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密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设置3个冬小麦品种、4个播期和4种密度的大田裂区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的播期密度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高产适宜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群体总茎蘖数和穗数随着播期推迟和密度降低而下降;不同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适宜密度并不相同。西农979的适宜晚播期为10月15日,在450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到9.20 t/hm2;小偃22晚播期为10月19日,在密度22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8.29 t/hm2;陕558在10月27日播种,37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为8.16 t/hm2。可见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其适期晚播的基础上通过相适应的播种密度予以调控,同样能够达到适宜的群体结构,并实现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的适宜晚播期限,本文以冀中南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2012~2015年开展了4个冬小麦品种4个播期的试验研究工作。研究表明对播期不敏感的品种,它在冀中南地区适宜的播期是10月9日至20日;对播期敏感的小麦品种,它的适宜的播期是10月5日至10日;中间型的小麦品种适宜的播期是10月8日至16日。  相似文献   

3.
中下地力、优化施肥、冬前基本没有分蘖的晚播冬小麦,密度在25-38万/mu时,秦季最高单株茎蘖3.3-4.3个,限拔节期浇1水,可成穗1.6-2.2个,个别成穗率极低的品种,单株成穗1.3个左右。密度在15万左右时,单株茎蘖3.6-4.8个,成穗数2.3-2.8个。品种间有较大差异,但分蘖发生率与分蘖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相关不密度,共同表现出能成穗的分蘖基本上是返青前冻融期出生的蘖,以I蘖为主,Ⅱ蘖  相似文献   

4.
晚播冬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播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菏麦13产量7 675.0 kg/hm2,较对照(鲁麦15)增产9.18%,居参试品种第1位.032产量7 650.0 kg/hm2,较对照增产8.82%,居参试第2位.淄麦7号产量7 545.0 kg/hm2,较对照增产7.33%,居参试第3位.3品种均抗病、抗倒、抗干热风,熟相好,适宜在菏泽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将冬小麦品种加690以4种密度处理(675万株/hm^2、525万株/hm^2、375万株/hm^2+抗寒剂)于1997年9月29日种植在长春。结果表明:在长春晚播冬小麦时,不同密度间的生育期和越冬率相似;密度增加到67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6.
7.
霍城县三道河乡晚播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霍城县三道河乡耕地面积2.93万(667m2),农业人口9785人。2009年冬小麦种植面积6200(667m2),占耕地面积21.2%,小麦平均产量421.5kg/667m2,总产小麦261.3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晚播小麦氮素同化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重穗型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为材料,在晚播期(10-24—10-26)设低(150万株/hm2)、中(225万株/hm2)、高(30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进行了2年大田试验。传统播期(10-10—10-12)为对照。结果表明,晚播小麦旗叶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单茎氮素积累量、营养器官转移氮素对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以及植株的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吸收效率均提高,而氮素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降低。对照播期的低、中密度处理的氮代谢酶活性、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较高,而晚播处理则以中、高密度处理较高。不同播期的中密度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和籽粒产量高于其他2个密度处理。因此,晚播条件下兰考矮早八兼顾高产和高效利用氮素的适宜播种密度为225~3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晚播冬小麦播期与播量试验表明,塔城盆地晚播冬小麦,在9月25~10月5日播种,播种量为21~25kg/667m2,小麦产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正> 晋中平川地区,水肥条件较好,但光热资源较差,棉花、甜菜、白菜等收获较晚时,复播冬小麦就不能适时播种,往往推迟到10月下旬,这种情况难以取得高产。平遥县达蒲乡桥头村自1986年以来,连续4年对特晚播冬小麦采取以地膜覆盖为主的综合措施,获得理想的效果,见表1。从表1看出,特晚播冬小麦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4年平均亩产343.32公斤。这一措施甚至比露地适时播种还有增产作用。1990年10月20日至12月2日播种的,由于采取地膜覆盖,比9月23日(秋分)播种亩产315.2公斤还增产10.8%。一、特晚播地膜覆盖冬小麦栽培要点 1.要选择壤土或中壤土,播前要浇足底墒水,每亩施农家肥60—80担,过磷酸钙、  相似文献   

11.
在宁夏隆德采用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种植冬小麦。结果表明,目前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应为穴行距18cm,对应穴数46.4万穴/hm^2,每穴播种8-12粒。  相似文献   

12.
以2011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普冰9946为试材,研究5种施肥水平和4种播种密度对其叶片SPAD值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和密度处理下,小麦起身期和开花期SPAD值呈显著差异,拔节期和灌浆期SPAD值呈极显著差异;处理(密度315×10 hm-2,N 225 kg/hm,P 150 kg/hm,K 150 kg/hm)和(密度315×10 hm-2,N 300 kg/hm,P 200 kg/hm,K 200 kg/hm)在各个时期顶叶(旗叶)均有较大SPAD值。当密度为315×10 hm-2,施肥量为N 225 kg/hm,P 150 kg/hm,K 150 kg/hm时,穗粒数和产量均为最大,分别为每穗44.92粒和9 873.00 kg/hm,并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不同时期顶叶(旗叶)SPAD值与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千粒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小麦顶叶(旗叶)SPAD值对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的影响主要从拔节期开始,且主要在拔节期与开花期。可见,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可使冬小麦在整个生育期获得相对稳定且较高的SPAD值,并可显著增加冬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0多年麦田施肥试验及定位试验资料的处理,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的麦田施肥效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显著提高肥效,低产麦田需要的有机肥比例高于高产麦田,中产麦田的综合施肥效益最高。与10年前相比,麦田的需磷比例和磷肥肥效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宁夏彭阳县城阳乡涝池村进行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密度试验,试验设置了行距为10 cm、14 cm、18 cm、22 cm、26 cm 5个处理,对不同密度冬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最适宜行距为14~18 cm,此时产量最高,达到6 481.5~6 666.7 kg/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的氮、磷肥料和使用量试验,得出在合理的配方下平衡施肥,可使小麦增产增效,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为小麦生态平衡施肥积累经验、合理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的氮、磷肥料和使用量试验,得出在合理的配方下平衡施肥,可使小麦增产增效,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为小麦生态平衡施肥积累经验、合理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伊宁市冬麦田杂草调查表明:伊犁河谷平原冬小麦田杂草有29种,隶属16个科。其中菊科和十字花科各6种,豆科、紫草科和禾本科各2种,旋花科、茜草科、桑科、石竹科、玄参科、藜科、车前科、唇形花科、锦葵科、伞形花科、蓼科各1种,其中灰藜、三叶草、黄花蒿、米瓦罐和狗尾草5种杂草的相对多度分别是40.48%、32.98%、26.48%、26.01%和23.28%,为优势种群。根据其杂草分布特点,采取农业、物理机械防治及化学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草害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伊犁河谷区域1994~2004年气象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遴选出影响伊犁河谷冬小麦锈病发生与流行的主导气象因子,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组建冬小麦锈病预测模型,可在伊犁河谷冬小麦锈病发生前的1~1.5月内做出预测,预测和实际拟合程度较高(相关系数为0.976 6)。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高产高效氮钾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两年的钾肥施用量和氮、磷、钾肥配比试验表明,北方富钾土壤上,合理施用钾肥小麦增产效果显著。其增产机理有三:(1)基部一、二节间增粗、壁增厚,植株抗倒能力提高;(2)叶面积系数提高,促进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经济系数提高;(3)穗长增加,不孕小穗数减少,稳粒数增多,千粒重提高。氮、磷、钾肥的产量模型为:y=6787.5 10.092N 10.116P-0.913K-0.0255N~z-0.0631P~z 0.0164K~Z 0.0314NP 0.0191NK-0.0521PK,其最佳用量分别为221.73、72.43、74.75kg/hm~2,最佳配比为N:P_2O_5:K_2O=3.06:1:1.03。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掌握百色烟区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烤烟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应用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烟株生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前期受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影响不大,但腰叶、顶叶成熟的时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变晚。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大,在种植密度相同时,随施肥量的增加,烟株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和叶片长度呈递增趋势;减小种植密度有利于顶叶的开片生长及有效叶片数的增加。综合各经济性状及烟叶主要内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A2B3处理(行株距120 cm×50 cm,施氮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能够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烟叶质量。[结论]在百色特定的气候、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烤烟种植密度以行距120 cm,株距50 cm,纯氮用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