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云南农业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对云南农业信息化提出自己的见解、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上海市在各郊区实施"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千村通工程"(以下简称"千村通工程")。到"十一五"末,在1000个农业比重较大的行政村初步建成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整合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农业信息化具有信息需求多样性,信息发布渠道多样化,信息用户层次不尽相同等特点。"传统手段+信息用户"、"专家服务+信息用户"、"网络服务+信息用户"和"传统媒介+网络服务+信息用户"等服务模式构成了山西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缺乏对农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持,信息的共享渠道不畅,应用研究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等因素制约了山西省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促进其发展,建议确定合理的评价原则,加强支持研究,创新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农业的产业特性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性质,提出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专家系统以及3S技术与专家系统的集成,并对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武亚云 《计算机与农业》2011,(8):114-115,149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云南省农业信息化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十二五时期,要完成既定目标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丽水市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农业信息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要从实施农民信箱工程、加大农村信息化投入及强化人员队伍建设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9.
薛村波 《计算机与农业》2011,(12):96-97,102
现代农业是与信息化同步发展的农业,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农业经济发展,必须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成果,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作用机理和主要作用点。  相似文献   

10.
走农业信息化道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业信息建设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要在加强农业信息硬软件建设以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加快农业信息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湖南省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稳步提速的关键期,及时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合理解决,以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为推手促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稳步快速进行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以大通湖区调研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大通湖区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紧密结合农垦区的区域经济、产业要求和自身条件,在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发展迅速且成绩显著,但仍存在信息传播渠道单一、缺乏信息价值预判、农业信息员队伍建设滞后、农业电子商务环节薄弱等问题。针对大通湖区在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问题的快速解决。  相似文献   

12.
宁夏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可喜成绩,形成了具有可复制性的"宁夏模式",详细介绍了宁夏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各方面的发展现状,系统地分析了宁夏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推进农业信息化关键是要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开展农业信息知识培训和提高农民的信息应用能力。介绍了丽水市农村信息化大篷车培训所取得的基本成效与体会,针对山区农村实际,提出了农业信息化培训在主体选择、方法运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随着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快速渗透和应用,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任务,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着重分析了衡水市农村信息化的现状,探讨了推进衡水市农村信息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现状,在农业领域研究并推广应用文化创意、3G服务以及物联网领域的信息技术产品,从而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陕西省"三农"融合发展路径,并揭示生态—社会—环境系统变迁对"三农"融合发展的影响,为实现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及"美丽陕西"的目标服务。[方法]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分析生态—社会—环境系统变迁与"三农"融合发展的关联性及趋势。[结果]"三农"融合发展路径沿着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收入结构→阶层结构→社会结构的脉络依次展开。影响陕西省"三农"融合发展的压力在于"三农"割裂式发展形成相互牵制的循环圈,以及滞后于经济社会总进程的"三农"发展和生态保育;"三农"融合发展的潜力源自"三农"自身及变革中的生态—社会—环境系统;促使"三农"兼容和协调发展的5大动力分别是:国家作用、市场力量、组织角色、职业农民和生态环境。[结论]为了保证陕西省"三农"融合发展路径的顺畅,应从顶层设计、内涵发展和协同视角三方面,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生态—社会—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国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碳中和效应的变化特征和动态演进趋势,定量揭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特征和内在动因机理,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碳中和”进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大农业视角,运用排放系数法选取37类碳源和28类碳汇指标,测算了中国2000—2020年21期30个省(市、区)农业农村碳中和效应,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Kernel-Density方法观测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1)中国农业农村碳中和效应呈平稳上升趋势,年均递增2.79%,环比增速总体处于波动上升态势,其中碳汇增速明显快于碳排放增速。(2)中国农业农村碳中和效应空间分布不均衡程度明显增加,呈“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省域差异明显:排在前10位的省(市、区)占全国碳中和效应的66.42%,而排在后10位的省(市、区)仅占全国的4.72%。(3)碳中和效应水平呈现: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态势,各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种植业是减排增汇的最大源头。(4)中国农业农村碳中和效应密度函数曲线中心整体向右偏移,各省(市、区)空间差距逐步扩大,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结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立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论述了建立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目的,明确了其基本功能、应具备的能力以及预期作用。着重分析并提出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建立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创造适宜的模式,选准突破口,开发形成拳头产品,建设装备条件和强化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发农业类人才是关键。本文根据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类人才的需要,提出农业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与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存旭 《水土保持通报》2006,26(5):111-113,118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双重过渡带,受特殊气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对水土流失危害以及水土保持在改善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分析,指出了水土保持是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提出搞好水土保持,促进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重点抓好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切实加强拦沙蓄水工程和坡面水系配套工程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工作,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