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技术分析了罗汉果航天、无籽、野生、栽培4类种质的遗传差异,构建DNA指纹图谱和UPGMA聚类图,并进行杂交优势预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9个ISSR引物中的5个可直接鉴别罗汉果21份特异种质,种质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56~0.896,在相似性系数为0.795处的聚类结果分为5类。不同种质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尤其是广西金秀(S17)、湖南永州(S18)和广西百色(S19)的野生种质与桂林主产区种质间,航天种质内以及雌雄株间都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差异。根据遗传差异的大小,对9个雌株预测了20个可能获得理想杂交优势的组合,推测雄株S13、S7和S9是较好的父本材料。该研究补充完善了罗汉果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信息,从而为罗汉果种质的保护、创新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倍体牡蛎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三倍体牡蛎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结果。三倍体牡蛎性腺发育与二倍体同步,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但产生的成熟雌,雄配子数明显少于二倍体。实验中所发现的染色体条数不足30条的非整倍体个体,没有成熟配子形成。雌,雄同体现象普遍存在于三倍体中,雌,雄配子可产生同一滤泡内,也可产生于不同滤泡。生殖细胞由生殖嵴形成。  相似文献   

3.
对高梁株高的遗传模型进行测验,结果表明,高梁株高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控制株高的增效、减效等位基因在雌亲和雄亲的分配比率有极显著差异,株高遗传,增效等位基因,即高秆基因为显性,而这种显性为部分显性。  相似文献   

4.
对高粱株高的遗传模型进行测验。结果表明,高粱株高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控制株高的增效、减效等位基因在雌亲和雄亲的分配比率有极显著差异。株高的遗传、增效等位基因,即高秆基因为显性,而这种显性为部分显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 Dode)雌、雄株的解剖结构,阐明不同性别植株间在不同性状参数间的差异,为滇杨的遗传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理及丽江两地采集的滇杨雌、雄株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雌、雄株茎和叶组织解剖结构,并进行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1)滇杨雌、雄叶片解剖结构组成相似,但在具体的细胞大小上却存在显著差异(P<0.05)。滇杨雄株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均小于雌株,但雄株叶片的上、下表皮厚度、栅海比、组织结构紧密度及主脉木质部面积占维管束面积百分比等复合性状指标均高于雌株;不同地区雌、雄株叶片解剖结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2)比较雌、雄株茎段解剖结构特征,发现雌株的表皮、皮层、木质部厚度、髓直径与茎直径显著高于雄株(P<0.05),但滇杨雌、雄株茎段的表皮厚度、木质部厚度与髓直径在茎段中所占的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丽江地区滇杨雌、雄株茎段的各项解剖结构参数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大理地区的雌、雄株茎段表皮厚度占茎直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东方百合2n雌配子诱导及三倍体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东方百合为材料,在株高为20~30cm时,用0.1%~0.4%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品种的花蕾成功获得了2n配子。然后将2n雌配子与1n雄配子杂交形成了三倍体胚,再通过胚拯救技术获得了三倍体植株。细胞学鉴定表明三倍体气孔比二倍体大,但比四倍体小。三倍体染色体数为36(2n=2x=36),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4(2n=2x=24)。而且,2n配子杂种后代存在染色体数目的多样性。此外,还对百合三倍体种球的繁育也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银杏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为了生产上的方便,我们必需预先知道它是雌株,还是雄株,以便于栽培管理。要想鉴别银杏树是雌株还是雄株,可以从形态和生理两方面加以识别。 一、雌株、雄株形态上的差别有“八”看: 1.看主干枝夹角:雄株为30°左右,主干枝挺直向上;雌株为50°,主干枝分枝下垂平展。  相似文献   

8.
以成熟的短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var.maki)叶片为实验材料,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叶片进行观察,比较了雌、雄株叶片在解剖结构和表皮形态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短叶罗汉松雌、雄株的叶片均为异面叶,雌、雄株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叶片紧密度、上下角质层厚度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转输组织长度、栅海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雄株的气孔宽度、气孔密度和气孔器长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扫描电镜下,雌、雄株叶片表皮的角质层纹饰、细胞壁等微形态结构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根据叶片表皮的蜡质能谱分析,雌、雄株叶片含有相同的9种元素,其中雌株的C、O、Si、Au等元素的含量大于雄株,而雌株的Na、Mg、K、Al、Ca等元素含量小于雄株;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在雌、雄株叶片的栅栏组织内均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且雌株叶片内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稍大于雄株。  相似文献   

9.
以成熟的短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var.maki)叶片为实验材料,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叶片进行观察,比较了雌、雄株叶片在解剖结构和表皮形态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短叶罗汉松雌、雄株的叶片均为异面叶,雌、雄株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叶片紧密度、上下角质层厚度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转输组织长度、栅海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雄株的气孔宽度、气孔密度和气孔器长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扫描电镜下,雌、雄株叶片表皮的角质层纹饰、细胞壁等微形态结构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根据叶片表皮的蜡质能谱分析,雌、雄株叶片含有相同的9种元素,其中雌株的C、O、Si、Au等元素的含量大于雄株,而雌株的Na、Mg、K、Al、Ca等元素含量小于雄株;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在雌、雄株叶片的栅栏组织内均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且雌株叶片内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稍大于雄株.  相似文献   

10.
玉米株高和穗位遗传模型测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玉米株高、穗位进行了遗传模型测验。结果表明:玉米株高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存在有显著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穗位符合加性--显性产效、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雌、雄间的分配,株高差异显著,但穗位无明显差异。株高的遗传为超显性遗传。穗位的遗传为部分显性,隐性为增效基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家蚕四倍体雌的性染色体的联会,分离形式及三倍体雌的染色体组成与产卵性状的关系。1)四倍体雌在减数分裂时,绝大多数呈Z-Z联会,分离,W不参加联会,随机分向两极或同时进入某一极;Z-W联会,分离的频率很小。四倍体雌X二倍体雄的三倍体子代的形态笥状的分离符合5:1的理论值,其染色体组成有3A+ZZ,3A+ZZW,3A+ZZWW,3A+ZZZ,3A+ZWW5种,呈15:67,6:15:1.2:  相似文献   

12.
大叶白腊别名披针叶白腊、尖叶白腊,属木犀科白腊树属,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它适应性强,喜光耐寒,繁殖容易,生长迅速,且树形优美,是我区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由于大叶白腊造林苗木雌、雄混栽,雌株花量大,秋季大量结实落果,加大了清扫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大叶白腊雄株生长快,抗性强的优点,采用嫁接繁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蒿柳雌株与雄株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差异及其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环境,研究40 ℃/30 ℃(白天温度/晚上温度)处理下蒿柳雌株与雄株叶片电导率(EC)、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差异,分析各生理指标在雌株与雄株间的变异系数(VC)及分化系数(VST)。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蒿柳EC值、O·-2产生速率显著上升,但雌株EC值和O·-2产生速率显著大于雄株;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显著升高,但雄株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高于雌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显著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下降,但雄株的4种酶活性显著高于雌株。高温处理下,蒿柳雌株与雄株各生理性状的变异系数(VC)较为接近,说明各生理性状在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间的变异较为一致。各生理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VST)为17.06%,说明高温胁迫下各生理性状在雌、雄株间的变异小于雌、雄株内(无性系之间)的变异。综上所述,高温胁迫下蒿柳无性系在生理性状上存在丰富的变异,但雄株具有较强的调节、适应能力。因此,在育种工作中适当多选择雄株优树,有助于获得耐热性强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了解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间的形态特点。[方法]以栽培高山红景天和野生高山红景天为材料,进行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植株形态的比较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间形态有一定的差异,株高雌株略高于雄株,主茎叶片数雄株多于雌株.叶片形态雄株比雌株狭长且薄、两性植株叶片较宽,茎粗雄株比雌株细,茎数雄株明显多于雌株,地下部根茎粗、根茎长和根茎数等性状雄株均大于雌株。[结论]该研究为高山红景天的性别分化机理、组织培养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黄连木不同性别植株的生理差异,以黄连木雌株和雄株叶片为试材,对叶片POD、SOD、CAT活性及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连木雄株叶片POD活性在5月21日和6月8日极显著高于雌株,且雌株、雄株叶片POD活性在6月8日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53OD/g(FW)和21.31OD/g(FW);雌、雄株叶片SOD活性在5月21日、8月8日、9月8日和10月8日呈现极显著差异,5―6月雌株叶片SOD活性高于雄株,而7―10月低于雄株,雌株叶片SOD活性变化幅度大,在6月份达到最大值22.50OD/g(FW),8月初达到最小值7.18OD/g(FW);雄株叶片CAT活性在10月8日极显著高于雌株叶片,雄株CAT活性在9月8日达到最小值,为27.98酶分解的H2O2mg/g(FW);雌、雄株叶片MDA含量差异性不显著;雌、雄株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在5月21日出现最小值,分别为5.06mg/g和5.95mg/g,在10月8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27mg/g和12.84mg/g;雌、雄株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10月8日存在显著差异,且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018%和0.026%。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结球甘蓝-大白菜异源三倍体与二倍体结球甘蓝回交的方式,从回交后代BC2中获得了1株2n+1非整倍体植株.经细胞学和SSR鉴定分析,确认该2n+1植株为结球甘蓝8号初级三体.通过对8号初级三体植株自交和回交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测定,明确了其额外染色体雌、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34.74%和6.17%.  相似文献   

17.
金鳟伪雄鱼的制备及全雌三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龄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试验鱼(雄、雌性平均体重分别为1.7、2.2kg),采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灭活金鳟精子,对受精卵进行热休克处理后正常孵化,获得初孵仔鱼;再用雄性激素诱导全雌二倍体,得到性逆转雄鱼(伪雄鱼);培育至性成熟后进行人工繁殖,采用热休克法对受精卵进行处理获得全雌三倍体鱼类。结果表明:金鳟全雌二倍体的诱导出现率为80%,金鳟伪雄鱼获取成功率为75%;用不同pH人工精浆激活伪雄鱼精巢精子,高pH(9—10)的人工精浆激活受精卵的效果最好,金鳟三倍体的出现率为75%-80%,其中还有一定比率的嵌合体出现。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天然四倍体泥鳅生产全三倍体泥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2009年利用从湖北省引进的天然四倍体(雄)泥鳅与当地的二倍体(雌)泥鳅杂交,进行全三倍体泥鳅培育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2n×4n)平均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分别为54.69%、80.64%、56.64%;对照组(2n×2n)分别为76.23%、82.97%、79.44%。早期胚胎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杂交组后代染色体数为71~75条,视为100%三倍体。6月龄时对其杂交后代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均为100%三倍体。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湖北省洪湖市四倍体泥鳅与当地的二倍体泥鳅杂交能产生100%全三倍体泥鳅,这种生物杂交的方法操作简单、方法可靠,是生产全三倍体泥鳅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罗汉果雄株组培苗为诱导材料,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通过药剂浓度、处理时间2个因素,设计了9个处理,研究秋水仙素对罗汉果雄株多倍体的诱导。结果表明:用0.2%秋水仙素溶液处理顶芽36 h诱导率最佳,诱导变异率达到16%,所得变异植株经染色体检测为2n=4x=56,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鱼类雄核发育新途径及自然四倍体泥鳅所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构成,采用自然四倍体泥鳅(4n=100)为父本、二倍体泥鳅(2n=50)为母本进行杂交,受精后5 min将受精卵放入3℃水中处理60 min诱导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并对其后代的血红细胞核体积、染色体核型、Ag-NORs带型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信号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杂交三倍体泥鳅血红细胞核体积为(38.29±3.14)μm3,处理组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血红细胞核体积为(27.92±3.58)μm3,二者血红细胞核体积之比为1.37∶1;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数目3n=75,核型公式为15m+6sm+54t,NF=96,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数目2n=50,核型公式为10m+4sm+36t,NF=64;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中,在3个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检测到3个FISH杂交信号,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中,在2个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检测到2个FISH杂交信号;杂交三倍体泥鳅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数目为1~3个,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数目为1~2个。研究表明,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的染色体组构成为2套染色体组,表明自然四倍体雄性泥鳅能产生二倍体(2n)配子,该结果为自然四倍体雄性泥鳅是具有4套染色体组的遗传四倍体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