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泽田 ,1 955年 9月出生 ,辽宁省庄河县人。 1 982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专业 ,1 996年获得沈阳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 ;现为沈阳农业大学在读博士 ;辽宁省稻作研究所副所长 ,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中国水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评审专家、《辽宁农业科学》编委、辽宁省遗传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高级会员、辽宁省气象学会理事、辽宁省农村及农村科学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主持国家科技部 86 3计划引导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农业部 94 8项目、辽宁省…  相似文献   

2.
屉优267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以屉锦A与C267配组育成的旱作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抗旱性强、米质优等特点.2008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垦殖与稻作》2006,(5):F0002
第三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于2006年9月12~15日在辽宁省沈阳市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是在国家科技部的指导下,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由辽宁省稻作研究所(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承办,大连希林索科工贸有限公司协办;共有来自5个国家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粳优558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粳优558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用粳139A与R558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株型理想、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米质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11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信息导读     
《北方水稻》2007,(3):172-172
<正>部分科研院所2006年已完成及获奖成果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组织部高层次人才项目经费“优质高产多抗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江苏省良种工程项目、徐州市优质粳稻良种工程建设◆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国标二级以上特优质水稻新组合(品系)的繁育”◆“优质高产高抗条纹叶枯病粳稻新品种徐稻3号的选育及利用”获徐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辽优1052     
辽优1052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培育的超级香型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在生产上表现高产、优质、抗病、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各地稻农的欢迎.200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1998年便开始利用分子育种技术进行北方杂交粳稻恢复系的分子育种研究,2000年参加了农业部“948“全球分子育种计划课题项目.利用回交导入技术构建了以优良恢复系C418为轮回亲本的近等基因导入系的选育材料平台.2004选育出第一个粳稻分子育种强优恢复系C124并配组成功.分子育种杂交新组合辽优5224于2005、2006两年参加了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综合优势突出,2007年1月获得辽宁省水稻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北方杂交粳稻科研生产协作现场考察会于1987年9月6-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京、津、冀、鲁、晋、宁夏、江苏、黑龙江和辽宁等9个省(市、自治区)的33个农业行政、种子、科研部门的领导、专家和生产第一线代表共59人出席会议。会议期间,考察了沈阳市辽中县杨士岗乡大面积杂交稻生产田,苏家屯区大淑乡杂交稻良产田和不育系繁殖田。参观了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试验田和新组合示范田。辽宁、江苏、天津、黑龙江等省(布)科研单位汇报了杂交稻最新选育成果;宁夏自治区、辽宁等省行政部门介绍了提商单产、增加经济效益的经验oe会议还就如何加快北方杂…  相似文献   

9.
第三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于2006年9月12-15日在辽宁省沈阳市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是在国家科技部的指导下,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由辽宁省稻作研究所(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承办,大连希林索科工贸有限公司协办。共有来自5个国家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在开幕式上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详细介绍了我国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进展、技术路线和已经取得的重大成就。会议期间,中国工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近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的生物学特性,在栽培上提出建立以促进早生快发、提高成穗率、提高结实率为中心的栽培技术管理措施。高产栽培技术关键有:适期早播早插.培育壮秧;根据不同组合类型,建立理想的群体结构;合理运筹肥料;科学管理水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期收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稻米》2007,(2):F0004-F0004
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是从事北方粳稻研究的专业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作物学”、“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的核心单位,同时也是“教育部北方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北方超级粳稻成果转化基地、北方粳型超级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和辽宁省国家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近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的生物学特性,在栽培上提出建 立以促进早生快发、提高成穗率、提高结实率为中心的栽培技术管理措施。高产栽培技术关键有:适期 早播早插,培育壮秧;根据不同组合类型,建立理想的群体结构;合理运筹肥料;科学管理水浆;及时防治 病、虫、草害,适期收割。  相似文献   

13.
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2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优20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以辽5216A为母本,C238为父本配组育成的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沈阳地区生育期160 d,属中晚熟组合。株高100 cm,有效穗数360万穗/hm~2左右,平均实粒数130粒/穗左右,千粒重25 g。2 a区试平均产量9 812.6 kg/hm~2,食味佳,米质较优。栽培管理应注意:适期早播早插、培育壮秧,合理稀植,肥料运筹,科学管理水层,及时防治病、虫、草害。要掌握制、繁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2016,(4):92-93
辽73优62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辽73A与C62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米质较优、产量高、抗稻瘟病、株型理想、穗大粒多等特点,201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和制种的关键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农业部农垦司、黑龙江省农场总局支持下,于9月25日至28日在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召开了中国农垦北方稻作学术暨生产经验交流会。代表来自北方稻区农垦系统、司法系统、辽河油田、胜利油田共10个省(区)市79个单位、145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省农垦局等单位共5  相似文献   

16.
会议于 2 0 0 0年 8月 2 8日~ 30日在辽宁省盘锦市召开。有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湖南、天津、北京、内蒙、宁夏、新疆等 1 1个省市自治区 ,包括农垦、司法、油田及相关厂家共 88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收到论文及研究报告共 5 7份。会议针对北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抗旱节水种稻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特邀请沈阳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温福教授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王一凡研究员等代表做了报告。会间 ,代表们还参观了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大洼县的稻、菜、蟹三位一体的生态生产示范 ,考察了盘山县的大面积稻蟹生态生产示范基地。在…  相似文献   

17.
辽优9573是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用粳稻BT型不育系辽95A与粳稻恢复系C73配制的中晚熟杂交粳稻新组合,2009年12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简要介绍了辽优9573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沈农265,沈农606与沈农974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温福 《作物研究》2004,18(4):273-274
沈农265   品种来源:原名沈农95-265,是由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于1992年以籼粳稻杂交中间型材料1308为母本,以广亲和材料02428为父本进行杂交,1993年再与辽粳326复交,经南繁北育,系谱选择,至1995年选育而成.200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扩大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加快南方稻区杂交粳稻生产的发展,促进粮食产量和质量的提高,1988年10月,农业部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组织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湖南、湖北等六省、市的农业推广、科研和种子部门31个单位,成立南方稻区杂交粳稻科研推广协作组,制定和实施了大规模、多层次开展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试种、示范和推广的“1038计划”。并列入1989、1990年度全国农业丰收计划项目。两年来,在农业部和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的重视和领导下,经过各参加单位的共同努力,项目执行情况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点变粳稻的米范推…  相似文献   

20.
太湖地区杂交粳稻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多年的杂交粳稻推广实践,分析了太湖地区杂交粳稻科技与产业发展现状,并对该地区杂交粳稻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作了分析,提出了太湖地区杂交粳稻产业发展“稳面攻产保安全,提质增效促发展,创新机制作保障“的总体目标,并从亲本创新利用、种性提纯保纯、配套稻作技术研究、资源整合共享、发展稻米产业经济等方面阐述了杂交粳稻科技及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