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附:(日本)斋藤美和于茶馆与茶艺馆的功能问题我在1996年夏天到湖州及南得镇调查中国的茶馆文化并到湖州妙峰山三癸亭、陆羽墓瞻仰,去长兴顾堵山,明月峡参观,寇丹先生陪同我并赠我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编的《陆羽茶文化研究》期刊,我仔细看了之后。觉得它的学术...  相似文献   

2.
谢文柏 《农业考古》2002,(4):149-150,164
在中国茶叶史上久享盛誉的顾渚紫笋茶 ,去年在全国名茶评比中再度夺魁 ,荣获金奖。早在 12 0 0多年前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 :“浙西以湖州为上 ,湖州生长城 (今长兴 )顾渚山谷。”在长兴地方志中也有记载 :顾渚狮犭需岩 (今叫做叙午 )、龙坡子吉祥寺 (贡茶院 )的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07,(1)
经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湖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湖州市教育局于2006年3月30日联合下文,长兴职工中等卫生学校增挂湖州中等卫生专业学校。这是学校办学史上一个新的重大突破,意味着长兴职工中等卫生学校已具备培养全日制普通中专学生的条件,历经十五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成  相似文献   

4.
茶道与屎道     
5月末,湖州(长兴)的国际茶会召开期间,有6个省市和3个国家的茶友专程到我家相聚喝茶聊天.河北的舒曼、胡智学和陕西的韩星海先生是第一批.有朋自远方来该喝什么好茶呢?这些人什么名茶没品尝过呢?思索良久,决定请他们喝屎茶.  相似文献   

5.
<正>浙江省长兴县李家巷镇扼守长兴东大门,素有"石城"之称。2012年随着省级工业平台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正式成立,李家巷从传统矿山产业向现代纺织、装备物流、机械制造转型,造就了李家巷地区既是传统工业强镇,也是一个新兴产业大镇。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让时光倒流,凝固到中国茶叶史上出现的高峰期--唐朝时代,这是让每一个华夏儿女无比骄傲与自豪的朝代,我们就把光彩照人的片段停留在浙江湖州(长兴)来寻根问祖吧!首先是生活在中唐时期的陆羽,在辗转各地名山大川后,隐居于长兴顾渚山,风餐露宿,品茗掘泉,研创茶学,于建中元年(708)著成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成为茶叶的百科全书;由于尊皇爱茶的陆羽受当时的湖州刺史裴清的推荐,建言献策出于顾渚山的紫笋茶成为唐朝皇帝的"贡品".事实形成后,唐朝先后有28位湖州刺史到顾渚山"修贡"、续贡80多年,并设有"贡茶院",春茶开采时人马多达3万人,这是一个何等庞大的茶之劲旅.历朝续贡达800多年,因而让紫笋茶品位之高、贡额之大、续贡时间之长,在我国贡茶史上一直处于至尊无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略论唐代顾渚贡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唐代顾渚贡茶浙江省湖州博物馆闵泉唐代是我国茶叶发展的重要时期,又是贡茶滥觞之时。凡当时有名的茶叶产区,几乎无例外地要向朝廷进贡茶叶。湖州长兴顾渚山所产的紫笋茶,是当时具有影响的贡茶之一,被视作“御用珍品”。在中国众多的名茶中,顾清紫笋茶为何能博得...  相似文献   

8.
徐荣铨 《农业考古》2005,(2):154-154
访胜登高别有天,乘车缩地兴无边。贡院遗址留奇迹,顾渚金沙是古泉。抬望茶丛颜色秀,试尝新茗味清鲜。宾朋尽说园中气,几欲做成紫笋仙。与茶友同访长兴茶文化遗迹!浙江湖州@徐荣铨  相似文献   

9.
《农业考古》2021,(2):131-137
皎然(720—789),湖州长城(今长兴)人,是一位集儒释道为一身的文化大师。皎然诞生1300周年以来,皎然茶诗、皎然茶道、皎然诗禅人生研究在当代正深入人心。学习、探讨于頔《皎然杼山集·序》和皎然茶诗、赞宁《唐湖州杼山皎然传》所呈现的"释门伟器""道合性同",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认知诗僧皎然成为茶道始祖的根本,从而深化茶道和茶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黄萌 《农业考古》2003,(2):181-182
各位来宾 ,各位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 :在春暖花开 ,茶香飘逸的季节 ,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陆羽诞生12 70周年纪念会 ,今天在陆羽的第二故乡———湖州隆重召开。首先 ,请允许我代表湖州市人民政府和湖州人民 ,向远道而来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各位贵宾、中外茶人表示热烈的欢迎 !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湖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湖州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太湖南岸 ,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二区 ,面积 5 817平方公里 ,人口 2 5 6万人。湖…  相似文献   

11.
针对笋干干燥这一关键工序,利用新型热泵干燥技术对新鲜毛竹笋进行工艺改进,通过不断优化干燥参数,设定不同监测点、干燥温度以及干燥时间对烘房内部的温湿度变化及笋干重量变化进行实时数据监测与分析,最终得到品质好、口感佳、营养价值高的笋干.通过与湖州长兴4月份气候条件下传统笋干加工品质的对比发现,经过热泵加工技术工艺改进的笋干色泽和口感等均优于传统加工笋干.  相似文献   

12.
去年七月末 ,北京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教授张学明来电话说 ,早有瞻仰陆羽久居的湖州山水之心 ,趁假期只身前来 ,届时希望我能尽地主之谊云云。“有朋自远方来” ,况茶字出口皆有缘 ,粗茶淡饭自然是有的 ,然而时过半月讯息全无 ,便自忖如今信用二字已不值钱 ,加上今年久旱特热 ,近 6 0岁的他也许不会来了。岂料 ,八月下旬的一日 ,一位衣衫不整 ,须发零乱 ,手拎一个包的老者轻叩房门 ,竟是张教授不期而至。原来他是骑着一辆破自行车 ,走了 2 0天才到湖州的。一口清茶润了他的喉咙 ,他说 :“哎呀 ,你们湖州真是民风淳朴。我到长兴地界在路边一家…  相似文献   

13.
早稻二化螟一代卵块的区域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 ,对浙江早稻二化螟卵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进行了分析 .发现 1981~ 1987年的卵块在大区域空间上呈现明显的聚集分布格局 ,聚集范围在 171~ 330 km之间 ,各年的聚集中心和各密度等级的分布范围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总的分布格局是浙北及浙东北沿海一带发生偏重 ,安吉、长兴、湖州一带发生最重 ,浙西和浙东南沿海一带发生较轻 ,苍南、泰顺、平阳一带发生最轻  相似文献   

14.
顾渚茶事别记浙江湖州市寇丹楼明初湖州长兴顾渚山区的紫笋茶,自陆羽推荐作贡茶,唐大历五年(770年)设贡茶院以来几经枯荣,到清顺治三年(1646年)以后结束,兴盛时期达605年,前后共延续876年,对中国茶史、茶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些资料被后人大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中国茶之起源,源于古代,传说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之益智健身功能,中国饮茶已有3000余年历史。晋代郭璞注《尔雅》,明确“茶”的含义。进入唐代,伴随着灿烂的盛唐文明,茶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陆羽著成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陆羽推荐湖州紫笋茶为贡茶;浙江长兴顾渚山建起贡  相似文献   

16.
沈文泉 《农业考古》2001,(4):153-154
据史料记载 ,1 2 0 0多年前 ,当茶圣陆羽将长兴顾渚的紫笋茶推荐给大唐天子作为贡茶以后 ,每年清明时节 ,湖州和常州的刺史都带领大批官员到长兴和宜兴交界处的境会亭斗茶、品茗 ,史称“境会亭茶宴”。这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亮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赋诗生动描绘过当时斗茶的盛况。因拍摄专题片《顾渚品茶》的需要 ,我们于 4月 1 2日到长兴县水口乡寻访境会亭遗址。历史的烟云埋没了人们的记忆 ,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境会亭遗址了 ,据说 ,长兴县的白岘乡和煤山镇 ,还有宜兴市也都在争论 ,说境会亭遗址在他们那里。所以 ,我们是在一片茫然中…  相似文献   

17.
一.湖州与茶 湖州,即湖边之州,据说这是湖州得名的最初缘由。 然而,湖州的著名却不是因为其是湖边之州,而是因为茶,不仅仅因为湖州产好茶,远在唐代就出产名闻全国的贡茶——顾渚紫笋茶,更因为湖州培育出了中国茶学的奠基人陆羽,陆羽在湖州生活了30多年,完成了中国茶学的奠基之作或者说是开山之作——《茶经》,被后人称为"茶神"、"茶圣"等。  相似文献   

18.
早稻二化螟一代卵块的区域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浙江早稻二化螟卵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进行了分析。发现1981~1987年的卵块在大区域空间上呈现明显的聚集分布格局,聚集范围在171~330 km之间,各年的聚集中心和各密度等级的分布范围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总的分布格局是浙北及浙东北沿海一带发生偏重,安吉、长兴、湖州一带发生最重,浙西和浙东南沿海一带发生较轻,苍南、泰顺、平阳一带发生最轻。  相似文献   

19.
贡茶在唐代进入制度化发展阶段,属于土贡方物中的口味贡,一般入藏于长安内库之一的茶叶库。唐代贡茶在大历、贞元以后随财政制度变化而变化,贡茶之地与贡茶数量皆大增。唐政府在常州义兴、湖州长兴先后设立茶舍、贡茶院官茶园,每年各有额定贡茶数,州刺史封印拜表上进,分五等次第进贡,第一等限清明到京。唐代以官茶园为主的贡茶制度被宋代继承,为唐宋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关于长兴茶,关于顾渚紫笋茶,历代文人颂歌颇多,涌现出了一大批绝妙佳作,有着非同凡响的影响力,为长兴的大唐贡茶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但历代高僧对长兴顾渚紫笋茶之颂偈并不多见,尤其是当地寺院僧人,其历代住持未曾留下关于长兴茶事唱诵诗偈,唯独北宋高僧净端禅师在长兴弘法期间,留有若干首禅茶偈子,为长兴之禅茶文化增添诗化禅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