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o俗称小柏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主要危害柏木Cupressusfunebris Fmdi。侧柏Platycladus orienalis(L.) Franco、桧柏Sabina Chinensis(L.)。在我国分布于四川、浙江、湖北等省。 蜀柏毒蛾1年发生两代,以第2代幼虫或卵越冬。幼虫共6龄,4龄开始逐进入暴食期。越冬代幼虫对林木的鳞叶、嫩枝危害最严重。在防治生产中应重抓越冬代,在一个世代中,应重抓4龄前幼虫期防治,才能有效地保护林木,把灾害消灭在发生之前。蜀柏蛾成虫具强趋光性,成虫期灯光诱杀,可以控制下一代虫口数量。因此作好发生期的测报工作,对指导防治具重要意义。为使测报工作逐渐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特拟定本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取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蜀柏毒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性信息素,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phic Detection,GC-EAD)测定蜀柏毒蛾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性信息素成分的活性反应,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um,GC-MS)鉴定其活性反应成分。GC-EAD结果显示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的2种成分有较好的反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能引起雄蛾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成分为顺-9-十八碳烯醛和顺-9-十八碳烯醇。林间试验表明,顺-9-十八碳烯醛和顺-9-十八碳烯醇诱芯对蜀柏毒蛾有相近的诱集效果,表明顺-9-十八碳烯醛和顺-9-十八碳烯醇是蜀柏毒蛾性信息素主要成份。通过对复合组分配方顺-9-十八碳烯醛∶顺-9-十八碳烯醇=1∶9(200μg)、顺-9-十八碳烯醛∶顺-9-十八碳烯醇=9∶1(200μg)和单组分配方顺-9-十八碳烯醛(200μg)、顺-9-十八碳烯醇((200μg)4种配方诱芯林间诱集效果试验,结果 4种配方均具有一定的诱集效果,但复合组分诱集效果比单组分诱集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ia Chao)是四川省森林第一大食叶害虫,近年来每年都以较大面积的发生,严重威胁长江中上游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防护林的建设成果.用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neria orientia Nulc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PoNPV)防治蜀柏毒蛾危害是我省蜀柏毒蛾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但由于PoNPV产量的限制,使我省蜀柏毒蛾生物防治的发展受到制约.荧光增白剂Tinopal LPW、VBL、灭幼脲等作为增效剂可显著提高昆虫病毒的毒力,达到增效的作用~([1-5]),但利用荧光增白剂VBL、灭幼脲和敌百虫作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效剂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是近年来我省柏木林区发生和危害十分严重的食叶性害虫。为了探索一条柏木林区蜀柏毒蛾生物防治的有效途径,解决蜀柏毒蛾防治(主要是化学防治)与桑蚕业的冲突,1989年我们在金堂采集、分离到1株蜀柏毒蛾病毒新毒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鉴定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neria orienta Nunclear PolyedrosisVrius简称PoNPV)。为了研究该病毒的开发利用价值,1990年进行了PoNPV毒力的生物测定。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Chao)属鳞翅目、毒蛾科、柏毒蛾属。蜀柏毒蛾危害柏木、桧柏、侧柏、千头柏等柏科树种,是我县柏木林中的主要食叶害虫。为了掌握蜀柏毒蛾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1981年至1984年,我们在央溪公社化林大队设立固定观察点,开展了室内室外的饲养工作,并在央溪、化林、江口等地设点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蜀柏毒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蜀柏毒蛾是西充县主要的森林害虫,活动猖獗,危害严重,平均年发生面积在6700 hm2左右.通过多年的实地调查和防治试验,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这套可行的综合防治技术,供各地在防治蜀柏毒蛾的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7.
营山县蜀柏毒蛾危害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营山县实际出发,针对本地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在分析蜀柏毒蛾的分布、危害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蜀柏毒蛾灾害控制措施,提出了虫情监测、营林措施结合物理、化学、生物防治的综合治理技术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置固定灯诱点及采用双灯,对松毒蛾进行了灯光诱虫试验,其结果为:该虫在贵州一年发生二代,成虫出现的高峰期:越冬代为4~5月;第一代为7~8月。采用灯光诱虫可以了解该虫发生范围和确定分布区域,掌握该虫成虫在生活史中的活动日期,据此可测报该虫的发生期、发生量,确定为害期及最佳防治期。  相似文献   

9.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是遂宁市柏木林区的主要食叶害虫。自1987年以来,发生面积越来越大,虫口密度也逐年上升,为了达到控制虫灾的目的,通过4年的实地调查和防治试验,了解蜀柏毒蛾在遂宁市的分布状况和发生规律,总结出可行的综合防治技术。 遂宁市所辖两县一区均有蜀柏毒蛾发生,主要分布在射洪县、蓬溪县和市中区的有柏木生长地方。1991年全市有120个乡(镇)发生越冬代蜀柏毒蛾危害,面积39.14万亩,其中危害严重的10.5万亩;15~30年生柏木林平均虫口密度80~250头/株,最高达到1746头/株,有虫株率96~100%。  相似文献   

10.
经1982年至1986年研究资料统计和分析,建立了蜀柏毒蛾发生期期距表、回归预测式和物候预测表.通过验证,预报结果与实际发生期基本吻合.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u Chao是我省柏木林区的灾害性虫种之一,经常危及川北、川中.为准确地预测其发生期,给防治提供可靠依据,1982年至1986年间,我们在阆中方山乡对其发生期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灯光诱杀松毛虫蛾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8月、1995年8月,分别在柏岩乡、棠溪乡、古丽镇、方岩镇、芝英镇等地实施灯光诱杀松毛虫蛾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灯光诱杀松毛虫蛾,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不伤害天敌,点1盏次诱蛾灯相当于防治1.32hm2松毛虫,是一种较好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的生物活性及林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0.3%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的生物活性,并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具有很强的毒杀活性和一定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林间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苦参碱乳油防治蜀柏毒蛾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遂宁市森林害虫以蜀柏毒蛾为主,年发生面积在3.3万hm2左右。长期使用单一药物防治,易产生抗药性。本文进行了新型环保药剂苦参碱乳油杀虫剂防治蜀柏毒蛾试验研究,为广泛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两种杀虫剂对蜀柏毒蛾的生物活性和林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了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和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对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 2龄幼虫的生物活性——触杀和胃毒作用,并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蜀柏毒蛾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和速效性,药后3 h的校正死亡率均在84%以上。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蜀柏毒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药后10 d,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的林间防效为90.73%~99.17%;药后15 d,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的防效达87.76%~98.46%。建议在生产中使用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16 000~12 000倍液和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4 000~3 000倍液防治蜀柏毒蛾和其他鳞翅目害虫。  相似文献   

15.
对蜀柏毒蛾防治的措施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蜀柏毒蛾的发生规律,结合本地柏木资源分布,调查分析研究,指出了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舞毒蛾食性广、危害重,是我国港口和出口船只的重要检疫对象之一。利用昆虫对灯光的趋避性,开展不同波长的LED灯诱杀舞毒蛾的试验,结果显示,波长365 nm灯诱虫效果最好;全光谱、521 nm(绿色)、585 nm(黄色)、603 nm(桔色)波长的灯未诱到或只诱到极少量舞毒蛾雌成虫,均未诱到雄成虫。研究筛选出的波长365 nm灯诱杀舞毒蛾效果好,且不伤害或少伤害天敌及其他非靶标昆虫,可为港口科学布灯控制舞毒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是我省柏木林区的严重食叶害虫,发生面积高达200多万亩,给川中农区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主要以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为主,化学防治虽然对抗灾有较大的作用,但却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缺陷;如污染环境、易使目标害虫产生抗性、杀伤天敌,特别是影响桑蚕业的发展。因此,采用生物防治主要是病毒防治蜀柏毒蛾尤为重要和必要。1989~1991年我们对蜀柏毒蛾的活体增殖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出了3种增殖技术,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生产奠定基础。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同波长诱虫灯对蜀柏毒蛾成虫的诱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波长分别为300 nm、340 nm、380 nm、420 nm、460 nm、500 nm、540 nm和580 nm、功率8W的诱虫灯进行了蜀柏毒蛾成虫的诱集研究.结果表明:8种波长的诱虫灯诱集效果有差异,波长340nm、功率8W的诱集效果最好.波长340 nm、功率8W诱虫灯在60 min时间内对距离在180 m范围内的蜀柏毒蛾成虫具有诱集效果,但诱集率达87.1%以上的距离在120 m以内.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观察,对蜀柏毒蛾(P.orienta Chao)1年两代各个虫期的发生期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防治适期进行了评判,并对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 1.蜀柏毒蛾发生期 蜀柏毒娥在四川是1年两代,以卵和初龄幼虫越冬。1990年至1991年我们在中江继光和仓山等地,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两代各个虫期的发生期进行了研究,结果列表1。第1代卵的孵化进度,两代化蛹进度,羽化进度的机率值曲线如下:  相似文献   

20.
灭幼脲Ⅲ号防治蜀柏毒蛾试验刘良才,周波,唐献春(中江县林业局)前言应用灭幼脲Ⅲ号对蜀柏毒蛾的室内和林间试验,分析出灭幼脲对蜀柏毒蛾3龄幼虫致死中浓度为5.03±0.159ppm,10ppm~20ppm处理3~6龄幼虫取食量减少22.54%~38.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