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增多和就业形势的进一步恶化,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华南农业大学调查了在校贫困生的就业心态,发现就业形势、经济条件、心理状况、综合素质和就业期望等因素影响着贫困大学生就业心态。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是要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改善就业竞争环境,加强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及提供就业资助。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就业机制亦由原来的计划分配转变为市场配置。为了适应这一改革的新形势,在大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使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成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就业指导课的授课形式应以课堂讲授、专题讲座、个别咨询为主,灵活多样,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观,就业技巧,心理咨询等,通过就业指导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村大学生就业与现代农业科技推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农村大学生就业和农村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两大农村社会问题。指出改变大学生就业观,认为农村大学生回农村就业,既可以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题,又可以为农村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人才,从而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4.
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误区与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就业观念的误区制约了女大学生顺利就业。观念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择业观滞后、错位,强求社会公正,急功近利,藤蔓意识等;女大学生需要构建起与时代相适应的就业观:择业靠自主,就业要竞争,创业是最好的就业,岗位无贵贱,求真务实,多把眼光放在就业竞争力的阳光之处。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教育体制的缺陷和扩招政策的实施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但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却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大学毕业意味着"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但这一时期大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不够透彻,大部分存在只求高岗位高酬劳,忽视基层低收入的就业心理。只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才能实现从学校向社会的无缝链接。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工科类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对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当前工科类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就业供求结构不平衡、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以及缺乏正确就业观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工科类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借此提升工科类大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7.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及取向对能否顺利就业影响很大.课题组对农科专业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及就业观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出,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呈多样化,期望值较高与自信心不足并存,就业取向与社会现实差距较大等特点,对如何提升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就业意识差、缺乏对自身的客观评价、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主动参与和竞争意识、就业期望值高等主观原因仍是制约就业率的关键因素。在分析以上原因的基础上,从加强专业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就业心理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意识构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财经类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数据,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专业技能、工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是影响模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专业技能对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大,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对男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大。建议通过以下途径提高财经类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重视就业教育,搭建校企合作桥梁;注重专业学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独立学院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就业心理既有普通高校学生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独立学院大学生现存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有就业期望值过高;显著的功利性和个人主义等。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建立起“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者队伍;二是就业指导课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增强其实用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三是建立专门的就业心理咨询机构;四要深入学生群体开展一线调研,提供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就业指导;五是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形成合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1.
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对女大学生的就业观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农业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就业意愿理想化,不同专业就业观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指导农业院校女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对女大学生的就业观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农业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就业意愿理想化,不同专业就业观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指导农业院校女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林类院校毕业生非基层就业问题突出,农业人力流失现象严重。理论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分割、基层就业职业搜寻成本收益不对等、大学生保留工资过高是造成农林类院校毕业生非基层就业的重要原因。促进农林类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就业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提高基层就业信息服务能力,同时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面向基层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量新职业的涌现,经济新业态与就业新形态冲击着大学生就业,用人需求的适应性变化激化就业结构性矛盾,岗位与需求不匹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不充分。同时,无边界的工作场域、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去雇主化的就业趋势和兼职工作的盛行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做好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瞄准劳动力市场需求,加强新职业人才供给,拓展多种学习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伴随社会经济的变革,大学生分配也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由于社会观念、性别歧视、相关政策不完善等原因,女大学生就业途中障碍重重,因此,政府对女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共政策支持十分必要。应着力推进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明确政府职责,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强执法和监督力度,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逐渐呈现放缓状态,随之而来的则是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不容乐观。加之大学毕业数量每年都以递增的趋势增加,更加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环境下,对就业政策进行分析和制定优化,并探究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就显得极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就业政策等相关问题的背景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发展上予以深入研究分析,进而探寻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对策建议,希望可以让就业政策有效引导大学生有效、合理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认识不足的大学生,在初次选择就业方向时产生焦灼的情绪。本文就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从思想认识、宏观调控、学科设置、政策导向等方面给予建议,以期大学生实现初次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18.
包书政  包榕 《农学学报》2015,5(5):129-135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鉴于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对佳木斯技师学院学生进行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农业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了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的主要动机,并提出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以及完善现有培养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择业心理也发生显著变化。以南京农业大学工科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收入预期、单位性质预期、地域选择预期、专业对口预期及择业目的 5个方面,客观分析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并与实际就业状况进行比较,提出引导大学生合理择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武兵 《农业与技术》2010,30(1):186-189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总结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状况.探究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危机的各种原因,提出适应当前形势的系统的大学生就业对策:即从大学生自身、高等院校、政府职能部门、用人单位和社会等各方面努力,为大学生就业出谋划策,为缓解日趋严峻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