以幼虫蛀人枝干为害,防治难度较大,生产中可采取剪除虫枝、药剂涂刷树干或灌注孔洞、诱杀成虫及利用天敌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仙鹤步甲各虫态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方法]从仙鹤坪保护区采集成虫进行饲养,同时在仙鹤坪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结果]在贵州黔西南地区,仙鹤步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发生,6月中旬开始产卵,每次产5~10粒,单雌一年产卵总数50~300粒,平均160粒,卵散产在2~3 cm的土壤下,卵历期一般4~6 d;幼虫共3龄,各龄历期分别为6~10、8~12、6~8 d,幼虫历期一般20~30 d,长的达60 d;平均气温28℃下,蛹历期18~29 d;成虫、幼虫多以蜗牛、蚯蚓和鳞翅目幼虫为食。[结论]为仙鹤步甲的人工饲养、繁殖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存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54-2654,2662
对楸蠹野螟生物学特性的观察表明,该虫每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苗干或枝梢中越冬,越冬幼虫95%以上为4~5龄幼虫,幼虫来年3月底化蛹率10%左右,3月下旬为化蛹始期,4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始期,第一代幼虫4月底为孵化始期,第二代幼虫7月上旬为孵化始期,该虫危害苗木、幼树较重,10 m以上大树基本不危害.在枝、干中越冬的幼虫是翌年的虫源基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要蛀干害虫——云斑天牛的生活习性。[方法]从生物学特性、补充营养、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措施4个方面综述了云斑天牛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结果]云斑天牛主要有成虫、卵、幼虫、蛹4种形态;每2~3年发生1代,主要以成虫或幼虫在蛀道中越冬;成虫食叶和嫩枝皮使新枝枯死,幼虫蛀食枝干皮层和木质部,孵幼虫把皮层蛀成三角形蛀道,木屑和粪便从蛀孔排出,树皮外胀纵裂,是识别云斑天牛为害的重要特征;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措施(营林措施、人工捕捉成虫和锤击卵粒和初孵幼虫)。[结论]为有效控制云斑天牛的危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文殊兰夜蛾各个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文殊兰夜蛾以蛹在寄主周围土表蛹室中越冬,一年4代,很少3代。越冬代蛹于5月上中旬羽化,在平均室温14.67℃下,卵期平均15.64 d;在室温17.5~23℃下,1~6龄龄期平均分别为3.0 d、4.5 d、3.5 d、4.0 d、2.5 d、8.0 d,蛹期平均21.8 d。在室温14.67~23℃下,整个世代历期约60~65 d。对第4代幼虫进行过冷却点、体液冰点测定及越冬观察,结果表明该虫不能以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11.
棕榈红棕象甲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棕榈红棕象甲(Rhynhophorus ferrugineus Fabriciu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室内饲养观察与室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棕榈红棕象甲在广西南宁市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蛹、成虫在寄主植物组织内越冬。成虫对频振式诱虫灯、黄色光灯具有较强的趋性;卵散产,多产于寄主幼嫩叶鞘组织内;室内常温条件下,平均每雌虫产卵量为(370.6±0.8)粒;在26 ℃恒温条件下,幼虫共有13龄。1年内各代幼虫出现期为:3月中旬至5月、5-9月和7月至翌年3月。成、幼虫均可为害寄主植物的心叶和茎秆内组织。该虫在南宁市主要为害国王椰、老人葵、加拿利海枣、霸王棕等植物。[结论]为棕榈红棕象甲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冯福娟  佘德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76-9777,9909
[目的]查明在丽水危害大叶黄杨及其变种的巢蛾种类,了解其在丽水的生活史.[方法]通过生活史及习性观察、形态观察及虫种鉴定对该虫在丽水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冬青卫矛巢蛾(Yponomeuta griseatus)在浙江丽水1年发生6代,以幼虫或蛹在叶背越冬;幼虫分别在4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上旬、7月下旬、9月中旬、11月中旬出现,危害大叶黄杨及其变种,在枝叶间结网取食叶片;成虫白天隐蔽晚上活动,产卵于叶背.[结论]为冬青卫矛巢蛾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有效实施烟草储藏害虫综合治理、确保烟草及其制品品质提供新方法。[方法]研究不同温度(25、35、45、55、60、65℃)下处理不同时间(60、75、90、105、120 s)对烟草甲成虫、蛹、幼虫和卵的致死作用。[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温度、不同处理时间对烟草甲各虫态的致死作用效果差异显著。在处理温度为25、35和45℃时,该试验各个处理时间对烟草甲各虫态均无致死作用,而在处理温度为55℃以上时对烟草甲各虫态均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在处理温度为60℃时,对烟草甲成虫、蛹、幼虫和卵达到100%致死作用的最短处理时间分别为90、120、75和75 s。[结论]高温处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害虫防治方式运用到储烟害虫综合治理当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粉虫不同发育时期酚氧化酶(PO)的活性及其酶原(PPO)mRNA表达量差异。[方法]用3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处理黄粉虫末龄幼虫、蛹和成虫。24 h后测定血淋巴的PO活性,并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PPO的表达量。[结果]PO活性表现出随龄期推进活性加强的趋势,即成虫的活性最高,蛹次之,末龄幼虫最低。没有经过处理时,蛹期几乎没有PPO基因的表达。经细菌处理后,PPO表达量增加,但末龄幼虫最低。[结论]黄粉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血淋巴PO活性以及表达量存在差异,具有发育时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甘薯叶甲在马蹄金草坪中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方法,为有效开展甘薯叶甲的综合防治、保护马蹄金草坪提供依据。[方法]以南通地区马蹄金草坪中的甘薯叶甲为研究对象,连续多年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同时进行室内饲养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甘薯叶甲指名亚种嗜食打碗花等,但在南通城区和城郊好发于马蹄金草坪。1年发生1代,10月中旬后以老熟幼虫在草坪根区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蛹可分3级,蛹历期9~11 d。成虫聚集为害马蹄金叶成"被害塘",6月产卵于禾本科杂草的老茎或枯茎中。卵历期9~13 d。幼虫取食马蹄金根部致其生长不良。冬春气候温暖且成虫羽化前后气候暖湿、马蹄金叶绿柄高且生长稠密、草坪中禾本科杂草多有利于该虫发生。挖查各级蛹的比例可推测成虫的发生期。防治措施有清除禾本科杂草、防止带虫移栽、用打碗花等制毒铒诱杀成虫或用毒水淋土毒杀低龄幼虫等。[结论]研究摸清了南通地区马蹄金草坪中甘薯叶甲的危害情况、年生活史、影响因素、发生期预测和综合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食用菌害虫2种天敌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和黔下盾螨(Hyposipis chianensis)的种间相残特性,为开展两者的协调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有或无自然猎物(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条件下,观察2种捕食螨不同螨态间的相残程度及相残后若螨的发育和雌成螨的产卵量。【结果】有自然猎物腐食酪螨时,2种螨较少发生相残。无自然猎物时,2种螨发生相残,相残程度与捕食者螨态和猎物螨态密切相关,但黔下盾螨若螨不捕食剑毛帕厉螨幼螨。捕食黔下盾螨卵或幼螨的剑毛帕厉螨若螨80%和100%发育到成螨,若螨期分别为7.88d和7.30d;捕食剑毛帕厉螨卵的黔下盾螨若螨仅有30%发育至成螨;缺乏自然猎物时,2种捕食螨相残后雌成螨的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存在腐食酪螨时的产卵量,一种捕食螨仅通过捕食另一种捕食螨,无法维持种群正常增长速度。【结论】剑毛帕厉螨与黔下盾螨不适合作为相互的猎物,存在其它更为适合的猎物时,不优先选择相残,在害虫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可以同时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外观察法和最小二乘法研究胶刺蛾(Chalcocelis albigutataSnellen)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胶刺蛾以幼虫危害油茶叶片,老熟幼虫在叶面处结茧化蛹,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以第4代蛹越冬;幼虫共5龄,在25℃下,该虫的世代历期为(89.8±2.3)d;成虫具有正趋性,雌虫平均寿命5.8 ...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广东栅蚤蝇[Diplonevra peregrina(Wiedemann)]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的发育规律。[方法]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研究广东栅蚤蝇的发育速度和有效积温。[结果]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广东栅蚤蝇卵、幼虫及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78±1.25)、(15.88±0.90)和(16.04±0.20)℃,有效积温分别为(176.24±19.52)、(1 571.95±158.07)和(3 516.41±100.46)h×℃,确立了2个有效积温与幼虫体长的线性回归方程:Y1=0.862+0.848X1、Y2=27.604-1.460X2。[结论]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用积温法则建立起的广东栅蚤蝇发育数学模型可应用于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