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是中国严重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开展对石漠化的治理是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试验以重庆市岩溶石漠化山地为研究对象,依据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结合石漠化生态恢复治理中环境造林的原则与要求,选择生物学特性表现为适应性强、阳性速生、耐旱、耐贫瘠、适合在喀斯特石漠化山地生态恢复治理中种植的先锋植物山桐子为造林树种,具体介绍了山桐子在石漠化治理中的造林技术,从而为岩溶石漠化山地的植被恢复及生态重建提供造林经验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瓮安县是贵州喀斯特、石漠化面积较严重的县份之一,岩溶(喀斯特)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2.04%,石漠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达32.20%。经过石漠化综合试点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治理现状的分析,并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韦庆卓 《吉林农业》2012,(1):141-142
我国石漠化分布广泛,面积较大,广西喀斯特地区岩溶多、人口多,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喀斯特石漠化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地质生态灾害,也已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文章总结了广西地区石漠化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并逐步介绍一些综合治理技术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4.
菌根桑能与石漠化地区贫瘠、干旱等主要生态障碍相耦合,有利于减轻贫瘠干旱胁迫,成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的一种新的有效措施。在综述丛枝菌根真菌的结构、生理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石漠化恢复过程中菌根桑的可利用性以及在调查桑树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筛选优良抗性菌株、丛枝菌根真菌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桑树的共生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前期研究工作,旨在从全新的角度探讨菌根桑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对策以及为岩溶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机理奠定基础,从而保证菌根桑在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地区的土地石漠化是生态建设中面临的十分突出的地域环境问题,也是喀斯特地区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是强烈的人类经济活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介绍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及该县石漠化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阐述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综合途径,提出恭城瑶族自治区石漠化治理的措施,以促进该县生态环境发展,减轻石漠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菌根桑能与石漠化地区贫瘠、干旱等主要生态障碍相耦合,有利于减轻贫瘠干旱胁迫,成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的一种新的有效措施。在综述丛枝菌根真菌的结构、生理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石漠化恢复过程中菌根桑的可利用性以及在调查桑树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筛选优良抗性菌株、丛枝菌根真菌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桑树的共生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前期研究工作,旨在从全新的角度探讨菌根桑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对策以及为岩溶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机理奠定基础,从而保证菌根桑在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其中石漠化是喀斯特生态恶化至极端程度所表现出的主要形式。目前,喀斯特石漠化现象在西南地区也十分突出,造成地区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影响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有效治理石漠化问题,尽快促进这些地区生态系统恢复,成了各地区的当务之急。贵州兴义市根据当地喀斯特特征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加快人工草地建设,推动当地草地畜牧业发展,是解决贫困和生态恶化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8.
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我国岩溶石漠化的基本情况以及石漠化的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发展现状,结合其在西南地区特别是重庆的实际,指出我国岩溶石漠化治理成效不明显的关键原因是缺乏真正实质性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综合管理。认为只有把喀斯特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地进行综合开发治理,方能最终达成石漠化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我国岩溶石漠化的基本情况以及石漠化的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发展现状,结合其在西南地区特别是重庆的实际,指出我国岩溶石漠化治理成效不明显的关键原因是缺乏真正实质性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综合管理。认为只有把喀斯特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地进行综合开发治理,方能最终达成石漠化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修复一直是脆弱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典型代表,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为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其他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气候因子对我国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饱受石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围绕石漠化问题开展了许多治理工作。笔者在简述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气候与治理特点的基础上,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措施、政策制度4个主要治理方向着眼,总结了各种治理措施与气候因子影响作用研究进展,结合现有的研究基础和成果,提出了今后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研究的课题:加强极端气候对石漠化治理的影响和预防;喀斯特石漠化演变与气候因子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石漠化治理与气候变化适应性模型构建;加强学科交叉,将石漠化治理作为一个耦合系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3S"技术对慈利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进行监测,调查了全县石漠化现状及其分布情况。重点介绍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对石漠化动态变化进行了数据分析,第一次监测石漠化土地面积为60 222.40 hm~2,第二次监测石漠化土地面积为55 354.30 hm~2,第三次监测石漠化土地面积为50 037.88 hm~2。实践证明,经过综合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能够有效地改善石漠化土地,改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对今后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是我国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因喀斯特植被遭遇重大破坏,土壤过度侵蚀,基岩裸露,造成土地石漠化现象严重。在当前国家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生态治理备受关注。本文以兴仁县为例,结合石漠化现状,阐述生态经济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为更好地认识石漠化发生的成因、演替模式、驱动力因子及相应的生态重建技术、模式,根据岩溶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研究重庆岩溶地区地质背景和分析土壤类型,对重庆岩溶地区的石漠化类型和等级进行了简单划分,依据重庆岩溶地区自身特点,借鉴近年来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的治理成果,提出了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南岩溶喀斯特山地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当前石漠化趋势依然严峻,治理难度大。当前西南岩溶喀斯特山地综合治理的关键环节在于恢复植被,鉴于此,本文浅析金银花与青脆李混交栽培治理技术,以期可以带来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地区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意愿将直接关系到当前石漠化治理的成败.选择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省作为研究样区,以399个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内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构建了包括户主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土地资源特征等33个变量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其参与石漠化治理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喀斯特地区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意愿比较强烈,说明农户对参与石漠化治理有较高的积极性;(2)在影响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意愿的因素中,包括户主性别、年龄、是否村干部、是否党员、石漠化治理的培训情况等在内的10个变量对其产生影响;(3)经过综合分析,加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石漠化治理的培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年轻农户对石漠化治理的关注度等是今后主要的政策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快石漠化的综合治理,以喀斯特石漠化发育典型的重庆中梁山国家"AAA"级景区海石公园为例,详细阐述了已经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的一些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经济治理的优化模式,如石山绿化生态重建模式、喀斯特园林观光生态重建模式、特色种植生态重建模式等,并对这些生态经济治理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发展潜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为今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尤其是在石漠化区退化生态系统的全面治理,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云南农业》2014,(5):9-10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东岸,全县总面积3245 km2,岩溶面积1520.68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46.86%,其中石漠化面积514.66 km2,是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县区之一。长期以来,巧家县岩溶地区陷入了"越贫越垦,越垦越贫"的恶性循环,成为了生态最恶劣、经济最贫困的地区。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作,在国家发改委、  相似文献   

19.
从以下4个方面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主要研究进展。从喀斯特石漠化的概念演绎、石漠化等级划分、石漠化分布与趋势进行分析;从石漠化驱动机制研究、石漠化区水土流失研究、喀斯特石漠化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喀斯特环境脆弱性研究、典型石漠化治理模式研发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从自身基底薄弱、生态重建与植物演化机理欠缺、生态景观与石漠化防治研究脱节、石漠化预警机制欠缺、石漠化治理内力不足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从生态优先产业跟进、生态治理与经济产业结合、关键领域的科技支撑与引领示范、优化现有监测格局、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西南岩溶地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脆弱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石漠化则是该区域最为重要 的生态环境问题。基于2001—2016 年MOD13Q1 NDVI 数据集和喀斯特空间分布数据,进行季节合成植被 指数(SINDVI)的趋势模拟、时空统计,探讨西南岩溶区植被时空变化趋势、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生态 环境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岩溶区近16 年植被覆盖恢复良好,植被覆盖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广西、云南 省和贵州省,2009—2016 年较2001—2008 年植被覆盖度普遍增大,增幅最大的是贵州省,其次是广西,最 后是云南省。近16 年西南岩溶区植被变化主要以改善为主,2009—2016 年较2001—2008 年植被改善趋势 和改善面积都在增大,改善面积增加了12.39%,其中广西改善趋势和改善面积都最大。通过比较各种石漠 化治理模式下植被变化情况,发现小流域治理模式和人工造林模式优于其他模式,经济林木模式下植被改 善效果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