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研究二乙烯亚胺(BEI)对猪伪狂犬病病毒的灭活效果,使用终浓度为0.03%、0.04%和0.05%的BEI在30℃条件下对猪伪狂犬病病毒(DQ株)进行了灭活试验,通过ST传代细胞接种法观察病毒的灭活效果,用2~2.5 kg大耳白兔和断奶仔猪检测BEI灭活后的病毒液所制备疫苗的安全性,用小鼠检测该灭活工艺制备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与传统甲醛灭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终浓度为0.05%的BEI在30℃情况下经24 h即可彻底灭活PRV病毒;BEI灭活的病毒制备的疫苗接种大耳白兔和猪的安全性良好,免疫小鼠较甲醛灭活病毒能提供更高的保护率。本研究可为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灭活工艺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1常见混合感染猪蓝耳病病毒和伪狂犬病毒的混合感染在临床上主要表现是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而且是连续性的,通过实验室检验,常见的包括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以及猪附红细胞体等,除此之外,还可能会继发其他细菌的感染,但是别的猪群一般不会有疫情发生。发生猪蓝耳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的猪场曾经出现过猪蓝耳病或伪狂犬病,整个猪群采取灭活苗免疫2次,虽然可以将疫情彻底控制住,但是会遗留连续的繁殖障碍症状,可见死胎和木乃伊  相似文献   

3.
孙斌 《兽医导刊》2016,(2):146-146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I型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为二类动物疫病,感染病毒的猪可终身带毒,并且向外排毒,病毒可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免疫耐受,因此,临床上多见到猪伪狂犬病与猪瘟、猪圆环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混合感染,导致严重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爆发,造成饲料报酬低,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猪场伪狂犬病进行防控和净化对提高养殖场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淞  朱玲  赵玲 《养猪》2011,(5):92-93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可导致种猪繁殖障碍,仔猪发生腹泻、生长发育受阻、神经症状等,同时伪狂犬病病毒也是引起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发性病原之一。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可引起种猪繁殖障碍、产弱仔,新生仔猪出现共济失调、抽搐以及突然死亡;在生长肥育猪群中,  相似文献   

5.
<正>伪狂犬病(PR)是由疱疹病毒科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病毒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公猪精液可传播病毒,母猪乳汁可带毒,仔猪因吃乳而感染。各种日龄阶段的猪均可感染伪狂犬病病毒,感  相似文献   

6.
1流行特点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属,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25℃的垫料、食物、器具上最高可存活30天,在酸性、碱性环境中(pH4~9),病毒稳定。伪狂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1.1传染源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1.2  相似文献   

7.
从辽宁省某猪场大批死亡的新生仔猪脑及内脏中分离到多株病毒 ,通过初步验证后选择其中一代表毒株进行了鉴定。该病毒株在PK -1 5细胞上连续传 1 2代均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 ,用适应PK -1 5细胞的病毒接种Vero细胞、猪肾传代细胞IBRS -2及SPF鸡胚成纤维细胞均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伪狂犬病病毒粒子。该病毒对氯仿、乙醚敏感 ,在pH5 0~ 9 0下稳定 ,5 6℃ 3 0分钟即可灭活该病毒。该病毒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取处理后的病料上清液和传代病毒接种家兔均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用所分离病毒提取的DNA及培养病毒液经简单的预处理后作为模板 ,应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能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 1 2 40bp的gD基因的特异性片段。结果表明 ,所分离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 ,并将该毒株命名为猪伪狂犬病病毒LA株。  相似文献   

8.
1猪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疾病,伪狂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多形性,有15个以上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常在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伪狂犬病等发生时继发感染,常引起断奶仔猪严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江西省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感染状况,对15个已使用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的种猪场l 420份送检血清,采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鉴别ELISA方法进行血清学抗体监测,检测出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阳性186份,阳性率为13.1%.结果表明,江西猪群中存在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且某些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新疆北疆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情况,采用阻断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采集自北疆巴州、石河子、克拉玛依、伊犁地区18个生猪养殖场共1 788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病毒gE蛋白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平均感染率为68.23%(1 220/1 788),各养殖场感染程度不一,感染率最高达100.00%,最低为28.89%。表明北疆地区普遍存在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且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感染病。2010年之前,猪伪狂犬病主要是地方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损害较小。但随着猪伪狂犬病毒的不断变化,猪伪狂犬病已成为中国主要的传染病,成为猪最易感染的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12.
猪伪狂犬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甚至消灭猪伪狂犬病主要的措施之一。国内外已研制出猪伪狂犬病的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已经相对成熟,而病毒载体重组疫苗、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本文对猪伪狂犬疫苗做简要综述。一、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将猪伪狂犬病毒接种于鸡胚或细胞,当病毒滴度达到要求时收获病毒,灭活后加入免疫  相似文献   

13.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疱疹病毒性疾病,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是地方性家畜流行病。而且猪伪狂犬病与其他猪传染病不易区分,因此,建立一个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对于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是在实验室已经建立伪狂犬病毒单项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对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后对其特异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优化后的方法特异性好,只有猪伪狂犬病毒扩增为阳性,其余DNA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Ⅰ型(PCV1)、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均呈现阴性。因此,本研究方法可以为今后实验室检测猪伪狂犬病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猪伪狂犬病病毒鲁A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省某些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脑及内脏中分离到多株病毒,对其中一代表毒株进行了全面鉴定。该分离毒株在兔肾原代细胞(RK)上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连传5代.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再接种于RK-13细胞、BHK-21细胞、Vero细胞、PK15细胞和143TK细胞,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在RK-13细胞上的TCID50为10^-0.52/0.1mL;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伪狂犬病病毒粒子;对氯仿、乙醚敏感,56℃30min灭活;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病毒接种于家兔和小鼠,均出现典型伪狂犬病症状与病变;提取所分离病毒的DNA作为模板。应用特异性引物,以PCR方法可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gD基因中272~534nt之间262bp长的特异性片段。上述结果证明,所分离病毒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猪伪狂犬病病毒鲁A株。  相似文献   

15.
从辽宁省某猪场大批死亡的新生仔猪脑及内脏中分离到多株病毒,通过初步验证后选择其中一代表毒株进行了鉴定。该病毒株在PK-15细胞上连续传12代均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用适应PK-15细胞的病毒接种Veto细胞、猪肾传代细胞IBRS-2及SPF鸡胚成纤维细胞均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伪狂犬病病毒粒子。该病毒对氯仿、乙醚敏感,在pH5.0-9.0下稳定,56℃30分钟即可灭活该病毒。该病毒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取处理后的病料上清液和传代病毒接种家兔均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用所分离病毒提取的DNA及培养病毒液经简单的预处理后作为模板,应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能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1240bp的gD基因的特异性片段。结果表明,所分离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并将该毒株命名为猪伪狂犬病病毒IA株。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分析贵州省临床用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活疫苗中病毒含量,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B基因序列(登录号:M17321.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来自6个不同厂家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进行含毒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建立了可用于PRV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中标准品各稀释度质粒拷贝数与Ct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为:Y=-0.97X+33.66(R^2=0.999),该方法最低检测病毒含量为3.19×10~1拷贝/μL,敏感性高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应用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贵州省临床用6个厂家生产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的病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6种市售猪伪狂犬病活疫苗(A~F)中病毒含量分别为1.67×10~7、4.83×10~5、2.64×10~6、4.27×10~7、3.39×10~6和3.68×10~5拷贝/μL,来自不同厂家的疫苗病毒含毒量存在明显差异,最大差异可达116倍,其中来自A、D厂家的两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具有较高的含毒量。本试验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病毒含量的快速检测和评价,对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的质控和临床用疫苗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及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发病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体温升高,腹泻、发痒和脑炎症状;共济失调,外观呈划水状,倒地不能站立。猪是伪狂犬病的自然宿主和贮备宿主。仔猪感染发病症状明显,死亡率很高。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母猪感染后表现为繁殖机能障碍,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儿,中途流产,并伴发有呼吸道症状。公猪发生睾丸炎,不育。该病广泛分布各地,逐年流行增多,呈散发性流行趋势,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危害。病原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属双股DNA病毒,直径为105~110mm。该病毒用5%石碳酸经2min灭活,0.5%~1%氢氧化钠可使其迅速灭活,对乙醚敏感,紫外线照射可使其迅速灭活。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18.
3种不同方法检测猪伪狂犬病毒血清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种不同方法检测猪伪狂犬病毒血清抗体的比较陈焕春吴斌方六荣李学伍怀济森周复春(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武昌430070)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猪的一种主要传染病,其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巨大[1]。对该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毒的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9.
PCR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编码猪伪狂犬病病毒gH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通过改进病毒核酸提取方法和优化PCR反应条件,成功的从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扩增出预期的355bp片段。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和正常细胞均未扩增出相应的片段,经NaeⅠ酶切鉴定,证实了该扩增片段的特异性;敏感性实验表明,该体系可检测到0.48Pg的猪伪狂犬病毒DNA。本方法的建立使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检测更为快速、简便、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20.
采集江苏省苏南、苏北、苏中 3个不同地区未经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及猪乙型脑炎 4种病毒疫苗免疫的后备母猪、有流产史的经产母猪及种公猪血清样品 10 0 0份 ,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样品的上述 4种病毒抗体。结果表明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阳性率 0 83 % ,而猪细小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率达 30 %~ 80 %。在经产母猪群中有 85 8%发生不同程度混合感染 ,主要是以猪细小病毒与猪乙型脑炎病毒混合感染为主。疫苗免疫试验验证了血清学调查结果。种公猪群猪伪狂犬病病毒的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