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颖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14,(1S):59-59
超稀植大中棚旱育水稻技术,是在中早熟水稻品种中使用的栽培技术。该技术通过稀植来实现培养健壮的秧苗目的,科学合理的高稀植能够让整体秧苗健壮水平获得提升,提高每一植株的穗粒产量和粒重。 相似文献
2.
这项技术是集旱育稀植、超稀植、抛秧栽培和大棚育秧优点于一体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是用抛秧钵盘在大棚中育成全根带土、带营养钵和带蘖的壮秧,在按超稀植规格浅插秧,靠壮杆大穗和低位分蘖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3.
书健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4):12-12
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给水稻生产区农户带来了高产的效益。但近年来发现在推广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的具体环节上还存在着由于选择品种不合理、育苗床种子播种量多、秧苗素质差:田间管理不科学、个别技术粗糙而导致未能充分发挥此项技术优势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5.
6.
7.
水稻超稀植比旱育稀植栽培平均增产10%左右,据在我省宁安县调查,每公顷增收540~930元,节省成本390~450元。每公顷纯增收930—1480元,投入产出比为1:3.78,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9.
我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生产常常受到早春温度低、回暖慢及倒春寒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水稻生产安全系数低,而且由于生育日数有限,一些优质中晚熟水稻品种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质量效益农业的发展。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苗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它是综合现代水稻栽培理论与高产栽培技术的新体系,是我省水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是继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以来的又一次技术跨越,也是实现我省水稻再高产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措施。此项技术是以应用中早熟优质品种,稀播旱育壮秧,通过合理超稀植培育并形成以健壮个体为基础的高产群体,以促进穗大粒多和增加粒重,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体系。其技术优点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胡国忠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9):11
一、育苗技术1秧田选择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且水良好,土质肥沃的中性园田或旱田地做秧田。秧田长期固定,连年培肥。2整地做床以秋施肥秋整地为宜,春做床在早春浅耕10~15厘米,也可以春季整地,清除前茬根茬、乱叶,打碎坷垃,整平耙细。3床土配制用水稻专用壮秧剂配制床土,如牡丰牌壮秧剂每袋2.5公斤,加备好的过筛土210公斤,混匀后装150个秧盘。置床浇足底水后,将装好床土的秧盘摆放在置床上压实。4种子处理经过晒种后,用50公斤水加10公斤左右的盐,浓度以鲜鸡蛋放入水中能浮出水面1角的硬币即可。清选出空秕粒.用清水冲洗干净种子,再在水温15℃左右,消毒药剂选用10%浸种灵、10%扑生畏、25%使百克、25%施保克等,选其中一种药剂10毫升兑水50公斤浸种40公斤,浸种5~7天,每天早、晚 相似文献
11.
12.
13.
水稻大棚钵体育苗宽窄行超稀植栽培技术是采用高台大棚钵体育苗,通过宽窄行超稀植栽培合理利用光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充分利用边际优势,促进水稻生长发育获得水稻高产的一项新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羡 《新农村(黑龙江)》2011,(6):108-108
水稻丰收,培育壮苗是关键,而旱地条件下进行水稻育苗是培育水稻壮苗的有效途径。旱育稀植水稻秧苗技术是稻作技术上的一次突破,这项技术变直播为插秧,变湿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适当稀植,这一技术使水稻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从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的简称,除其他生产环节外,旱育壮秧应该是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水稻超稀植栽培丛插基数与插秧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稻作超稀植栽培下 ,丛插基数和插秧密度对产量诸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稀植时 ,插秧密度对分蘖率、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 ,而插秧基数成为增产的限制性因子 ;丛插基数和插秧密度具有密切的互补性 ,插秧密度 2 9 7cm× 19 8cm ,丛插基数为 1株 /穴的处理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插秧密度相同而行株距有差异的两组处理相比 ,宽行距的处理更能协调群体的光能利用和改善通风能力 ,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17.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抛秧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新突破。它是利用特别的抛秧育苗盘育苗,移栽时把秧苗带土拔出抛撒在本田里,不用人工按行、穴插秧的栽培新技术。这项新技术的采用,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