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中的生物操纵理论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综述了生物操纵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对富营养化水体生态系统中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沉水植物和细菌在食物网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分析讨论了生物操纵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生物浮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浮床技术作为生物操纵方法的一种,是一种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它是利用浮床植物根系或者茎叶吸收、富集、降解或固定受污染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对植物的收割(收获)以实现降低或者消除水体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修复环境的目的.综述了生物浮床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及生物浮床的应用效果,并结合生物浮床的技术特点探讨其在水产养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生物浮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应用量子力学推导出电磁生物非热效应的公式,即单位时间入射到生物组织内的光子数与分子振动维数的关系式.该公式表明:电磁生物非热效应与辐射功率无关,仅取决于生物组织的结构.根据共振吸收的普遍性和生物组织的结构所具有的自适应性,提出"共振自适应"理论,并用其来解释电磁生物非热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防止和修复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通过渔业操纵实现营养物质的上岸,找到适合所有水体的生态治理方式,本研究中系统归纳了在不同营养类型、不同水体形态和不同营养物质输入节奏水体的渔业操纵对策。结果表明:对于受面源污染较小,营养物质输入分散的贫、中营养水体,应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长食物链的渔业形式为主,即实行以肉食性鱼类为主要对象的渔业操纵;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或营养物质输入集中度的提高,逐渐增加杂食性鱼类的比例,其中滤食性鱼类和底层杂食性鱼类的放养比例应根据水体深度和面积进行调整,不应夸大滤食性鱼类在所有形态水体中的除藻效果,尤其在浅而大的湖泊中,底层杂食性鱼类可通过吞食或刮食被湖盆吸附的藻类,实现除藻作用;对于超富营养水体,除了以杂食性鱼类为主的渔业操纵方式外,还需要增加水体的异质性,以提高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水中营养物质(鱼产量)被浓缩上岸的速度。本研究中首次提出对大而浅的富营养水体进行围栏分割,将大生态系统分割为互相依托的小生态系统景观集合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同时还阐述了渔业操纵效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唐昆 《湖南农业》2007,(10):15-15
要了解什么是外来生物入侵,必须先分清几个基本概念. 外来生物 对于特定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外来生物,或称外来物种、外来种,是生物出现在它正常的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的一个相对概念.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大部分农业上市公司的主要对象是生物资产,而由于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还不完善、影响农产品价值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等原因,难以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可靠计量,从而使得与此相关的财务数据容易被操纵,从而为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再加上农业活动与生物资产核算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使得部分企业往往通过对生物资产价值的操控,实现对企业利润的管理。通过对国内学者对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进行汇总后发现,近年来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农业针对性不强。经分析后认为对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这方面的研究将会成为学者们持续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以某电动汽车麦弗逊式前悬架为研究对象,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悬架系统虚拟样机试验模型,得出双轮同向激励下的仿真结果;选用改进型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悬架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定位参数Pareto最优解集,表明悬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将优化前后的麦弗逊悬架仿真装配到整车中进行转向回正性试验,得出操纵稳定性仿真曲线。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悬架系统运动特性良好,有效提高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最基本的特性之一.遗传性保证了生物种的稳定性,变异性促进了生物种的进化,二者在一个生物体内有机地对立统一起来.在生物演变的历史长河中,自然发生的变异是相当缓慢的,其进化单位以千万年计.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开始干预生物的变异,经典遗传学使生物的进化单位缩短为几年或几十年.70年代初期,由于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产生了新兴的DNA重组技术即基因工程技术,它打破了生物种属问的界限,从而使人们在短时间内定向改造生物成为可能,并推动生物学进人到分子生物学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传统生物修复技术的不足,进一步开发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基于生物操纵理论和水生植物修复理论,结合目标水体现状,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滤食性动物代表,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作为沉水植物代表,考察单一生物及2种生物...  相似文献   

10.
浅谈生物安全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超  魏秀俭  郭彦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02-1303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可以通过操纵生物遗传信息来改变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但同时也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讨论了生物安全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国内外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对滆湖控藻网围内、外和工程示范区3个区域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58种,隶属7门80属。控藻网围内有11种优势种,网围外9种,工程示范区5种,网围内与网围外优势度最大的优势种均为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工程示范区优势度最大的为螺旋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 var.angustissima)。浮游植物现存量网围外网围内工程示范区。两两比较LSD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年均值在控藻网围内、外存在显著差异(P0.05),控藻网围内、外与工程示范区则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浮游植物生物量年均值在控藻网围内、外与工程示范区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是网围内与网围外则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RDA)以及两变量相关分析(Pearson)结果均显示水温、Chl.a、COD_(Mn)是影响滆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在营养物负荷和浮游植物密度较高的鱼池围隔条件下,接种长刺溞,长刺溞能稳定生长,达到并维持足够高的密度,有效地控制了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放养鲢鱼后,该微型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营养水平又明显改变,长刺溞密度很快降低。原生动物和小型轮虫密度上升,浮游植物生物量起初有所减少,但很快又上升。而叶绿素a含量始终明显上升,说明鲢鱼的放养加速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增加了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含量。同时,鲢鱼的放养。显著地增加水体NH^ 4-N,TP含量。根据试验结果可认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生物操纵,减少或不放鲢鱼,保持足够的长刺溞密度。可以达到控制浮游植物过量生长,改善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无地下淡水的海岛地区,淡水资源十分匮乏,传统的蓄水池难以全面而又安全的满足岛区人民生产生活以及人畜饮水的基本需要。笔者针对传统蓄水池的汲水方法中难以监测水位、水泵置位深度不定等特点,试在传统水泵控制器基础上添加了一些简单的分立元件,达到自动测定水位,并根据水位情况自动调控水泵汲水的目的,以方便对蓄积水的监测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油菜盆栽试验中施加不同浓度的尿素和三种不同的固氮菌剂,比较分析了油菜和土壤中氮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施加尿素为2g/kg的范围内,土壤和植物中的氮素会随着尿素施入量的增多而增多;并且从马铃薯增产菌剂中分离出来的固氮菌比从生根旺菌肥和玉米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分离出来的菌肥在施氮量适中的情况下固氮能力比较强。可为固氮菌肥的合理有效施用与氮肥的优化配比及探求作物高产优质的生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水中氯化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水中的氯化物,可得到较好的精密度及准确度,经质控样测定结果可信。与传统手工滴定法相比较,该方法具有更低的检出限,且不受水体浊度及色度的影响,更适用于低浓度水样和特殊水样的测定,值得在环境监测系统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水肥合理调控、实现设施蔬菜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8~11月在浙江省余杭日光温室条件下种植黄瓜,定期采集黄瓜地渗透水水样和盛果期黄瓜果实进行分析,研究6种施肥模式对日光温室菜地渗透水氮、磷流失量和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常规化肥,渗漏水氮磷流失量分别达到19.55、2.91 g/hm2,黄瓜果实中硝酸盐含量达450.95 mg/kg;减量20%、40%施用等养分专用肥和施用等养分有机肥比施用常规化肥氮流失量少8.80~12.27 g/hm2,磷流失量少1.74~2.37 g/hm2。同时,与不施肥相比,后3种施肥模式黄瓜果实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著性增加。[结论]等养分专用肥减量施肥模式、等养分有机肥施肥模式在蔬菜种植中值得推广使用,而应尽量避免常规化肥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以往老式口腔综合治疗台不具有温水加热装置,本文介绍了一种以STC89C51单片机为主控单元,并结合DS18B20作为温度检测装置的口腔综合治疗台恒温水控制系统,该设备能够自动控制出水温度在36.5±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水氮调控下鲜食葡萄园土壤N2O、CO2和CH4 3种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及其增温潜势,以期了解水氮调控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旨在筛选出更为合理的水氮调控管理模式,从而为减缓葡萄园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葡萄产业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于2017年4—12月,选择在河北省葡萄主产区—昌黎,以鲜食葡萄‘红地球’为供试葡萄品种,通过田间小区设置传统水氮、移动水肥、优化水氮和优化水氮+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一种新型的硝化抑制剂) 4个处理,采用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鲜食葡萄园土壤3种温室气体(N2O、CO2和CH4)排放量进行监测,比较其综合增温潜势差异,并测定葡萄产量。【结果】N2O排放通量施肥后呈现单峰趋势,在施肥灌水后的1—2 d出现峰值。氮肥能显著提高土壤N2O排放通量,与传统水氮相比,减氮控水处理能降低73.03%—88.19%的N2O平均排放通量,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等氮条件下配施DMPP能平均降低50.08%的N2O排放通量;各处理CO2排放通量变化趋势一致,在施肥后2—3 d达到排放高峰,在生长期内表现为季节变化规律。减氮控水处理能减少60.56%—62.13%的CO2排放,达到减排效果;CH4排放通量则无明显变化趋势,施肥后CH4排放通量时正时负,其中传统水氮CH4排放通量波动性较大,范围在-0.132—0.238 μg·m -2·h -1,减氮控水处理之间变化趋势平缓,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整个试验期间,各处理土壤N2O排放总量从高到低依次是传统水氮、优化水氮、移动水肥和优化水氮+DMPP,分别为3.90、2.83、2.76和2.65 kg·hm -2,排放系数介于0.58%—0.67%。与传统水氮处理相比,减氮控水处理(移动水肥、优化水氮和优化水氮+DMPP)可使N2O总排放累积量降低27.56%—32.09%;各处理土壤CO2和CH4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传统水氮(3 816.05 kg·hm -2、0.060 g·hm -2),移动水肥(3 387.33 kg·hm -2、-0.075 g·hm -2),优化水氮(3 410.95 kg·hm -2、-0.036 g·hm -2)和优化水氮+DMPP(3 412.06 kg·hm -2、-0.030 g·hm -2)。减氮控水处理可分别使CO2排放累积量降低10.59%—11.23%,CH4总排放累积量降低150.23%—224.38%。结合葡萄产量,减氮控水处理葡萄产量较传统水氮处理增加8.81%—19.35%,其中以优化+DMPP处理增幅最大,且比优化水氮和移动水肥处理也高出9.69%和2.25%。 【结论】与传统水氮相比,优化水氮+DMPP处理土壤N2O、CO2和CH4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32.09%、10.59%和150.23%,总GWP 降低了12.82%,实现了葡萄园温室气体减排,同时可使葡萄产量增加19.35%,达到了经济与环境双赢,综合评价为本研究中最佳水氮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两种复合式池塘养殖团头鲂的氮磷收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团头鲂在分隔式和序批式两种复合式池塘养殖中的氮磷收支情况,于2016年8—11月分别选取分隔式、序批式和传统团头鲂养殖池塘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饲料是池塘养殖团头鲂氮磷的主要来源,饲料氮输入比例分别为传统池塘(68. 53%)分隔式池塘(72. 03%)序批式池塘(76. 22%),饲料磷输入比例分别为传统池塘(42. 87%)分隔式池塘(53. 37%)序批式池塘(56. 64%); 3种池塘养殖中,氮支出主要是底泥沉积和水体排放,其中,序批式池塘氮的底泥沉积和水体排放量最低,其次是分隔式池塘,传统池塘的底泥沉积和水体排放量最大;磷支出主要是养殖水产品产出,养殖水产品磷占磷输出比例分别为分隔式池塘(54. 55%)传统池塘(52. 20%)序批式池塘(43. 38%)。结果表明,复合式养殖池塘中的氮磷沉积和水体排放所占支出比例低于传统池塘,通过构建复合式养殖池塘可以减少氮磷沉积与排放,提高氮磷利用率,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尤其是序批式池塘用于团头鲂养殖有较高的物质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建立证券价格演化的差分动力系统模型,研究投机行为对证券价格演化的影响,发现投机行为本身并不是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不稳定的原因,甚至一定情况下可以稳定价格的波动.本研究对于从数理角度客观的理解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