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封闭式虾池水质环境因子季节变化对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的影响,对虾池水体的温度、p H、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含量等环境因子进行测试,分析同期水体中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变换,解释在没有外来水源干扰的情况下微藻群落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养殖池塘水温和总磷(TP)含量从4月至9月底逐渐上升,10月起开始下降,至次年1月达到最低;p H先下降后升高;总氮(TN)和叶绿素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养殖初期(4~5月)为小环藻(Cyclotell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和四尾栅藻(S.quadricauda);中期(6~7月)为衣藻(Chlamydomonas sp.)、小球藻(Chlorella sp.)、四尾栅藻、多芒藻(Golenkinia radiata)和假鱼腥藻(Pseudanabeana);中后期(8~9月)为微囊藻(Microcystis)、假鱼腥藻(Pseudanabeana)、小球藻和四尾栅藻;后期(10~12月)为微囊藻、假鱼腥藻、颤藻(Oscillatoria sp.)和小球藻;末期(12月后)为小球藻、多芒藻和四尾栅藻。优势微藻种群演替与环境因子变化密切相关,在低温、氮磷营养较低且N/P较高和有一定盐度的早期水体中以硅藻和绿藻为主;随着温度回升、水体完全淡化和氮磷营养的积累,以绿藻为优势种群;高温和富营养化状态下的中后期蓝藻成为强优势种群,其中也有喜高温和耐污染的绿藻;后期以蓝藻为绝对优势,水温下降后变成以绿藻为优势种,池中浮游微藻生物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以分光光度法测定3株溶藻菌(AL-1、AL-6和AL-8)对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生长效应和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株溶藻菌均能显著抑制水华鱼腥藻的生长,对其生长速率、干重的抑制效应明显,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相关性;且3株溶藻菌均能影响水华鱼腥藻的色素吸收光谱.3株溶藻菌溶藻方式略有不同,AL-1和AL-6可以通过分泌热稳定的物质和热不稳定的物质间接起到溶藻效果,而AL-8可同时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溶藻.  相似文献   

3.
2007年9月-2008年1月,对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4口凡纳滨对虾低养殖池塘水体浮游微藻进行定期连续采样,分析了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微藻113种,其中绿藻55种,蓝藻21种,硅藻和裸藻各15种,隐藻和甲藻各3种,金藻1种.优势种有8种,主要为蓝藻门种类,有圆胞束球藻(Coelosphaerium naegelianum)、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e)、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卷曲螺旋藻(Spirulina spirulinoides)、拟短形颤藻(Oscillatoria subbrevis)和粘连色球藻(Chroococcus cohaerens),其次还有硅藻门的角毛藻(Chaetoceros sp.)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养殖早期浮游微藻个体数量介于7.9×105~6.2×107ind·L-1之间,生物量0.05~2.9mg·L-1,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02~2.68;养殖中后期浮游微藻个体数量介于37.2×107~2.1×109ind·L-1之间.生物量11.6~502.9mg·L-1,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39~3.36.浮游藻类的种类、个体数量、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养殖前期低后期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单嘧磺隆对水华鱼腥藻(Auabaena flosaquae)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对水华鱼腥藻光合色素的影响表现为在低浓度(0.75mg.L-1以下)时,单嘧磺隆对水华鱼腥藻光合色素含量影响不大,仍能持续合成光合色素;而当浓度为7.5 mg.L-1以上时,则显著抑制水华鱼腥藻光合色素的合成,且96 h时单嘧磺隆对水华鱼腥藻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素影响的IC50值分别为3.38、3.6和7.4 mg.L-1。  相似文献   

5.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水华鱼腥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水华鱼腥藻为材料研究了 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藻类的毒性效应。结果发现 ,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水华鱼腥藻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同时研究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水华鱼腥藻的LOEC、NOEC和MATC值 ,发现不同农药的LOEC、NOEC和MATC值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从不同来源的水体和土样中,筛选出对水华鱼腥藻具有溶藻作用的溶藻菌株SLW6。对菌株SLW6进行形态特征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并研究了溶藻菌在不同培养时期、不同pH条件下对菌株SLW6溶藻效果的影响,探究了该菌株对水华鱼腥藻的溶藻方式。结果表明:菌株SLW6呈革兰氏阴性,V-P试验、明胶液化试验、甲基红试验为阴性,过氧化氢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都为阳性,菌株SLW6与产碱杆菌属的Alcaligenes faecalis(NR113606.1)的同源性达到99.65%,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判断溶藻菌株SLW6为产碱菌属(GenBank登录号为OP363821)。超声辅助热乙醇提取叶绿素a,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含量,用叶绿素a含量变化计算溶藻率,结果表明SLW6处于对数期时的溶藻效果最好,溶藻率达89.45%;在pH=7条件下,溶藻效果较好,溶藻率为47.03%;溶藻菌SLW6对水华鱼腥藻的作用方式是直接溶藻为主间接溶藻作用为辅。  相似文献   

7.
一株水华鱼腥藻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及菌藻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姜瑜  钟以蓉  俞岚  李文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21-18124
[目的]研究溶藻特性及菌藻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溶藻细菌对水华的治理作用提供帮助。[方法]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得到一株有高效溶藻效果的菌株(S7),研究了其对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的抑制效果、作用方式和不同环境因子对溶藻效果的影响,以及菌藻关系,并对菌株进行了菌体Poly-p染色、革兰氏染色和分子鉴定。[结果]菌株投加量为藻液量的30%时,7 d叶绿素a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pH为9、温度35℃下藻的去除率最高。S7菌株与水华鱼腥藻形成竞争共栖的生态关系,并通过分泌溶藻物质间接抑制水华鱼腥藻生长,且该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根据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S7属于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sp.)。[结论]该菌对水华鱼腥藻有较强的溶藻效果,且为聚磷菌。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单嘧磺隆与光协同作用对水华鱼腥藻的毒性。结果表明:较低体积浓度的单嘧磺隆(0.008μg/mL、0.075μg/mL与0.755μg/mL)对水华鱼腥藻的细胞数、干物质质量、生长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影响不明显,水华鱼腥藻仍能持续生长;而体积浓度较高(7.549μg/mL、75.488μg/mL与754.880μg/mL)时,则呈现显著的抑制效应。单嘧磺隆和光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在复合培养初期(24 h)的低光照(2 085 lx)和复合培养后期(144 h)的高光照(3 716 lx)增加了单嘧磺隆对水华鱼腥藻的毒性,光照强度为2790 lx时,光与单嘧磺隆协同作用对水华鱼腥藻的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溶藻特性及菌藻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溶藻细菌对水华的治理作用提供帮助。[方法]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得到一株有高效溶藻效果的菌株(S7),研究了其对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的抑制效果、作用方式和不同环境因子对溶藻效果的影响,以及菌藻关系,并对菌株进行了菌体Poly-p的染色、革兰氏染色和分子鉴定。[结果]菌株投加量为藻液量的30%时,7d叶绿素a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pH为9,温度35℃下藻的去除率最高。S7菌株与水华鱼腥藻形成竞争共栖的生态关系,并通过分泌溶藻物质间接抑制水华鱼腥藻生长,且该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根据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S7属于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结论]该菌对水华鱼腥藻有较强的溶藻效果,且为聚磷菌。  相似文献   

10.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华鱼腥藻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藻液的吸光度A。这种方法与细菌计数法、叶绿素a含量测定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相比较,即简便又准确,且可获得十分理想的线性相关性,其测得的A值可以作为水华鱼腥藻现存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研究单嘧磺隆对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在低浓度(0.75 mg·L-1以下)时,对水华鱼腥藻细胞数、干重和生长速率的影响不大,仍能持续合成生长;而当单嘧磺隆浓度为7.5 mg·L-1以上时,则显著抑制水华鱼腥藻的生长,且高浓度时对水华鱼腥藻产生较强毒性,处理72 h时的EC50值为0.99 mg·L-1.可见选择对固氮蓝藻安全的除草剂单嘧磺隆,对维护稻田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线-筒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失活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guas)及同步降解鱼腥藻毒素(anatoxin-a)的效果和相关机制,选取水华鱼腥藻及鱼腥藻毒素为研究对象,以处理后藻悬液中的藻细胞浓度、藻毒素浓度及活性基团浓度为考察指标,进行不同等离子体输入功率及空气流量下的单因子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输入功率为50 W,空气流量为100 L·h-1时,10 min处理即可失活藻悬液中超过5 log10·mL-1浓度的水华鱼腥藻,与此同时藻悬液中鱼腥藻毒素的浓度同步降低了99 %以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水华鱼腥藻的失活及对鱼腥藻毒素的降解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输入功率和空气流量的增加而大幅提高。此外,等离子体处理后藻悬液中活性基团(H2O2和O3)的浓度显著提升,可能在藻细胞失活和藻毒素同步降解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扬中夹江浮游植物种群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7年对扬中夹江4个季度浮游植物进行周年采样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共鉴定出6门93种,其中蓝藻门15种,隐藻门3种,甲藻门3种,硅藻门36种,裸藻门5种,绿藻门31种。浮游植物全年优势种共有8种,其中蓝藻门3种,分别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和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隐藻门1种为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硅藻门4种,分别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小环藻(Cyclotella sp.)、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和针杆藻(Synedra sp.)。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密度为35.34×10~4个/L,硅藻门和蓝藻门最多(分别占47.45%和42.87%);年平均生物量为0.183 5 mg/L,硅藻门(占比78.42%)是生物量主体。4个季度浮游植物生物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各断面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RDA冗余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生物密度与水温、TDP等有正相关关系,与Chl.a有负相关关系。应用渔产潜力进行估算表明夹江足够供给8头以上的江豚食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稀土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稀土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因而稀土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10.00mg·L-1)的稀土元素铈(Ce3+)对水华鱼腥藻的影响,绘制了水华鱼腥藻的生长曲线,测定了藻蓝蛋白、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4项生理指标,以及培养基中总磷(TP)、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浓度。结果表明,和其他各组相比,在0.10mg·L-1Ce3+处理下,水华鱼腥藻的生存量最为显著(P=0.008),同时营养元素P被吸收后,培养基中残留的TP浓度达到最低值(1.52mg·L-1)。藻蓝蛋白、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均随着Ce3+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C-LR在所有培养基中含量均较低,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1.00μg·L-1。铈元素胁迫水华鱼腥藻产生的"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稻田中进行人工养殖固氮生物滿江紅,是在生产粮食的同时又生产生物氮肥的一个途径。滿江紅的叶片中共生一种兰藻(滿江紅魚腥藻)具有較强的固氮能力,适应水稻行間生长,不占耕地面积,养殖方法又較簡便等优点。浙南和福建长乐、閩侯以及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的一些地区,群  相似文献   

16.
首次用BPCL微弱发光测量仪测得蓝藻门中的水华鱼腥藻发射的自然超弱光,结果表明:水华鱼腥藻的光子计数率-时间曲线遵循双曲线衰减规律,这一点说明生物光子是具有一定相干性的;藻类浓度(个·mL-1)与超弱光光子计数率呈显著正相关(r=0.96)。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香蒲(Typha orientalis)水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的化感作用,追踪测定2种藻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香蒲水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的化感作用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且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水华鱼腥藻,说明香蒲对2种藻类的化感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质量浓度为50 g/L时,处理后12 d对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的抑制率分别为91.37%、65.64%。试验过程中2种藻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逐渐减少,SOD、CAT、POD活性以及MDA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表明香蒲水浸提液对2种藻类细胞具有胁迫效应,造成活性氧(ROS)的大量积累后,抑制抗氧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的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结构严重受损,叶绿素a含量下降,干扰细胞代谢,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强烈抑制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藻红外辐射测试环境农药残留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微生物检测毒害物质的重要性和选材困难对其检测技术发展的制约,开展了环境中农药残留急性毒性与藻红外辐射变化研究.试验在同一叶绿素a含量下用红外测温仪进行测试.结果表明,8种藻对10种农药均产生快速的红外辐射变化响应,平均最大温差为0.12℃,平均响应时间为3.2 min;对除草剂响应纤细裸藻平均温差为0.19℃,比其他7种藻平均温差组中最大值高出0.05℃;对杀菌剂响应水华鱼腥藻平均温差为0.20℃,比其他7种藻平均温差组中最大值高出0.05℃;对杀虫剂响应纤细裸藻响应平均温差为0.20℃,比其他7种藻平均温差组中最大值高出0.05℃;水华鱼腥藻为杀菌剂的敏感藻,纤细裸藻为除草剂和杀虫剂的敏感藻;2种藻响应农药的灵敏度均在0.003~5 mg·L-1之间,达到发光细菌的测试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从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材料与设施、养殖方法和采收方法等方面介绍了长茎葡萄蕨藻的室外水泥池养殖技术,以期为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蓝藻异型胞与生物固氮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蓝藻产氢的主要场所。采用17种无机盐,对两种蓝藻的异型胞分化进行诱导,实验结果表明:低渗水平浓度(0.05mol/L)的NaCl,MgCl2和MgSO4,既促进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生长,又促进其异形胞的分化。其中,MgCl2对两者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倍和1.2倍。17种无机盐中,只有MgSO4对念珠藻(Nostoc sp.)的生长和异形胞的分化都有促进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0%和56%。对两种藻的比较结果发现,无机盐对水华鱼腥藻的诱导作用明显大于念珠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