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黑天鹅属大型游禽,体长80~120厘米,成年天鹅体重6~8公斤。全身羽毛卷曲,呈黑灰色或黑褐色,腹部为灰白色,飞羽为白色。嘴为红色或橘红色,靠近端部有一条白色横斑。虹膜为红色或白色,跗跖和蹼为黑色。栖息于海岸、海湾、湖泊等水域,成对或结群活动,以水生植物和水生小动物为食。繁殖期为每年6——7月份,营巢于水边隐蔽处,每窝产卵4~8枚,卵白色或  相似文献   

2.
1983 年至1999 年对浙江省鹭类营巢地进行了调查。发现鹭类营巢地22 处, 其中浙江北部地区有15 处, 占68.18 %, 浙江中部地区6 处, 占27.27 %, 海岛1 处, 占4.55 %。现存营巢地12 处, 其中浙江北部地区8 处, 占66.67 %, 浙江中部地区3 处, 占25.0 %, 舟山海岛1 处, 占8.33 %;废弃营巢地10 处。鹭类营巢地居住年限在1 ~ 16 a , 居住5 a 以下的占72.72 %, 6 a 以上较少。鹭类营巢地废弃的主要原因是生境破坏、人为干扰和农药污染。鹭鸟群栖对林木生长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图2参13  相似文献   

3.
<正>琵鹭是栖息在沼泽、湖泊、水田、河口、红树林以及沿海滩涂等各种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里的一种长相怪异、数量稀少的大型涉禽。它们在我国的分布十分广泛,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到河北、山东、内蒙古,一直到福建、广东、海南,甚至在四川和贵州都有发现琵鹭踪迹的报告。不过,由于它们的生活环境人迹罕至,并且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鹭类营巢地调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1983年至1999年对浙江省鹭类营巢地进行了调查。发现鹭类营巢地22处,其中浙江北部地区有15处,占68.18%,浙江中部地区6处,占27.27%,海岛1处,占4.55%。现存营巢地12处,其中浙江北部地区8处,占66.67%,浙江中部地区3处,占25.0%,舟山海岛1处,占8.33%;废弃营巢地10处。鹭类营巢地居住年限在1-16a,居住5a以下的占72.72%,6a以上较少。鹭类营巢地废弃的  相似文献   

5.
1.采收我县茯苓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下窖,当年11月~12月第1次采收,于翌年4月~5月第2次采收.茯苓成熟的标准是:苓场的土壤裂隙不再增大、菌核长口处已弥合,苓皮表面呈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裂纹不见白色.若苓皮呈现黄白色,则表示茯苓正在生长,可以延迟采挖.  相似文献   

6.
袁仁长 《湖南农业》2005,(10):21-21
1.采收我县茯苓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下窖,当年11月~12月第1次采收,于翌年4月~5月第2次采收。茯苓成熟的标准是:苓场的土壤裂隙不再增大、菌核长口处已弥合,苓皮表面呈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裂纹不见白色。若苓皮呈现黄白色,则表示茯苓正在生长,可以延迟采挖。  相似文献   

7.
磨光琵甲(Blaps opaca)1年发生1代,有世代重叠现象.4月下旬至9月上旬产卵,卵期6~10天,幼虫期370~380天,蛹期16~20天,成虫期1.5~2年.以成虫和幼虫越冬,越冬幼虫当年羽化,羽化成虫30~50天性成熟,开始交配产卵.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1999,(3)
灰树花属多孔类真菌,是一种有待开发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灰树花的子实体肉质,有柄,末端生扇形或匙形菌盖,重叠成丛,宽达40~60厘米,重量最大的可达3~4公斤。单个菌盖宽2~7厘米,呈灰色至淡褐色,菌肉白色至淡黄色,常于夏秋季节长在壳斗科或其他阔叶树的树桩周围。灰树花子实体幼嫩时香浓味美,口感极佳,是风行日本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科技》2007,(1):24-25
毛虾,即中国毛虾,又名小白虾、水虾等,甲壳纲,樱虾科,体侧扁,甲壳薄。体长一般2.5~4厘米,额角短小,侧面略呈三角形,下喙斜而微曲,上喙具两齿,尾节很短,末端圆形,无刺,侧喙的后半及末喙具羽毛状。前三对步足呈微小钳状,后两对完全退化。体无色透明,仅口器部分及第二触鞭呈红色,第6腹节的腹面微呈红色,尾肢的内肢基部有3~8个红点。生活于泥沙底的浅海,多在澳湾或河口附近。游泳能力较差,冬季向深处移动,春季以后来近岸处产卵,产卵期长,自5月下旬至9月下旬,卵半沉性,幼虾生长甚快。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荒漠草原不同生境中琵甲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分析其与土壤及植被等环境因子的关系,2010年3-10月利用巴氏罐诱法采集盐池四墩子6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荒漠草原样带的琵甲属昆虫,并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 (CCA)研究昆虫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共采集8种琵甲,标本计3 436。其中弯齿琵甲(Blaps femoralis)的个体数量占总数的91.33%,为该地区琵甲属的优势种。CCA排序结果说明,排序能较好地反映物种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琵甲属昆虫群落的分布能正确表达环境因子的变化,植物群落多样性、植被密度、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物量对琵甲属昆虫群落的分布影响较大;弯齿琵甲和异距琵甲与植物群落多样性、土壤含水量及植物生物量都呈正相关;边粒琵甲、皱纹琵甲和异形琵甲与植被密度呈正相关;扁长琵甲和达氏琵甲与植物生物量呈正相关;戈壁琵甲与植被密度和土壤含水量相关性较好,与植物生物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南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水鸟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2月~2008年3月,对南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个湖泊(战备湖、常湖、三泥湾和凤尾湖)的水鸟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记录水鸟28种。其中,留鸟1种、冬候鸟26种、旅鸟1种。在鸟类区系组成上,古北界鸟类24种,广布种4种,提示保护区内越冬水鸟以古北界为主。4个湖泊鸟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中,常湖鸟类种类和濒危鸟类种类较多,且每年濒危鸟类种群相对稳定.应对其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2.
2005年3月—6月,对天津武清区大黄堡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33科97种。其中优势种有凤头鸊鷉Podiceps cristatus、苍鹭Ardea cinere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银鸥Larus argentatus、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灰沙燕Riparia riparia。常见种19种,有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白枕鹤Grus vipio、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大天鹅Cygnus cygnus、小天鹅Cygnus bewickii等国家保护鸟类12种。依居留状况分析,旅鸟70种,夏候鸟30种,冬候鸟8种,留鸟8种,旅鸟占总数的72.92%,其次夏候鸟占31.25%。从栖息环境看,芦苇沼泽泥滩63种,农田20种,稀树灌丛29种,鱼塘水库24种。可见,以自然的湿地环境栖息的鸟类较多,人为活动多的农田和鱼池栖息的鸟种较少。  相似文献   

13.
金钱松雌球花的形态构造及大孢子和雌配子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澍芳 《浙江林学院学报》1991,8(2):147-152,F003
金钱松雌球花着生于树冠上部5a以上短枝顶端。成熟雌球花中央为1球花轴,其上螺旋着生苞鳞和珠鳞,珠鳞上着生2倒生胚珠,胚珠单珠被,珠心喙较厚,珠被唇顶部和内侧壁表皮为乳头状细胞,珠被中具溶生树脂道,珠被和珠鳞表皮下数层细胞将发育成种子的种翅和硬壳。花芽中胚珠原基出现至雌配子体卵细胞形成需5个月。1月胚珠原基出现。3月形成大孢子母细胞期的幼胚珠。3月下旬~4月上旬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大孢子。4月中旬雌球花迅速增长为胚乳游离核期。5月胚乳细胞壁形成,颈卵器原始细胞出现并发育为颈细胞、腹沟细胞和卵细胞,雌配子体成熟。  相似文献   

14.
穴居狼蛛(Lycosa singoriensis)雌蛛平均体长31.9 mm,头胸长15.1 mm,腹长17.2 mm,体重4.2 g.头胸部梨形,前部隆起,中间有黑、褐、白相间的辐射状斑,两侧被灰黄色毛,腹部椭圆形,背面密布黑色小斑点,中间有黑褐色心斑,并有6对黄白色肌斑,胸板和腹部腹面密生黑色毛.雄蛛平均体长26.8 mm,头胸长14.6 mm,腹长12.9 mm,体重2.6 g,形状与雌蛛相似,但体色较浅,腹部明显较小.新疆已知分布于32个县市.生活在草原、森林、荒漠、农田、果园、山坡等地,筑穴而居,洞口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2.65 cm,洞深31.6 cm.白天多在洞中隐伏,傍晚或夜间在洞口附近猎食,用直接袭击法捕食各类昆虫.雄成蛛一般不筑洞穴,游猎生活,主动寻找洞穴中雌蛛在洞内或将其引出洞外交配.交配可分3个阶段,即:雄蛛求婚、雌雄交配、雄蛛离开,历时1~1.5 h,但实际交配时间仅10~30 min.未发现雌蛛在交配后残杀雄蛛的事例.雌蛛于4~7月织卵袋产卵,卵袋椭圆形,灰白色,由两片组成,平均体积20.0×16.8×14.3(mm)3,每袋平均含卵466.3粒.卵自产出之日起至发育成若蛛并走出卵袋,平均需21 d.若蛛出袋后,先群聚于雌蛛腹背上,随雌蛛出外活动,有时下到地面吸水或采食雌蛛食剩的虫体或残屑,平均经11.8 d离开母体独立生活.雌若蛛经6~7次蜕皮成熟,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为越冬期,若蛛或成蛛将洞口用丝网封闭蛰伏在洞内越冬.雌蛛平均寿命2年,雄蛛1年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养殖场因有害性赤潮而受到的损失最小,最好的方法是在赤潮扩散之前探测出赤潮的发生。利用人造卫星资料和GIS技术,采用海色算法和空间分析技术进行赤潮的探测。本文按日为计量单位,利用HABAS程序表示出从1995年至2004年发生在韩国沿岸的有害性赤潮的空间分布、密度和生物种。空间分析结论是通过比较卫星资料和现场观测得出的。通过分类有害性赤潮地区分布,来完成对有害性赤潮初期发生地区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首次报道了白蜡虫在长春市的分布。经观察,白蜡虫在长春市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在水蜡树枝上越冬。4月中旬雌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至5月下旬为卵期,6月上旬卵开始孵化。初孵若虫经1周后在水蜡树叶片上固定取食。2龄若虫在枝条上为害,至8月下旬羽化成虫。雌虫经交尾后越冬。对2龄若虫进行化学防治试验表明,以体积分数为3%顺式氯氰菊酯1:3 000~7 000倍液和40%毒死蜱1:800~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9%。  相似文献   

17.
哥斯达黎加海域茎柔鱼角质颚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头足类的角质颚具有结构单一和不易腐蚀的特性,其稳定同位素分析已成为头足类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2009年7-8月我国鱿钓船在哥斯达黎加外海捕捞的茎柔鱼样本,对其角质颚进行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其与胴长、日龄、性腺成熟度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茎柔鱼样本的胴长范围在25.6~35.8 cm之间,体重范围在447.6~1 122.3 g之间,为小型群体;上、下角质颚的δ13C和δ15 N有所差别,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δ13C和δ15N值随着胴长和日龄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均符合线性关系;不同性成熟度的个体也有着不同的δ13C和δ15 N值,其中性成熟度为Ⅲ期个体的值最大。δ13C和δ15N值反应出茎柔鱼在生长过程中,其栖息环境从大陆架向大洋转变,活动范围也向着生产力更高的海域聚集,同时与性成熟和个体生长过程密切相关。建议今后应结合研究海域的浮游生物,对角质颚等不同硬组织及其不同部位稳定同位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为了解和掌握茎柔鱼的生态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秦岭南坡山地林区4处暗绿绣眼鸟巢穴及其繁殖行为进行长期观察,发现暗绿绣眼鸟的繁殖期一般从3月开始,至7月结束,繁殖高峰期为4—6月;营巢需要813 d,平均营巢时间为10.3 d;一般在营巢后513 d,平均营巢时间为10.3 d;一般在营巢后56 d开始产卵,产卵过程一般需要36 d开始产卵,产卵过程一般需要35 d,平均产卵天数4 d,每窝产卵35 d,平均产卵天数4 d,每窝产卵34枚,多为3枚;孵卵一般由雌雄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04枚,多为3枚;孵卵一般由雌雄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012 d,平均孵化天数10.75 d;雏鸟1012 d,平均孵化天数10.75 d;雏鸟1014 d后离巢,平均育雏天数11.5 d。  相似文献   

19.
黑翅长脚鹬一般在我国北方繁殖,其在南方的繁殖地鲜有报道。本研究于2021年5月-6月在广东省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对鸟类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黑翅长脚鹬的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测量。本研究共发现80个黑翅长脚鹬巢,其中有鸟卵的为37个,黑翅长脚鹬大多将巢修筑在离开水面的滩涂芦苇中,巢距水面平均距离为49 m(0~400 m),巢址处的植被密度为9.4棵/m2,巢周围的植被密度为23.7颗/m2。巢比较简陋,巢材以无瓣海桑、芦苇为主,另有少量小木块、枯树枝、莎草科茎秆;巢外径平均为16.7 cm(14~20 cm),巢内径平均为15.6 cm(13~20 cm),巢深平均为2.9 cm(1.5~4 cm);巢外径、内径均显著大于北方的巢,而巢深没有显著差异。海丰的黑翅长脚鹬窝卵数以4枚居多,平均为3.175枚,卵的长径为42.8 mm(39.9~47.1 mm),短径为31.2 mm(29.4~32.9 mm),与北方的卵大小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Hatchling green iguanas (Iguana iguana) emerge from the ground in small groups in a communal nesting area on a small Panamanian islet and engage in complex social interactions. Iguanas from different clutches often join together before and during departure from the nest site. They also usually move around the islet and migrate from it to the larger adjacent landmass in social groups. These and other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sophistication of saurian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neonate behavior has been underestim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