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丰富安徽省堇菜科植物资料。[方法]野外采集标本并记录照片与地理信息,查阅中国堇菜属植物资料及安徽省植物专著,并进行比较。[结果]在滁州琅琊山森林公园发现了堇菜科(Violaceae)堇菜属植物——西山堇菜(Viola hancockii W.Becker),为安徽省新记录,并提供详细的形态描述与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安徽科技学院标本室(AHSTU)。列出最新的安徽省堇菜属植物名录。[结论]西山堇菜为安徽省植物新记录。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堇菜属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就华北地区分布的22种堇菜属植物进行了果实和种子形态方面的观察,并对一些有争议的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本研究认为果实和种子形态对本属分类具有一定价值;支持将毛萼堇菜作为细距堇菜亚种;北京堇菜与蒙古堇菜应该是独立的2个种。  相似文献   

3.
堇菜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栽培对种苗的需求,以子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堇菜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不定芽的分化、不定芽生根与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试管苗的移栽和定植的研究,建立起堇菜的无性系。结果证明:MS+BA0.4mg/L+2,4-D丁酯2.5mg/L是子叶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和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NAA0.1mg/L+BA0.6mg/L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和不定芽分化增殖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4MS+ABT2号2mg/L+NAA0.3mg/L是不定芽生根和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1.9%,定植成活率为99.1%。定植成活的试管苗生长旺盛,并保持了堇菜的所有植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堇菜属17种植物为试材,建立了适合堇菜属植物研究的AFLP反应体系.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堇菜属植物总DNA,对堇菜AFLP银染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在提取液中加人β-巯基乙醇,PVP可有效去除酚类等物质,以满足AFLP分析标记对基因组DNA的纯度高、完整性好的要求.37℃下酶切6h可以将基因组DNA完全切开,预扩增产物稀释35倍作为选择性扩增模板效果好,扩增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通过银染,能得到清晰的指纹式样.  相似文献   

5.
张春宇  孙哓梅  翟强  苗青  李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168-6169
对沈阳市常见的4种堇菜属植物的根和叶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比较其营养器官结构上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堇菜属植物在根和叶的显微结构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根的木质部、叶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差异尤为显著。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的根和叶解剖结构差异明显,应为2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6.
报道中国植物志51卷(堇菜科,1991)尚未记录的10种堇菜属植物,它们是光萼堇菜、Viola yunnanfuensis W.Becker.杜氏堇菜Viola duclouxii W.Becker.暗色堇菜Viola pulla W.Becker.卵萼堇菜Viola gan-chouenensis W.Becker、荠叶堇菜Viola dentariaefolia Boissieu、法氏堇菜Viola forgesii Boissieu、梅氏堇菜Viola mairei Leveille、矮堇菜Viola perpusilla Boissieu、条纹堇菜Viola striatella Boissieu以及矛叶堇菜Viola belophylla Boissieu。所有标本及文献均引自英国邱园及爱丁堡植物园。  相似文献   

7.
华北堇菜属植物化学分类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堇菜属植物是一类具有开发价值的植物,它既能入药,又可观赏和食用。历史上,虽经许多学者,尤其是W.Becker(1916)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许多分类学问题。Jacobs和Moors(1971)认为:本属组的划分还末确定,有待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周荣汉(1988)指出:植物叶乙醇提取液紫外吸收光谱具有种的特异性。本实验就是此技术在虽菜属中的首次尝村_给县委明.叶乙醇提取液紫外吸收光谱不仅具有种的特异性,而且对本属组的划分也有一定的价值。取正常发育的叶片,经干燥、剪碎、研磨成浆(75%乙醇)、恒温回流提取,过滤及苹取等步…  相似文献   

8.
堇菜属植物花粉及叶表皮超微形态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华北地区分布的25种堇菜属植物花粉和26种堇菜属植物叶表皮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堇菜属植物花粉外壁光滑,无纹饰;三色堇具有5个萌发沟,其他物种具有3个萌发沟;叶表皮具有复杂的多样性特征,对访属分类提供有价值的证据;支持成立裂叶堇菜组和将毛萼堇菜作为细距堇菜一个亚种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中国堇菜属野生植物的资源数量、分布及观赏特性,并分析了堇菜属植物的园林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 Bunge)又名早花地丁,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美丽的早春观赏植物。2020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发现一种早开堇菜叶斑病,为了明确引起这种病害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再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引起哈尔滨地区早开堇菜叶斑病的病原菌为楸子茎点霉(Didymella pomorum),它的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大小为4.60~8.06μm×2.38~3.81μm,该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浓密,呈绒毛状。本研究报道的关于楸子茎点霉引起的早开堇菜叶斑病为首次报道,今后要加强对早开堇菜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43份三色堇、角堇材料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SRAP方法分析三色堇和角堇材料的亲缘关系,了解不同材料遗传背景,为品种鉴定和保护以及高效率人工杂交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应用 SRAP (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分子标记方法对43份三色堇、角堇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从88对引物中筛选出21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共产生 50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23.8条多态性条带,Jaccard’s相似系数在 0.62-0.88。在相似系数为 0.73水平上将 43份材料分为 4个类群,三色堇与角堇明确分开,花色是影响聚类结果的重要因子。【结论】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能较准确地解析三色堇和角堇不同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张军  于沛  杨兵  廖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83-18086
[目的]探讨重金属镉(Cd)对2种堇菜Cd耐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试验和理化测试比较分析宝山堇菜和长萼堇菜的Cd积累、根伸长率、MDA浓度以及抗氧酶活性。[结果]在300μmol/L Cd添加溶液中生长12 d后,宝山堇菜和长萼堇菜地上部积累的Cd分别为2 595和3 330 mg/kg,说明它们都具有较强的Cd吸收能力;300μmol/L Cd处理,显著抑制长萼堇菜根伸长率和显著增高该植物MDA浓度,对宝山堇菜根伸长率没有明显影响和明显降低该植物MDA浓度,说明宝山堇菜具有更强的Cd耐性;2种堇菜的SOD、POD和CAT活性与中、低浓度(5、50μmol/L)Cd处理浓度没有线性关系,一般在100或300μmol/L Cd添加组中达到最高值,但在500μmol/L Cd处理组中酶活性表现出回落,说明抗氧化酶在2种堇菜Cd耐性中的作用较为有限,长萼堇菜对中、低浓度Cd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结论]堇菜属植物可作为潜在的资源植物用于中、低浓度Cd污染农业区的植物修复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金属镉(Cd)对2种堇菜Cd耐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试验和理化测试比较分析宝山堇菜和长萼堇菜的Cd积累、根伸长率、MDA浓度以及抗氧酶活性。[结果]在300μmol/LCd添加溶液中生长12d后,宝山堇菜和长萼堇菜地上部积累的Cd分别为2595和3330mg/kg,说明它们都具有较强的Cd吸收能力;300μmol/LCd处理,显著抑制长萼堇菜根伸长率和显著增高该植物MDA浓度,对宝山堇菜根伸长率没有明显影响和明显降低该植物MDA浓度,说明宝山堇菜具有更强的Cd耐性;2种堇菜的SOD、POD和CAT活性与中、低浓度(5、50μmol/L)Cd处理浓度没有线性关系,一般在100或300μmol/LCd添加组中达到最高值,但在500μmol/LCd处理组中酶活性表现出回落,说明抗氧化酶在2种堇菜Cd耐性中的作用较为有限,长萼堇菜对中、低浓度Cd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结论]堇菜属植物可作为潜在的资源植物用于中、低浓度Cd污染农业区的植物修复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长萼堇菜,以黔产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s Bl.)全草的花、根、叶(叶柄)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并用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研究黔产长萼堇菜中挥发性物质在不同部位生物合成的组织特异性。结果表明:黔产长萼堇菜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含量差异显著。花、根、叶(叶柄)中分别检出32种、33种和2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主要共有挥发性成分为羟基乙酸、二甲基硫醚、1-辛烯-3-醇、(Z)-2-壬烯醛、水杨酸甲酯、十六烷、十七烷等成分。不同部位其主要的挥发性物质也各不相同,在花中以烷烃和醛、酮类为主,根中则以醇类为主,叶中以不饱和醇类和醛类为主,其中在花、根、叶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二十一烷(25.851%)、1-壬醇(24.07%)和(Z)-3-已烯-1-醇(24.98%)。  相似文献   

15.
宋伟  迟东明  张喆  果朋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83-10284
对沈阳地区引进的6个三色堇品系(大花、花脸、水晶、美国丽人、英国帝王、日本神童)进行栽培试验,观察其播种出苗情况和茎、叶、花等植物学性状。结果表明,三色堇出苗率除品种LRB外,其余均可以达到50%以上,尤其是LRW、LRX和DWY的出苗率最高,达100%。种子出苗后均能正常生长和开花,但是大花、花脸及丽人系列抗病能力较弱,易发生病害;神童系列花径特别大,且具有艳丽的条状或块状色斑,抗病性比较强;水晶系列花径小,观赏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球果堇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蔗糖、硼酸及柱头提取物的液体培养基对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基,并对20℃、4℃、-20℃三种条件下贮藏的花粉生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0%蔗糖、15 mg/L硼酸的液体培养基,花粉萌发率最高,达到89.53%。柱头提取物对球果堇菜花粉萌发影响不大。球果堇菜花粉的生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4℃下贮藏的花粉生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