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粘质土旱作深松保墒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宰松梅  仵峰 《灌溉排水》1999,18(3):48-51
在旱作条件下,利用ISQ-250型全方位深松机对粘质土进行不同深度地全深松,结果表明:粘质土深松在不打乱土层的条件下,打破犁底层,形成一种虚实相间的土壤结构,从而改善了粘质土的物理性状,促进降雨入渗,增加土壤深层蓄水量;对改变土壤漂泊 运移规律,协调土壤养分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振动深松蓄水保墒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振动深松技术是在原有的深松技术的基础上和引进日本的先进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创新,成功地创造和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振动深松技术。在解决土壤板结、建立“土壤水库”、草原改良、低产田改造、根茎收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土壤水动力学的方法就其“土壤水库”能够调节土壤水分的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探讨,初步揭示了振动深松蓄水保墒的机理,为该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深松,作为少耕免耕技术,不仅能减少风蚀,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并且作业成本低,能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因此备受群众的欢迎。近年来,根据突泉县农业生产的实际,通过推广深松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结合县情,寻找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突泉县属浅山丘陵地区,坡耕地较多,占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年降雨量400mm左右,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北部耕地土质多属粟钙土,南部土质多属沙壤且耕层较薄,耕作  相似文献   

4.
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是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根据昌图县玉米田垄沟间隔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推广实践,提出适合辽北旱作农业的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应用方案,以期为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机械深松耕作为旱作节水栽培机械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农机行业的广泛重视。为此,国家连年加大对深松机具的补贴力度,并组织一系列深松作业示范班、培训班,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认识深松作业、掌握深松作业的技能。日前,笔者跟随雷沃农业装备的技术人员在青岛平度举办的保护性耕作项目培训班的深松作业现场,近距离感受了深松耕作业给农业生产带来的诸多好处。  相似文献   

6.
机械深松是旱作节水栽培机械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日前,记者跟随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沃农装)的技术人员在青岛平度举办的保护性耕作项目培训班的深松作业现场,近距离感受了深松作业给农业生产带来的诸多好处。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来的农业生产实践 ,建平县上下对于“缺水是制约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问题已经形成了共识 ,特别是近几年的连续干旱 ,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建平农业遭受了沉重打击。人们痛定思痛 ,就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了许多可行之策 ,建平人民也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笔者以为 ,过去我们所采取的对策 ,主要是围绕我县有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 ,而忽略了水资源的积蓄与节约。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技术 ,最大限度地蓄纳天然降水 ,减少水分蒸发 ,是发展我县旱作农业的基本途径。1“雨养农业”是辽西农业生产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8.
1深松作业的作用机理1.1疏松土壤,改善土壤耕层结构。深松作业可形成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土体结构。常年的等深耕作,尤其是由小型拖拉机和畜力牵引的铧式犁,由于耕作动力小、耕层浅,耕层底部形成坚硬的犁底层。中科院地理所的调查表明,我国耕地普遍存在犁底层,一般出现在12~25c  相似文献   

9.
机械深松是旱作节水栽培机械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日前,记者跟随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沃农装)的技术人员在青岛平度举办的保护性耕作项目培训班的深松作业现场,近距离感受了深松作业给农业生产带来的诸多好处。  相似文献   

10.
广西甘蔗生产的自然条件较恶劣,70%以上的甘蔗种植在山区、丘陵、旱坡地上,70%的年份受到秋旱的影响。据统计,2001年我区甘蔗种植面积达55.27万hm^2,其中有灌溉面积14.37万hm^2,占总植蔗面积26%。  相似文献   

11.
在3种秸秆覆盖量(CK0kg/hm2、A14000kg/hm2、A28000kg/hm2)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可以增加土壤水分,主要表现在作物生育前期(7月份以前),以20cm土层内效果明显;秸秆覆盖处理增加土壤水分的效果,覆盖量4000kg/hm2要明显好于8000kg/hm2。  相似文献   

12.
针对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存在的干旱与水土流失并存的问题,选取了垄向区田、鼠道、鼠道+暗管、鼠道+垄向区田、鼠道+暗管+垄向区田、常规耕作等6种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研究了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不同水土保持技术模式0~100cm土层土壤储水量与时段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储水量大小的技术模式依次为,鼠道+暗管+垄向区田>鼠道+垄向区田>垄向区田>鼠道+暗管>鼠道>常规耕作。各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的总蒸散量大小依次为:鼠道+暗管+垄向区田>鼠道+垄向区田>鼠道+暗管>鼠道>垄向区田>常规耕作。研究结果为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压实对土壤水分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机械压实土壤的方法进行5种载荷的土壤压实试验,测定不同深度处土壤水分的值,并与压前土壤水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增大载荷和增加压实次数都会使土壤水分损失,最大可使水分损失23.1%;压实对一定的土壤层(25cm以内)的水分损失影响显著,并且模拟载荷在200kg以内对土壤的水分损失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不同麦秆覆盖量对夏玉米耗水量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覆盖小麦秸秆保墒措施+灌溉条件下,对夏玉米生育期耗水量、生理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其中秸秆覆盖量分别为0(对照)、3000、6000、9000和12000 kg/hm2。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显著地减少了夏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增加了玉米株高和叶面积,秸秆覆盖量9000 kg/hm2时效果最佳;夏玉米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作覆膜土壤水分控制指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旱作覆膜条件下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土壤水分控制指标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分析得出水稻旱作覆膜条件下的水分敏感期为拔节孕穗期。试验结果表明 :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的适宜灌水下限分别为 70 %、85 %、80 %和 70 %。这为合理灌溉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北方旱作农业区蓄水保墒耕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北方旱作农业的现状,提出了适合东北垄作区的三年轮耕法和西北黄土高原区的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技术,并对其进行了试验。东北耕法:秸秆还田使土壤含水率提高10%,土壤有机质3年提高0.06个百分点,土壤容积密度降低0.09g/cm^3,深松使0-1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26.2%,少耕精播土壤含水率提高3个百分点;西北新耕法:冬小麦蓄水率提高18.5%,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5.6%;春玉米在0-10cm土层,含水率提高3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47.6%。2年连续秸秆还田试验,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0.05%-0.1%,全氮质量比增加0.1g/kg左右。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西部不同集雨保水措施下土壤水分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黄土高原西部丘陵区典型生态恢复区域,采用中子仪测定研究了不同集雨保水措施下油松林土壤水分变化,明确了不同措施下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和雨季前后土壤水分的亏缺与补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集雨保水措施下土壤储水量差异明显。坡面覆膜集雨措施下各个土层土壤含水率均大于其他措施下土壤含水率。7月份各措施下土壤储水亏缺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坡面覆膜集雨、坡面覆膜集雨与集水槽结合2种措施下0~100 cm土层土壤储水亏缺状态得到有效缓解。坡面覆膜集雨措施对于有效利用降水有显著作用;树穴覆膜对于表层土壤水分的恢复有负面影响,但对深层土壤保水作用明显;燕尾式聚流坑对提高降水利用率和缓解土壤储水亏缺状态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土壤含水量是监测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到一系列战略物资的生产,是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指示因子。以2011年4月下旬济南市农田区的MODIS遥感影像为基础,采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反演土壤含水量,结合野外同步实测数据,建立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并利用实测和气象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如何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土壤保墒技术对作物生长非常关键。阐述几种旱地农业土壤蓄水、保水、保墒技术以及水肥耦合技术,提出旱地农业保墒技术作为农业节水的重要环节,与农业工程节水技术相辅相成,可为旱地农作物高产稳产提供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