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滑舌鳎不同家系肌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不同家系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并选育出高营养品系的半滑舌鳎家系,用气相色谱法对同一养殖环境中的半滑舌鳎15个不同家系(164个样本)肌肉中的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分析,同时对高EPA、DHA、EPA+DHA含量的家系进行筛选,并研究了半滑舌鳎性别与EPA、DHA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15个家系肌肉中脂肪酸种类没有区别,但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存在若干差异。其特征均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PUFA以ω-3系脂肪酸为主,且ω-3系脂肪酸与ω-6系脂肪酸比值达到4.16~5.03,其中的2种重要ω-3系脂肪酸EPA和DHA在15个家系中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DHA含量远大于EPA含量;筛选出了3个高EPA、DHA、EPA+DHA含量家系,分别为F13012、F13023及F13031。(2)EPA的含量与半滑舌鳎性别不具有显著性相关关系。本研究对于选育半滑舌鳎优良品种家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湿法鱼油中含游离脂肪酸甚众,夏季加工时其酸值甚高。常规的脱酸方法是用烧碱中和。该法主要缺点是烧碱性太强,不但中和脂肪酸,也部分地皂化中性油。在纯天然鱼油中,DHA、EPA主要是在三甘酯(TG)的β位,皂化时甚易使DHA、EPA转化的相应的钠盐,随皂化、水洗工序而流失,大大减少了DHA、EPA的含量。尤其是处理高酸值鱼油时,DHA、EPA含量较粗鱼油降低(粗油31.00%精油26.00%)。  相似文献   

3.
蓝蛤是一种低值贝类资源,其浓缩物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无机元素等的营养价值高.蓝蛤干物质占13.75%,其中:蛋白质61.5%,脂类8.12%.每百克干物质中精氨酸、丙氨酸、牛黄酸、L-肉碱分别为3.075g,2.46g,1.23g,0.180g;脂类中DHA与EPA的比值为1.1:1.蓝蛤浓缩物具有诱食、促生长、抗病诱导作用,作为海产养殖动物饵料的重要成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36℃真空干燥鱿鱼皮、鳕鱼皮、鲤鱼皮;索氏抽提法提取脂肪,抽提剂为沸程30~60℃石油醚;KOH-甲醇皂化甘油三酯;三氟化硼乙醚-甲醇甲酯化脂肪酸;GC/MS分析脂肪酸组成。在鱿鱼、鳕鱼、鲤鱼皮中分别鉴定出了18、20、29种脂肪酸。鱿鱼皮和鳕鱼皮鱼油中EPA和DHA含量都很高,鱿鱼皮鱼油中DHA占35.93%、EPA占14.93%;鳕鱼皮鱼油中EPA占15.04%、DHA占13.39%。鳕鱼皮鱼油中油酸的含量也很高,占22.62%。鲤鱼皮鱼油中主要脂肪酸是油酸(30.34%)、亚油酸(22.58%)和软脂酸(16.33%)。鲤鱼皮鱼油中DHA含量很低(1.00%),而且没有发现EPA;这与鱿鱼皮和鳕鱼皮中的鱼油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5.
对企鹅珍珠贝和马氏珠母贝软体部脂肪进行了提取和测定。结果表明,企鹅珍珠贝和马氏珠母贝软体部脂肪含量分别为8.3%和9.6%。企鹅珍珠贝脂肪酸中DHA EPA的总含量为39.71%,比马氏珠母贝脂肪酸中DHA EPA的总含量(30.86%)高。2种珍珠贝软体部脂肪酸均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缢蛏等贝类食品脂质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类食品的脂质与陆生动植物的脂质相比,前者脂肪酸组成复杂,有含量相当高的长碳链w_3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对缢蛏等十三种贝类脂质中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目的为食品营养研究和贝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7.
南海8种低值小杂鱼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南海盛产的8种低值小杂鱼肌肉、鱼头、内脏中的粗脂肪,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低值小杂鱼头部粗脂肪含量为2.7%~9.7%,内脏粗脂肪含量为2.9%~6.2%,肌肉部分粗脂肪含量为2.0%~8.5%;不同低值小杂鱼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但其含量有所差异,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都在40%以上,内脏粗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头部和肌肉中的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粗脂肪含量较高的鱼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低;不同鱼种不同部位的粗脂肪中EPA、DHA含量有所差异。蓝圆鲹的头部粗脂肪中DHA和EPA最高,含量达到28.4%,而双带海鲱鲤内脏粗脂肪中的EPA和DHA含量仅为7.26%。  相似文献   

8.
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造就了南极微生物特殊的生物学特征,产DHA或EPA是其对南极极端环境的适应性功能。本实验从第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所采集的海冰和海泥中分离得到约200株菌株,以鱼油为对照,通过气相色谱(GC)方法初筛,得到7株含有DHA或EPA的细菌,其中一株(N-6)的DHA含量最高。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其DHA成分进行鉴定。N-6的脂肪酸分析表明,其总脂肪酸含量占菌体干重的22.54%,DHA占总脂肪酸的8.72%。就3种主要的环境因子(温度、pH值、盐度)对于该菌生长情况及DHA含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发现,该菌属于嗜冷菌,其DHA含量随温度、盐度升高而降低,随pH的增加而升高。从南极微生物中筛选产DHA或EPA细菌,可为南极微生物资源的应用开发开拓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仔、稚、幼鱼发育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大黄鱼早期主要发育阶段(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幼鱼)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重点比较了发病稚鱼与正常稚鱼的脂肪酸组成。用GC/MS法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且种类随发育而递增,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鱼苗内源性营养阶段以饱和脂肪酸C14:0、C16: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必需脂肪酸C20:4(n-6)(AA)在鱼苗开口前就已存在,而DHA和EPA摄食后才被检测到,其含量受饵料种类的影响,DHA含量变化范围为7.26%~25.36%,EPA为3.41%~8.40%。与同期正常鱼苗相比,病鱼苗的主要脂肪酸DHA、EPA含量显著降低,DHA不足前者的1/3,而AA、C18:1、C18:2、C18:3含量和EPA/DHA的比值显著增加,分别是前者的1.5—3倍。导致稚鱼阶段“胀鳔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可能是DHA和EPA的缺乏以及AA偏高。研究结果为预防“胀鳔”鱼苗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卵巢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中国对虾亲虾在卵巢发育的不同阶段的卵巢、肝胰脏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来评估中国对虾在性腺成熟过程中对脂质的需要。从中国对虾亲虾不同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可见,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ω7)、油酸(18:1ω9)、二十碳五烯酸(20:5ω3,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22:6ω3,DHA)占主要比例,这与其它海洋甲壳类的脂肪酸组成相类似。中国对虾亲虾的主要脂肪酸组成比例与日本对虾亲虾的主妥脂肪酸组成比例相近似。中国对虾亲虾在不同的卵巢成熟期同一器官中的主要脂肪酸组成比例没有明显的差别,而不同组织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中都含有大量的ω-3系列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从成熟卵巢的脂肪酸组成中含有高比例的EPA、DHA含量可见,EPA、DHA在亲虾性腺发育过程中的必需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南美白对虾 (Penaeusvannamei)在幼体发育过程中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及饵料对卵、无节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对南美白对虾卵和无节幼体脂肪酸的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 ,并比较幼体阶段主要脂肪酸含量及其变化。在卵脂肪中占主要比例的脂肪酸为棕榈酸、棕榈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DHA ,而在无节幼体中则为棕榈酸、棕榈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EPA和DHA。在从卵到无节幼体的发育过程中 ,除EPA和DHA占总脂肪酸比例有较明显的上升外 ,其他脂肪酸所占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总体变化特点为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逐渐下降 ,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上升。亲虾饵料沙蚕 (Nereisspp .)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 ,沙蚕与卵及无节幼体脂肪酸的组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牙鲆幼鱼对EPA和DHA的营养需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薛敏 《水产学报》2004,28(3):285-291
研究了EPA和DHA水平对牙鲆生长的影响,饲料中含0.5%EPA和1.0%~1.5%DHA能保证牙鲆幼鱼最适生长,鱼体水分最低,肝体指数最小,脂肪含量有较大幅度提高,肝脏极性脂中EPA和DHA达到最大积累;在肝脏和肌肉的非极性脂部分,各组间的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变化,而极性脂部分能体现出饲料中n-3 HUFA含量对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极性脂中的EPA和DHA含量远高于非极性脂;在肌肉和肝脏的极性脂和非极性脂中都含有较高的16:0和18:1n-9; 18:1n-9/n-3HUFA可以作为必需脂肪酸满足程度的一个判据,18:1n-9值的升高往往是缺乏必需脂肪酸的表现,在生长最佳时18:1n-9/n-3HUFA比值下降,为0.62和0.74.  相似文献   

13.
细胞融合法构建EPA和DHA高产异养藻株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将富含EPA和DHA的自养微藻绿色巴夫藻和生长迅速的异养微藻四鞭藻相融合,并筛选出兼养的融合藻株,融合藻株的聪 脂,EPA,DHA和EPA/DHA等各指标均比异养亲本四鞭藻有较大提高,在兼养条件下生长速率高于亲本微藻,脂肪酸组成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而在异养条件下以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饲料DHA/EPA值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实验配制等氮、等能的5种不同DHA/EPA值(0.64、0.97、1.18、1.59和1.91)的饲料,每个比值设3个重复,饲养周期56 d。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DHA/EPA值的升高,星斑川鲽幼鱼增重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当饲料DHA/EPA值为0.97~1.59时实验鱼增重最快,饲料效率最高。蛋白质效率则在DHA/EPA值为0.97~1.18时达到最高。蛋白质沉积率(protein retention efficiency,PRE)与饲料DHA/EPA值呈显著二次回归关系(y=-1.589 5x2+2.858 3x+45.184;R2=0.910 8,x=饲料DHA/EPA值,y=PRE),当饲料DHA/EPA值大于0.90时呈下降趋势。肝体比呈先下降后小幅回升的趋势(P0.05),在饲料DHA/EPA值为1.18时达到最低,为2.85%,脾脏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于饲料DHA/EPA值为1.59组最高(0.12%);(2)肝脏粗脂肪含量随饲料DHA/EPA值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且在饲料DHA/EPA值为1.18时降到最低,为8.60%,而后又显著上升,但仍显著低于饲料DHA/EPA值为0.64时的水平(13.44%)。二次回归分析(y=5.199 6x2-15.652x+20.866;R2=0.634 8,x=饲料DHA/EPA值,y=肝脏脂肪含量)显示,当饲料中DHA/EPA值为1.51时肝脏脂肪含量最低。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饲料DHA/EPA值的升高,肝脏及肌肉中EPA含量均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而DHA含量及DHA/EPA均呈直线上升趋势(P0.05)。肝脏和肌肉组织n-3 HUFA总量不受饲料处理的影响(P0.05);(3)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在饲料DHA/EPA值为1.59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白蛋白在饲料DHA/EPA值为0.64、0.97和1.59水平最高。溶菌酶(LSZ)活性在饲料DHA/EPA值为1.18时达到峰值(P0.05),为2.76μg/mL。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在饲料DHA/EPA值1.91时无显著变化,而当饲料DHA/EPA1.18时,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提高了65%左右。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以增重率为参考指标,采用二次回归(y=-31.066x2+77.26x+76.541;R2=0.957 4,x=饲料DHA/EPA值,y=增重率)分析可得,当饲料脂肪水平为8.3%,n-3 HUFA含量为0.74%时,星斑川鲽幼鱼[初始体质量(31.70±0.12)g]对DHA/EPA值的最适需要量应为1.24。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其对刺参食物来源的影响,本研究于2012年5—12月以16:1(n-7)/16:0及EPA作为硅藻的特征脂肪酸标志,20:4(n-6)作为褐藻的特征脂肪酸标志,DHA及DHA/EPA作为鞭毛藻或原生动物的特征脂肪酸标志,18:1(n-7)及奇数碳和支链脂肪酸(oddbr FAs)作为细菌的特征脂肪酸标志调查了荣成靖海湾刺参养殖池塘底泥和刺参脂肪酸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硅藻、褐藻、多种异养细菌及鞭毛藻或原生动物为底泥的主要组成生物,且各类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显著,其中硅藻的特征脂肪酸16:1(n-7)/16:0及EPA最高值出现在冬季,褐藻的特征脂肪酸20:4(n-6)含量为秋季最高,细菌的特征脂肪酸18:1(n-7)及(oddbr FAs)最高值出现在夏季,鞭毛藻或原生动物的特征脂肪酸DHA含量为冬季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刺参食物中的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和细菌主要来源于底泥。研究表明,刺参养殖池塘底泥中主要生物组成季节性变化显著,进而引起刺参食物来源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国外生化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EPA、DHA是我们人类健康需求的重要物质。服用鱼油或精制成的EPA、DHA可改善血清类脂物和防止血栓形成,可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本文重点概述日本研究机构对EPA、DHA的生理作用及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金藻门的湛江等鞭金藻含有其他别门藻类所不含有的DHA和EPA,并且其脂肪酸含量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本实验对不同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下湛江等鞭金藻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强度对DHA的含量影响显著,光照时间对EPA的含量影响显著。本研究通过研究光照对湛江等鞭金藻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希望对湛江等鞭金藻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贝类壳色常呈现出多态性,壳色可以作为优良性状的标记色,用于贝类良种选育研究。为了探究青蛤壳色性状与其生长和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青蛤不同壳色个体的生长指标及营养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青蛤紫壳个体(整体)的湿重、壳长、水管和鳃组织湿重占比显著高于白壳个体(p<0.05),青蛤紫壳个体(整体)的壳宽和外套膜组织湿重占比极显著高于白壳个体(p<0.01)。青蛤紫壳个体可食部分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白壳个体(p<0.01)。紫/白壳个体的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分别为37.46%和37.02%,且紫壳个体显著高于白壳个体(p<0.0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分别为67.72%和66.60%,且紫壳个体显著高于白壳个体(p<0.05),表明紫壳个体氨基酸平衡效果优于白壳个体,且均属于优质蛋白。紫/白壳个体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棕榈酸为主,分别占可食部分脂肪酸总量的9.97%和9.85%,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EPA和DHA为主,其中EP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6.64%和6.54%,DH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8.00%和8.51%。研究表明,紫/白壳个体间在生长和营养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且紫壳性状与其生长和营养存在一定正向关联关系,为利用紫壳性状作为遗传标记进行青蛤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鳍鳠产卵前后肌肉脂肪酸组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产卵前后大鳍鳠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鳍鳠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含有22种脂肪酸,油酸(C18:1n-9)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软脂酸(C16:0)、棕榈酸(C16:1n-7)、亚油酸(C18:2n-6),所占比例分别为22.38%~37.57%、18.86%~23.95%、7.00%~11.52%、7.46%~9.97%。EPA和DHA在大鳍鳠肌肉中占有较高的比例,EPA占总脂肪酸的5.39%,DHA占5.44%。在野生大鳍鳠产卵前后的22种脂肪酸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SFA),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8种多饱和脂肪酸(PUFA),大鳍鳠肌肉中脂肪酸在产卵前后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鳓鱼肌肉中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7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5种,相对含量为30.92%,不饱和脂肪酸12种,相对含量为69.08%,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相对含量为40.68%,多不饱和脂肪酸5种,相对含量为28.40%。鳓鱼富含EPA(Eicosa pentaenoic Acid)和DHA(Docosahexaenoic acid),EPA+DHA含量达24.43%,鳓鱼肌肉中棕榈酸含量较高,达2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