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晓倩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186-188,212
本文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初步探析,在阐述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意味着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友好相处与和平共处,其中,“公平正义”构成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规范和前提保障,对社会的和谐起着重要的协调和维系作用。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速度的不断加快,现实社会生活的不和谐性也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真正做到“公平正义”成为我国能够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坚持并实现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保证之一,同时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在中共产党成立9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党召开了两会,会议精神重点是民生问题,社会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指导新时期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激发社会活力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和谐社会理论中,社会活力问题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因素。社会活力由经济、政治、文化活力等构成。社会活力与和谐社会的其他构成要素密切相关,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激发社会活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贾蟒 《甘肃农业》2006,(7):255-256
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全面发展,政府作为执政主体在执行其社会管理职能时就要促进社会协调运转,对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贾蟒 《甘肃农业》2006,(7):10-11
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全面发展,政府作为执政主体在执行其社会管理职能时就要促进社会协调运转,对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分配正义是人类世代向往的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和谐社会是分配正义的社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分配正义的认识和对分配不公现象的分析,找出实现分配正义的对策,树立科学的分配正义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转型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安全隐患,具体表现为多重风险共生,社会自身在防范社会风险、保障安全方面具有脆弱性,社会应对风险的思维具有极化倾向。面对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风险,我们必须加强对社会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多元化风险管理策略,建立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机制,从而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有公民的积极配合与广泛热情参与。但是,分散的公民在与建制化的机构进行沟通时,往往容易处于弱势地位,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而必须把分散的公民在不同的利益基础上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公民社会,以此为基础,实现政府与社会的上下协调、沟通,以形成良性互动,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了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社会分配总格局变化的基础上,论述了社会分配原则应是以刺激效率为主,兼顾社会公平,阐述了社会分配以效率为主,兼顾社会公平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我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首先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其次通过民主的方法,法制的方法解决矛盾;最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解决矛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人类历史上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是前提,发展是基础,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是主要内容,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所形成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民工的社会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群体数量庞大,其社会权益的切实保护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有必要从农民工的自身需要出发,切实保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引领社会的历史重任。但同时,大学生因其年纪轻阅历浅,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世界观、人生现、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和固定,少数人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甚至放荡人生、随波逐流,危及社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这对于创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顺利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背景、内涵、特征、衡量标准,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它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我们应进一步拓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功能,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只有社会和谐,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背景、内涵、特征、衡量标准,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李松 《现代农业》2008,(8):72-7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以“多元化”为特征的改变,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不仅在于当下社会矛盾的解决。还在于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坚实基础上。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出发点。根据中国社会的现状。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寻求新的思路:公共领域的培育;对多元经济文化的丰富和包容:从熟人社会到契约社会的蜕变;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适宜的结构功能性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