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建三江分局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种植红小豆,选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麦茬或玉米茬;以垦引1号为主栽品种,以大上红、大红袍等为搭配品种;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取种肥和种下10 ̄12cm深施肥的方法;70cm垄距,垄上穴播精点;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即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春花生高产栽培指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花生栽培应着重抓好早播,即在“大寒”期间播种,播后喷除草剂,覆盖地膜;整地时结合全层施肥;后期养根保叶,在4月下旬开始,每隔10天喷百菌清1次,共喷4-5次。控苗保果,以荚果发育期平均单株主茎高35cm、分枝长35-40cm、叶面积1700cm^2左右、干物重35g、经济系数0.5作为调控指标。调控方法主要是喷B9。  相似文献   

3.
玉米超大垄4行覆膜栽培即垄宽140cm垄上种植4行玉米,上覆120~130cm宽地膜,介绍了玉米超大垄4行覆膜栽培的增产原因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9,(7):33-34
为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匀播机提供参考,对比了宁夏洪栋小麦匀播机、江苏大学小麦试验匀播机、河北衡水2BXW-200小麦无垄联合耕播机播种小麦效果。结果表明:基本出苗数以宁夏洪栋小麦匀播机播种的最高,达53.11万苗/亩,极显著高于石家庄20行条播播种机(对照)和其余2种匀播机;在3种匀播机中,以宁夏洪栋小麦匀播机播种的均匀度最好。在小麦生产上可推广宁夏洪栋小麦匀播机播种。  相似文献   

5.
对平凉地区川水地地膜冬小麦不同播期,密,密度,品种,播种方法,施氮方式及麦后复种蔬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最早和露地时间一致最晚为10月10日,小麦单种以行距20cm,穴距10cm,每穴播10业,播量495万粒/hm2为宜。小麦玉米带种小麦带80cm,播量412.5万吨粒/hm^2较适宜,带小小麦品种以85(84)、鲁麦15为好;氮肥以纯氮180km/hm^2一次全底  相似文献   

6.
小麦玉米套种方式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方式以16.5cm×l6.5cm×30cm最佳,比20cm等行距亩产增加9.38%,其次为17cm×33cm和23cm×30cm,分别比等行距增产3.45%和2.88%,均达到显著水平。玉米套种方式也以16.5cm×16.5cm×30cm为佳,小麦玉米年亩产最高,比小麦20cm等行距+玉米60cm套种方式增产2.87%,达显著水平。从而说明,改变目前小麦大面积20cm等行为两窄一宽或宽窄行播种方法,既有利小麦稳定增产,又有利玉米套种高产,达到全年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小麦膜侧播种机械化技术是在旱田小麦沟播技术基础上的创新,其特点是用小麦铺膜播种机复式作业,垄上铺膜,膜侧播种,周年覆盖。除具有沟播小麦挡风防寒、积蓄雨雪、通风透气、边行优势等优点外,还具有保墒、提墒、提温、抑制杂草生长等优点,增产增收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小麦垄膜沟植精播技术就是利用垄膜沟植机具,进行开沟、起垄,在垄上铺膜,在膜际沟内实现深施化肥、精量播种的一种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该技术将地膜栽培与沟播技术相结合,具有蓄水保墒、集雨增雨、增加地温、改良土壤的作用。 1998年,我县从内蒙古自治区引进这项技术,应用于春小麦栽培。经过几年的试验,这项技术具有很强的防寒、抗旱性,增产成效显著,每公顷可增产粮食 600公斤~ 1200公斤,增幅为 41%~ 83%,是目前高寒旱作农业区最理想的栽培措施。   一、种植规范   垄膜沟植技术以 60厘米宽度为一带,垄上…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3):335-339
采用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垄盖沟播技术、露地条播技术3种播种方式及空闲地处理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研究表明,任何田间处理在相同生育期,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均是随着土层的加深呈现递减的趋势;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垄盖沟播有利于提升土壤蔗糖酶活性,但在各生育期蔗糖酶活性的变化没有规律性,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种植土壤蔗糖酶活性不及传统的露地条播;碱性磷酸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小麦抽穗期,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仅在抽穗期各土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大于露地,露地条播仅成熟期40~60 cm土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空地,垄盖沟播在相同生育期及相同土层碱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且该播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小麦成熟期,除空闲地外,其他3种播种方式,生育期内各土层土壤脲酶活性差异较小,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和垄盖沟播2种播种方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土壤脲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银杏种粒大小影响种胚生长所需养分,不同种粒大小的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量具显著差异。4年生播种苗的第1,2,3,4年的生长量分别占总生长量的6.5%,10.8%,26.6%和56.1%。采用不同栽培措施处理表明,根际覆草促进播种苗的根系生长发育,加速苗木的后期生长,减小不同种粒大小间苗木生长的差异,与600粒/kg以内的用种大小配套使用,不仅可使4年生播种苗达到株高166.3cm,径粗1.9cm,而且可节约用种成本6000元/hm ̄2。  相似文献   

11.
在会宁县进行了旱地鲜食籽瓜7种起垄覆膜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籽瓜折合产量以全膜垄上微沟栽培模式最高,为52 933.3 kg/hm~2,较半膜平铺(CK)增产26.03%。采用全膜垄上微沟栽培鲜食籽瓜,不但可缩短其生育期,及早上市,而且该栽培方式的集雨保墒效果最好。因此综合考虑认为全膜垄上微沟栽培方式是会宁县旱地鲜食籽瓜最佳的优化覆膜方式,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在石灰性褐土上用不同浓度的三氯乙醛溶液灌溉盆栽小麦幼苗,处理后24小时和72小时分别进行观察和测试,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三氯乙醛浓度越大,对小麦幼苗毒害作用越强;处理后72小时所测pH值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处理后72小时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综合评价半干旱区不同起垄方式对苜蓿地土壤质量影响的结果表明,传统平作,垄面覆膜的宽、窄垄处理,裸露的宽、窄垄沟处理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标值分别为0.261、0.737、0.608、0.342和0.335。说明垄上覆膜宽垄处理的土壤质量最好,其次是垄上覆膜窄垄处理和两含裸露处理,土壤质量最差的是传统平作。这与生产力结果不完全相同,说明单纯追求生产力会给土壤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垄上覆膜宽垄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人工苗蓿地建设的理想模式,它不仅产量高而且相比之下土壤质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4.
该文详细调查了目前山西省谷子种植的分布、面积、基产情况等现状及发展优势。对谷子全生育期机械化垄盖沟植膜际播种应符合农艺要求的机具配套问题 ,做了大量的适应性、经济性、科学性的“三性”调研、试验和机具改制 ,同时 ,在试验研究中 ,进一步试验证明农机与农艺结合甚密的丰产机理 ,阐述了谷子在全生育期各环节外因条件的影响因素和机械化作业对农艺的条件要求。该技术经多点试验示范证明 ,机覆膜种植与传统裸地种植相比 ,每公顷增产达到 15 70kg左右 ,充分体现了机械化覆膜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白浆土农田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白浆土农田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大豆品种垦丰16为试材,采用宽窄密(4行)、宽窄密(6行)、行间覆膜和玉米茬原垄卡种4种栽培模式,同时以三垄栽培为对照在八五三农场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宽窄密(4行)产量和效益最好,是白浆土农田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6.
林业为人类生存提供着基础资源,处在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豆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试验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大豆产量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确定在垄三和小垄密植不同栽培模式条件下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大豆育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对大豆主要性状关联度的计算及关联序的排列。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单株粒重主茎节数有效荚数百粒重地上部干物重单株粒数底荚高;在垄三栽培模式下,关联度顺序为单株粒重百粒重有效荚数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地上部干物重。  相似文献   

18.
南京自然温光条件对小麦幼穗发育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相似文献   

19.
6种禾本科牧草种子产量因子与产量的岭回归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区组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大样本岭回归分析求出6种禾本科牧草种子产量因子与产量的岭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除蓝茎冰草的模型外,其他5种禾本科牧草的模型中,提高任1个种子产量因子,均可不同程度提高种子产量。6个模型中,5个种子产量因子每提高1个单位对其种子产量的提高大小排序为单粒种子重>每小穗种子粒数>每小穗小花数>每生殖枝小穗数>生殖枝数。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天然母树林疏伐强度与种子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樟子松天然母树林的4种不同疏伐强度标准地的林木开花结实与气象因子观测,进行了疏伐强度对母树林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疏伐可有效的促进母树林的开花结实;(2)疏伐强度与母树林单位面积产种量相关密切;(3)疏伐促进林木结实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地面温度等气象因子;(4)樟子松天然母树林定株疏伐的最佳密度为19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