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州市核桃举肢蛾种群动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核桃举肢蛾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于2005-2011年在林州市通过性诱剂诱集成虫对核桃举肢蛾种群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分析了气候条件及不同生境对该虫种群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成虫种群在林州1a有2次发生高峰,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在4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发生高峰在6月中下旬。分析表明,冬季最低温度、4月中旬降雨量是影响核桃举肢蛾第1代成虫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6月中旬降雨量是第2代成虫数量变动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生境条件下核桃举肢蛾危害率不同,深山沟谷和阴坡地带发生最重,被认为是影响核桃举肢蛾种群数量变动的又一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商洛地区核桃举肢蛾的生活史及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定点与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核桃举肢蛾在陕西商洛丹凤县的生活史。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在丹凤县海拔1 000 m以上山区1年发生1代,在海拔600 m以下的川道地区1年发生1~2代,部分个体可发育至第3代成虫期。同时,利用该虫越冬幼虫分布在1~9 cm土层的特征,人工垦复翻深树盘10~12 cm,可使虫果率降至2.04%~8.40%;在该虫羽化、产卵、幼虫蛀果盛期应用32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1 000倍液喷雾2次可使虫果率下降到10.31%,用500亿.g-1白僵菌原粉喷粉2次可使虫果率降至17.63%。  相似文献   

3.
性诱剂诱杀及地面处理防治核桃举肢蛾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桃举肢蛾是核桃上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有效控制其危害,研究了性诱剂诱杀及地面处理防治核桃举肢蛾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性诱剂诱杀、冬季树冠下土壤深翻10~20 cm、成虫羽化出土前地面喷施40%的辛硫磷乳油200倍液或48%的毒死蜱乳油200倍液防治核桃举肢蛾,防治效果分别为12.5%~22.9%、43.8%~62.5%、36.1%~38.9%,3种单一防治措施均不能有效控制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危害;采用冬季树冠下土壤深翻20 cm+成虫出土前地面喷施40%的辛硫磷乳油200倍液或48%的毒死蜱乳油200倍液综合措施防治,防治效果明显,防效分别为76.1%~79.2%、75.2%~77.2%,可以较好地控制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孙益知 《农友》2002,(1):17-18
核桃举肢蛾以幼虫蛀食核桃果实,硬核期前蛀入危害,引起早期落果,是核桃生产中最重要的害虫。一般年份虫果率达10%~20%,雨水多的年份虫果率有时可达50%以上,损失严重。核桃栽植分散,树冠高大,产量较低,树上喷药难以推广,举肢蛾防治至今仍是生产上一个难题。近几年我们对举肢蛾的越冬规律和地面防治作了较深入的研究,试验出了简单易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防治核桃举肢蛾的最佳药剂和使用浓度,采用苦参碱、乙酰甲胺磷和溴氰菊酯三种药剂进行喷雾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乙酰甲胺磷1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虫果率最低,为10.9%,防治效果最佳,为97.0%。建议实际生产中在两代成虫期进行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6.
正1核桃举肢蛾又名核桃黑,主要危害果实。幼虫蛀食青皮,在青皮内蛀食多条隧道,并充满虫粪,引起总苞变黑腐烂,幼果脱落,核仁干缩。生活习性核桃举肢蛾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6月中旬化蛹,成虫期发生在6月上旬-7月上旬,幼虫6月中旬开始为害,7  相似文献   

7.
核桃举肢蛾应于5月下旬至6月初第一代幼虫孵化初期和孵化盛期,药物喷防2次;综合防治成本选择4.5%的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或1.14%的甲维盐2 000倍液等药剂,防治效果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一、核桃举肢蛾核桃举肢蛾又名核桃黑,主要危害果实。1.危害状。幼虫蛀食青皮,在青皮内蛀食多条隧道,并充满虫粪,引起总苞变黑腐烂,幼果脱落,核仁干缩。2.生活习性。核桃举肢蛾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核桃举肢蛾的年消长动态及色彩趋性,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于2013~2014年通过调查方法研究了核桃举肢蛾的年消长动态及对不同色彩的趋性.[结果]核桃举肢蛾在山阳县元子街镇李家塬村1年发生2代,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底至8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核桃举肢蛾成虫对黄色具有一定的弱趋性.[结论]试验结果为核桃举肢蛾的绿色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核桃举肢蛾的生物学习性与温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在山西省左权县核桃产区进行野外调查,利用美国DeltaTRAK温湿度记录仪记录温湿度变化对核桃举肢蛾的影响,以掌握核桃举肢蛾的发生规律及其发生高峰期与环境温湿度的关系。调查分析表明,温度变化对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影响不大,而湿度对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影响十分明显。依记录仪结果分析,到6月中旬当空气湿度达到60%以上时,核桃举肢蛾成虫即会出现,且发生时期相对集中,每年成虫发生期出现的时间早晚随空气湿度的变化提早或推迟;同时也确定了发蛾高峰期在7月6日左右。在左权大部分地区,树冠第1次喷药的防治适期应掌握在7月12日前后。  相似文献   

11.
病虫害的发生对于林业生产会造成较大影响,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运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现了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思想,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对苗木的侵袭,确保苗木的健康茁壮生长,创造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也能由此得以实现。本文将探讨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意义及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阐述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有效应用策略,旨在充分发挥出无公害防治林业病虫害的价值,维持林业生态平衡,从而推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模糊控制理论为基础,TDN-ACS+计算机控制技术试验系统为平台,设计了一个基于模糊技术的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模糊控制器,是一个在试验基础上设计出的控制规则表,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使整个温度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性能优良、易于实现。通过与传统P ID控制系统的试验比较,采用模糊控制器的温度控制系统,无论是在响应速度方面,还是在鲁棒性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控制系统。但由于模糊控制系统尚不具备自适应能力,因此不宜用于被控对象和系统参数易发生变化的系统。  相似文献   

13.
甘蔗螟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商显坤  黄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64-20066,20069
甘蔗螟虫是危害甘蔗的重要害虫,对甘蔗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有效防治甘蔗螟虫一直是甘蔗植保领域中最重要的难题。简述了甘蔗螟虫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四大防治技术,并对各种防治技术的当前研究情况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甘蔗螟虫的有效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根结线虫的生活史及为害状况,总结了根结线虫的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传统防治4类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防治草履蚧首先要加强苗木检疫和虫情监测,虫害一旦发生,危害面不广时,可采取物理防治和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发生面积大或物理、人工防治时机错过时可先行化学防治,再配以物理防治和人工防治。草履蚧对树木的危害虽然比较严重,但只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采取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完全可以将虫害控制在不致对树木造成危害的程度,甚至将其彻底消灭。  相似文献   

16.
烟草甲的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为世界性的储烟害虫,本文综述了应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防治技术控制烟草甲的研究现状及动态.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钧  陈天毅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02-204,207
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则是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关键。病虫害防治需建立一套综合的防治体系,即需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效地结合起来。综合防治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培育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18.
有机农业技术中的病虫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关于生物防治,当前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加强天敌的保护利用,起到“防”的效应;二是利用病原微生物经人工培养形成生物制剂,作为应急手段,及时控制病虫的危害,起到“治”的作用。此外,也介绍了农业防治措施及其它非化学的有效防治手段等。  相似文献   

19.
刘振宇 《农业与技术》2007,27(4):164-168
随着工业的发展,液位控制在各种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效益等对液位控制的精确要求,传统PID控制和模糊控制在液位控制中都有应用。根据不同情况下对液位控制的要求,选择最适合的控制方法,本文以双容水箱的液位控制模型为研究对象,将传统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进行比较,观察到传统PID控制措施简便,但超调量大,趋于稳定状态所需时间长;模糊控制超调量小,趋于稳定状态所需时间短,但设置模糊控制规则所需时间长,模糊控制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20.
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方法在柑橘溃疡病防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防治该病的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