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向永仙  陈波  龚妮 《兽医导刊》2020,(8):233-234
为了研究用自然农业养猪法饲养湘西黑猪是否会优于普通饲养法,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湘西黑猪,分为仔猪组和育肥猪组进行试验,仔猪组30头,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头,育肥猪组30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15头,分别在采用自然农业饲养法和普通饲养法两种环境中生长。自然农业饲养法与普通饲养法比较,仔猪和育肥猪的试验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52、16.37;料重比比对照组分别降低3.17、7.43;自然农业养猪法猪舍内环境与普通养猪法猪舍内环境差异不显著。多项指标结果分析表明:自然农业养猪法饲养湘西黑猪优于普通饲养法。  相似文献   

2.
发酵床养猪与水泥地面养猪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比较了发酵床养猪与水泥地面养猪的养殖效果.通过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在1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仔猪95 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30头)饲养在水泥地面圈舍,试验组1(30头)和试验组2(35头)饲养在发酵床圈舍.试验组2全程饲喂添加了0.5%益生素的饲料,试验组1饲料中不添加益生素,饲养137后出栏.结果表明:在各组平均断奶体重10.3 kg的情况下(P>0.05),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出栏时的平均体重分别为101.98 kg、105.64 kg、108.00 kg;料重比分别为2.62、2.51、2.61;死淘率分别为5.0%、1.7%、8.9%.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每头平均增重分别高出对照组3.87 kg和6.41 kg,试验组1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试验组2的出栏重和每头平均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发酵床养猪没有显著效果,使用益生菌效果显著.试验组2料重比比对照组降低了0.103(3.94%),说明饲料利用率明显较高.另外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死淘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4.9%和7.2%,说明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猪只免疫力较高,抗病能力强.通过屠宰性状和肉质性状的分析,发现各组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高原地区发酵床养猪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价,本研究将3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头,一组采用发酵床养殖模式饲养,一组为传统标准化猪舍饲养,试验猪初始体重为8.1kg,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进行育肥试验,育肥猪体重90~100kg时出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头均耗料197.3kg,对照组头均耗料226.7kg,试验组料肉比为2.28:1,对照组料肉比为2.56:1,试验组育肥单位增重耗料比对照组降低10.9%。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净收入为617.8元,试验组为660.4元,较对照组增加42.6元,增加了6.9%。本研究结果说明,发酵床养猪技术增重效果不如传统养殖模式高,单位增重耗料低于传统养殖模式,经济效益高于传统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夏季发酵床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初始体重分别为(9.59±0.81)kg保育猪88头和(18.43±1.32)kg生长猪64头,随机分成发酵床模式组和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组。保育猪饲养期为31d,生长猪饲养期为57d。全程记录饲养期间每天猪舍内温度、湿度、地面温度。结果表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舍内温度、地面温度和相对湿度均低于发酵床模式。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与发酵床模式相比,保育猪日增重提高14.6%、料重比降低11.7%;生长猪日增重无显著差异,但料重比降低9.8%。夏季保育猪和生长猪在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下的饲养效果优于发酵床模式,建议南方地区发酵床只用于夏季以外季节的保育猪饲养。  相似文献   

5.
新型环保养猪试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日本洛东式生物发酵舍零排放新型环保养猪和传统养猪两种不同的养猪生产方式,观察、分析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猪舍环境、日增重和饲料报酬、经济效益.选用200头杜×长×大70日龄育成猪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60头,对照组40头.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环保养猪比传统养猪日增重提高3.13%,饲料报酬提高7.67%,猪舍氨气浓度减少62.3%,发病率降低80.5%,经济效益提高15.31%.  相似文献   

6.
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在1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商品仔猪60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头)以常规法饲养,试验组(30头)饲养在发酵床圈舍,饲养体重达到110 kg左右后出栏.结果表明:生长育肥猪达到110 kg出栏体重的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缩短10d,试验组头均日增重高出对照组0.045 kg(P< 0.01);料重比比对照组降低了0.29(P< 0.05).  相似文献   

7.
高丽南  王思珍  冯霞 《猪业科学》2010,27(11):44-45
为了探讨生物发酵床养猪与传统养猪生产效益的不同,试验选用600头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依据体重、性别比例相近的原则,将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期3个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42%(P<0.05)和2.76%(P<0.05).经济效益提高50%以上.说明生物发酵床养猪既环保又能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与传统养猪生产数据的对比试验研究,评价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的优劣。分别选择60头二元杂交(长×梅山)断奶仔猪和60头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依据体重、性别比例相近的原则,将2个品种的断奶仔猪分别进行随机分组,即2个试验组、2个对照组,每组30头仔猪,进行饲养试验,同时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猪的增重情况、饲料消耗量、料肉比、死亡情况等。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既环保又能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微生态发酵床饲养猪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35.38%,试验组比对照组净收入多增加266.9元,提高69.72%;两组猪体重达到100kg时,试验组育肥期缩短35d。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在缙云县的适应性和可行性,试验选择大长金三元杂种保育仔猪4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试验组饲养于发酵床栏舍,对照组饲养于普通水泥地面栏舍。经30 d饲养试验,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速度提高7.02%,饲料利用率提高16.87%,经济效益提高18.85%;且采用发酵床养猪节水省工,粪尿排泄物完全没有向外排出,有效地避免了养猪污染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23日龄断奶、体重接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90头,以常规水泥地面饲养方式为对照,研究了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猪舍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饲养方式猪舍温度显著高于常规水泥地面饲养方式(P<0.05),猪舍空气中PM10浓度显著低于常规水泥地饲养方式(P<0.05),氨气和H2S浓度极显著低于常规水泥地饲养方式(P<0.01)。说明发酵床饲养方式能改善猪舍内环境。  相似文献   

12.
研究流食与颗粒料不同方式对断奶仔猪增重和采食量,选择杜长大三元杂种28日龄仔猪,随机区组设计,共六个区组,每窝一个区组,每个区组四头猪,分为处理组2头和对照组2头。28日龄体重:试验组7.19±0.027 Kg,对照组7.19±0.031 Kg。处理组和对照组均自由采食,自由饮水,35日龄晨称个体重,结果给予流食比使用颗粒料提高仔猪采食量33g/d(P<0.05)和日增重17.6g/d(P<0.05)。仔猪早期断乳是提高母猪生产力和规模化养猪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现代规模养猪业已把乳猪断奶日龄提至21~28 d。  相似文献   

13.
酵母培养物和黄霉素对育肥猪饲用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健康、体重约56kg的杜x长×大育肥猪64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头。对照组猪饲粮为基础饲粮加黄霉素20mg/kg,试验组猪饲粮为基础饲粮加酵母培养物O.15%,比较研究酵母培养物和黄霉素对育肥猪的饲用效果。结果表明:①对照组猪腹泻频次为4;试验组猪健康状况良好。②试验组猪日均增重显著快于对照组猪(P〈...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用二元长大(L×Y)、三元杜长大(D×LY)、四元皮杜长大(PD×LY)三个杂交组合猪群为实验动物,进行生长发育性能、胴体品质性状测定,旨在为优质肉高效配套杂交组合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PD×LY日增重、料肉比及屠宰率最优,日增重、屠宰率与L×Y差异显著(P〈0.05);PD×LY眼肌面积、后腿比例分别为48.09cm2、34.23%,为三组合中最高,并与L×Y差异显著(P〈0.05),与D×LY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择23 d 断奶三元杂交(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仔猪60 头,公母各半,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饲养方式,试验期为137 d,每组设2 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试验过程观察试验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测定肉猪的生产性能。试验结束时,提前12 h 禁食,称重,每组随机抽样6 头猪血样,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测试仪测定血液生化指标。每组随机抽样6 头猪屠宰,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猪肉中部分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在保育期,试验组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26.47%,在生长期和育肥期,试验组发病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2.29%和39.50%,各组死亡率没有变化;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增加了6.76%,差异显著 (P<0.05),料重比降低了5.13%, 差异不显著 (P>0.05);试验组血清中尿素含量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试验组猪血清IgA、IgG含量提明显高(P<0.05),但对血清IgM无影响。各组猪肉肉质感官和部分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标准,说明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猪是安全性的,可以明显提高肉猪的生长性能,但后期发病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配种方式对二元母猪产仔数的影响,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皮特兰猪四个品种公猪精液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对11654头长大二元母猪配种,对所产11654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损失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不同配种模式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种次数、不同品种公猪组合配种对二元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以及窝损失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杜洛克公猪所配二元母猪的总产仔数和窝产仔数均高于大白和长白猪(P〈0.05);采用长×杜×大组合配种的二元母猪总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均高于其它三种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中,可在长白、大白、杜洛克猪中任选两个品种,通过二次配种的方式提高母猪的产仔数。  相似文献   

17.
比较研究了健长散和黄霉素在猪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健康、体重约为55 kg的杜×长×大育肥猪64头,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头猪.基粮按我国猪的现行饲养标准配制.将基粮中加黄霉素(20mg/kg体重)后,喂对照组猪;将基粮中加0.3%健长散后,喂试验组猪.饲养试验结果如下:(1)对照组猪腹泻频次为4;试验组猪腹泻频次为2.(2)试验组猪日均增重极显著地快于对照组猪(P<0.01).(3)试验组猪血清GOT活性、TG、VLDL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猪(P<0.05);试验组猪血清口蹄疫抗体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猪(P<0.05);然而,两组猪血清GPT活性,TP、BUN、GLU、Ca、P、Mg、IgG含量,猪瘟、圆环病毒、蓝耳病抗体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以上一系列的试验结果可推断,与黄霉素比较,健长散不仅对猪有更好的保健促生长作用,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可改善猪的营养生化代谢.  相似文献   

18.
甜菜碱对生长肥育猪体脂重分配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48头20~65 kg生长猪和60头60~95 kg肥育猪(Duroc×Landrace×Yorkshire)饲养、屠宰试验和有关生化指标分析,探讨了甜菜碱对生长肥育猪皮下脂肪沉积、胴体脂肪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48头生长猪和60头肥育猪分别分成对照和试验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含3个重复,生长猪和肥育猪的试验组分别饲喂含1000 mg/kg和1500 mg/kg甜菜碱的饲粮。结果表明添加甜菜碱,提高了生长猪的日增重13.20%(P<0.05),降低了料重比7.93%(P<0.05);分别降低生长猪和肥育猪的背膘厚14.82%(P<0.05)和14.93%(P<0.05)、脂肪率5.76%(P>0.05)和11.51%(P<0.05);分别提高背最长肌肌内粗脂肪含量36.00%(P<0.05)和17.66%(P<0.05)。血清生化指标分析表明甜菜碱分别提高生长猪和肥育猪脂肪酶活性10.49%(P<0.05)和7.50%(P=0.06),分别提高了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20.16%(P<0.05)和13.43%(P<0.05),显示甜菜碱加强了猪体脂动员。进一步研究表明,饲喂甜菜碱的生长猪和肥育猪肝脏游离肉碱含量分别提高了20.68%(P<0.05)和23.53%(P<0.05),肥育猪背最长肌中酸不溶肉碱含量以及酸不溶肉碱和游离肉碱比例分别提高了48.59%(P<0.01)和38.24%(P<0.01),结果揭示甜菜碱似通过提供肉碱合成所必需的甲基以提高生长肥育猪肝脏游离肉碱的含量,促进长链脂肪酸进入肌肉线粒体进行β-氧化,在减少体脂(主要是皮下脂肪)同时,适度增加肌肉脂肪含量,从而发挥着重新分配体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公司现有的饲养条件下,对40头内元猪和40头外元猪进行了肥育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长大长猪料重比2.87∶1,杜长嵊猪2.83∶1;长大长猪日增重452g,杜长嵊猪日增重460g;成活率杜长嵊猪100%,长大长猪95%;;杜长嵊猪的肉质等级也比长大长猪略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