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除草剂在种子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1997~2000年化学除草在种子园上的应用效果调查表明,用草甘膦防除嫩杂草、白茅、蕨和五节芒效果良好,用克无踪防除杂竹、芒萁效果良好,因此草甘膦与克无踪分别使用效果较好.采用化学除草经济效益显著,一次化除与一次全锄相比,可节省投资210元/hm2,1997~2000年在种子园中应用化除192 hm2,共节省营林投资9.79万元.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防火道及果园化学除草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马尾松的防火道上用5%森泰颗粒剂和25%森泰水剂、在桃树果园用65%草甘膦和41%春多多进行除草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防火道用18.75kg/hm^2的森泰颗粒剂处理效果较好;桃树果园则以1500g/hm^2的草甘膦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林珠妹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1):40-42,46
通过1997~2000年化学除草在尤溪国有林场种子园上的应用效果调查表明,用草甘膦防除幼嫩杂草、白茅、蕨和五节芒效果良好,用克无踪防除杂竹、芒萁效果良好,因此草甘膦与克无踪分别使用效果较好。采用化学除草经济效益显著,1次化除与1次全锄相比,可节省投资210元·hm-2。  相似文献   

4.
桉树采种母树林和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母树林和种子园要以树种(种源)选择为基础,选择立地较好、交通方便、远离同缘树种的园地;保留密度是影响种子园产量的主要因素,尾叶桉母树林保留约175株/hm^2为宜,尾叶桉、巨尾桉、巨桉种子园保留300~450株/hm^2为宜,赤桉、园角桉保留400~600株/hm^2;加强对母树林和种子园的土壤、树体管理,合理配置种子园无性系(家系);家系试验转化为种子园是营建种子园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广西沿海地区桉树外商营林投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惯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对广西沿海地区桉树外商营林投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并对项目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项目的纯利润为7975.41元/hm^2,内部收益率为23.64%,净现值为2374.66元/hm^2,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项目经济效益明显,并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冬季厚覆盖试验,使高节竹夏笋冬出,可产鲜笋17553.75kg/hm^2,产值214470.00元/hm^2,平均冬季笋产量17466.4kg/hm^2;并利用旧材料进行夏秋季薄覆盖试验0.2hm^2,产鞭笋5097.00kg/hm^2,产值47140.50元/hm^2。  相似文献   

7.
毛竹笋材两用林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建立的13.53hm^2毛竹笋材两用林试验、示范点,开发研究了笋材两用林丰产结构调控、加强林地管理以及科学配方施肥等配套技术,并对其技术效果和效益进行了评价。开发研究结果表明:溧阳龙潭林场屋后山和句容磨盘牧羊场试验林2001—2002年度比1997-1998年度竹材蓄积量度均增产12.77t/hm^2,增长率为63.4%,较试验前对照林蓄积量增长率101.7%;示范林竹材产量较试验前对照林增长率为64.7%。试验林竹笋产量比试验前增产3.41t/hm^2,增长率为442.9%,较对照林产量增长率为674.0%;示范林较对照林增长率为508.2%。纯收入比试验前增加1.0997万元/hm^2,较对照林增加收入1.1206万元/hm^2;示范林较对照林增加0.73万元/hm^2。因此,实践证明,该技术先进、适用,效果明显,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根据山区劳动力不断减少和林业作为生态建设主体的要求,提出了阔叶林采伐迹地的省力化更新方法。试验表明,阔叶林采伐迹地,不炼山、不整地,充分利用林地原有植株的天然更新能力,只经过定向抚育改造,比重新营建人工林可减少人工75~93工/hm^2,节约成本3615~3990元/hm^2,并减轻了营林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省力化更新幼林林分生长量大,干材产量是重新人工造林的2.60倍;改造后第6年间伐,间伐材作香菇栽培基质用材利用。保留阔叶树种2500~3000株/hm^2培育大径材,12年生年生长量与对照杜英人工林、杉木人工林相当,但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较好保护。  相似文献   

9.
杉木种源种子园种子产量和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在吉安市青原区白云山林场营建的我国第一个杉木种源种子园(面积15hm^2)于1990年开始投产后。每年所产的种子都用于江西及其它省区重点工程造林,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本种子园在营建之初就考虑了影响种子园种子产量和质量的诸多因素.与现有其它杉木种子园相比,在种子产量和质量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1990-1997年,平均年产种量为39.45kg/hm^2,平均发芽率达52.05%,最高达78%,远高于我国杉木一级种子发芽率的标准(45%)。杉木种子如此高的发芽率尚未见诸报道。  相似文献   

10.
以折现值,投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为经济分析指标。对杉木第一代改良种子园投资与产出,财务及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的评价,以25年为一个种子园周期,其本身的财务净现值为净亏损,国家必须对建设单位进行投资补偿,营建300亩改良代种子国,以社会贴现率6%计算,其社会经济净现值为5949.66万元。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影响杉木种子园经济效益的敏感性因子为种子的遗传品种(良种增益)和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