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是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的一种新思路,是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矿业遗迹资源,加强矿山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废弃矿山的治理历程和改造思路的演变进行了概述, 分析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了不同景观价值判断的景观建构方法,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为指导,探讨了通过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段,即: 科学研究、建设定位、规划理论体系、评价体系、功能置换、艺术发展等方面,寻求科学合理建设矿山公园之路.  相似文献   

2.
生态型山地公园植物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华欣  杨宇萩  罗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75-7877,7893
以四川省简阳市鳌山公园的生态型山地公园规划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地形现状、植被现状,具体分析了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对现状植被进行评价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保留现状乡土植物的基础上,为再造鳌山生态林带,优化鳌山公园绿化景观而进行植物规划与生态廊道设计。植物造景规划在讲究适地适树和生态前提下,采用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种不同的植物带分区,规则式主要分布在文化体验区,采用植物的对植、群植等形式规则种植;自然式则横贯公园南北,以四季的季相变化为主题,体现自然的亲和力;混合式主要分布在休闲度假区,以水为线串联各个孤立的景点。生态廊道的设计应该遵循整体性、保护性、多元化原则,注重于山脉廊道体系和道路、河流型生态廊道的建设。选取并介绍了几种造林推荐树种,以利于植被恢复和边坡绿化。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型山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植物造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园林绿化、生态恢复的角度阐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植物造景的重要意义,以及对该地区适生植物造景的一些初步想法。从园林设计者的视角提出一些适于该地区植物造景的建议,为该矿山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晶  樊国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92-3794
根据生态恢复原则,研究了云南省个旧市硔湖公园的设计,将公园分为山地景观区、滨水休闲区、滨水游览区、中央草坪区、历史回顾区、青少年活动区、老年人活动区7个功能分区,并探讨了种植树种的选择,该设计可使锡矿采空区转变为富有地标特色的城市综合公园。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而城市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民生渠生态公园是在原有的生态农田用地基础上进行的景观规划设计,以大地艺术和黄河文化为肌理,展现艺术与文化的完美融合,自然文化资源与生态要求相结合,规划出观光游览区、活动体验区、生态休闲区、田园展示区和综合服务区5个功能分区,形成"一轴、五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在植物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突显银川当地的地域性景观特色,营造一个具有地域文化和生态特色的城市公园环境,从而满足人们观光游览、休闲健身等活动需求。  相似文献   

6.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是湿地公园必不可少的造景要素,笔者根据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特点,从规划方面对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及恢复区、湿地缓冲区及湿地展示区、游憩活动区、服务设施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植物实际所处环境状况,将湿地公园划分为水面、堤岸、浮岛、园林建筑周边、陆生、园路等生境类型,探讨了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最终以求达到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生态与景观效益兼具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黄石矿山公园建设为例,分析了建立矿山公园的意义和该市建立矿山公园的基本条件及优势,并根据该市矿山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湿地公园是一个新兴的湿地保护概念,融湿地保护与湿地利用于一体,为更好地利用湿地资源,就湿地公园建设的选址、建设范围以及部分规划的要求和规划方法进行介绍。认为湿地公园选址应在城市内部或城市周边;湿地公园布局应能有效调节控制点、线、面等结构要素的配置关系;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应包括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休闲区和管理服务区等;湿地公园专项规划要包括保护与恢复规划、宣传教育规划、生态旅游规划、湿地景观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和社会经济调控规划。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经济以稳健的态势持续发展,农业旅游产业规模和影响也在逐步扩大。一方面,各类主题农业公园或正在计划中的公园如雨后春笋涌现;另一方面,由于主题农业公园在开发建设中缺乏系统性的合理规划,生态威胁及园区景观同质化问题日渐突出。把全域旅游理论作为论述的切入点,把传统的农业主题公园通过"文旅融合"理念进行创意升级,提出食用菌主题农业公园的规划策略,以推动食用菌主题农业公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芝芹  邓忻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74-975,1011
介绍了昆明市五甲塘湿地公园的概况、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提出了该公园湿地设计与恢复策略,即:划分湿地保护区、生态游览功能区和休闲娱乐功能区3个功能区,通过植被群落和动物栖息地的营建、水系整理与水质净化的方式进行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北京市边缘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绿化隔离带成为控制北京市建成区无序扩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手段,在绿化隔离带范围内建设郊野公园是落实规划的有效途径.郊野公园的核心目标是在生态保育的同时提供少量的游憩活动,因此对于绿化隔离带范围内生境质量高的区域进行保护应作为郊野公园选址的基础原则.[方...  相似文献   

12.
结合平朔煤矿露井联采工艺特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研究,提出在建设过程中,应按照工业生态学理论,围绕黑色产业链和绿色产业链着力构建生态产业链网;同时,加强组织管理及服务设施配套,以求煤炭采选区的工业经济及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针对平朔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奕  严力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98-15502,15507
通过对湿地的介绍,引出湿地公园的概念,以上海嘉定北郊湿地公园规划案例为例,介绍了规划区现状,从交通条件、区位、用地、生态环境、文化资源、景观等方面分析,提出湿地公园的规划理念及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周敏      齐增湘      吕婧玮      刘鑫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273-281
废弃矿区及工业生产基地是城镇发展中遗留的历史问题,影响着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的后备资源。以水口山镇为例,识别城市空间和生态用地两者扩张源地,以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土地类型等9个因子构建阻力面,模拟城市空间与生态源地的水平竞合过程,分析工矿区发展为生态用地的潜力,确定生态修复的优先级分区。结果表明:1)城市与生态空间扩张源地的面积为355.95 hm2和3 880 hm2,分别占总面积的4.13%和45.02%;2)城市空间和生态源地竞合的差值-24 883.7~3 313.76,并呈现出城市中心区向四周减少的趋势,其高值区分布在北部志辉冶炼厂区,低值区集中在南部裸露矿区;3)工矿区可修复的生态用地面积为333.09 hm2,主要分布在金铜冶炼项目等集中的工业园区、康家湾矿区、水口山金属有色公司和部分裸露的采矿区以及尾矿填埋区,且距北部冶炼厂越近的工矿区,其生态修复优先性越高;4)对工矿区内4个优先级区提出治水、治土、植被恢复等不同治理措施与规划策略。研究结果为规划设计以及修复项目在空间尺度上落地和科学治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鹤壁市故县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规划方案为例,阐述了资源型城市采煤塌陷区景观生态规划的相关理论,分析了鹤壁市利用采煤塌陷区建设湿地公园的重要意义。从生态恢复、生态农业规划、复合景观设计等核心内容入手,提出鹤壁市故县湿地公园建设的理念和措施,使其达到优化鹤壁老城区景观结构、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结合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的现状,讨论了规划和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为园区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湿地环境的生态恢复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霸州市北关村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目标、规划理念、园区规划形式进行了论述,并对规划项目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区规划总体构想和植被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现代农业生态园区规划"三实行、三实现"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石油污染农田新的有效治理模式。[方法]以潜江市为研究对象,将石油污染农田修复工程与矿山公园建设相结合,探讨石油污染农田的治理模式。[结果]矿山公园建设可以为治理工程提供科学研究场所与更多资金,同时治理工程也可成为矿山公园的科普教育基地,二者相辅相成。[结论]将矿山公园建设与石油污染农田的治理工作相结合,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徐州城北生态农业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推行生态造园理念,精心构思农业项目,在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格局重建、城郊观光农业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将城郊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与观光农业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代县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应用GIS技术,构建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体系,以期指导森林公园规划与开发。通过对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取景观原生度、敏感度、适宜度、健康度作为评价指标因子构建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因子叠加法、层次分析法,结合GIS 技术,科学分析各评价指标权重,建立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体系,并对赵杲观森林公园进行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指标权重分别为适宜度0.3971、视觉敏感度0.2726、原生度0.1232、健康度0.2071。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数据最高值为3.0655,最低值为1.2071,整体景观生态状况良好。综合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结果,考虑公园实际状况划分对应保护区域,对各区域内人为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对公园后续开发利用提出对策。以评价分区为依据,提出公园规划优化策略,以期实现规划设计由传统粗放模式向科学生态的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