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似锥低颈吸虫的成熟精子分为前段和主段。前段含两鞭毛轴丝和一圈连续纵向排列的膜下微管;主段含两条不等长鞭毛轴丝、核线粒体、糖原,背侧和腹侧的膜下微管。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精子细胞出现胞质突起,核与胞质突直民部的质膜之间出现特殊分化区域。  相似文献   

2.
鸡后口吸虫(Postharmostomungallinum)的糖原细胞位于精巢的周边,初级精母细胞以8个细胞为一簇,次级精母细胞以16个为一簇,精子细胞以32个为一簇呈玫瑰状排列.并逐渐移向精巢腔.精子细胞成熟过程中出现特殊分化区域。成熟精子分两部分,头段含两根鞭毛轴丝和一圈约38—40根左右的膜下微管为特征.体段含两根鞭毛轴丝和核.线粒体及糖原.而膜下微管仅出现在背、腹侧.两根鞭毛轴丝不等长,一根直达末端,另一根终止于体段中后部,线粒体远端之前.体末端仅含一根鞭毛轴丝.无膜下微管.  相似文献   

3.
七带石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七带石斑鱼精子由头部和尾部(鞭毛)两部分组成,没有明显的中片,头部前段无顶体,主要有高电子密度的球形细胞核,核中主要是致密的染色质,还分布有一些核泡,核外由核膜包围,将核与细胞质分隔开,核膜最前端紧贴质膜,核后端有植入窝,近端中心粒和中心粒间体位于其中。头部后端为袖套结构,由质膜包围的袖套结构延伸到后部,使整个头部呈椭球形,质膜后端沿鞭毛形成一个袖套腔,袖套结构中分布有中心粒复合体、线粒体以及囊泡等。精子细胞的细胞膜不光滑,呈现小的皱折。七带石斑鱼精子的尾部细长,紧接于头部细胞核,穿过袖套腔,通过基体与核紧密结合,中心粒复合体也位于此,且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呈钝角,鞭毛的轴丝由此形成,基体与鞭毛间的过渡区轴丝无中央微管,呈“9+0”型。尾部的主要结构为轴丝,其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其起始端开始于前端基体,轴丝外仅有少许细胞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东方次睾吸虫精子的超微结构及其发生过程。东方次睾吸虫的精子划分为3段:第1段主要包括核和一根鞭毛轴丝;第2段包括较细的核和两根鞭毛轴丝;第3段则由两根鞭毛轴丝组成。第1、2段合称为精子的头部,第3段称精子的尾部。鞭毛为9+“1”的形式,中心有螺旋形的结构。精子发生过程与其他吸虫基本相同。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都呈玫瑰花状排列。精子细胞成熟过程中出现特殊的分化区域,许多微管排列在膜的内侧,核向分化区域旋转、移动和浓缩;附近出现两对带有小根的中心粒,两根鞭毛由此突出。  相似文献   

5.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短尾鮠精子细胞和精子的形态以及细胞核、拟染色体和线粒体等的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精子细胞的发育,核质凝聚程度逐渐增强。精子细胞时期细胞器较丰富,到精子细胞后期,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短尾鮠的精子具有椭圆的头部和复杂的中片;近侧中心粒和远侧中心粒靠近核的中央;鞭毛呈9+2轴丝结构,并具有由外膜折迭形成的波浪形的鳍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短尾鮠精子细胞和精子的形态以及细胞核、拟染色体和线粒体等的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精子细胞的发育,核质凝聚程度逐渐增强.精子细胞时期细胞器较丰富,到精子细胞后期,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短尾鮠的精子具有椭圆的头部和复杂的中片;近侧中心粒和远侧中心粒靠近核的中央;鞭毛呈9+2轴丝结构,并具有由外膜折迭形成的波浪形的鳍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短尾鮠精子细胞和精子的形态以及细胞核、拟染色体和线粒体等的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精子细胞的发育,核质凝聚程度逐渐增强。精子细胞时期细胞器较丰富,到精子细胞后期,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短尾鮠的精子具有椭圆的头部和复杂的中片;近侧中心粒和远侧中心粒靠近核的中央;鞭毛呈9+2轴丝结构,并具有由外膜折迭形成的波浪形的鳍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白斑红点鲑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头部呈椭球形,主要结构是细胞核,核前端无顶体,后端有植入窝,植入窝较深,凹入细胞核的1/3,核中染色质致密,存在着不规则的网络状间隙;中段包括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中心粒复合体主要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组成,近端中心粒为典型的9组三联微管结构,与远端中心粒相互垂直,远端中心粒向下延伸形成轴丝。袖套与细胞核后端相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囊泡,部分线粒体彼此融合,形成复合线粒体,囊泡有两种;白斑红点鲑精子尾部细长,主要结构是轴丝,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轴丝被许多囊泡包围,质膜向外突出形成上下对称,但大小不同的两个侧鳍。  相似文献   

9.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白斑红点鲑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头部呈椭球形,主要结构是细胞核,核前端无顶体,后端有植入窝,植入窝较深,凹入细胞核的1/3,核中染色质致密,存在着不规则的网络状间隙;中段包括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中心粒复合体主要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组成,近端中心粒为典型的9组三联微管结构,与远端中心粒相互垂直,远端中心粒向下延伸形成轴丝。袖套与细胞核后端相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囊泡,部分线粒体彼此融合,形成复合线粒体,囊泡有两种;白斑红点鲑精子尾部细长,主要结构是轴丝,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轴丝被许多囊泡包围,质膜向外突出形成上下对称,但大小不同的两个侧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精子形成过程,通过扫描电镜照片观察其精子形成过程中部分时期的尾部超微结构.发现该虫精子鞭毛内部由2个线粒体衍生物、2个副体、1个中心粒侧体和1个微管系统(轴丝)构成,轴丝由9个副微管、9对双微管和2个中央微管组成.属典型的9+9+2构型.在精子形成过程中,两线粒体衍生物的形态和内容物有显著差异.中心粒侧体在后期才出现,包围线粒体衍生物、副体、中心粒侧体的微管在后期则全部消失.表明稻水象甲精子的形成过程相似于已报道的一些鞘翅目昆虫,但在线粒体衍生物、中心粒侧体、微管的发生上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纯种微小泰泽球虫卵囊,人工感染四日龄雏鹅,定时剖杀,取小肠组织进行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微小泰泽球虫小配子体与小配子的超微结构和发育过程。小配子体由第二代裂殖子发育而来。当小配子体完成最后一次核分裂后,其核中染色质呈斑块状,核内无核仁。随后,细胞核移向小配子体边缘,并拉长成二部分,电子致密部分将发育成小配子的核,电子密度浅的另一部分则留在残体中。每个细胞核上方有一对中心粒,中心粒将进一步发育成为小配子两根鞭毛的基粒,鞭毛由此产生。成熟的小配子拥有两根鞭毛和一个体部,体部有一个长形的细胞核,核的前面嵌有一线粒体。  相似文献   

12.
The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axonemes revealed by cryoelectron tomograph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ukaryotic flagella and cilia are built on a 9 + 2 array of microtubules plus >250 accessory proteins, forming a biological machine called the axoneme. Here we describe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rapidly frozen axonemes from Chlamydomonas and sea urchin sperm, using cryoelectron tomography and image processing to focus on the motor enzyme dynein. Our images suggest a model for the way dynein generates force to slide microtubules. They also reveal two dynein linkers that may provide "hard-wiring" to coordinate motor enzyme action, both circumferentially and along the axoneme. Periodic densities were also observed inside doublet microtubules; these may contribute to doublet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有轮瑞利绦虫Raillietina cesticllus精子的超微结构示意图。【方法】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寄生于鸡消化道的有轮瑞利绦虫的精子形态和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有轮瑞利绦虫的精子呈丝状,两端渐尖,具有冠状体,无线粒体,具有"9+1"类型的轴丝。精子从头至尾可划分为5区:I区,头部,具冠状体;II区,皮层微管明显,围轴鞘和蛋白质样横隔壁出现;III区,大量电子致密颗粒出现;IV区,细胞核出现;V区,尾部,轴丝游离。有轮瑞利绦虫和棘槽瑞利绦虫R.echinobothrida的精子具有1个冠状体,其他6种已报道的戴维科绦虫的精子均有2个冠状体;而有轮瑞利绦虫和棘槽瑞利绦虫精子冠状体的旋转角度不同,分别是40°~55°和35°。【结论】精子头部冠状体的数目和旋转角度可以将有轮瑞利绦虫和其他7种戴维科绦虫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4.
Mitotic apparatus: the selective extraction of protein with mild aci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treatment of isolated mitotic apparatus with mild (pH 3) hydrochloric acid results in the extraction of less than 10 percent of its protein, accompanied by the selective morphological disappearance of the microtubules. The same extraction can be shown to dissolve outer doublet microtubules from sperm flagella. A protein with points of similarity to the flagellar microtubule protein is the major component of the extract from mitotic apparatus.  相似文献   

15.
C J Brokaw 《Science (New York, N.Y.)》1989,243(4898):1593-1596
The relative motion of 40-nanometer gold beads bound to the exposed outer doublet microtubules of demembranated sea urchin sperm flagella has been observed and photographed during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reactivated swimming. This direct demonstration and measure of sliding displacements between outer doublet microtubules in actively bending flagella verifies the original sliding microtubule model for ciliary bending that was establish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of fixed cilia and provides a new, functional measure for the diameter of the flagellar axoneme of 132 +/- 8 nanometers.  相似文献   

16.
小地老虎真核和无核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小配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小配子母细胞和大配子母细胞于相邻的宿主细胞内相伴产生,系由末代裂殖子侵入后,长大变圆而形成。小配子的形成为直接分化型。首化细胞核分裂为多个,随后细胞核向周边移动,随之近核处限制膜外突,临近外限制膜下陷。中心粒在核上方形成半并发育为基粒、鞭毛中的微管和附着微管,早期形成的小配子仍与小配子母细胞的残体相连。成熟小配子与残体分离,外型呈香蕉状,外被单位膜,内有一电子结构+分致密的细胞核,核实端侧面有一个巨大线粒体,小配子有鞭毛2根,每根鞭毛内有微管,为9+2结构,附着微管至少6根,这些微管起始于基粒。  相似文献   

18.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小配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小配子母细胞和大配子母细胞于相邻的宿主细胞内相伴产生 ,系由末代裂殖子侵入后 ,长大变圆而形成 小配子的形成为直接分化型 首先细胞核分裂为多个 ,随后细胞核向周边移动 ,随之近核处限制膜外突 ,临近处限制膜下陷 中心粒在核上方形成并发育为基粒、鞭毛中的微管和附着微管 ,早期形成的小配子仍与小配子母细胞的残体相连 成熟小配子与残体分离 ,外型呈香蕉状 ,外被单位膜 ,内有一电子结构十分致密的细胞核 ,核头端侧面有一个巨大线粒体 ,小配子有鞭毛 2根 ,每根鞭毛内有微管 ,为 9+2结构 ,附着微管至少 6根 ,这些微管均起始于基粒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樱桃谷鸭贝氏隐孢子虫人工感染石歧杂鸡后法氏囊虫体生活史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各期虫体,除裂殖子,子孢子或小配子体,均寄生于微绒毛包围形成的带虫空泡内,但未与上皮细胞浆接触。在虫体和上皮细胞间存在附着带和营养器。成熟裂殖体具有8个或4个裂植子,孢子化卵囊具有4个子孢子。裂殖子前端有顶泡,锥体前环,锥体,棒状体和微线。后端有致密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核。但没有发现线粒体。  相似文献   

20.
结合光镜和电镜、切片和涂片技术,对斯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stiedai)小配子发育期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配子发育分2个阶段——生长与核分裂阶段及小配子的形成与分化阶段。早期小配子体单核,核仁小;随着核的分裂变为双核、四核和多核小配子体,后者因核极多,浅层分叶形成小配子体胚以利于核周边排列。各小配子体胚周边的核与嵌于核前方的线粒体向前突出并生长,最后分化形成小配子落入带虫空泡。成熟的小配子有2根鞭毛、1个大线粒体和1个强嗜锇性核、被单层膜。结果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小配子发育遵循艾美耳属球虫小配子发育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